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車市的正能量現象,幾乎都與中國品牌有關

2021-01-07 DearAuto

2020年,是負能量爆滿的一年,新冠、洪澇、美股熔斷、原油崩盤……有網友調侃道,2020年最幸運的是體溫正常,最大的收穫就是還活著。

然而,當你能健健康康活到現在,再回望過去這一年,便會發現,事情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比如在汽車行業,就出現了許多正能量現象。

01 ,車企跨界生產,助力解決口罩荒

在疫情爆發之初,醫用防護用品的供應一度出現較大缺口,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口罩慌」。按理來說,在規模龐大的製造業當中,不少企業都有條件、有能力參與到口罩以及相關醫護用品的生產中,但最先主動跨界生產口罩的,不是紡織業,不是食品製造業,也不是家電製造業,而是汽車行業。

上汽通用五菱,是全國乃至全球第一家主動生產口罩的汽車企業。

從2月6日宣布聯合供應商生產口罩,到首批20萬隻口罩下線,他們用了3天時間;從2月10日自建口罩生產線,到第100萬隻自產口罩下線,也只用了4天。7天時間內,他們完成了口罩生產從0到100萬的突破。

▲在整個疫情期間,上汽通用五菱累計生產超過2億隻「五菱牌」口罩,其中大部分都捐贈給防疫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產業鏈合作夥伴。

還有比亞迪和廣汽集團,前者於2月8日啟動相關防疫物資生產,只比上汽通用五菱晚了2天,除了口罩,他們還生產消毒凝膠,而且還捐贈到國外;後者則一次性建立了5條生產線,自製超過30臺設備,口罩日產能達到100萬隻。

與上汽通用五菱一樣,比亞迪和廣汽的防疫物資都是以捐贈為主,並不牟利。

車企之所以能扛起防疫物資生產的大旗,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擅長跨界生產,而是汽車行業長期的充分競爭,讓他們具備強烈的主動意識。廣汽、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一批優秀的中國本土車企,都經歷了多年的市場磨練,具備極其敏銳市場觸覺。當社會急需大量抗疫物資時,它們會條件反射地捕捉到需求痛點,並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去滿足。

所以,像「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這樣的口號,不僅是一句漂亮的宣傳語,更是中國車企市場自覺性的一種體現。

02,沒想到中國車市恢復得這麼快

麥肯錫去年3月份對全球車市進行過一次預測,受疫情嚴重影響,2020年世界汽車銷量或將減少近三成,其中中國市場全年銷量將下降15%,並且短期內不可恢復。7月份,中汽協也曾預估,若海外疫情沒有減退跡象、持續影響國內車市,2020全年的銷量或將下滑20%!

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悲觀。2020年1-11月,國內乘用車市場總銷量只下滑了8.3%,遠低於此前各大機構的預估,而且還釋放出不少樂觀的信號:經過了2月份超過78%的暴跌,車市開始從谷底往上爬;5月,車市迎來了疫情以來的首次正增長;7-11月,獲得了連續5個月的正增長……

中國車市的恢復速度驚人,自7月份開始,每個月都取得7.5%以上的正增長。

中國車市的恢復速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這並非偶然。

政策的快速響應,為行業帶來了不少鼓舞。自2月份開始,政府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比如在限購地區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大力支持購置新能源車等,各地政府也相繼推出購車補助、置換補貼等更具刺激性的政策。

3月份商務部推出的穩定汽車消費八條政策措施。

比政策更重要的,是車企自身的快速調整。

在疫情剛得到控制的2月中旬,各大車企就抓緊展開復工復產,到了3月份,復工率已達到了90%;面對一線經銷商較大的生存壓力,有的車企給出了針對性的減庫存政策;「在家辦公」期間,整個行業開展了大規模的線上營銷活動,不光是一線經銷商,有的車企老總還直接參與到直播帶貨的行列中。

疫情之下,「直播賣車」開始興起,雖然見效甚微,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汽車人強大的求生欲望。

當然,車市之所以能快速走出陰霾,還離不開一些實力強大的車企在帶動。

例如合資品牌領域的一豐、廣豐、廣本,豪華品牌裡的華晨寶馬、北京奔馳,他們的市場份額不是最高的,但穩定性卻是最好的。即便在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也能表現出極強的抗跌能力,全年的累計銷量也能維持在正增長的水平,引領著整體車市的發展。

除了對整體車市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之外,這些車企在技術、產品、品質、服務等方面的成就,也會成為車市後續發展的榜樣。毫無疑問,他們是中國汽車市場必不可少的正能量。

在車市不穩定的時期,增長率比絕對銷量更能體現一個車企抵禦風險的能力。

03,長安的逆襲

與日系和德系相比,中國品牌在2020年的表現相對暗淡,但依然不乏一些市場表現讓人眼前一亮的車企,長安汽車就是其中之一。

一直以來,長安都是中國品牌的排頭兵企業,但最近一兩年似乎出現了「掉隊」的情況。2019年上半年,長安品牌乘用車遭遇了較為嚴重的下滑,儘管年末的市場表現有所起色,但全年整體銷量依然下滑了7.84%。

對於長安的2020年,少有人看好,但他們的實際表現卻讓全行業刮目相看。

去年4月份,大多數中國品牌車企還沒從疫情的影響中完全恢復過來,長安汽車就取得了37.5%的強勁增長,這是他們走出陰霾,實現逆勢上行的開端。截至11月,長安汽車已實現了連續8個月的增長,1-11月,長安系中國品牌實現了15.3%的同比增長,領跑整個中國品牌領域。

長安CS75系列前11月累計銷量242813輛,同比大漲47.5%,是推動品牌整體增長的「功臣」。

長安能在2020年成功實現逆襲,背後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是技術和產品。

「藍鯨動力」系列發動機,是長安目前最引以為傲的技術結晶。在動力輸出參數、燃油經濟性、耐用性等方面,長安「藍鯨動力」發動機都代表了當前中國汽車工業內燃機技術的最高水平,即便與一些同排量的合資品牌產品相比,在關鍵性能參數上也有明顯的優勢。

▲UNI-T上搭載的1.5T發動機,是「藍鯨動力」的主力機型,與合資品牌同級別發動機相比,動力參數優勢十分明顯。

目前,長安「藍鯨動力」已成為CS55 PLUS、銳程CC、CS75 PLUS、UNI-T等主力車型的核心動力總成。截至去年6月,長安「藍鯨家族」車型累計銷量已突破125萬輛,在過去不久的11月,更是再次實現超過10萬輛的單月銷量。

在沉寂一段時間後,長安再次發力,以強勁的市場表現捍衛著自己的行業地位。長安之所以能成為2020年中國車市的大贏家,固然離不開在其龐大的用戶基盤和健全的體系實力,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以及對高品質產品的不斷追求,這使他們在2020年的車市中贏得更有含金量。

04,中國品牌多路並進往上走

除了上面提到的長安汽車之外,還有不少綜合實力強勁的車企在產品及品牌層面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他們的進步揭示了一種行業現象:中國品牌正以多路並進的方式朝著「高端化」發展。

領克03+,這是中國品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性能車。2.0T的發動機擁有187Kw/350Nm的動力儲備,0-100km/h加速只需5.9秒,再加上博格華納的四驅系統,以及運動化的底盤調校、輕量化的空氣動力套件,領克03+具備與高爾夫GTI、福克斯ST等海外品牌性能車一較高下的實力。

領克03+,是中國品牌性能突破的代表性車型。

雖然領克03+的絕對銷量不高,但它以強勁的綜合實力表明,中國汽車已開始跨越汽車工業中最難跨越的門檻——性能門檻,這是中國品牌實現品牌向上的關鍵一步。與領克03+類似的,還有以比亞迪漢EV、廣汽埃安V為代表的由傳統車企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車,它們在性能、續航、能效等方面的表現,都達到了業界一流水準,這同樣性能突破的例證。

從性能角度上,比亞迪漢EV已達到了豪華電動車的標準。

一些長期難以打入的細分市場,同樣是中國品牌的進攻路線,例如20萬以上的中高端MPV市場。以往,這領域一直是合資品牌的天下,一款中國品牌車型的出現,讓市場現狀發生了改變,它就是傳祺M8。去年前11個月,傳祺M8累計銷量超過2.8萬輛,同比增長率達45%,月均銷量接近3千輛——與奧德賽的月均銷量只相差幾百臺,躋身中高端MPV領域一線。

作為一款「後來者」的車型,傳祺GM8能在一個份額不大、競爭相對固化,而且門檻較高的細分領域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顯然是一種高質量的市場突破。

與產品、技術向上相比,品牌向上無疑更有價值,當然也更難。如果要說出近兩年進步最快的本土車企,紅旗絕對是不可忽略的一個。

2020年,紅旗的年銷量突破了20萬輛,同比去年翻了一翻。這是自2018年紅旗全年銷售3.3萬輛、2019年突破10萬輛大關後,其再次實現的一個歷史性跨越。這樣的銷量成績,已和雷克薩斯、凱迪拉克處於同一水平,躋身豪華品牌二線陣營。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紅旗的在售車型當中,售價最低的近15萬起,在15-70萬的價格區間中,紅旗布局了7款車型,車型均價突破20萬,品牌平均售價超過了不少合資品牌,與海外豪華品牌接近。

▲2017年,紅旗的全年銷量不足5千輛,2019年他們的年銷量已突破10萬輛,今年更是突破了20萬輛!伴隨著銷量的快速增長,紅旗在產品品質、品牌形象等方面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圖為紅旗高端純電SUV,E-HS9)

從今年的整體銷量數據來看,紅旗最受關注的車型是HS5和H5,在這兩款車型身上,我們看到紅旗已擺脫了以往的「官車」形象,逐漸向年輕化、智能化等方向靠攏,一個全新的品牌形象正在逐漸形成——這也許是紅旗近幾年能取得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05,「中國技術」正在成為世界頂尖技術

無論是長安,領克,還是紅旗,這些中國車企能在2020年的車市中頑強生存,甚至取得逆勢增長,離不開一些關鍵技術上的突破。

去年3月底,比亞迪正式發布新一代動力電池產品「刀片電池」,這是一種全新的電池包結構。與普通電池包相比,「刀片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更高,體積利用率更高,零件數量更少,而且安全性得到顯著的提升,循環壽命提高了1倍以上。

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EV,續航距離能輕鬆突破600km,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3.9秒,循環充放電壽命達3000次以上,綜合性能全方位碾壓絕大多數同等容量的三元鋰電池。

「刀片電池」的出現,是動力電池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但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技術上的突破還不僅限於此。

在電驅系統上,廣汽新能源在去年北京車展上發布了雙電機「四合一」集成電驅技術,深度集成了雙電機、控制器和兩擋減速器於一身。這套電驅系統具備340KW的強勁動力,綜合驅動效率達到90%,百公裡加速將進入2秒內。這樣的加速性能指標,無疑已處於電動車領域的頂尖位置。

在內燃機領域,中國品牌同樣取得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成就。像廣汽傳祺、長城、比亞迪、東風等車企,先後推出了熱效率超過40%的發動機。與功率、扭矩等參數相比,熱效率更能體現一款發動機的綜合技術水平。這一系列高熱效率發動機的誕生,說明了中國品牌對內燃機技術的追求,已從單純的動力參數逐步提升到更全面的綜合效能上。

廣汽傳祺第四代2.0ATK,是中國品牌首款熱效率超過42%的發動機。

伴隨著動力總成的進步,不少中國品牌在平臺技術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例如廣汽的GPMA平臺,長城的檸檬平臺,領克的SEA浩瀚(純電專屬)平臺等。

以往,中國品牌能在某個單項指標上超越合資品牌(如最大功率、零百加速時間等),就足以稱為重大的技術突破。如今,技術突破的維度已上升到關鍵子系統以及整體架構上。這樣的突破,技術含量更高,也更能體現出頭部中國品牌對研發的長投入,以及對創新的持續追求。

06,五菱宏光MINI EV異軍突起

在2020年的新能源市場中,最具戲劇性的車型非五菱宏光MINI EV莫屬。這是一款起售價不到3萬的微型電動車,上市後的第一個自然月,銷量就接近1萬輛,自9月份開始,其月銷量就一直力壓特斯拉Model 3,成為國內最暢銷的純電動車。

截至11月,五菱宏光MINI EV的月銷量已連續3個月超過特斯拉Model 3。

在性能指標上,五菱宏光MINI EV在眾多新推出的純電動車中並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不入流。它的續航裡程只有不到200公裡,最大功率只有20kW,最高時速也只有100km/h。它在銷量上的成功,顯然不在於性能,而是在於兩個關鍵詞:「低價」、「小型」。

過去,國內電動車的發展主要以大型和高性能為主要方向,但人們逐漸發現,這個發展方向似乎並不符合EV用戶的真正需求。

在電驅系統性能相當,且電量相近的前提下,電動車的體型越大,能效和續航距離就越不佔優勢。同樣,越是追求高性能,就越需要激進的電池和電控策略,這對安全性也有不少負面影響。

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不斷成熟,人們開始明白到,純電動車只是燃油車的一種補充,城市通勤車才是最符合它的定位,這就要求純電車必須以安全、便利、低價為前提。

五菱宏光MINI EV,幾乎完美地詮釋了何謂「城市通勤車」——這才是純電動車最合理的存在方式。

五菱宏光MINI EV完全符合了這樣的產品設定。它在三電系統上擁有較高的安全冗餘度,生產上全面基於乘用車的標準,具備籠式車身、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ABS防抱死系統、倒車雷達、胎壓監測等等安全配置,這是它能獲得用戶廣泛認可的基礎。而較低的價格,以及相對充裕的車內空間,則迎合了大多數用戶對「家裡第二輛車」的需求。

五菱宏光MINI EV乘員艙和電池艙採用了籠式和框架式高強度鋼骨架,整個車身高強度鋼比例超過57%。

除了五菱宏光MINI EV之外,目前市場上還有不少在市場表現和產品力上都十分出色的小(微)型電動車,例如歐拉R1、歐拉「貓」系列、奇瑞eQ等。這類高品質的低價電動車越來越多的出現,並且越來越受到用戶認可,說明國內電動車市場正朝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07,HEV市場的覺醒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除了「兩田」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車企涉足到非插電混合動力車型(HEV)領域中,但2020年的情況很不一樣,包括廣汽、上汽、長城、東風在內的多家中國車企都發布了各自的HEV技術,甚至是成型的產品,例如領克去年推出的領克01HEV版。

12月15日,長城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技術——檸檬混動 DHT。

顯然,這是車企對HEV市場的一次集體覺醒。這種覺醒,一方面來源於新能源市場長期不景氣。

去年,國內新能源車的市佔率約為5%,雖然較2019年有所提升,總量也超過了110萬輛,但在整體車市中的佔比依然非常低,總銷量也離工信部此前預測的200萬輛也相差甚遠。

在銷量結構上,新能源車的私人用戶主要集中在20萬以上和10萬以下兩個區間,10-20萬區間的車型主要是運營用戶在購買,這對新能源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十分不利。.

▲與新能源車「兩頭尖,中間短」的銷量結構不同,HEV的銷售主力集中在15-25萬區間,而且基本都是私人用戶購買。

反觀HEV市場,自2016年開始,市場規模每年都有著大幅增長,2019年,HEV以28.5萬輛的年銷量超過了PHEV的20.3萬輛,今年前11個月,HEV市場的累計銷量已超過了2019年的總量,再次大幅增長已成為必然。這一切,都是在幾乎沒有政策推動的前提下實現的。

HEV發展勢頭之強勁,已被每個車企看在眼內。而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HEV的好處則更為直接,它無需依賴充電樁,無需擔憂續航裡程,使用習慣與燃油車無異,而且對行駛品質和燃油經濟性都有顯著的提升,這樣的產品特性對其大範圍普及十分有利。

混動技術與熱銷車型搭配,進一步降低了其普及難度。

來自市場和用戶的認可,讓HEV具備強勁的發展勢能,而來自行業的看好,則進一步加速了車企的覺醒。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 HEV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5年HEV佔傳統能源乘用車的50%以上,2030年佔75%以上,到2035年,傳統能源乘用車新車將100%混動化。

「路線圖2.0」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未來將是一個機電耦合的時代,由高效率發動機與電機整合而成的混合動力系統,將成為電動化技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汽車動力技術發展的一大趨勢。

越來越多車企意識到以往電動化路線的不足,同時也認識到HEV的各種好處,於是市場上出現了車企集體補課HEV的現象。當然,現在補課為時未晚,畢竟目前的HEV市場尚處於爆發式增長的前夕。只不過,那些依然猶豫不定,還沒點開混動「科技樹」的車企,可能要加把勁了。

文 | 超人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車市,誰主沉浮?
    12月數據未出,根據1-11月數據推斷,2020年全年汽車銷量預計同比下滑不到2%,可以實現中汽協年初(未曾考慮到疫情時)的預期——2018、2019年初的預期可都落空了。這一切全靠下半年車市的猛烈復甦。其中,豪華車銷量尤為驚人。在品牌促銷折扣+政府消費補貼的雙重刺激下,根據乘聯會報告,5月以來豪華車零售普遍同比增長30%左右。
  • 2020年中國車市會回暖嗎?看到專家們的預測,車企估計要哭!
    剛剛過去的2019年讓各行各業似乎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汽車市場,年初的時候大家都樂觀地認為,2018年開始的「車市寒冬」將在2019年結束,到今天為止,2019年已經結束,但「車市寒冬」沒有絲毫要結束的跡象,這場「寒冬」到底要持續多久,又成了新的一年大家熱議的話題。
  • 海拉Jan Hellmich:增長放緩屬正常現象 中國車市未來可期
    無論對於企業還是行業而言,目前更多的應該專注於整合而不是增長,尤其是近10年內應該將重點放在品牌打造上而不是整車廠數量的增長。然而,2018年車市銷量的突然下滑,對於包括外資在內的汽車相關企業都是不小的衝擊。而2019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據中汽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6.5萬輛和236.7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1%和15.8%。而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19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的負增長幅度會達到5%-10%,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 吳迎秋:中國車市危中有機 「共生」仍是主流
    在現場,汽車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從發展現狀和未來預測兩方面闡述對車市的理解。吳迎秋指出,儘管車市出現下降態勢,但單月來看,中國車市產銷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態勢,其中銷量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10%以上,可以說車市危中有機呈現出韌性;另外,「共生」仍是當下車市發展主流,其中包括技術路線,至今未到分水嶺階段。
  • 收入結構單一核心優勢不明顯 網上車市如何構築「護城河」?
    此前,該公司曾於2020年4月及2019年6月兩次向港交所遞表。從時間軸來看,去年至今,網上車市為了赴港上市已經付諸了17個月的時間。某種意義上也說明公司對於上市的迫切性。  業績增長但收入結構單一  公司招股書顯示,網上車市實現了業績的持續增長。
  • 車市正能量:捲土重來 獵豹、海馬們還有機遇嗎
    2019上海車展,獵豹汽車展臺十幾年前,獵豹汽車在越野車和SUV市場引領潮流,風光無兩;而海馬汽車也在家用MPV和中級轎車市場狂飆猛進,堪稱標杆……因此,無論是捲土重來的「獵豹」,還是再掀波瀾的「海馬」,都是汽車市場不容小覷的堅實力量。那麼,在總體車市不振的背景下,獵豹、海馬們到底有沒有市場機會,又有著怎樣的機會呢?
  • 數讀2020|「黑天鵝」可怕 中國車市也坐了一把過山車
    突如其來的疫情曾為汽車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就在大家對2020年車市持悲觀態度時,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隨後車市從4月開始反彈,截至12月汽車產銷已連續9個月呈現增長。 2020年中國車市,無懼疫情「黑天鵝」,卻也坐了一次驚險刺激的「過山車」!
  • 2016年的中國車市 到底發生了哪些大事?
    而每年汽車行業也都會有一些值得記住的大事件發生,即將過去的2016年就有比如新能源騙補,網紅橫空出世,上汽奧迪合作等事件在汽車圈內有比較高的熱度。回顧2016年汽車行業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對汽車行業產什麼怎樣的影響?網上車市對此進行簡單梳理與回顧。
  • 2020車市開年遇冷,會像SARS之後迎來「報復性消費」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3日電 (張旭)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給汽車行業帶來巨大衝擊。有觀點認為,此次疫情和2003年的SARS非常相似,疫情結束後汽車市場將出現「報復性消費」, 因此對2020年的車市充滿信心。2020年車市的機會在哪裡,「報復性消費」會再次上演嗎?
  • ...山東車市40人(品牌)」 頒獎典禮暨「2018年齊魯汽車人當紅盛典...
    1月25日,由大眾網、齊魯晚報共同主辦,喜馬拉雅FM戰略支持的「改革開放40年,山東車市40人(品牌)」頒獎典禮,在南郊賓館舉行。頒獎典禮上,匯聚了改革開放40年來,為山東車市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汽車行業精英,一同回顧激情燃燒的歲月,向歷史致敬,為改革點讚。
  • 車市蕭條,用戶新紅利在哪裡?易車研究院發布用戶演變洞察報告易車...
    2019-2020年海外普通品牌將基於大規模價格戰,加速向低級別城市下沉,繼續搶奪中國品牌市場份額。豪華品牌整體價位較高,購買力更強的46歲及以上用戶佔23.75%,不僅是核心用戶,也明顯高於中國品牌與海外普通品牌。
  • 車市進入穩定期 年產能峰值或觸及五千萬
    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7月13日報導 7月5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即《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在京發布。
  • 新能源車市增長的「真相」:Model3和MINIEV貢獻了超1/5銷量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菊 在中國車市迎來第三年負增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成為最大的亮點。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下降2.0%和1.9%。而新能源汽車市場逆勢增長,累計銷售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 車市百萬銷量消失背後
    溫暖友善的春節對車市竟造成冷血無情的重擊。2019年2月,國內乘用車零售量被一個春節拉低至近5年最低——2019年2月乘用車零售量環比降45.9%,同比降19%,至117萬輛。節前集中累積本應該爆發銷量的1月份,乘用車零售216.1萬臺,同比降4%,未能將銷量拉回正增長的主賽道。2月的春節又將下滑趨勢擴大,把車市打回泥濘不堪的窪地。
  • 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中國市場漸漸轉暖
    北京某德系豪華品牌4S店的一名銷售人員說。目前,疫情在歐美等地仍呈擴散趨勢,中國車市的消費信心正在逐漸恢復,但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汽車產業鏈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對全球汽車產業來說,危機並沒有解除。「疫」外休克:海外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新冠肺炎疫情仿佛一雙無形的手,推倒了全球汽車產業的多米諾骨牌。
  • 非常時期的車市 ⑨|百年福特的中國故事,2020年重新講
    筆者無意把一個架構的最高人事更迭與重點市場的一線經銷商作蝴蝶效應之類的關聯(因為近年來福特由於業績原因的換帥實在是太頻繁了),但從去年福特中國2.0等一系列舉措看,百年福特的中國故事,2020年又翻來了新的篇章。從意外失速到加快轉型福特在中國市場擁有深厚的品牌基礎,在1993年已經進入中國,僅晚於大眾。
  • 畫上句號的造車夢——2020年停擺的汽車品牌
    但總結2020年車企的不同命運,用託爾斯泰的話說可謂是: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失敗。華晨汽車破產,祁玉民被調查華晨汽車是2020年隕落的車企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個。華晨汽車在中國車市的發展歷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華晨寶馬、華晨金杯、華晨中華都在車市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沉淪還是爆發 2012年中國車壇上演三國殺|車市|研究|技術|車企|...
    這正如一盤「三國殺」,牌已經握在手中,所有人都在緊張地判斷著桌面上的風吹草動,大戰一觸即發,文爭武鬥的勝負、角色之間的穿插與跳躍、一輪接一輪的謀略與動作……2012年的車市,也正是這番景象,產品的捉對廝殺、營銷的明爭暗搶變得空前激烈,要在有限的增量中分得一杯羹,一切都得回歸本源並重新思考。勝出的謀略千變萬化,而這個思考與提煉的過程,正是中國車市成長的過程。
  • 港股打新丨網上車市與麥迪衛康
    網上車市 CHESHI 網上車市(01490.hk):有些券商也稱其為CHESHI,其實都是同只股的不同叫法,也沒有絕對的錯對。 這樣叫法不一的現象,也表現在富途和老虎證券這一對競爭對手身上。富途和老虎都是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老虎證券代碼:TIGR。
  • 對未來車市的猜想,你也許可以在CR-V身上找到答案
    摘要:2020年的中國車市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一波三折,但北京車展、廣州車展的如期舉行,展現了中國車市在經歷風雨之後,可惜的增長趨勢。這其中部分車企和部分車型,表現尤為突出。... 2020年的中國車市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一波三折,但北京車展、廣州車展的如期舉行,展現了中國車市在經歷風雨之後,可惜的增長趨勢。這其中部分車企和部分車型,表現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