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說,完美主義使家庭關係緊張,兩種完美主義者的區別

2020-09-05 兒科醫生王志新

有些人本性上苛刻,愛挑刺,對所有事物都能找出了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如果將這樣的做法應用於家庭生活,就可​​能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我之前發出的一篇文章中的研究指出:經常被嘮叨的人在五年內死亡的風險,要比偶爾被批評人高出44%。從偶爾受到批評,到常常受到批評,。

波蘭的科學家這次研究發現,通常是女性對自己的丈夫苛求完美,而男性則要求子女要完美。

這項研究由來自波蘭SWPS大學的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的團隊。研究總共招募了459人,通過線上提問的方式進行。問題範圍從「我希望我的伴侶盡其所能」,到「我非常需要我的孩子們追求卓越」。

研究揭示在完美主義特質上得分高的人,其人際關係的緊張程度就高。

研究還顯示,常常是男性是達不到妻子的期望。但是他們並不對對方抱有同樣的期望,而是要求後代表現完美。


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源於傳統的家庭在組織家庭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產物。但是,平均而言,對孩子的缺點的寬容度大於對配偶不完美的寬容。

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夫妻間彼此的期望與他們各自自尊心有著更緊密的關係。

研究還還揭示了完美主義不同表現形式:分別是期望別人完美的人,和期望自己完美的人。



要求自我完美的的個人的特徵是認真,謹慎,盡責,成就感的推動他們不斷努力,但害怕犯錯誤。

希望別人完美的人則更自戀,多少精神變態,不願意接受別人,傾向於處在支配,控制地位,強調自己的實力和優勢。

該研究發表在《 Plos One》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克服你的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常常被描繪成一種正面特質:「它鞭策我」「它幫助我保持高標準」「若不是完美主義就沒有現在的我」,作為一名專門研究科研人員心理健康的臨床心理學家,這些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聽到的話。我們最出色的成就總是伴隨著完美主義;許多人認為完美主義是我們成功的支柱之一。但是,這種說法沒有坦言完美主義的代價——它會耗費你的時間、浪費學習機會、幹擾清晰的思路。
  • 雷軍吐露真心話:完美主義者的努力方向不是更完美
    雷軍《智族GQ》年度企業家代表、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在視頻中吐露了自己的真心話:「完美主義者,其實努力的方向不是更完美,而是怎麼跟這個世界更相容,怎麼能夠跟自己、跟這個世界真正的和解。」他重新詮釋了「完美主義者」的內涵。
  • 你的完美主義裡,藏著低水平的認知
    在留言區,有些網友一針見血,直指問題實質:至於麼,這就是病態的完美主義者。無獨有偶。有一次,南京某小學在開家長會前,老師讓孩子們把想對父母說的心裡話寫在黑板上,現場堪比「吐槽大會」。別拿我和別人比,多讀點書再教我;爸爸請不要這麼兇;……其中有一句話令網友們十分感慨:「媽,你很優秀,不要太追求完美了。」
  • 做一個「完美主義者」真的好嗎?不,別再強求自己了
    或許看到這裡,有的讀者便會問:什麼是完美主義者呢?對於「完美主義者」,在網絡上對它的解釋與定義是這樣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完美,而這種欲望是建立在對事事都不滿的基礎上。這樣的性格特點,很容易讓完美主義者陷入矛盾之中。
  • 趙又廷爸爸自稱完美主義者,自曝高圓圓在家會被罵
    在採訪中趙爸爸表示,自己是一個標準的完美主義者,家裡的什麼東西放在什麼位置都是有固定規律的,就連杯子放錯地方都不行,而自己的兒子趙又廷在這種訓練之下,也成為了和自己一樣的完美主義者。這是個人愛好和自由,並沒有人批判什麼,但問題就出現在之後的一段對話中。
  • A型血是完美主義者,B型血則不拘小節,真的是這樣嗎?
    A型    重視外界反應,是完美主義者  B型    我行我素,興趣廣泛  O型    熱愛生活,重視力量  AB型  一心可以多用,而且自由奔放  你可能會驚呼太準了,也可能會抱怨一點也不準。  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表面的物質對不同人血液進行的一種分類。而紅細胞表面這種物質是由基因決定的,所以血型是與生俱來的。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的完美結合者—加涅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主義心理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心理學家—羅伯特·米爾斯·加涅。加涅最初是行為主義方面的心理學家,並且經受過嚴格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訓練,但在其學術生涯後期,卻對信息加工心理學與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便據此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
  • 你的性格氣質,偏向理想主義者NF,還是完美主義者NT?
    首先咱們先簡單地聊一聊這兩個類型之間的本質區別,讓大家能夠從宏觀上把這兩者區分開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S/N代表不同的感知方式,S型偏好的人習慣於依賴感官從外界獲取信息,他們擁有非常敏銳的感官系統,能在短時間內敏銳、迅速地捕捉到周圍環境的變化,這一類人更願意相信自己聽到看到感知到的一切,因此他們的認知系統是立足於當下,立足於實際的。
  • 公公趙樹海直言是完美主義者,杯子放錯會大罵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圓圓是一個被上天眷顧的是人,不僅有著非常出色的顏值,而且進入娛樂圈以後,出道即巔峰,可以說發展的一直都是順風順水。並且在2012年的時候,33歲的她和趙又廷在電影《搜索》因戲生情,並且隨後兩個人就很大方地承認了戀情,很現在一些談戀愛都要偷偷摸摸的明星相比,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 公公是完美主義者,擺錯杯子會被罵
    (趙海樹自曝是完美主義者)趙海樹在綜藝節目中自曝自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於生活儀式感的要求非常高,家裡物品的擺放必須要按照嚴格按照規矩來。不僅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嚴格擺放家裡每一樣東西,對於自己的兒子兒媳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如果做不到就會被責罵。
  • 男性自殺現象引發的思考:社交完美主義作用幾何
    完美的丈夫。  但他並不是。  社會完美主義者會將自己和他們認為自己在生活中應扮演的角色及承擔的責任緊密地聯繫起來。「這不是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奧康納解釋道,「這是你想像的別人的期待。因為你沒能做好一個好父親、好兄弟……而讓別人失望了。」  正因為這是對「想像中別人對你的判斷」的判斷,這種念頭才尤其有害。
  • MBTI小知識|NF理想主義者
    不僅可以通過複雜的聲波信號與同伴進行交流,還會以一種緊密的家庭群落的形式共同生活,嬉戲覓食,幫助生病的家庭成員託上水面呼吸。此外,海豚似乎很願意與人類建立真誠的夥伴關係。與馴養師建立了和諧的合作關係,還積極配合研究者的工作。3)水澤仙女威尼斯醫生帕拉塞爾蘇斯用水澤仙女來比喻理想主義者。這些高貴且難以發現的小精靈時刻注視著自然中一切,發生在那的一絲一毫都逃不過她們的眼睛。
  • 女性主義視域中的《雙城記》女性形象 ——論完美露西的虛幻與德伐...
    然而,道德上過度考究的「完美」形象在藝術上難免存在瑕疵甚至失敗。當拋開道德熱忱,以理性的目光來考量露西在小說中的人物構架和生存邏輯時,這位完美女性就像維多利亞時代穿衣鏡上的一口呵氣,「虛幻」地消失了。女性主義思想家波伏娃說:「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4](P23)其指出了社會環境對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 強迫症:淺談完美主義的強迫行為糾正和認知
    健康心理的人,做任何一個事情都能把握一個度,既可以把事情做好,也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在追求無法完美的事情,或者強迫完美的事情。開始我還以為只有焦慮症和強迫症有完美的想法,其實還有一部分抑鬱症也同樣有完美思想。今天我們就好好地討論一下完美。
  • 九型人格:如果你的身邊有「完美主義者」,或許你該學習這樣相處
    什麼是完美主義者?通過字面意思解釋很簡單,就是對每一件事都要追求極致的完美,這種完美要超過對完成事務本身的任務,所以往往這樣的人完成一件事情所花費的時間要遠遠大於普通人,因為在他們的眼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談談九型人格性格心理學——1號完美型,哪幾點你中招了?
    接下來是對第一種完美主義性格心理的看法與分析。正文〈01〉你眼中的「完美」,該如何界定完美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追求完美、對事物的追求細緻到極點,難以忍受出現「瑕疵」。有人會說,這不就是潔癖嗎!不,不能全這樣說,有潔癖,可能是完美型性格,但也可能不是。它們肯定是有一定區別的。
  • 生命數字密碼6:「完美理想主義者,忠誠熱心的好夥伴」
    越看哥哥越覺得他哪裡都是完美的,尤其是他的笑,好看的要命。EUCO-Women's free world張國榮本身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香港歌星劉錫明曾對媒體說過:「以前常和他一起出席活動,也和他聊過天,他演戲就像個瘋子,每個角色都100%投入」;在拍攝《霸王別姬》的時候他也是會因一個鏡頭自己不滿意反反覆覆拍了30多遍,讓工作人員覺得他對自己的要求比導演還嚴。
  • 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齊格蒙·鮑曼的「社會學之思」
    ,從而實現一個「完美世界」。他們相信:關於「完美世界」的知識可以通過推理獲得,且人人都可以獲得這些知識;這樣的知識是對於某種最高價值的例證,所有人都會認同;以及「完美世界」是人類可以依照「完美世界」的藍本,通過控制論手段實現的。有意思的是,雖然價值理性主義是內生於西方世界的意識形態,但到了二十世紀,它的主張卻成為了大量後發國家尋求發展的實驗性綱領,而在西方世界內部,它在反理性主義的思潮下遭遇了「汙名化」。
  • 聽說屬蛇人都是完美主義者?真的是這樣嗎?
    生肖蛇的日常生活經歷可以說是十二生肖中最豐富的,他們經歷過很多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所以他們的道德品質往往比同齡人要好很多,他們一般不易出現驚慌失措的情況,他們喜歡交友,他們懂得運用自己的人際關係處理困難,他們也善於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所以生肖蛇要想成功就很難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事情,他們都會理性思考,不易忽視所有的關鍵點,就是非常謹慎的一類人。
  • 女性主義視域中的《雙城記》女性形象 ——論完美露西的虛幻與德伐日太太的兇殘
    然而,道德上過度考究的「完美」形象在藝術上難免存在瑕疵甚至失敗。當拋開道德熱忱,以理性的目光來考量露西在小說中的人物構架和生存邏輯時,這位完美女性就像維多利亞時代穿衣鏡上的一口呵氣,「虛幻」地消失了。女性主義思想家波伏娃說:「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4](P23)其指出了社會環境對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