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5 19:0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王世琪 通訊員 蔡卡特
從蒸汽火車到綠皮火車,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人們對軌道交通速度的追求從未停止,風馳電掣的軌道交通代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詮釋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現如今,對軌道交通運行速度的暢想已突破1000公裡時速。這堪比飛機的超高速正逐漸照進現實,科技狂人馬斯克倡導的「超環高鐵」已經在美國得到認可,正在進行可行性方案研究,而在中國,這項實驗也正在進行。
「超環高鐵」的核心是低真空管道和磁懸浮技術,要真正實現技術突破,將夢想變為現實,新材料的應用至關重要。作為軌道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超環高鐵」的軌道與眾不同,而鋪設在軌道上的永磁材料更是實現「超高速」夢想的關鍵和難題。據了解,這種高性能的永磁材料,國外已經研製生產多年,但產品技術曾經對我國長期封鎖,不要說買不到,就是想去參觀都不行。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國人自造,而這種材料現在正在杭州永磁集團默默研發生產。
杭州永磁集團坐落在杭州市蕭山區,走進集團大門,樓頂「持續改進,不斷創新」的標語引人注目,永磁集團董事長賈貴元告訴記者,自1980年創立,創新一直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詞。「改革開放初期,創業條件艱苦,但創業大環境好,只有壯起膽子,敢走新路,才能成功。」在創新理念的驅使下,永磁集團從易到難進行技術攻堅,生產的產品也從簡單的儀表應用到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的必備材料。
永磁集團對磁懸浮高鐵永磁材料的研究始於2015年,永磁集團總裁冒守棟也是在那一年進入集團。「中國高鐵世界領先,目前時速已經可以達到350千米,但交通的發展沒有盡頭,要想實現速度上的新突破,就要藉助磁懸浮。」在進入集團前,冒守棟在中科院搞科研,對中國軌道交通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視角,進入集團後,著手磁懸浮永磁材料的項目研究,又讓冒守棟有了一份責任感。「高鐵發展日新月異,中國現在領先更要求我們在新技術上儘快實現突破,稍不留神就會被其他國家超越。」冒守棟說。
「科研由失敗構成,為了完善磁鋼結構,當時不知道熬了多少夜,進行了多少次實驗。」冒守棟回憶著技術攻關時的場景。三年研發終有成果,用於磁懸浮的高穩定性、高一致性、高性能的磁鋼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據了解,這些新興磁鋼是將十幾種原料、包括多種稀土材料熔合、實現均勻分布,一塊80毫米*50毫米*30毫米的磁鋼裡包含萬億個磁性單元,這些磁性單元像一個士兵方陣整齊排列,源源不斷釋放磁力。
「材料研製成功只是第一步,今後我們要繼續進行技術攻關,不斷提高材料性能。」冒守棟表示,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接下來要繼續提升技術水平,滿足國家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中國很多設備依賴進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受材料制約,我們作為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磁力材料生產企業,要牢記使命,不斷克難攻堅為國家發展做貢獻。」冒守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