基於氨空混和技術的SCR脫硝系統氨耗量控制

2020-12-06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為保證NOx排放值滿足超低排放要求,許多燃煤機組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系統存在還原劑加入過量的現象,這不僅會造成氨逃逸量超標增加運行成本,還影響到空氣預熱器、除塵器等後續設備的正常運行。為此,本文從氨空混合的角度出發,藉助計算流體動力學(CFD)軟體數值模擬,探究加裝氨空混合器、優化母管聯箱尺寸及採用流場分區混合對機組SCR脫硝系統氨耗量影響。在某300MW機組採用上述技術進行改造後,機組氨耗量降低約37.8%,每年節省液氨採購成本68.79萬元,經濟效果顯著。

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燃煤機組煙氣脫硝處理,其原理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NOx與還原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氮氣和水,達到脫除NOx的作用。

過量噴入還原劑會增加NOx氨逃逸量,這一方面會增大設備安全隱患,造成空氣預熱器(空預器)堵塞,除塵器糊袋掛灰等問題;另一方面會增加運行成本,如引風機電流增大、液氨採購費用增加等。實際生產中部分電廠的入爐煤質較差,含硫量過高,空預器堵塞已成為普遍現象和亟待解決的難題。所以優化還原劑噴入過程,在保證排放標準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還原劑噴入量,具有巨大的經濟意義和應用前景。以往對於優化噴氨量的研究大多從自動控制方面入手。本文結合實際問題,從噴氨混合系統和流場優化兩方面對噴氨量進行優化。

1理論氨耗量計算

理論氨耗量是根據脫硝系統設計邊界條件所計算出來的氨耗量,也是本文氨耗量優化的最終理想目標。本文以液氨為還原劑,液氨蒸發成氣態後經供氨管道注入稀釋風管,同稀釋風混合後送至母管聯箱,再經噴氨支管由噴嘴進入煙道。

根據反應式(1),NOx和NH3的理論當量比(氨氮摩爾比)為1,因此可以根據理論煙氣量和進、出口的NOx質量濃度計算出理論液氨耗量:

但受反應速率、煙氣混合等因素影響,實際運行中氨氮摩爾比會比理論值1要稍高:

式中R為實際氨氮摩爾比,通常取1.05。

2加裝氨空混合器對氨耗量的影響

考慮到安全性,要求純氨氣進入稀釋風管道後稀釋到5%體積分數以下。此外為了保證各支管的噴氨調節性能一致,希望各支管氨量儘可能一致。部分機組的設計是將氨管道直接插入到稀釋風管道內,且稀釋風管道內無氨空混合器。實際上僅憑管內氣流自身混合及組分擴散無法實現氨與空氣的均勻混合,需藉助混合設備。對此,本文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比較安裝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產的氨空混合器前後稀釋風管道內氨組分的分布特性。該CFD模型計算範圍為自注入口上遊1m到氨空混合器下遊9m間的管道。為分析氨的分布情況,管道每間隔0.5m設置1處監測面,共計18處。CFD模型計算採用壓力基求解器、Standard k-ε雙方程、壓力-速度耦合、SIMPLE算法、質量入口邊界條件,選用組分運輸模型來模擬NH3等組分的混合。該模型網格數為3.2萬,最大扭曲度小於0.85。計算結果與網格數分別為6.5萬和9.2萬的模型計算結果一致。

模擬計算得到加裝氨空混合器及其混合距離對氨質量濃度分布的影響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加裝氨空混合器時,隨著混合距離的增加,管道內氨分布均勻性會逐漸提高;未加裝氨空混合器的管道在距注入口9m處氨質量濃度相對標準偏差高達58.5%,而加裝了氨空混合器的管道在距注入口5m處氨質量濃度相對標準偏差已降至4.0%。

圖1配置氨空混合器及其混合距離對氨質量濃度分布的影響

圖2對比了有無加裝氨空混合器2種布置情況下距注入口5m處氨質量濃度分布雲圖。

圖2距注入口5m處氨體積分數分布雲圖

由圖2可見,加裝混合器後整個斷面內氨質量濃度分布均勻,而未加裝氨空混合器斷面內氨質量濃度主要集中在靠近注入口一側的區域,這就意味著遠端側支管內氨質量濃度必然過低。

如果噴氨格柵前NOx質量濃度沿聯箱內氨空混合氣流動方向呈近端低遠端高分布,則遠端側噴氨支管內氨質量濃度過低,即便噴氨支管手動閥門全開,也會導致該區域NOx脫除量有限。為了保證出口NOx質量濃度達標,只能加大噴氨量。從節約氨耗量和實現氨質量濃度分布均勻角度考慮,加裝氨空混合器非常必要。氨氣和空氣經氨空混合器後進入聯箱,再通過若干組並聯的噴氨格柵支管進入SCR反應器。

3聯箱直徑對噴氨支管流量的影響

整個噴氨系統需考慮局部阻力係數和管道沿程阻力係數的影響,其中前者的影響大於後者。通常噴氨格柵外各支管的尺寸和布置形式一致,因此各支管的沿程阻力係數接近。氨空混合氣體從聯箱進入各支管屬於大流通域突變到小流通域,局部阻力係數與支管截面面積和聯箱截面面積的比值成正比。

以300MW機組為例,建立了從母管聯箱到噴嘴之間的CFD模型。每個聯箱上引出10隻噴氨支管,每隻支管中部設置1個流量監測面。模型網格數分別為11萬、14萬和17萬時計算結果一致,通過網格無關性驗證。模擬計算得到3種不同直徑的聯箱對噴氨格柵支管流速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其中,A聯箱直徑為406mm,B聯箱直徑為273mm,C聯箱直徑為219mm。

圖3聯箱尺寸對噴氨格柵支管流量的影響

由圖3可知,聯箱的直徑越大,氨空混合系統的全壓差越小,各個支管出口的流速和壓力分布越均勻,噴氨格柵適應不同負荷不同NOx分布的能力也就越強。如果聯箱直徑偏小,會造成近端支管氨流量偏低,若該支管對應煙道內該區域NOx質量濃度過高,且調小其餘噴氨支管蝶閥開度後氨流量仍無法滿足,則只能增大總噴氨量。但聯箱直徑也不宜過大,否則經濟性會降低,因此需綜合現場實際布置空間選擇合適的聯箱直徑。

4流場分區混合對氨耗量的影響

超低排放標準執行後,許多燃煤機組存在氨逃逸過量、空預器堵塞、除塵布袋糊袋等現象,究其原因是SCR脫硝系統入口NOx分布偏差過大,脫硝系統流場設計的均勻性差,噴氨系統不具備適應多負荷變工況能力所致。常規SCR脫硝系統配套噴氨格柵需每年至少進行1次手動噴氨調整,但是僅能適用於1種工況,當工況變化後各支管的噴氨量與實際入口NOx質量濃度無法匹配,造成噴氨過量或者噴氨量不足。對此,可採用流場分區混合技術來控制噴氨量優化混合過程,最大化降低氨逃逸量,提高SCR脫硝系統的脫硝效率。

4.1分區混合技術原理

首先在入口煙道內加裝大範圍混合器,降低入口NOx質量濃度分布偏差;然後根據煙道尺寸截面,將噴氨格柵及其後續煙道分成2~4個區,每個分區內加裝分區混合器對煙氣進行強烈混合。相鄰分區的混合器旋向按反向設置,這樣可以實現分區內煙氣獨立旋轉而分區間無煙氣互串。分區混合器作用下煙氣旋轉流線如圖4所示。由圖4可見,進入脫硝催化劑前,儘管各煙氣分區之間NOx質量濃度存在偏差,但是每個分區內NOx質量濃度分布均勻。

圖4分區混合器作用下煙氣旋轉流線示意

此外,還應在催化劑後各煙氣分區出口加裝巡測煙氣連續排放檢測系統(CEMS),根據分區出口的NOx質量濃度調整各分區的噴氨量,以實現各分區內氨氮摩爾比均勻且接近理論值,NOx在高效脫除的同時所用氨量最低。

4.2分區混合技術應用案例

以某300MW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為例。改造後該機組SCR脫硝系統存在催化劑磨損嚴重、煙氣流速分布不均、氨耗量大、空預器堵塞等問題。摸底試驗顯示,滿負荷下SCR脫硝系統入口NOx質量濃度平均值為405mg/m3,最大偏差達140mg/m3。

為便於比較分區混合優化前後NOx質量濃度分布情況,引入考核指標S,即首層催化劑入口NOx濃度(體積分數或質量濃度,下同)與氨濃度的差值。該值定義為SCR脫硝系統理論出口NOx排放質量濃度,可以直接反應NOx脫除的完善程度及還原劑是否過量。為滿足深度減排標準,要求出口NOx質量濃度不超過30mg/m3。如S折算值(NOx排放質量濃度)遠大於30mg/m3,則表明氨量不足,NOx脫除不完善;如S小於0,則表明氨噴入過量。

圖5為原始結構滿負荷工況下首層催化劑前截面S分布雲圖,表1為該截面S折算值。由圖5和表1可見,S折算平均值為30mg/m3時,S脫硝最大值為113.3mg/m3,最小值為–120.0mg/m3,此時模擬的氨空混合氣體流量為0.79kg/s(氨體積分數為5%,下同)。

圖5原始結構滿負荷首層催化劑入口S分布雲圖

表1原始結構滿負荷下首層催化劑入口S折算值

對該300MW機組脫硝系統進行CFD數值建模及分區混合優化設計,模型範圍從省煤器出口到空預器入口間煙道。除噴氨格柵、混合器採用非結構網格外,其餘區域均採用結構化網格,並對關鍵部位加密處理。該模型網格數量為709萬。表2為分區優化後滿負荷下首層催化劑入口S折算值,該工況下S分布雲圖如圖6所示。結果顯示,S折算平均值為30mg/m3時,S脫硝最大值為41.7mg/m3,最小值為–0.3mg/m3。可見分區混合優化後,NOx分布均勻性較原結構提升效果顯著,另外氨空混合氣流量降為0.56kg/s,理論上分區混合優化後可節約32.9%的液氨耗量。


圖6分區優化後滿負荷首層催化劑入口S分布雲圖

5改造效果

1)本文從加裝氨空混合器、優化聯箱母管尺寸及分區混合優化等氨空混合技術入手,通過提高噴氨均勻性,有效避免了局部NOx脫除效率過低,氨逃逸量增大的情況發生,從而降低機組的氨耗量。對某300MW機組進行分區優化改造後,在滿足深度減排標準的同時氨耗量較改造前明顯下降,單機平均氨耗量由66.75kg/h降至41.5kg/h,可節約37.8%,每年單臺機組可節約液氨209t,節約液氨採購費68.97萬元。

2)加裝氨空混合器並保證一定混合距離,保證了氨與稀釋風的均勻混合,避免因氨組分混合不均造成的還原劑過噴。

3)優化聯箱母管尺寸,可在兼顧經濟性的同時提高各噴氨支管流量的均勻性,避免因氨空混合氣流量不均造成的還原劑過噴。

4)NOx採用分區混合優化技術,在各分內實現氨氮摩爾比均勻分布且接近理論值,保證NOx在高效脫除的同時所用氨量最低,避免因入口NOx分布偏差過大造成的還原劑過噴。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熱電廠脫硝催化劑氨逃逸高處置措施
    1、 鍋爐燃燒器為低氮燃燒技術,目前機組脫硝催化劑出口NOx需要通過一系列燃燒調整來降低催化劑入口NOx,目前採用的低氧燃燒,保持脫硝入口氧量在2.5%-3.0%,通過減少主燃燒區風量增加燃燼區風量的方法,雖然能夠將催化劑入口NOx控制在300mg/Nm3左右,但燃燒調整後出現較多問題:鍋爐水冷壁結焦較嚴重,尤其是#2、#4角D、E層燃燒器處水冷壁上,結焦量的增加造成幹渣機出口溫度較高
  • 某電廠600MW機組SCR脫硝過程氨逃逸原因分析
    煙氣系統流程布置如圖1所示,採用聲波吹灰方式,未設置煙氣旁路和省煤器高溫旁路系統。催化劑目前安裝2層,上部預留1層,脫硝效率設計為不小於80%。因此,可以判定硫酸氫銨的形成量主要是受氨逃逸的影響,解決空氣預熱器堵塞和腐蝕的關鍵是減少氨逃逸。2氨逃逸的影響因素2.1流場分布流場分布是脫硝煙氣系統設計最核心的部分。以往有人認為脫硝過程流場分布涉及到煙氣速度分布和氮氧化物濃度分布2個部分。
  • 應用SCR氨噴射技術解決空預器硫酸氫銨堵塞問題
    應用SCR氨噴射技術解決空預器硫酸氫銨堵塞問題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電站系統工程》  作者:周健 梁俊傑等  2018/7/6 8:24:30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關鍵詞:SCR;噴氨格柵;CFD數值模擬;優化設計;噴氨優化調整;超低排放國內早期建設的SCR煙氣脫硝裝置脫硝效率約60%~85%,當前為滿足50mg/m3的NOx超低排放限值,脫硝效率需提高到90%以上。脫硝效率的提高不僅增加了氨逃逸整體過量風險,也加大了SCR出口煙道截面的局部氨逃逸峰值濃度。
  • 尿素制氨工藝在鎮江電廠的可行性分析
    鍋爐煙氣脫硝技術逐漸普及。由於液氨受到安全、地域等因素的限制,逐漸被新型的尿素制氨技術所取代。本文通過對常見的三種尿素制氨工藝進行分析比較,結合鎮江電廠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十二五」期間國內建設了大量的煙氣脫硝裝置,脫硝裝置是電力行業實現NOx達標排放的重要裝置。SCR煙氣脫硝技術是目前脫硝的主流技術,其採用氨氣作為還原劑,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將氮氧化物還原成氮氣和水,從而達到脫硝的目的。目前,SCR脫硝制氨技術主要有3種:液氨(anhydrous Ammonia)、氨水(Aqueous Ammonia)和尿素(Urea)。
  • 火電廠尿素法SCR脫硝系統的運行與維護
    火電廠尿素法SCR脫硝系統的運行與維護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本文介紹了尿素法煙氣SCR脫硝工藝在330MW火電機組的應用實例,對尿素法煙氣SCR脫硝系統的運行特點、調整方法、常見異常進行了總結和分析。通過加強對脫硝系統的運行調整和合理維護,保障機組脫硝設備安全穩定、環保經濟運行。
  • 火電廠脫硝SCR區噴氨存在的問題及幾種優化解決方案
    很多電廠由於鍋爐負荷變化過快,運行人員往往採用過量噴氨來保證脫硝系統的達標排放,造成氨耗量增加。另一方面由於漏氨生成硫酸銨鹽,導致催化劑積灰嚴重,脫硝效率下降;同時空預器堵塞頻繁,引風機出口阻力增大,機組運行能耗偏高。本文結合某機組噴氨優化的應用,淺談如何通過儀表控制解決上述問題。
  • SCR和SNCR脫硝技術,看完果斷收藏了!
    煙氣脫硝技術特點 SCR脫硝技術以其脫除效率高,適應當前環保要求而得到電力行業高度重視和廣泛的應用。 在環保要求嚴格的發達國家例如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荷蘭,奧地利,瑞典,丹麥等國SCR脫硝技術已經是應用最多、最成熟的技術之一。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 SCR脫硝技術必然會成為我國火力電站燃煤鍋爐主要的脫硝技術並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圖1為SCR煙氣脫硝系統典型工藝流程簡圖。
  • 氧化氨鈣法為什麼能做到脫硫脫硝一體化?
    北極星大氣網訊:上海涇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採用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氧化氨鈣法煙氣脫硫脫硝脫碳一體化技術,能一次性脫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無機廢氣。該技術的總工藝過程是:氧化氨鈣法是指利用鹼性液體氨水吸收煙氣中上述的無機廢氣,生成各種銨鹽;在塔外將銨鹽與氫氧化鈣進行置換反應,還原出氨氣和硫酸鈣;利用強氧化劑將其後煙氣中的NO氧化成NOX,再利用氫氧化鈣在塔內吸收成為亞硝酸鈣。
  • SCR脫硝技術推廣未來可期
    此外,環保部頒發的《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技術指南》則要求,水泥生產採用SNCR、SCR等技術達到超低排放,並且噸水泥熟料氨水耗量小於4kg,才能認定為A級企業,享受相應的政策支持。我國水泥工業從2007年開始全面推廣非催化還原技術(SNCR)。SNCR技術的脫硝效率可高達60%。
  • 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盤點
    一、 傳統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   當今國內外廣泛使用的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主要是wet-fgd+scr/sncr組合技術,就是溼式煙氣脫硫和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或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技術脫硝組合。
  • 影響SCR脫硝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SCR脫硝性能的幾個關鍵因素有:反應溫度、煙氣速度、催化劑的類型、結構和表面積以及煙氣/氨氣的混合效果。
  • 液氨改尿素脫硝的利與弊
    液氨改尿素脫硝的利與弊北極星大氣網訊:隨著環保政策的日益趨緊,燃煤電廠煙氣的排放的指標控制越來越嚴格,鍋爐煙氣中脫硝的排放標準也由最早的100降低為50甚至35(mg/m3)。鍋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便已在全國推廣普及。
  • 稀土型SCR脫硝催化劑開發成功
    近日,內蒙古希捷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研製並生產出稀土型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催化劑,填補了我國大氣防治領域煙氣脫硝催化劑的空白。  「我們的SCR煙氣脫硝裝置採用高塵型工藝,反應器布置在省煤器與空氣預熱器之間。每臺鍋爐設2臺SCR反應器,沿鍋爐中心線對稱布置。
  • 廢棄的scr脫硝催化劑何去何從?
    那麼,國家關於「廢棄煙氣scr脫硝催化劑」處置的新的政策到底是什麼?今後燃煤電廠廢棄scr脫硝催化劑的出路在哪?為此,本報記者專門採訪了國內首家專業進行廢棄scr脫硝催化劑處置的中電恆德(北京)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的常務副總裁李建平先生。
  • 水泥窯爐煙氣SCR脫硝技術的現狀分析
    1 煙氣SCR脫硝技術及其工作原理分析煙氣SCR脫硝技術,即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它是一種具有高脫硝效率與低氨逃逸效果的脫硝技術。其中,高效脫硝催化劑是煙氣SCR脫硝技術的核心,根據煙氣SCR脫硝技術在電力行業發電鍋爐SCR裝置中的應用情況,其進行脫硝處理的工藝效率能夠達到80%~90%之間,並且脫硝處理中氨逃逸情況控制在3mg/Nm3水平以下,完全能夠滿足水泥工業煙氣排放的高脫硝效率要求,是水泥工業煙氣排放氮氧化物深度治理的有效技術。
  • 脫硝出口與總排口氮氧化物濃度「倒掛」問題淺析
    本文通過對某廠2號機組脫硝運行中經常發生的SCR出口與煙囪入口測量NOx濃度值「倒掛」問題(即總排口測量值大於SCR出口測量值產生的偏差問題)進行簡單分析,便於發電企業及時排查問題來源,優化脫硝系統的日常運行管理。
  • SCR脫硝工藝和原理詳解
    SCR煙氣脫硝技術即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簡稱 SCR),是向催化劑上遊的煙氣中噴入氨氣或其它合適的還原劑,利用催化劑(鐵、釩、鉻、鈷或鉬等鹼金屬) 在溫度為200-450℃時將煙氣中的 NOx轉化為氮氣和水。
  • 平板玻璃工業窯爐煙氣中低溫SCR脫硝中試研究
    本研究設計並建設了10000Nm3/h的平板玻璃工業窯爐中低溫SCR脫硝中試裝置,分析了玻璃窯爐煙氣組分波動規律及其對SCR脫硝系統的潛在影響,考察了煙氣溫度、噴氨量控制和煙氣處理量等工藝參數,開展了為期6d的連續運行實驗。這些在實際煙氣中開展的研究為玻璃窯爐SCR脫硝技術研究分享了大量一手數據和經驗。
  • 220t/h 煤粉鍋爐高濃度NOx煙氣SCR脫硝工程設計及應用
    北極星大氣網訊:結合220t/h煤粉鍋爐煙氣SCR脫硝工程實例,詳細闡述了氨水貯存及輸送系統、氨水蒸發系統、SCR反應器等工藝流程及相關設備選型選材,分析了系統運行效果及其經濟性。2. 1 氨水貯存及輸送系統氨水貯存及輸送系統如圖 1 所示,20%氨水溶液由罐車運至氨水罐附近,經卸氨泵送至氨水罐。考慮系統 5 天的氨水用量,氨水罐規格設計為 4. 5m×5 m。卸氨泵選用氟塑料泵,流量 80 m3/ h,揚程 15 m,1 h 內可將氨水罐注滿。
  • 炭素化工企業管式爐與導熱油爐脫硝工程實例
    本項目為此管式爐、導熱油爐煙氣超低排放裝置,採用寬溫SCR技術方案。為了滿足管式爐系統出口NOx濃度小於50mg/m3的要求,本技術規範要求選用寬溫SCR的煙氣脫硝工藝進行脫硝。考慮到運輸及儲放安全等因素,管式爐煙氣脫硝反應器採用立式布置,脫硝工藝採用18%濃度的氨水作為還原劑(廠內儲氨罐通過管道輸送至SCR反應器位置,壓力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