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凡林:「海洋測繪」的築夢人

2020-12-08 山東科技大學

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從未停止。

上至宇宙,下至海洋,但凡能探索到的都是夢開啟的地方。

山東科技大學陽凡林,一個農家子弟出身的高材生,在經過名校、名師和長達20多年的實踐磨練後,成長為山東科技大學海洋測繪學科帶頭人,成為「海洋測繪」的築夢人、圓夢人。

他參與完成的成果,應用於奈及利亞等國大陸架劃界中,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發明了多波束假地形處理方法,開發了假地形處理軟體模塊,解決了假地形改正關鍵技術問題;

他研發的軟體,為大陸架界限點的確定提供高精度地形數據,成功應用於國家海洋專項。

他主持完成的成果,能對複雜海域進行高精度、全覆蓋地形測量,對於「認識海洋」,摸清海洋的每個細節、每個特點提供技術支持……

陽凡林當選測繪學院首任校友會會長並講話

寒門學子 見證讀書的力量

「學海本無涯,唯勤是岸;青雲豈有路,以志為梯。」陽凡林說,「我是一個不服輸、不怕吃苦的人,做事力求完美卓越。」

陽凡林,1974年7月出生於湖北荊州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自幼學習成績十分優秀。

1993年考入長春工程學院建工系,主修工程測量專業。

1998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武漢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碩士、博士,在這所櫻花滿園的著名學府裡修身淬鍊,長達五年。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2005年至2007年期間,陽凡林在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開展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是金翔龍院士、李家彪院士和初鳳友研究員。在海洋二所博士後研究期間,陽凡林通過參與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大陸架專項、西北太平洋專項等重大項目,研究視野進一步開闊。

陽凡林的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原校長劉經南十分認可他的這位面相文弱、內心堅強的弟子,認為他「在校學習期間,品學兼優,兩年半的時間即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學習,在我國海洋測繪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在立德樹人方面成效顯著」。

陽凡林在南海蜈支洲島做實驗

「敢吃螃蟹」 展示科技的魅力

求學期間,陽凡林逐步認識到,海洋科研是推動「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方面,作為海洋開發基礎和先導的海洋測繪尤其重要。

而國內海洋測繪體系建設起步晚、底子薄,要「經略海洋」,首先要進行海洋測繪,才能「認識海洋」。隨著在測繪領域研究的深入,陽凡林決定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為海洋測繪。

2009年,陽凡林作為主要負責人和同事一起籌建了國內首批海洋測繪專業,第一批海洋測繪專業的學生一畢業就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和廣泛好評。山東科技大學海洋測繪專業在建設時間短、底子薄的情況下,很快發展成山東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方向,建設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所屬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官方最新評估中屬於B級,居全國同類學科前7-10位區間。

陽凡林與他的團隊潛心海洋測繪、GNSS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應用研究,研究成果投入實際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參與完成的「中國海大陸架劃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發明了適用不同水深環境下的多波束假地形處理方法,開發了假地形處理軟體模塊,解決了假地形改正關鍵技術問題;他負責研發的「多波束測深精細處理軟體」為大陸架界限點的確定提供高精度地形數據,成功應用於國家海洋專項,成果直接應用於我國向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提交的劃界文件中。

陽凡林做事喜歡「鑽」,求「精」求「深」。他常說:「一旦決定要做的事,就要做到精益求精,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陽凡林認為,力量源於責任,人的社會價值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將科學研究方向與國家、社會的發展需要相結合,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應盡之責。投身海洋測繪,為建設「海洋強國」作貢獻,做一個「有益於國家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是陽凡林堅持並為之奮鬥的不竭動力。

陽凡林到千島湖開展實驗活動

攻堅善闖 攻關路上「工作狂」

二十多年的經歷顯示,陽凡林從事科研既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態度,也有「遇到南牆撞破牆」的決心。陽凡林說,「沒有哪一項成果是唾手可得的。做科研會碰到難題,會遇到很艱難的階段,只有堅持探索,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工作狂」「拼命三郎」,是同事和學生對他一致的評價,是他的工作狀態留給大家的共同印象。在「複雜海域高精度全覆蓋地形測量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攻堅階段,陽凡林身先士卒,帶領團隊晝夜不停,攻克了無數個技術難關,在船載一體化測量、多源數據融合成圖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研發了一套效率高、風險低、精度高的海洋測量技術與方法,為海底資源開發、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科學研究「護航」,顯著提高了我國海底地形測量技術水平。該項目獲2018年度山東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項目成果甚至在外交、海軍等部門推廣應用。

進入工作狀態,陽凡林常常達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出海,遇上了罕見的狂風巨浪,陽凡林沒有選擇速去避風港,而是堅持採集一條長達幾十公裡的測線數據。銅錢大的雨點砸在甲板上,工作船在海裡上下顛簸,異常兇險。陽凡林抓欄杆的手都麻木了,下船後海浪顛簸的感覺久久未消。

「雖然歷經艱險,但是當拿到完整數據時,我認為一切都是值得的。」陽凡林後來說。

儒雅學者  薪火傳承育新人

陽凡林面目清俊,氣質儒雅,不僅是一位嚴謹的學者,也是一位和藹的老師。

二十多年來,陽凡林始終未離三尺講臺。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創建了山東科技大學海洋測繪學科,建立了該學科本—碩—博完整的培養體系和高層次科研平臺,組織撰寫了我國首套《海洋測繪叢書》,該叢書被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解決了海洋測繪教育20多年以來教材缺乏的問題。陽凡林在擔任學院院長後,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依然奮鬥在教學第一線,先後為本科生、碩士生開設《海洋測量技術》《海底地形測量》《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空間大地測量》等9門課程,同時承擔本科生教學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工作……

課堂上,陽凡林用淵博的知識教授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積極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課下,他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利用自己的豐富閱歷,引領和鼓勵學生堅定報國信念,樹立遠大目標,珍惜青春年華。近年來,他培養的學生30多人參加大洋科考、極地科考等任務,為國家經略海洋作出了貢獻。

嚴謹的科學態度、求實的科研作風、忘我的工作精神,使青年教師和學生倍受感染與鼓舞。「相比稱呼他陽院長,我們更喜歡叫他陽老師,因為他總是能在我們迷茫時指明方向、提供幫助。」學生這樣評價他。他多次被學生評選為「最難忘的恩師」,榮獲山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之路依然艱辛,海依然很遠、很神秘。陽凡林跟他的團隊一如既往,堅守初心,著眼於海洋測繪高科技,力爭為國家開發海洋提供更多的海洋自然地理要素,在經緯大地烙刻奇蹟,在歲月深處續寫榮光。(記者:信永華 通訊員:秦昌盛 責編:範琪)


陽凡林(左五)在西沙群島做實驗時留影

相關焦點

  • 測繪學子在中國測繪學會海洋測繪專業委員會第三十一屆海洋測繪...
    9月19日,中國測繪學會海洋測繪專業委員會在浙江嘉興舉行了主題為「自主創新新時代,海洋測繪新發展」的第三十一屆海洋測繪綜合性學術研討會。山東科技大學測繪學院2019級海洋測繪專業博士生亓超(圖中左三)投稿的論文《一種機載LiDAR測深信息的漫衰減係數提取算法》榮獲「星天測繪杯」優秀論文二等獎,得到了大會表彰。
  • 南仁東:「天眼」築夢人
    (原標題:南仁東:「天眼」築夢人)
  • 海洋測繪的分類及應用
    儘管如此,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設備的不斷更新,使解決海洋問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海洋測繪正向著深度與廣度方向發展,以改變目前落後於陸域測繪及效率低下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及在測繪領域的不斷滲透,海洋測繪在數據獲取方式、信息處理技術、產品供應形態及應用保障領域也在發生深刻變革,海洋物聯網和海洋信息化建設未來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 海洋測繪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許多國家已投入相當資金髮展海洋產業,海上運輸,捕撈,養殖,科學考察等活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海洋測繪是一項基礎性建設工作,是海洋科學技術的一部分,海洋科學技術的歷史進程已從認識海洋推進到為開發海洋服務的新階段。
  • 註冊測繪師報考條件是什麼,註冊測繪師報考資格自審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參加註冊測繪師資格考試:取得測繪類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6年。 取得測繪類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測繪業務工作滿4年。
  • 學術交流 | 海洋測繪產業發展透析及其思考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深入,人們對海洋測繪供給產品的需求趨於多樣化,海洋測繪產業的輻射面也越來越廣,海洋能源及海底其他礦產資源開發、海域管理與海域生態修復、海洋基礎測繪、海洋環境調查、海洋科學研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設、海底觀測網建設等等,均需要海洋測繪產業作為底層數據支撐。
  • 淺談海洋測繪與地球物理場導航
    海洋測繪是測繪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以高精度方式對海底和水體所包含的對象進行測量,如水深、重力、磁力、海底地質及水文資料,服務對象包括水面艦船、潛航器的安全航行、海洋工程作業、海洋科學研究等。
  • 喜報:我院學生在中國海洋學會海洋測繪專業委員會年會暨第二屆「新...
    2019年6月14日,中國海洋學會海洋測繪專業委員會年會暨第二屆「新時期海洋測繪發展論壇」在江蘇蘇州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海洋學會主辦,中國海洋學會海洋測繪專業委員會和蘇州桑泰海洋儀器研發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辦,論壇主題為「精測海洋服務陸海統籌」,此前面向全國進行論文徵集。
  • 海洋測繪中的驗潮及潮位改正 -- 海洋測繪 - 中國測繪網 -- 測繪...
    其目的是為了了解當地的潮汐性質,應用所獲得的潮汐觀測資料,來計算該地區的潮汐調和常數、平均海平面、深度基準面、潮汐預報以及提供測量不同時刻的水位該正數等,提供給有關軍事、交通、水產、鹽業、測繪等部門使用。潮汐觀測是海洋工程測量、航道測量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汐測量,就是測量某固定點的水位隨時間的變化,實際上就是測量該點的水深變化。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武大《測繪學概論》入選
    據了解,武漢大學《測繪學概論》課程源自1996年,當時寧津生提議由校內幾位院士一起為大一新生開一門基礎課,1997年9月,「測繪學概論」正式開課。二十多年來,寧津生、李德仁、陳俊勇、劉經南、張祖勳、龔健雅、李建成7位院士先後加入教學團隊,他們以最簡樸的語言、最生動的形式,為大學新生傳達測繪遙感對國家發展的意義及學科前景,該課程也成為了無數學子的測繪啟蒙課程。
  • 海洋測繪「海床2030項目」
    2019年,大洋地勢圖(GEBCO)的地圖包含了約1,450萬平方公裡的新測深(深度)數據,僅佔整個海洋面積的16%,今年這個數字升至19%,相當於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一。但是,地球上仍然有很大片未測量和繪製的海床,項目總監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Jamie McMichael-Phillips)說,「今天我們處於19%的水平。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尚待測量和繪製。
  • 海洋強省建設又獲支撐,山東完成潮間帶地形測繪
    日前,山東省潮間帶1:10000地形測繪項目在濟南順利通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潮間帶是陸地與海洋交替的過渡地帶,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為顯著的海洋區域,也是進行海洋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最重要的國土空間。
  •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開展海洋測繪:經天緯地測滄海
    他們是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的一群漢子,技藝精湛、不畏艱險、勇於擔當,歷練出「測繪鐵軍」的作風。組建於1954年的國測一大隊,主要任務是建立和維護國家測繪基準體系。建隊65年來,完成了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南極重力測量、港珠澳大橋、海島(礁)測繪等國家重大測繪工程,承擔了一系列應急測繪保障任務。
  • 測繪學報
    《測繪學報》創刊於1957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測繪學會主辦、《測繪學報》編輯部編輯、測繪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測繪學報》是美國《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曾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全國優秀測繪期刊等稱號,入選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項目,並被國內外多個重要資料庫收錄,是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期刊旨在尊重科學、弘揚學術、追求卓越、求實創新。
  • 保護海洋利器:機載藍綠雷射海洋探測和傳輸系統—新聞—科學網
    海洋資源、生態、海岸帶和海島礁常態化立體調查和監測技術,是提高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維護能力的基礎。 我國有18400公里海岸線,海洋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裡,常規船舶調查或定點監測方式存在效率低、費用高和周期長的問題。現有機載和星載遙感技術只能獲取平面信息,無法獲得海洋垂直維度的信息。
  • 2020年中國工程測繪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水利工程行業、市政工程行業、海洋工程行業等行業。>      (2)行業法律法規林      (3)測繪資質管理4第二章 中國工程測繪行業發展規模與現狀分析0  2.1 測繪資質單位數量與資質分析    7.3.4 測繪事業單位改制案例分析C第八章 (北′京′中智′林)中國工程測繪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i  8.1 工程測繪行業需求與技術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測繪丨寧波測繪機構改革實踐實錄——專訪寧波市測繪和遙感...
    原創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其中職能部門4個,辦公室、計劃發展室、科技信息室、質量檢驗室;保障部門3個,基礎調查所、專項調查所、規劃監測所;生產部門7個,基礎測繪所、遙感應用所、地理信息所(地圖編制所)、權籍調查所、測繪遙感一所、測繪遙感二所、測繪遙感三所,其中測繪遙感一所、二所、三所駐紮在區縣,為當地自然資源部門提供測繪遙感保障服務。
  • 測繪工程專業-河南城建學院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測繪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複合型測繪工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