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的人,做任何一個事情都能把握一個度,既可以把事情做好,也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在追求無法完美的事情,或者強迫完美的事情。開始我還以為只有焦慮症和強迫症有完美的想法,其實還有一部分抑鬱症也同樣有完美思想。今天我們就好好地討論一下完美。
我們先定義一下完美
完美:具有所有必需的或令人滿意的要素、品質或特徵。沒有漏洞和缺陷。
為了描述這個事情的準確性,我們引用嚴謹的數學概念,來證明,完美和不完美之間的分界線在那裡。而完美中的完,相當於一個圓。即不多也不少,剛剛好,給您一個半徑為1的直線,你是畫不出一個完整的圓。源於派(π)至今計算到十萬億位,還沒計算出來,您怎樣能畫一個完美的圓。
還有一個是怎樣畫一條直角三解形的斜邊,當直解三解形斜邊為3和4的時候,斜為為5,是一條直線,而當直角三角形兩直邊是1時,斜邊為√2,而√2也是一個無理數,也不是一條直線。所以5可以完美,而無理數√2就是不完美。而在這裡我們還定義了前提,有理數,無理數,直線等概念。
而在我們生活當中,因很多原生家庭教育的要求,總是定義了很多完美的要求。如考試要考班上最好的。衛生要打掃得最乾淨,衣服要穿最漂亮的。做事要最盡力。亂用「最」字,追求完美。以至於很多小孩搞不清楚完美的邊界在哪裡。就一股腦地要求自己。而到現實生活中來,發現無能為力,無法改變。要麼就抑鬱,要麼在焦慮,要麼在不斷地強迫自己。導致了很多心理上的障礙。
其實我們的世界其大無邊,其小無內,其實道德經第四章早有說明: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也像馬哲中的例子,主觀的您,無法射準客觀地耙心。完美這一詞只是一個主觀美好的想法,不是用來追求的。我們現實生活中一定要給完美定一個邊界,加個前提。
其實完美主義也有好的一面,我老婆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任何事情都要追求極致。舉個要簡單的例子。早期的銀行存取款簡訊通知分為按條收費和包月收費。按條是2角/條,按月是2元/月。她和我說她每個月發一次工資,取一次錢共兩次,4角錢就夠了,省了1.6元錢。省了60%的錢。但在生活中總是從不完美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把我搞得十分頭大,以至於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什麼事都做不好,做好了A,還有A1,做好了A1,還有A11。這種無窮無盡的完美讓我很長一段時間崩潰。
我們還是說怎樣擺脫完美的陷阱
1、要有一個完美的標準,如100%的好,而不是無窮的好,無窮這個數字是非常大的。如一年賺100萬,完成了100%,而不是一年能賺很多的錢。
2、要區分有些事情是無法做到完美的,如一個完美的圓。按完美的要求是畫不出來的。
3、要加前提,加個邊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完美,您有什麼前提條件,什麼才是完美,而不是無限的要求,做到極致。現代的微積分,也是從微分和積分兩個方面來考慮。也只是理論上的表達式。而還有很多無理數都無法完整的量化。
其實我們要做到有前提,有邊界。定義好,能行就行,不行差不多就讓它過去。不要用強迫的思維是考慮極限的問題,以免產生強迫症。也不要因為做的不完美而焦慮。更不要因為不完美,我就不做了,產生抑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