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小白上樓梯,打開電視機,拉出小天線……」幾天前,西安的劉女士加班時接到了兩歲半女兒的電話,她讓女兒說說在幼兒園都學什麼了。電話開在免提狀態,裡面傳來奶聲奶氣的聲音。可聽著聽著,她覺得有些不對味兒,兒歌下半段怎麼說「去吃肯德基」。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場聽到兒歌的同事,至少有3位都說自己的孩子也學過這首兒歌,而這四個孩子上的是四家不同的幼兒園……
現象
國內一些幼兒園也教「去吃肯德基」
「小白小白上樓梯,打開電視機,拉出小天線,調調小頻道,電視機不好看,關上電視機;小白小白下樓梯,去吃肯德基,漢堡啊漢堡,薯條啊薯條,雞腿啊雞腿,可樂啊可樂,飽了,睡覺!」
這是一首孩子在幼兒園學的手指遊戲兒歌,伴著歌詞,孩子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唱著「打開電視機」,就摁一下鼻子;唱著「調調小頻道」,就拉拉耳朵。
「為什麼要給孩子教這首兒歌?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都學過這首兒歌?」劉女士提出疑問。
劉女士的孩子在西安城南一家私立幼兒園上小小班,記者隨機走訪發現,這首兒歌的確傳播度頗高。高新區一家幼兒園的分園,城北一家私立幼兒園,還有兩所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們都學過這首兒歌,大部分是在小小班或者託班學的。其實,不僅僅是西安,國內其它地方的幼兒園也教這首兒歌。在網絡上搜索「小白小白上樓梯」,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背這段兒歌的視頻,在一家視頻網站,有616條相關內容。這些視頻有的是幼兒園上傳的,有的是家長上傳的,絕大部分的後半段都是小白去吃肯德基,但也有個別不同,有的是「我們一起來坐大飛機,飛機頭呀飛機頭,飛機翅膀呀飛機翅膀,螺旋槳呀螺旋槳,嗚」,有的是「小白小白下樓梯,去玩滑滑梯,滑梯呀滑梯,鞦韆呀鞦韆,火車呀火車,轟、轟」。
聲音
有家長說植入廣告不好 有家長覺得沒啥
家長們對孩子學這首兒歌的反應不盡相同。
「聽到前半段,我覺得朗朗上口,鍛鍊孩子手指靈活度,還告訴孩子不要看電視,挺好的。」劉女士說,沒想到後半段來了個大反轉,「幼兒園為什麼要替肯德基做廣告?」
市民李先生也說,孩子學的這首兒歌對他不讓孩子吃洋快餐的原則有些幹擾,但他仍堅持少帶孩子去。不過「概念植入還是挺深刻,有時吃飯孩子會嚷嚷去吃肯德基。」
女兒2歲半的於女士卻覺得「沒啥」,她覺得對孩子最重要的影響來自於家庭和父母,如果不想讓孩子吃,不帶孩子去吃就行了。家長聽了不吭氣,孩子不會對「肯德基」三個字特別注意的。「學不學兒歌,肯德基已經遍地開花了。」市民彭女士建議,如果真要提啥食物的話,可以對兒歌做出改編,比如咱陝西娃,是不是學一些「肉夾饃啊肉夾饃,涼皮啊涼皮!」
3歲男孩的媽媽楊女士則認為,孩子本來是一張白紙,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教學中不應該傳遞含有商業品牌的信息,無形中幹擾了孩子們自由選擇的可能。
>>這首歌哪兒來的
園方:四五年前就有
西安一家私立幼兒園趙園長告訴記者,這首兒歌四五年前就有老師教過,但是沒有教材,是老師之間互相學習流傳的。至於涉及肯德基的內容,「有可能是編這首兒歌的老師選擇了孩子熟悉的生活場景,便於孩子們接受。未必是肯德基植入了廣告」。
趙園長還提到了另外一種可能,肯德基曾經在幼師招過學生作兼職,負責在活動區域帶領孩子們做遊戲。如果是遊戲中有這樣的兒歌,並且被傳播出去,也就不奇怪了。
在另外一家也教這首兒歌的幼兒園,負責教材編寫和管理的李老師表示,學校並沒有這首兒歌的教材,這只是幼兒園給孩子教的一種遊戲,提到肯德基是巧合,如果家長反應不好,幼兒園就不再教了。
百勝餐飲:不太清楚
記者聯繫了肯德基方面,肯德基所屬的百勝餐飲集團相關人士回覆說:「我們還不太清楚此事,感謝您的告知,我們會繼續關注此事。」
>>這事該咋處理
專家:應避免傳播
帶植入廣告的兒歌
「這首兒歌我也聽過。」幼兒早期教育專家井紅威推測,這首兒歌應該是在幼兒園資源相互共享中被傳播開的,實際應用中一些幼兒園又改造成適合本幼兒園教學的內容。
井紅威認為,兒歌中有關肯德基的內容「不是很合適」,對孩子的引導不是很好。老師可以給孩子多教一些指令清晰,簡單押韻,能引導孩子興趣和正面行為的兒歌,從主觀上避免傳播植入了廣告的兒歌。對於兒歌中涉及具體商業品牌,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兒童發展研究專家李敏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提過,從教育學角度來講,這種現象肯定是不應該出現的,教授孩子兒歌是教師的工作屬性之一,暗含廣告的兒歌會對孩子心理形成暗示,無形中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對食物的選擇習慣,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重要的影響。
教育部門:可適當修改
西安市教育局基礎教育三處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教育部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平日教學內容應採取適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進行,比如遊戲活動,堅決杜絕危害幼兒身心發展的「小學化」傾向。關於家長提及的這首兒歌,是幼兒園手指遊戲的節奏韻律兒歌,重點在練習手指觸覺,認識幼兒五官和增強幼兒注意力、傾聽力。
兒歌約定俗成,經教師口口相傳,類似於《拍手歌》、《手指謠》等手指歌謠遊戲。但兒歌中的「肯德基」可依據幼兒原有經驗替換為各種商店名、餐廳名,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對於園方和教育部門的「口口相傳」說法,昨晚劉女士表示了質疑,僅憑口口相傳,一首兒歌就能流傳這麼廣?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杜鵑採寫
連結
廣告屢進校園引爭議
獎狀上印培訓機構廣告
2012年,河南虞城縣實驗小學在寒假前發的學生獎狀和成績單背面印有兩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廣告,引發廣泛爭議。記者調查發現,類似「小學生獎狀植入廣告」這種廣告入侵校園的事情普遍存在。
新課本裡有廣告傳單
今年9月,湖南長沙市高新區和嶽麓區的很多小學生領到新課本時,發現裡面夾帶著某品牌家教機的廣告傳單,還印有新華書店的字樣。家長估計是新華書店放進課本的。
小黃帽變「移動廣告」
今年11月,山東濟寧2萬多小學生戴著印有家電廣告的小黃帽上下學,成為「移動廣告」。教育部門稱,小黃帽上印廣告,是因為帽子的製造費用是企業贊助的。
綜合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