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中國市場漸漸轉暖

2020-12-0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黃辛旭 裴健如 段思瑤 每經編輯:範文清 段思瑤

「都亂了!」3月30日,福特中國高管王麗(化名)被美國總部緊急通知召開線上會議。24小時之前,原定於6月舉行的北美車展(即底特律車展)也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而被迫取消,舉辦場地改建成方艙醫院。

「所有預算都要重新做,每天都在商討應對機制。」王麗無奈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車企因疫情蔓延而打亂了生產計劃。豐田汽車、福特汽車等相繼宣布部分工廠停產。而中國市場因疫情有效控制正逐漸好轉。日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自2月19日以來,汽車行業企業整體開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員工復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總體達產率已經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京滬等地4S店發現,周末看車、買車的客戶明顯增多。「最近店內的客流量已逐漸恢復,一天能賣出去20多輛車。」北京某德系豪華品牌4S店的一名銷售人員說。目前,疫情在歐美等地仍呈擴散趨勢,中國車市的消費信心正在逐漸恢復,但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汽車產業鏈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對全球汽車產業來說,危機並沒有解除。

「疫」外休克:海外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

新冠肺炎疫情仿佛一雙無形的手,推倒了全球汽車產業的多米諾骨牌。

隨著疫情在歐洲、美國、印度等地持續蔓延,多家跨國車企相繼叫停了當地生產,零部件企業也未能獨善其身。博世、大陸、布雷博、舍弗勒、馬瑞利、偉巴斯特、採埃孚、米其林輪胎等跨國零部件製造商紛紛表示,將停止或放緩在歐洲等地的生產。

眼下,歐洲地區疫情形勢嚴峻,汽車產業更是被蒙上陰影。到目前為止,歐洲已經停產和即將停產的整車工廠總數已超過70座,包括大眾汽車、戴姆勒、寶馬集團、標緻雪鐵龍集團(PSA)等在內的國際汽車製造商均受到影響。

迪斯在接受上述採訪時透露,大眾汽車在全球擁有67.1萬名員工,但目前除中國外,在其他地區並未進行任何新車銷售,因為該公司將在保證員工安全的情況下在其他地區恢復工廠生產。

全球另一大汽車產業中心的北美地區同樣面臨考驗。美國本土車企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以及特斯拉均發布了關廠計劃,而在北美地區擁有生產基地的寶馬、FCA、大眾汽車、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日產汽車、現代汽車也加入到停產行列。此外,由於目前美國疫情形勢嚴峻,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FCA正計劃將北美工廠的停產時間進一步延長至4月份。

而在日本,除了因東京奧運會推遲而損失慘重的豐田汽車外,同為日系汽車製造商的馬自達也宣布於3月24日暫停在日本兩座工廠的生產,而其在墨西哥和泰國的工廠從3月25日開始陸續停產。日產汽車和豐田汽車還相繼叫停了南非、埃及等地的工廠。

此外,韓國、印度當地的汽車產業也正因疫情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正如美國汽車研究中心副總裁Kristin Dziczek所言,沒有車企能夠在疫情中獨善其身。

產量萎縮:全球汽車產量恐下滑16%

自5月1日起,福特汽車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將零薪幹活,這種情況將至少持續5個月。

「這也是無奈之舉。」日前,福特中國高管王麗也收到了降薪通知,「一切都發生得那麼突然,雖然不用像以前那樣經常飛機往返中美兩地,但每天倒時差開線上全球會議,商討應對之策,也能體會到生活與工作的艱辛。」

為了應對疫情衝擊,福特汽車決定開始從高管層降薪。福特汽車的前300名高管現金薪酬的30%~50%將「打白條」。

工資「打白條」的車企還包括通用汽車。「其實我們並不是降薪,屬於延遲發放薪水。最早在2020年10月或者最晚不遲於2021年3月15日,延期的薪水都將返還給員工,另外還會加上6%的利息。」通用汽車中國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一般來說,一個汽車/卡車組裝製造工廠的運營成本是每天數百萬美元,每關閉一天就會產生一筆巨大損失。」Arun Kumar分析認為,疫情之下的工廠停工將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財務狀況,沒有企業能倖免。

事實上,不僅是整車廠,汽車零部件公司也因疫情對工作做出調整。博世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3月25日開始,博世德國總部的一些員工已經開始休假。主要原因是德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的客戶需求減少了,他們因此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因為中國市場正在逐步恢復,為了保證中國市場的需求,德國一些必要的生產工作還保留著。德國之外的歐洲市場,博世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也作出了調整,比如,要求員工居家辦公等。」博世中國相關負責人說。

高盛則認為,疫情暴發對汽車產量和需求的影響將導致日本五大汽車製造商的利潤減少1700億日元(約111.5億元人民幣)。高盛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製造商總銷量將萎縮3.5%,而非先前預期的0.3%。

「即便工廠復工,由於勞工短缺和零部件供應方面的問題,全面恢復產能也還需要一段時間。」Kota Yuzawa等高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不僅如此,據福布斯報導,今年歐洲國家的汽車銷量將下降10%以上。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數據顯示,疫情對消費者需求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其中美國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20%。

除了對全球汽車產銷量走勢造成影響之外,跨國車企的一系列關廠停產行動也直接引發了嚴重的就業問題。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表示,在歐盟約有229家汽車組裝及生產工廠,直接僱傭260萬人從事製造業,而約有138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汽車行業相關工作,由於車企在歐洲關停行動繼續,約有1400萬人面臨就業難題。

抗「疫」優先:跨國車企轉產呼吸機和口罩

3月28日,川普催促通用汽車生產10萬臺呼吸機的消息,讓外界感受到了美國疫情的嚴重性。

川普當天連發三條推特,督促:「通用汽車公司必須立即恢復被愚蠢地廢棄的俄亥俄州洛茲敦工廠或其他工廠,並開始製造呼吸機,現在!」隨後,他又補充道:「福特,生產呼吸機,快!!!!!」

「事實上,通用汽車從3月20日開始就已經在生產呼吸機和口罩了。」通用汽車中國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通用汽車正在集中力量抗擊疫情。

3月23日,通用汽車曾表示正在與醫療設備製造商Ventec合作,在其位於印第安納州的零部件工廠生產呼吸機。3月24日,福特汽車也宣布正在和通用電氣的醫療部門及3M合作生產醫療防護設備,並把轉產醫療防護設備的項目稱為「阿波羅計劃」。

福特汽車CEO韓愷特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這麼多努力,福特能在6月前生產成千上萬臺呼吸機。」此外,福特汽車還在其高級製造中心使用3D印表機製造一次性口罩。福特汽車方面表示,一旦該口罩生產獲得批准,公司可以正式啟動生產,並可以根據需求快速提升產能。

事實上,美國車企轉產呼吸機之前,英國車企已經在行動。由於受疫情影響嚴重,英國是首個鼓勵車企轉產呼吸機的國家。據外媒報導,目前,英國已經組成了三個團隊生產呼吸機,其中兩個團隊由邁凱倫和日產汽車牽頭,麥拿輪正在研究如何設計一款簡單版的呼吸機,日產汽車則是與其他公司合作,支持現有的呼吸機生產商。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也要求國內汽車製造商考慮生產醫療設備,大眾汽車和戴姆勒均表示已收到有關部門的要求,目前正在探索多種選擇方案。博世則研發出了COVID-19全自動快速檢測方案。從樣本採集到結果呈現,判斷患者SARS-CoV-2冠狀病毒是否為陽性僅需兩個半小時。這一檢測方案將於4月起在德國上市,隨後在歐洲和全球其他地區相繼推出。

義大利車企法拉利和FCA則表示正與義大利最大的呼吸機製造商Siare Engineering進行談判,商談呼吸機零件的生產事宜。

此外,據外媒報導,FCA在當地時間上周一對外表示,將在未來幾周內開始生產口罩,並將這些關鍵醫療設備捐贈給急救人員和醫護人員以應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

FCA已經證實,其在中國的一家工廠本周正在安裝產能,口罩製造將在未來幾周開始,併集中發往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FCA表示,計劃每月生產100萬個口罩,所有口罩都將捐贈給警察、急救人員、消防員以及醫院和醫療診所的工作人員。

滿血復活:湖北車企按下「復工鍵」

當海外汽車工廠受疫情影響暫時關閉時,國內汽車工廠已開始逐步回到正軌。

「東風乘用車在3月28日生產節奏已達每小時30輛,恢復到2019年水平。」3月30日,東風乘用車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周德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東風本田和東風乘用車是武漢市第一批獲得復工審批的車企。3月11日,東風本田總裝生產線正式恢復生產,最 開始是三條生產線兩兩交替復工運轉。目前,三條生產線已同時運轉。

繼東風本田等第一批車企復工以後,湖北省的其他汽車工廠也陸續按下「復工鍵」。如,東風日產襄陽工廠在3月12日啟動衝壓車間,3月21日今年第一輛整車下線;3月12日,神龍汽車襄陽工廠開始復工,3月25日武漢工廠復產。

由於湖北籍汽車工廠陸續復工復產,我國主要汽車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

伴隨著復產復工工作的推進,各車企的產能也在逐漸爬升。據湖北日報3月23日報導,東風本田的產能已逐漸爬坡到50%。東風乘用車則從最 開始的每小時生產9輛,恢復到每小時生產24輛,預計3月底可每小時生產30輛。而早在2月10日就已經復工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自3月6日起,復工率就恢復到91%,目前產能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除了整車企業之外,湖北作為中國汽車製造中心的重要省份之一,也有不少汽車零部件企業。例如,博世、德爾福、均勝電子等多家大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均在湖北省設有工廠。

目前,這些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逐步恢復生產。3月3日,均勝電子在湖北荊州的工廠已經復工。均勝電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根據員工的來源地進行了分批次復工,到崗員工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行管理。

根據公開資料,武漢開發區的「東風系」一級供應商有229家,均已全部通過復工審批,已開工202家,開工率87.3%。目前,武漢市車企一級供應商復工批覆100%,整體復工率95%以上。這意味著,國內多家汽車企業因湖北供應商未復工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已經基本解除。

艱難自救:國內車企大打「優惠牌」

不同於汽車生產端的複雜生產流程和供應鏈問題掣肘,國內汽車銷售終端已在2月逐步開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北京、上海的部分汽車經銷商,發現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一線汽車市場開始回暖。

3月22日,恰逢周末,記者在北京王四營附近的一家奔馳4S店看到,店內看車客戶至少20人。同時,該奔馳4S店附近的奧迪、寶馬、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經銷商,也在周末迎來了「客流小高峰」。

豪華車市回暖並非「一花獨放」。3月21日,記者在上海某廣汽本田4S店裡看到約有20個客戶正在看車,店內十幾位銷售人員忙碌地進行講解。「2月,我們店僅賣出4~5輛車。3月以來,賣出去了80多輛車。疫情以前,店裡平均每月銷量在100輛以上。」該店的銷售人員說。

不過,並非所有4S店的銷售工作都已經恢復。記者在上海調查走訪時發現,一汽豐田4S店、福特4S店和吉利新能源4S店都顯得較為冷清。上述幾個品牌4S店的銷售人員均表示:「到店客流量受到疫情影響,但和2月相比,現在已有消費者開始到店看車,並且有部分消費者是因疫情而提前考慮購車。」

為提高銷售率,各汽車品牌大打「優惠牌」。如,奔馳GLC全系優惠3萬元,C級全系優惠6萬元;奧迪主銷車型的優惠幅度達到了8萬元;雷克薩斯NX系列車型優惠幅度在2萬~3萬元;榮威MARVEL X優惠4萬元等。

國內車市何時能真正迎來復甦?乘聯會認為,消費者購車信心在3月底前很難回歸正常,預計4、5月後才會逐漸回暖。

一位吉利新能源上海某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階段,有部分消費者在等待政府出臺一些消費政策,仍在持幣觀望。今年第二季度的汽車銷售情況將會更明朗一些。」

利好迭出:消費刺激政策密集出臺

伴隨國內車市的逐步回暖,各地政府也在密集出臺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希望車市能儘快恢復常態。

自從2月16日《求是》雜誌傳遞出「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的信號後,截至目前,廣州、深圳等多地均已出臺了汽車消費刺激政策。

總體來看,汽車消費刺激政策主要包括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小客車指標、給予汽車消費補貼、放開二手車流通等幾個方面。比如,廣州將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並將新增巡遊計程車指標和優化中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等措施。

相較之下,遲遲未動的北京更受輿論關注。3月24日,商務部官網曾發布消息稱,北京市汽車消費政策措施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儘快推出高排放老舊汽車淘汰更新政策,釋放一部分老舊車存量指標;二是針對本市無車且在輪候範圍的新能源車需求家庭,上半年再釋放不少於10萬個購車指標;三是研究推出限定在郊區行駛的專用小客車號牌。

但隨後商務部官網將該消息刪除。3月25日,北京市商務局官方微博道歉稱有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想法(未經研討論證),因工作不慎被放在網上。不過,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該政策仍在制定和商討之中,如果確定下來北京市交通委會發布相關信息。」

「地方政府出臺的車市刺激政策,預計到4月才會實際落地顯現效果,政策退出前,政策『末班車效果』會更為明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在消費刺激政策的影響下,車市或將在第二季度迎來進一步復甦。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特斯拉中國區人事「地震」概念股遇「倒春寒」
    A股板塊或有短期調整  而在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國內A股特斯拉概念迅速被引爆,不少概念個股在2014年曾經走出一輪大幅上漲行情,其中成飛集成成為特斯拉概念第一股。  而在2014年年底,大盤藍籌行情啟動之後,特斯拉概念相關板塊遭遇調整,但2015年開市之後,此前遭遇調整的特斯拉概念以及相關的充電樁再次被資金關注,其中比亞迪從2月13日開始,連續三個交易放量漲停,豪邁科技在3月2日開始,放量大漲。
  • 數讀2020|「黑天鵝」可怕 中國車市也坐了一把過山車
    突如其來的疫情曾為汽車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就在大家對2020年車市持悲觀態度時,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隨後車市從4月開始反彈,截至12月汽車產銷已連續9個月呈現增長。 2020年中國車市,無懼疫情「黑天鵝」,卻也坐了一次驚險刺激的「過山車」!
  • 政經 全球車市格局的「板塊運動」
    2007年的全球車市格局如同地殼板塊運動一樣,或漂移,或沉淪,或集聚,但是沒有人願意沉淪,正如通用總裁華格納所言:「我們當然希望在各個市場都能取得成功,如果我們2007年沒有取得最終的第一,那麼我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重新回歸到這個位置上。」
  • 2021年春節前後,有可能出現「倒春寒」嗎?
    通常情況下,滿足這些條件的時間,基本上是處於3月底到整個4月份(緯度較高的地區,比如我國的東北地區,倒春寒可以發生在4月份至5月初)。當冷空氣的勢力比較強大時,降溫的幅度可以達十幾度,並伴隨著持續性的降雨、降雪等惡劣天氣。「倒春寒」的出現,不但會對人體的身體健康產生明顯影響,對於農作物、樹木來說也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凍害。
  • 海拉Jan Hellmich:增長放緩屬正常現象 中國車市未來可期
    ,不少企業更是將全球的增長重望放在了中國市場。面對中國車市下滑的境況,Jan Hellmich先生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表示,儘管車市出現了下滑,海拉仍然計劃在中國擴大業務範圍,繼續進行投資。對於2019年以及未來中國車市發展, Jan Hellmich認為2019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依然緩慢,但到下半年很有可能會再次提升。
  • 2021年中國車市,誰主沉浮?
    基於2021年宏觀經濟普遍被看好,2021年車市將有微增長甚至更好的走勢。其中,業界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會在40%-50%之間,意味著中國整體市場的銷量將達到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期靠政策啟動,後續則需要好產品供給來滿足需求端。因為市場滲透率不到5%,有好產品自然會有消費者買單。從供給看,明年新車型至少能增加100%。
  • 2021年春節期間會有倒春寒嗎?為什麼?
    上表可以查到春節日期是2月12日,2月3日是立春日,在我們國家意味著春天便開始了,春節在立春之後,會不會有倒春寒呢?筆者認為概率不高,不太可能有倒春寒!什麼是倒春寒?一般是指初春氣溫回升快,而在春季後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現象。
  • 厄爾尼諾進入第13個月,暖冬、倒春寒、五月飛雪都是表現
    高徵 澎湃資料        中國進入第二個「厄爾尼諾年」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頻發的極端天氣,氣象專家表示,防災減災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公眾要加強知識儲備,從容面對氣象災害。                5月1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氣象局的《直擊天氣》節目現場了解到,繼2014年後,2015年仍是「厄爾尼諾年」,極端天氣頻發的狀況仍未改變,並可能導致中國出現「南澇北旱」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海水溫度異常偏暖現象。
  • 俗語:無春年倒春寒。2021是無春年,是不是真的會有倒春寒
    說到「倒春寒」三個字,在我的記憶裡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的倒春寒,我記得很清楚是4月29號。本來將近五一,即使是北方,也早已是花紅柳綠,人們早就脫去了棉衣,穿上了單衣。可誰也不曾想那天竟然飄起了雪花,一夜之間,所有開花的和結了幼果的果樹,以及路旁的花蕊,全部遭遇霜凍。
  • 2020年車市的正能量現象,幾乎都與中國品牌有關
    02,沒想到中國車市恢復得這麼快麥肯錫去年3月份對全球車市進行過一次預測,受疫情嚴重影響,2020年世界汽車銷量或將減少近三成,其中中國市場全年銷量將下降15%,並且短期內不可恢復。7月份,中汽協也曾預估,若海外疫情沒有減退跡象、持續影響國內車市,2020全年的銷量或將下滑20%!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悲觀。
  • 在歐美股市遭遇業績滑鐵盧 全球量化投資機構加碼中國市場
    原標題:在歐美股市遭遇業績滑鐵盧 全球量化投資機構加碼中國市場   加碼中國股市,儼然成為一些全球量化投資機構重振雄風的救命稻草。
  • 車市蕭條,用戶新紅利在哪裡?易車研究院發布用戶演變洞察報告易車...
    2018年中國乘用車零售下滑7.75%,2019年如持續疲軟,並影響增量市場,爭取更多老用戶的存量之爭將成為中國車市的主體,忠誠度的高低將成為影響車企銷量表現的核心因素。建議奧迪重新評估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定位與角色,切勿一味追求利潤。
  • 吳迎秋:中國車市危中有機 「共生」仍是主流
    在現場,汽車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從發展現狀和未來預測兩方面闡述對車市的理解。吳迎秋指出,儘管車市出現下降態勢,但單月來看,中國車市產銷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態勢,其中銷量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10%以上,可以說車市危中有機呈現出韌性;另外,「共生」仍是當下車市發展主流,其中包括技術路線,至今未到分水嶺階段。
  • 倒春寒又要來了!你需要知道:
    廣東正在遭遇2010年2月以來最嚴重回南天,到處滲水,雨霧茫茫,福建廣西一度也這樣!有朋友說,寧願來寒潮,也不要這種天氣,已經快沒衣服穿了!你就要夢想成真了!正如我們上篇文章所說,一股強大的冷空氣正在醞釀!它從22號開始南下,24號抵達長三角,25號抵達華南,26號影響達到最盛!
  • 峰底收官 車市大考勉強過線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劉洋 劉曉夢憑藉下半年車市反彈,去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勉強守住2000萬輛及格線。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放榜,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汽車銷量為2531.1萬輛,同比下滑1.9%,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017.8萬輛。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去年將是國內車市下行峰底,今年國內車市將恢復正增長。」
  • 專家:北極融冰致全球三月寒冷
    你是不是覺得瀋陽今年這股倒春寒冷得厲害。其實,整個過去的3月,北半球多個國家還是「冬天到頭,春日不來」。歐洲3月31日已經開始進入夏令時,但英國《每日和星期日快報》4月2日報導稱,「裹好了,寒流將會持續到5月。」北美本應春意盎然的3月卻下起暴風雪,櫻花如同臘梅在飛雪中綻放。
  • 市場的風險情緒轉暖提振商品貨幣加元也持續對匯價構成打壓
    新冠疫苗的最新進展影響發酵,市場的風險心情轉暖是施壓黃金繼續下挫的主要原因。此外,黃金ETF持倉繼續降低也對黃金構成了必定的鎮壓。不過,美元指數走柔和全球疫情局勢依然嚴峻約束了黃金的跌落空間。今天重視1880鄰近的壓力狀況,下方支撐在1855鄰近。 美元/日元 美元/日元昨日震動下行,日線小幅收跌,現匯價交投於103.80鄰近。
  • 是否會出現倒春寒?農諺準確度比天氣預報高
    但是卻有很多農民朋友,非常害怕在這一年裡出現倒春寒,不用看天氣預報,可以觀察一下農諺是怎麼說的。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其實這句話對於大家來說可能都不是非常的熟悉,小編甚至完全沒有聽過,不過這種孤陋寡聞,相信大家和小編也不太一樣。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如果在三九天氣的時候,比過去的幾年都要暖和,那麼大家就看六九的天氣變化如何。
  • 2021年會有倒春寒嗎?
    2021年會有倒春寒嗎?就是拉尼娜大爆發立冬節氣時中國氣象局舉辦了新聞發布會,2020年8月開始,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這種狀態仍在持續。根據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今年冬季可能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在多數拉尼娜年峰值的冬季,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比較頻繁,中東部和大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偏低的概率比較高。」
  • 倒春寒是什麼意思 2019倒春寒具體時間持續多久
    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立春以後都有一種冷,叫「倒春寒」,或許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那麼倒春寒是什麼意思?倒春寒是什麼時候2019?下面來看一下。倒春寒是什麼意思  倒春寒是指春季的時候,氣候開始變暖,但是冷空氣突襲,從而造成連續的低溫天氣,此事的寒冷度不亞於冬天,倒春寒最大的危害就是對農作物的危害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