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希望患者朋友們不要「談癌色變」,了解清楚治療方案,勇敢面對,積極治療,相信「絕症」也會變成「慢性病」!
不知道癌症患者朋友們是否聽過華晨宇的《癌》,這首無字歌用音樂生動地詮釋了「癌症」的發病全過程,從一開始的壓抑,到癌細胞的瘋狂生長,直至最後死亡。
「你得癌了」,不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其家屬當聽到這四個字,想必頭腦中第一個念頭就是「死了死了,患了癌,死只是早晚的事」,接下來不能好好聽醫生話,不能好好活著了……在生活中不難發現總有一些患者,對癌症本身不了解,也不好好配合治療,這樣的結果只會加速死亡。以現在的醫學水平,即便是癌症晚期也可通過適當的醫學技術延長生命,目前「帶癌生存」、「與癌共舞」幾十年的患者也是大有人在。
一、並不是所有患癌都會致死
腫瘤包括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後者則是我們常說的「癌症」。其實癌症並不可怕,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診斷治癒,還有1/3的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通過正規治療,獲得長期的生存。在中國,多數癌症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 要想完全治癒十分困難, 不少醫生遇到晚期患者也是束手無策。所以, 才會給人們造成這樣一種錯覺:一旦確診了癌症, 日子也就不長了。
實際上,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有很多癌症是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
1.早期乳腺癌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一般治癒率可達90%。
2.大腸癌早期和中期的治癒率分別是80%以上和60%-70%。
3.早期宮頸癌早期發現的宮頸癌,基本可以達到100%的治癒率。
4.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率已超過90%。
5.隨著靶向治療藥物的問世, 惡性淋巴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超過了50%, 而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癒率更是高達80%以上。
6.絨毛膜癌、甲狀腺癌、間質瘤、皮膚癌等, 如能做到早發現、早幹預, 5年以上無病生存率可達80%以上。
7.隨著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癌症新療法問世,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了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中所做出的貢獻。免疫療法革命性地體現在通過激活或者增強人體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讓癌症患者有了新的希望。
二、癌症患者真的死於「癌症」本身嗎?
晚期癌症,大多數患者是不能被治癒的,只能通過醫學技術來延長生命。而這類患者中多數人的最終死因,並非癌症本身,而是死於其他原因,如:
營養不良
腫瘤細胞的大量繁殖加上放化療的副作用導致患者營養不良,患者有可能被活活「餓死」。據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權威研究結果顯示,營養不良直接導致的死亡高達20%,是惡性腫瘤患者的主要死因。
2.器官功能衰竭
如癌細胞轉移到腦內引起腦功能衰竭導致腦死亡。
3.外科急症
如食管癌侵犯縱膈的大血管,導致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致死;胃癌引起的胃穿孔;結直腸癌導致的腸道梗阻,腸穿孔等。
4.其他非腫瘤性的原因
癌症常見於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這一類癌症患者也可能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5.不好的心態
確診為癌症後,精神異常緊張,長期處於恐懼壓抑當中,直接導致病情惡化。
三、學會對積極治療說「Yes!」
癌症不像食物中毒,三五個小時就能鬧得「天翻地覆」,除極少數急性腫瘤細胞會迅猛生長「引人注目」外,大多數癌症的發生和癌變過程長、惡化慢,早在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正式將癌症納入了慢性病範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教授也曾提出,希望患者把癌症當做慢性病一樣積極對待。既然是慢性病,那就要有與其長期鬥爭的決心,除正規治療外,還應養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1.堅持用藥,謹遵醫囑;
2.飲食需遵循高熱量、高蛋白質和高維生素的原則,控制脂肪攝入,儘量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證食物多樣性;
3.中醫進補,增強機體免疫。如適當服用中藥靈芝類產品,能增強體質,輔助腫瘤治療與調理身體。北京大學醫學部林志彬教授曾在《醫學學報》上發表《靈芝三萜類化合物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一文中明確指出,作為靈芝的活性成分之一的靈芝三萜具有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和良好的鎮痛作用;
4.保證規律作息,作息紊亂會導致內分泌紊亂,使機體代謝異常,容易加重病情;
5.適量的運動有助於預防和緩解疲勞、肌肉無力等多種不良反應;
6.保持好心情,好心情是癌症治療的一劑「強心劑」;
參考資料:
[1] 董超. 三成腫瘤可預防,三成腫瘤可通過早診斷治癒[N]. 保健時報,2018-08-23(005).
[2]張淑會. 防線前移,阻擊癌症要「趁早」[N]. 河北日報,2019-03-28(010).
[3] 早做這件事,三成癌症患者可治癒![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08):998.
[4]蔡政.別太恐慌 這幾類癌症可治癒[J].江蘇衛生保健,2018(12):19.
[5] 普外科曾醫生 北京協和醫學院 腫瘤醫學博士,「癌症患者並不是死於腫瘤,你知道真正的死因嗎?」.知乎
文|墨加 (來源 證券資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