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周金華
高級教師,學大教育數學教研組組長,湖北省數學學會會員,長期從事高三數學教學,對每年高考考點都有深入研究和分析,省重點中學高三教師。周老師講題風趣幽默,課堂氣氛活躍,十分重視學生的興趣引導。
在60天衝刺階段,對好的,中的,差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複習方法及策略。對好的學生來講,要狠抓三低,抓能力的提高,抓熱點的突破,冷點的落實。
最後60天 好學生重點抓什麼
對好學生來講,主要抓解題的規範,審題過細,首先要認真仔細,重點抓中檔題的投入。
除了抓解題規範,審題認真以外,還要抓解題技巧的提高。
最後60天 中等生重點抓什麼
對中等生來講,必須要掌握大化解題技巧。因為中等學生來講,特殊的技巧方法不容易掌握,所以這樣的方法一般來講在講課過程中不必要向學生介紹。
最後60天 差學生重點抓什麼
差生關鍵抓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抓選空題訓練的提高,力爭高考選擇、填空題不扣分或者少扣分。這是好中生差學生整體在最後階段內應該做這樣的安排。
從總體來講,要調整好心態,注意策略,第一個調整心態,正確面對,擬定措施,各個落實,再一個查漏補缺,夯實基礎,以不便應萬變,謹防好高騖遠。專題引入,強化主幹知識,運用知識橫向和縱向聯繫,把所學的知識連成線,鋪成面,織成網,構建新的知識網絡。
07年高考數學八大熱點
在複習當中,除了基礎以外,還要注意高考的熱點內容。今年高考熱點內容包括幾方面:
第一、函數,函數部分
重點抓三個二次,二次函數,一元二次布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三者之間的關係。
以二次函數為龍頭,來帶動二次不等式和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是分擔函數和出項函數,也是2006年高考的熱點,今年在分擔函數和初項函數還會出選擇和填空題。再就是函數圖象和函數圖象的變化,變化也是高考的熱點,不管是大題還是小題,函數變化是必考內容。
第二、數列
數列從文科來講數列的要求是中等,從理科來講,數列要求是高檔題,從課本知識來講,單純從課本內容安排上和高考差距很大,所以必須對數列這塊加深加寬,特別是遞推數列以及數列綜合題。作為學生來講,在這些方面有突破,特別是好的學生應該在這方面多加強研究、探討,找出它的相關規律。
第三、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是高中數學新增內容。它和函數、三角函數、解析幾何、數列以及立體幾何所有的知識都有一定的聯繫。高考主要命題是知識和知識交匯點命題,因此講向量作為工具來講,它和三角、解析幾何、函數和數列綜合問題來講,應該引起重視,特別是和三角函數以及解析幾何當中的綜合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估計今年北京的考題,幾個大題估計就是平面向量和解析幾何綜合。三角函數題和平面向量有關。希望考生在最後兩個月時間內要引起重視。
第四、不等式
不等式包括不等式的證明和不等式解法,特別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應該引起重視。不等式證明它並不是單循的不能不等式證明問題,而是和函數和數列結合在一起。例如求函數單調區間,就是不等式解法。有些樹立的證明問題都涉及到不等式的證明問題。所以常規的方法在最後複習階段應該梳理清楚。
第五、解析幾何
這部分重要抓兩點,第一點就是直線和二次曲線的關係。第二點軌跡方程探求問題。軌跡方程與平面向量聯繫比較緊,今年的考題可能向量和解析幾何綜合求軌跡問題以及判斷直線和二次曲線的關係問題,這兩個都可能出現。
第六、立體幾何
立體幾何部分,關鍵就是把課本第一章鞏固清楚。因為第一章是正題解題的根據,如果第一章學不好,向量關係,線性關係,角度、距離、垂直、平行等問題很難把握。所以立體幾何部分必須重溫第一章的內容,一個一個知識點落實清楚。
第七、概率和統計
往年的考題大體來講,概率統計部分會和生活聯繫比較緊密的。今年我認為概率與統計這部分要聚眾數學期望與方程這樣的運用題,文科還是停留在概率與統計的求法方面。理科就是數學期望和方差問題。應該引起重視。有些冷點問題,有些歷年沒有考過的問題,在複習當中適當看一下。
第八、導數和運用
導數和函數聯繫最為緊密,因此導數和函數也是高考作業大題的內容,必考內容之一,也是高中書新增內容。每年高考要增加新增內容的體量,必然作為高考大題。導數和函數的綜合應用,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在複習過程中要儘量搞清楚。
高考數學得分策略和拿分技巧
多一點想 少一點算
審題要慢 答題要快
先易後難 先熟後生
關於得分的策略和拿分技巧問題。總體來講,我們拿到一張考卷,要全面審題,把整個卷面瀏覽一遍。整個卷子瀏覽以後,要分幾個層次,哪些題是容易題有把握做,哪些題是比較難的題。不管是簡單題還是難題,在解的過程中,審題一定要慢,現在高考數學的特點是多一點想少一點算,無論是北京的考題還是其他省的考題,在命題過程中,都是把思維、推理放在首位,而把結果並沒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分析題意、了解題意是很重要的。所以審題要慢。審完之後,要答題快。順序是先易後難,先熟後生,先答自己比較熟練的內容,再逐步考慮比較生疏的或者是沒有印象的題,防止會而不對,對而不全,會做但是沒做對,對又沒有考慮全面,要防止這樣的現象出現,把應該得到的分,應該儘量得到手。
至少得到100分的方法:必須做好選擇題 大題第一問不要丟
第二,在做試卷過程中,必須先做好選擇填空題,有的學生在答題的時候,不按照這個順序,他認為後面大題的分值比較高,14分、12分,先做大題,選擇題在最後,結果選擇題慌慌張張沒有做對,大題也不會做,丟分比較多,所以總體分數不高。因此大家在複習過程中,要加強這方面的適應,為了適應考試的需要,考前必須做這樣的訓練。先做選擇填空題,按照先易後難,先熟後生的原則進行。後面的難題一般來講從數學角度來看,大題的難度一般是兩到三問,第一問比選擇填空題還簡單。答題我們不會做,如果認真想,第一問是可以做出來的。有的學生大體一看大題覺得沒有思路,就放棄了,這是很可惜的。大題的第一問一般比較簡單,所以第一問80%到90%的學生是可以做出來的。這樣的分應該把它得到。前面的選擇題做得比較好,中檔題解題過程規範,沒有扣分。難題第一問也可以得到的話,至少這個學生可以得到90分到100分之間。從教育實踐來看,實踐的檢驗來看,這樣的方法是很有效的。這是關於拿分的策略和技巧問題。
高考突發問題的應對措施
第三個問題,高考突發問題的應對措施。面對高考的時候,第一次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講,心理都存在一些問題,思想壓力比較大,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小孩期望值比較高,所以考生在參加高考的過程中,比較緊張,所以他發揮不正常,儘管有實力,但是高考發揮不正常,影響他的高考成績。
遇到不會做的問題怎麼辦
所以遇到高考難題怎麼辦呢?第一頭腦要冷靜,不能慌,第二,要很好地回憶這個問題把它拆分,因為大題都是由小題組合而成的,所以這個題與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什麼聯繫,哪些是平常見到過的比較熟悉的內容和這個題有沒有一定的聯繫。從這? 的突破口。遇到難題可以暫時放下,把別的題做了以後,回過頭來看這個題,可能思路就來了,有很多考生平常考試特別是月考校考都反映出這樣的問題,有的題不會做,把其他做題了以後,再回過頭來看這個題覺得非常簡單。第四,答題並不一定要按照試題的順序一個一個地逐一去答。特別是高考題,有的題卡設在中間部分,也就是說中間的題目可能是難題,到最後的題目可能是簡單的題目。很多考生按照順序一個一個地去做,最後一個簡單的題目剛剛看的時候時間沒有了,會做了但是沒有時間,前面的題不會做,由於思考的時間過長,沒? 會做,但是時間不過,影響成績。開始講瀏覽整個試卷就是這個原因。你找到試卷當中的容易的突破點,比較簡單地題目和難題分幾個檔次再去答題的話,得分可能要高一點。
網友提問
文科生最後兩月如何複習數學?
網友:我是一個文科生,馬上要高考了,數學成績一直不好,可以說這是我的死穴,不過經過第一輪的複習,我覺得掌握還可以,但是怎麼樣才能夠變得更好,考出更好的成績,我想最後兩個月在家複習,針對自己下手,您覺得可以嗎?
周金華:可以。因為文科生來講,數學確實是薄弱環節,盲點比較多,死點、疑點比較多。針對考生來講,對第一輪複習當中有些知識沒有複習到位的地方,希望他在第二階段複習過程中要到位,查漏補缺。第二,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攻下難題。要想得高分得話,必須在第一階段要加強三基訓練,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方面和基本的思想,就是常規的解法要搞清楚,在這個基礎上,多總結自己的經驗。第二,試題重組,把以前自己做過的題目,錯題重新拿出來組合,再來分析前面做錯題的原因,這是自己後一階段的複習,對高考有? 。再就是要放鬆,放鬆就是不要過於緊張。的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每天落實情況要有一個計算,到高考之前,我的那些地方根據計劃安排,哪些地方落實了,哪些地方沒有落實。這些地方都做到位了,高考肯定會考出比較理想的成績,會有好的結果。因為很多經驗證明了這點。我現在帶的學生就是這種情況,他所有的學科當中數學是最差的,從來沒有及格過。對數學學習一直沒有信心,認為數學是最頭疼,最拖後腿的學科,但是我們通過半學期的培養,現在他的數學從55分,逐步上升,55到75、85、95分,103,現在基穩定在113分。我們陸家高考成績估計在120左右,考得好,可能會超過120。這就是必須把基礎搞紮實,原來數學選擇題比較弱,選擇題不看,ABCD一鉤,因為選擇題至少是三到四個知識點,他考能力的因素比較重,因此把課本上的概念、法則、定理搞清楚,常規的解題方法搞清楚以後,基本上沒有困難。選擇題做好以後,六個大題當中,前三個大題是中等題,基本上不會丟分,會滿分。後面的三個大題稍微難一點,但是第一問可以得分,因為第一問比選擇題還要簡單。
網友:數學老師只會講題,解題的方法和技巧不教給我們,一節課下來什麼方法也沒有,針對這種問題有什麼好方法嗎?
周金華:老師單純解題,在補課當中有很多學生反映這個問題,這是錯誤的方法。因為現在高考題是考知識的生成過程,不是考結果。思路是這樣來的,讓學生掌握。怎麼產生出來的,要讓他知道。把這個過程講清楚了,結果自然就出來了。現在老師為什麼只講結果呢,特別是選擇題,很多老師只談ABCD,為什麼,自己看,不懂自己想吧。學生說我想不出來,下次不管了,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作為老師來講,上一堂課應該有一堂課的收穫,不能單純地搞進度。很多老師只搞專題,淡化基礎,搞能力,淡化常規的方法。大部分學生? 太好的學生,上課基本不可能有收穫,越學越差,而且沒有信心。
網友:做數學是不是真得可以熟能生巧。老師讓我每天多練習,熟能生巧,不知道這種效果會不會很有效呢?
周金華:關鍵是掌握各種不同類型題的解答,掌握類型而不是多解題能解決問題的。一個類型的題做一萬個,一千個沒有用,但是我做十個是十個類型,有十個收穫,一個類型有一個收穫,老走老路沒有創新的話,不可能有新的提高。作為老師來講,應該在研究方法,解題技巧方面要動腦子,給學生多一些指導,才能讓學生有些進步。
(責任編輯:劉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