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海洋測繪與地球物理場導航

2020-12-06 騰訊網

海洋測繪是測繪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以高精度方式對海底和水體所包含的對象進行測量,如水深、重力、磁力、海底地質及水文資料,服務對象包括水面艦船、潛航器的安全航行、海洋工程作業、海洋科學研究等。此處的「高精度」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對特定要素自身物理屬性的測量精度,主要受傳感器及數據處理算法性能的影響;二是測量位置的精度,此精度隨測量對象自身屬性和測量任務的要求而異,通常要素屬性的空間變化性越強,或者對航行安全的影響越大,對定位精度的要求就越高,具體可參考各測量規範的要求。「位置是地理信息的核心要素」這一基本理念,也充分說明了位置準確性在測繪中的重要性。

而海洋地球物理場導航的研究思路則是如何利用各種地球物理信息為海洋航行器提供最優的位置參照及改正信息。由於水上飛航器、水面艦船可以穩定的利用GNSS系統獲得米級、亞米級甚至釐米級的定位服務,地球物理場的導航作用更多的體現在水下航行器(以下稱作潛航器)上,應用場景包括海底測繪、目標探測、水文測量等。地形、地磁、重力是最常用於導航研究的三種地球物理場形式,在應用方式、導航原理及系統性能上既有共通之處,又有明顯的差異。下面,我們從是否擁有導航區域先驗測繪資料的角度對地球物理場導航方法展開討論。

圖1 圖片來源(關於海底地形測量的認識)

一、基於海洋測繪資料的匹配導航

匹配導航是最經典、最成熟的地球物理場導航方式,基本要求是要具備導航區域相應物理場的先驗地圖,包括海底地形圖、重力圖、地磁圖等,又叫做基準圖。由於這些先驗數據是事先存儲在導航計算機資料庫內,因此又把匹配導航方式叫作資料庫導航。而匹配導航的性能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基準圖及實時測量數據的質量、導航區域地球物理場的適配性、以及匹配定位算法的性能。

1. 基準圖

海洋測繪資料是匹配導航基準圖的主要數據來源。通常,海洋測繪工作的實施需要滿足嚴格的國家或行業規範,如《GB∕T 17501-2017 海洋工程地形測量規範》、 《GJB 7537-2012 海洋磁力測量要求》、《GJB 890-1990 海洋重力測量規範》等。多波束是進行海底地形測量最重要的手段,理論上經水位改正可以得到WGS84(或CGCS2000,由GNSS系統決定)下各腳點的精確三維坐標,從而刻畫海底地形的空間變化特徵。海底地形的特徵量相對單一,但其特徵變化的空間尺度一般較小,空間特徵相對於重磁場更加豐富。

重力、地磁場是矢量場,其空間特徵量遠比地形特徵更加多樣。以地磁場為例,包含總磁場強度、磁傾角、磁偏角、平面分量、垂向分量、東向分量、北向分量,其中有三個是完全獨立分量。此外,又可用梯度張量描述地磁場三個正交分量的空間變化性,包含5個獨立分量。重磁場在空間結構上也更加複雜,重力場由正常重力場和重力異常場組成,地磁場則由地球主磁場和地磁異常場組成。異常場是由於地球內部質量及磁性物質分布不均勻所產生的,相比於主場或正常場空間變化特徵更加豐富,是匹配導航的關鍵。基準圖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網格圖和等值線圖,分別應用於不同的匹配模式下。目前海洋重磁測量的直接對象是是重磁場總強度,或附加某些特定方向上的梯度信息,結合主場和正常場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可以得到異常場信息。基準圖的質量決定了匹配定位的最高精度。

2. 地球物理場的適配性

適配性是指導航區域內地球物理場適用於匹配定位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匹配特徵量在該區域內的豐富程度,並且難以用某一個獨立指標進行完備的表示。以地形特徵為例,常用的適配性指標包括:地形粗糙度(表徵區域內地形高程起伏的豐富程度)、地形坡度(表徵高程起伏的劇烈程度)、地形相關係數(表徵不同方向或子區域內地形特徵的相似程度)等,這些指標也可以直接應用於重力、磁力特徵量。單一某個指標具有較強的片面性,比如當地形在X軸不同位置處,均表現出相同且強烈的Y方向起伏特徵,地形粗糙度將會很高,這表示有利於匹配,但不同位置的相關性太強,導致匹配結果出現多解甚至無解問題。因此,往往綜合採用多個獨立指標共同描述某一區域的場特徵,比如可以設計模糊準則,利用模糊算法計算綜合評價指標,進行儘量合理、完整的適配性表達。

3. 匹配定位算法

如何將實時測量的地球物理場數據序列匹配到基準圖上,並找到儘量準確的唯一位置是匹配定位算法的目的。常用的匹配算法包括TERCOM(地形輪廓匹配算法)、ICP(最近點迭代算法)、ICCP(迭代最近等值線算法)等及各類改進算法。但匹配定位算法通常不是完全獨立工作的,尤其在導航區域較大的情況下,匹配區域過大將導致搜索計算量的急劇上升,降低實時性,並容易導致錯誤匹配問題。因此通常將慣性導航系統(INS)或DVL推位系統作為主導航系統,以其直接輸出的位置為中心,並基於概略誤差確定匹配區域,進而開展匹配定位。將匹配結果作為當前準確位置,並為主導航系統提供位置校正信息。

根據公開文獻,國際上開展的水下地形匹配工作已較豐富,並且已經在某些AUV上實現了成熟的商業化應用。相關研究機構包括挪威防務研究中心、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等。挪威防務研究中心研製的HUGIN AUV在海洋工程領域取得了廣泛的應用,並基於該AUV開展了一些地形匹配導航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在海試工作之前,他們研發了TerrLab用於海底地形和地形匹配導航仿真研究。為了驗證實際效果,該機構在2009和2010年分別開展了兩次海試實驗。2009,在挪威海岸和白令島之間的公開海域進行了50km的水下航行試驗,該實驗完全基於地形匹配導航系統進行定位,定位結果與水聲定位之間僅有4m的差別;2010年5月在奧斯陸灣開展了第二次海試實驗,在5個小時的航行之後,通過與GPS定位結果相比,定位誤差在5米左右。

圖3 圖片來源(An Analysis of Real Time Terrain Aided Navigation Results from a HUGIN AUV)

二、無先驗地圖的同步定位與構圖方法

目前匹配算法的研究已經基本成熟,開展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於海洋地球物理場資料不夠充分以及部分區域適配性不足。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70.8%,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測繪資料與完整的海洋區域相比相去甚遠。當潛航器需要到未知水下環境中執行測繪、目標搜尋等任務時,急需探索如何利用實時觀測的地球物理場信息輔助自身提升導航性能。同步定位與構圖方法(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就是在這種需求下發展起來的。SLAM技術類似於我們在一個未曾到過的環境中尋找特定目標(比如一個書店、餐館等)的過程,在搜尋過程中利用視覺觀察環境信息,並逐漸在在腦中構建出該區域的地圖,對同一事物的反覆觀測以及封閉的搜尋軌跡則是建立準確地圖並判斷自身位置的關鍵。因SLAM方法具備適應和利用未知環境的特性,因此表現出較強的智能性。SLAM主要分為基於濾波的和基於圖優化的兩種模式。

基於濾波的SLAM方法

同步定位與構圖,即在運動過程中,利用實時觀測的環境信息輔助提升導航狀態的估計精度,並同步構建環境地圖。最經典的SLAM系統是基於環境特徵(feature-based SLAM),並採用濾波方式進行迭代估計。它本質上是一種組合導航系統,狀態量包括航行器的二維或三維位姿變量以及被觀測環境特徵的位置。隨著航行器不斷觀測到新的特徵並將其補充到狀態向量中,狀態量的維度不斷擴充,迭代濾波解算的效率逐漸下降,因此這種基於濾波的SLAM方式難以適用於大規模的導航環境中。SLAM系統中的核心在於有效的數據關聯(即判斷當前觀測到的特徵是否在之前被觀測過,即是否已經存在於當前的地圖中),在基於特徵的SLAM系統中,數據關聯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相鄰的時刻上,通過數據關聯確定共同觀測的特徵,可以為連續的導航位姿估計提供約束;二是閉環檢測,當航行器出現交叉時,通過數據關聯可以確定出航跡的閉環,這是校準導航系統積累誤差的最有效約束,可以在極大程度改正估計誤差,提升導航狀態和地圖構建的精度。

目前基於特徵的水下SLAM方法研究基本是基於聲吶傳感器和光學攝像機來進行的。聲吶傳感器包括前視聲吶、側掃聲吶、機械掃側聲吶等,通過從聲吶圖像中提取典型的海底目標特徵,構建SLAM模型。不同的聲吶有各自的優缺點,如前視聲吶解析度相對較低,側掃聲吶無法在連續位姿上構建數據關聯等;由於水下光線較弱,光學攝像機只適合在小範圍環境中使用,局限性較強,但準確性高。此外,將磁信標作為路標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案,但是由於磁信標的磁場隨空間距離迅速衰減,可探測距離有限,因此更適合用於小範圍場景中。

2. 基於圖優化的SLAM方法

與濾波SLAM方法的迭代估計過程不同,圖優化SLAM是對導航解算模式的一個變革。它將整個過程分為前端和後端,前端負責因子圖構建,利用航行器運動過程中自身內部導航傳感器的導航輸出,以及傳感器對環境特徵的探測,完成圖節點、圖因子及其拓撲關係的構建,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通過數據關聯進行閉環檢測;後端則綜合利用一段時間或空間範圍內的約束因子集合,設計目標優化函數,對相應節點集合的位姿狀態進行優化估計。當圖因子與帶求解參數是非線性關係時(如距離與位置的關係),需要用非線性優化算法進行解算。圖優化解算的優勢在於效率高、精度高,能夠更好地應用於水下大規模導航環境中,這也是當前水下SLAM研究的主流方向。

基於圖優化的SLAM方法既可以基於特徵(聲、光探測目標),又可以基於物理場觀測信息(包括地形、重力場、地磁場甚至無線電信號)。基於特徵的圖優化SLAM中,特徵將成為因子圖中的特徵節點,與觀測到它的位姿節點通過特徵觀測因子相關聯。在優化解算時,航行器所有位姿節點的位姿和特徵節點的位置構成完整的待解算參數,而特徵觀測因子以及閉環則構成優化解算時的約束條件。

而當潛航器搭載多波束水深測量設備時,可以實時獲得以航跡為中心的條帶水深數據,當條帶出現交叉或者部分重疊時,可以通過區域水深數據的高精度匹配實現閉環,進而進行優化解算。而由於航行器只能測量當前位置點的地磁場和重力場數據,因此要通過地磁或重力數據序列進行匹配建立閉環因子,需要航跡有很好的重複性,因此應用場景受限。

圖5 圖片來源(AUV圖優化海底地形同步定位與建圖方法)

結束語

理論上,當慣性導航系統達到足夠高的精度且成本較低時,其完全自主的導航方式就可以滿足水下空間的所有導航需求。但是當精度和成本二者無法同時達到用戶需求時,仍必須設計適當的組合導航方式提高相對於單一慣性系統的導航精度,而地球物理場的輔助方式是水下組合導航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者簡介:

常帥,博士,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於2019年至2020年在美國里海大學做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水下無人系統導航與控制技術,發表SCI、EI論文20餘篇。

end

文章來源: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常帥

相關焦點

  • 海洋測繪的分類及應用
    海道測量以海岸與海底地形測量及海底底質探測為基礎,重點在船舶航行安全保障;海洋測繪是研究海面、海岸、海底地形測量和海洋大地、重力、磁力、工程測量等方面理論與技術的綜合性學科,它的外延要相對寬泛的多。海洋測繪包括海道測量、海洋地球物理測量、海洋學調查等方面內容。
  • 海洋測繪「海床2030項目」
    2019年,大洋地勢圖(GEBCO)的地圖包含了約1,450萬平方公裡的新測深(深度)數據,僅佔整個海洋面積的16%,今年這個數字升至19%,相當於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一。但是,地球上仍然有很大片未測量和繪製的海床,項目總監傑米·麥克麥可·菲利普斯(Jamie McMichael-Phillips)說,「今天我們處於19%的水平。這意味著我們還有81%的海洋尚待測量和繪製。
  • 測繪學子在中國測繪學會海洋測繪專業委員會第三十一屆海洋測繪...
    9月19日,中國測繪學會海洋測繪專業委員會在浙江嘉興舉行了主題為「自主創新新時代,海洋測繪新發展」的第三十一屆海洋測繪綜合性學術研討會。山東科技大學測繪學院2019級海洋測繪專業博士生亓超(圖中左三)投稿的論文《一種機載LiDAR測深信息的漫衰減係數提取算法》榮獲「星天測繪杯」優秀論文二等獎,得到了大會表彰。
  • 中國航天測繪導航隊員歷險:竹葉青毒蛇盤在肩上
    當備受矚目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開啟太空之旅,當航天員順利返回地球時,擔負保障任務的中國洛陽電子裝備試驗中心測繪導航隊隊員們在遠方分享著成功的喜悅。「神舟」未進場,他們已為測控設備提供了最精確的位置信息;火箭未上架,他們已經走遍了測控網數百個點位……這支組建30年的測繪導航隊,用高精度的測繪數據保障航天測控網護送太空飛行器精準入軌,先後圓滿完成了「神舟」系列飛船發射等700餘項測繪保障任務,助推中國航天一次次騰飛。
  • 學術交流 | 海洋測繪產業發展透析及其思考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深入,人們對海洋測繪供給產品的需求趨於多樣化,海洋測繪產業的輻射面也越來越廣,海洋能源及海底其他礦產資源開發、海域管理與海域生態修復、海洋基礎測繪、海洋環境調查、海洋科學研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設、海底觀測網建設等等,均需要海洋測繪產業作為底層數據支撐。
  • 測繪工程專業-河南城建學院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測繪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複合型測繪工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
  • 吉林大學成考測繪工程(專升本)專業_吉林大學成考報名_成考測繪...
    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攝影測量與圖像圖形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技術,各類地圖設計與編制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測繪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
  • 盤點國內『測繪類』學術期刊
    >主辦:黑龍江工程學院09遙感學報主編:顧行發主辦: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環境遙感學會10測繪學報(英文版)《測繪學報(英文版)》主編:龔健雅主辦:中國測繪學會,測繪出版社11地理信息世界《地理信息世界》主編:陳軍主辦: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12海洋測繪《海洋測繪》
  • 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地磁導航之所以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是因為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磁場大小和方向與之對應,並且與該點的三維地理坐標相匹配,使它具有「嚮導」功能。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閃耀,澤沐八方。
  • 地磁導航:地球母親的「金手指」
    地磁導航之所以被喻為地球母親的「金手指」,是因為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磁場大小和方向與之對應,並且與該點的三維地理坐標相匹配,使它具有「嚮導」功能。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閃耀,澤沐八方。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衛星導航應用日益廣泛,不可或缺。
  • 2020年高考:測繪類專業全息解讀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可知,測繪類包括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導航工程等4個專業(T代表特設專業),具體名單如下: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以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
  •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是我校一個以核資源工程、核燃料循環工程、核設施和基礎測繪工程、國土資源管理、地理空間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系統構建等為特色的二級學院。
  • 測繪地理信息與導航高端論壇暨《測繪學報》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
    10月21日,測繪地理信息與導航高端論壇暨本次論壇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測繪學報》編委會、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深圳大學、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主辦,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協辦。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李維森出席論壇並致開幕詞,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董事長王寶民,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覃躍良分别致辭。
  • 海洋測繪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許多國家已投入相當資金髮展海洋產業,海上運輸,捕撈,養殖,科學考察等活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海洋測繪是一項基礎性建設工作,是海洋科學技術的一部分,海洋科學技術的歷史進程已從認識海洋推進到為開發海洋服務的新階段。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現代測繪學科研究領域廣闊,與導航、地理、海洋、電子、自動化、計算機等學科密切交叉,以3S技術(衛星定位導航、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即GNSS、RS和GIS)為典型代表,測繪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得到的時空位置信息是一切智能、智慧、規劃、決策和管理的基礎,測繪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測繪圖書 |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文集(2020)
    《測繪學報》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複製連結,關注《測繪學報》抖音!【測繪學報的個人主頁】長按複製此條消息,長按複製打開抖音查看TA的更多作品7NsBSynuc88[抖音口令]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GeoTalks 。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內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
  • 測繪學報
    《測繪學報》創刊於1957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測繪學會主辦、《測繪學報》編輯部編輯、測繪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測繪學報》是美國《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曾榮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全國優秀測繪期刊等稱號,入選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項目,並被國內外多個重要資料庫收錄,是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期刊旨在尊重科學、弘揚學術、追求卓越、求實創新。
  • 陽凡林:「海洋測繪」的築夢人
    上至宇宙,下至海洋,但凡能探索到的都是夢開啟的地方。山東科技大學陽凡林,一個農家子弟出身的高材生,在經過名校、名師和長達20多年的實踐磨練後,成長為山東科技大學海洋測繪學科帶頭人,成為「海洋測繪」的築夢人、圓夢人。
  • 楊元喜 徐天河 薛樹強 |《測繪學報(英文版)》(JGGS)精選論文
    楊元喜,中國科學院院士,北航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1980年畢業於鄭州測繪學院,1980年起在鄭州測繪學院大地系任教,1987年獲鄭州測繪學院大地測量學專業碩士學位,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測量學博士學位。1990年任鄭州測繪學院大地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