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淺談完美主義的強迫行為糾正和認知

2021-01-09 健康中國心理

健康心理的人,做任何一個事情都能把握一個度,既可以把事情做好,也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在追求無法完美的事情,或者強迫完美的事情。開始我還以為只有焦慮症和強迫症有完美的想法,其實還有一部分抑鬱症也同樣有完美思想。今天我們就好好地討論一下完美。

我們先定義一下完美

完美:具有所有必需的或令人滿意的要素、品質或特徵。沒有漏洞和缺陷。

為了描述這個事情的準確性,我們引用嚴謹的數學概念,來證明,完美和不完美之間的分界線在那裡。而完美中的完,相當於一個圓。即不多也不少,剛剛好,給您一個半徑為1的直線,你是畫不出一個完整的圓。源於派(π)至今計算到十萬億位,還沒計算出來,您怎樣能畫一個完美的圓。

還有一個是怎樣畫一條直角三解形的斜邊,當直解三解形斜邊為3和4的時候,斜為為5,是一條直線,而當直角三角形兩直邊是1時,斜邊為√2,而√2也是一個無理數,也不是一條直線。所以5可以完美,而無理數√2就是不完美。而在這裡我們還定義了前提,有理數,無理數,直線等概念。

而在我們生活當中,因很多原生家庭教育的要求,總是定義了很多完美的要求。如考試要考班上最好的。衛生要打掃得最乾淨,衣服要穿最漂亮的。做事要最盡力。亂用「最」字,追求完美。以至於很多小孩搞不清楚完美的邊界在哪裡。就一股腦地要求自己。而到現實生活中來,發現無能為力,無法改變。要麼就抑鬱,要麼在焦慮,要麼在不斷地強迫自己。導致了很多心理上的障礙。

其實我們的世界其大無邊,其小無內,其實道德經第四章早有說明: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也像馬哲中的例子,主觀的您,無法射準客觀地耙心。完美這一詞只是一個主觀美好的想法,不是用來追求的。我們現實生活中一定要給完美定一個邊界,加個前提。

其實完美主義也有好的一面,我老婆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任何事情都要追求極致。舉個要簡單的例子。早期的銀行存取款簡訊通知分為按條收費和包月收費。按條是2角/條,按月是2元/月。她和我說她每個月發一次工資,取一次錢共兩次,4角錢就夠了,省了1.6元錢。省了60%的錢。但在生活中總是從不完美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把我搞得十分頭大,以至於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什麼事都做不好,做好了A,還有A1,做好了A1,還有A11。這種無窮無盡的完美讓我很長一段時間崩潰。

我們還是說怎樣擺脫完美的陷阱

1、要有一個完美的標準,如100%的好,而不是無窮的好,無窮這個數字是非常大的。如一年賺100萬,完成了100%,而不是一年能賺很多的錢。

2、要區分有些事情是無法做到完美的,如一個完美的圓。按完美的要求是畫不出來的。

3、要加前提,加個邊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完美,您有什麼前提條件,什麼才是完美,而不是無限的要求,做到極致。現代的微積分,也是從微分和積分兩個方面來考慮。也只是理論上的表達式。而還有很多無理數都無法完整的量化。

其實我們要做到有前提,有邊界。定義好,能行就行,不行差不多就讓它過去。不要用強迫的思維是考慮極限的問題,以免產生強迫症。也不要因為做的不完美而焦慮。更不要因為不完美,我就不做了,產生抑鬱的情緒。

相關焦點

  • 強迫症有救了?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 白領與擾人的強迫症
    並且近幾年來,強迫症患者的職業和年齡都出現了明顯變化,年輕的白領階層發病率越來越高,值得關注的是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自加壓力的完美主義追求者或一意孤行的偏執狂,往往是在不經意中為自己設下了強迫症的精神陷阱。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深入理解強迫症作者:新雨流泉壹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與正常人相比,強迫症病人不能按照個人意志結束消極想法(強迫思維)。大多數強迫行為(不是全部)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形成。簡單地說,大多數的強迫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強迫思維,這便造成減輕強迫思維的意圖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強迫行為。
  • 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 強迫症治療的正確方向究竟在哪裡?
    下面我說說自己對強迫症的一點感悟和看法吧,內容可能有點兒長。一.什麼情況才算是強迫症?「強迫症」這個詞似乎現在成為了日常用語。那麼究竟什麼情況才算強迫症呢?判斷是不是強迫症,有一點最重要,那就是:自己和症狀之間有沒有對抗。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的完美結合者—加涅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主義心理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心理學家—羅伯特·米爾斯·加涅。加涅最初是行為主義方面的心理學家,並且經受過嚴格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訓練,但在其學術生涯後期,卻對信息加工心理學與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便據此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
  • 07強迫症徹底康復的希望所在——致力於強迫症的徹底康復
    預警性注意是患上強迫症的罪魁禍首,所以,對預警性注意動手就是在幹預強迫症。解除那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的戒備狀態時碰了釘子,就意味著我們在幹預強迫症時遇到了障礙。遇到障礙也不必氣餒,因為恰恰是這些障礙,促使我們反思自己所用的幹預方法是否合適,能否做出一些改進,以便更有效地幹預強迫症。我是這樣反思和改進的。
  • 2020年快結束了,我們對強迫症的理解依然太少!
    總的來說,以下幾個因素和強迫症發病有相關性:   遺傳因素:有強迫症的家族病史,那麼更容易患上強迫症,可能和基因有關係。   性格因素:易焦慮、對自己要求高、完美主義、做事挑剔、責任心重,這些性格特徵也可能和強迫症有關。   強迫症應如何治療?
  • 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
    科學家面臨的一大障礙就在於很難在特定的發育階段和特定的腦區減弱這些信號。」  這一次,Khakh團隊開發出一種精巧的方法,特異性地減弱了成年小鼠大腦紋狀體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鈣信號。與對照組相比,經過處理的小鼠在焦慮情緒和運動能力的相關測試中表現相當,但把其放進一片開闊空地或是一個乾淨的房間時,它們就傾向於躲在角落裡拼命梳洗打扮。
  • 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應該都對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不陌生,兩者的觀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於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考生在備考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種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一)認知主義認知主義認為知識客觀存在的,學習是個體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不同的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建構的認知結構是不同的;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二)建構主義1.個體建構主義。
  • 關懷身邊的小謝爾頓,兒童強迫症小常識
    兒童青少年是強迫症的高發人群,兒童強迫症患者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特性,如兒童強迫症中強迫檢查發生率高於對稱和清潔,攻擊或傷害的強迫思維發生率比成人高,如對災難性事件的恐懼,或擔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這與兒童的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關。
  • 科學家找到「不知變通」的強迫症神經元
    最近,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條與強迫症「認知靈活性減退」相關的神經環路,在強迫症小鼠中明確了與「不知變通」有關的神經元,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刊物上。我們大腦裡的神經元浩如煙海,研究團隊通過做實驗的方式,找到了和強迫症密切關係的那一個神經元。記者採訪到了團隊成員、論文作者,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系副教授雷慧萌。
  • 你的完美主義裡,藏著低水平的認知
    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人生在一次鑑寶大會上,一件仿製技術可謂爐火純青的藝術贗品,最終被專家識破,竟在於它的太過「完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間萬事萬物沒有哪一樣是完美的,總是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憾,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季羨林先生曾說過:「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沒有的。
  • 研究:強迫症為新加坡三大常見精神疾病之一
    據報導,來自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IMH)和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共同在新加坡展開了一項強迫症全國性調查研究,共調查了6126名新加坡民眾。該研究團隊於11日公布了此項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每28個受訪者中有1人就患有強迫症,這使強迫症在新加坡成為了繼重度抑鬱症和酗酒之外的第三大精神疾病。
  • 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把小鼠逼出「潔癖」
  • 如何區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兩個容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學流派,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兩個流派的觀點相似,在做題時總是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困擾,究竟是選哪個流派,往往很難進行區分,要正確地在做題時將這兩個流派進行區分,還得從這兩個的歷史淵源進行開始說起。
  • 總結一下:這4類人容易得強迫症,太多人中招了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出現了強迫症,在強迫症的影響下會出現強迫行為,強迫心理,如果無法及時改善,會對正常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容易出現強迫症,一旦有這種情況提前做好改善措施。那麼,哪些類型的人出現強迫症的概率高呢?
  •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學英語單詞「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一、先「透徹」分析一下:學習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就連我這個英語專業出身的「牛人」也時常遇到表達英語「強迫症」時常常把英語單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和另外一個英語單詞procrastination/procrastinate混為一談!
  • 強迫症該怎麼治?美國EPR療法困境
    ,俗稱「強迫症」,是臨床上常見但較難治癒的一種精神障礙。而在美國,像莫莉這樣苦於多年找不到對症治療的強迫症患者不在少數。  多項研究表明,由於嚴重匱乏專長ERP治療的心理醫生,加上地理因素和經濟條件等限制,強迫症患者從出現症狀起平均要花17年才能得到對症治療。而傳統的談話療法非但無助於減輕患者病情,反而有可能加重他們的症狀。部分患者病情甚至嚴重到令他們無法踏出家門,生活幾乎沒有質量可言。
  • 「強迫症」福利 複製粘貼整齊劃一
    整齊劃一。 教練正在糾正女兵槍線。尹威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