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進入穩定期 年產能峰值或觸及五千萬

2020-12-08 網易汽車

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7月13日報導 7月5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即《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在京發布。這是三方自2008年以來第四次聯合推出中國汽車產業研究性年度報告。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此報告藉助大量翔實、權威的統計數據和市場調研結果,全面論述了入世十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成就和經驗,並結合當前國內外的市場形勢,對中國汽車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從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形勢來看,汽車長期產能的峰值將達到5000萬輛左右。

今年車市或增速10%

2011年以來車市的相對低迷令不少業內人士甚為憂心,但劉世錦認為,在中國汽車市場2009年增長將近50%、2010年超過30%的連續兩年超高速增長後,今年速度降低屬於正常。他判斷,今年車市可能實現10%左右的增長;長期看,中國汽車產業將是增長速度稍微降低,但仍然會高於國民經濟平均的增長速度,高於大多數產業的增長速度這樣一個發展格局。"汽車產業發展空間還很大,可能是在很多年內逐步完成的。"劉世錦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也就此表示,中國的汽車消費市場從高速進入到穩定發展階段,仍然有相當長時間的穩定發展前景和潛力。

汽車企業也十分看好未來的中國市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在此間介紹,中國已經是大眾集團全球最大的市場,並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中國的業績直接關係到整個大眾汽車集團的業績。從產業配套能力角度看,張綏新表示,2000年的時候,大眾在中國為實現車型國產化而努力,而現在,大眾車型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0%以上。 

談到汽車產業是否需要優惠政策來刺激發展時,劉世錦表示,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實現如今的發展規模,消費政策、生產發展、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一些鼓勵性的政策是必要的,特別是金融危機時期,鼓勵政策將支柱產業對經濟的重要作用表現得更為突出。但產業發展最重要原因是有市場需求,我們形成了競爭性市場體系。劉世錦認為,補貼等政策從來都是次要的,如果市場沒有增長的潛力,光靠政策扶持是不行的。

劉世錦強調,汽車行業需要把握如下發展方向:一是保證市場需求穩定增長,把老百姓對汽車需求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競爭性市場體系,把生產潛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自主品牌如何躍向高端

對於自主品牌應當以怎樣的路徑向高端發展,劉世錦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採訪時表示,自主品牌的首要優勢是低成本,最初要塑造一個高端品牌很困難,但是只要在低端有市場,成本足夠低,產品能賣得出去,這種牌子也立得住,然後逐步謀求向高端方向發展。

他表示,自主品牌向高端品牌提升的路徑很多,第一條是收購國外品牌,比如吉利,企業在國內有比較好的積累,有一定的市場基礎,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和融資能力,對國內市場把握也很好,這樣可以收購一些國外的品牌。收購之後,這些品牌的生產能力、研發能力、市場影響力還是存在的。另外一條路是走自身逐步提升的道路。比如長城,過去搞了皮卡,也搞了SUV,現在也生產轎車,有些車型國內消費者比較認可。劉世錦強調,自主品牌升級應該是一個企業自身的行為,可以通過收購、通過自身內部技術升級,也可以通過國內企業之間的收購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應當給企業平等的機會。他還強調,汽車企業搞什麼樣的牌子,走什麼樣的技術路線,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方式,主要應當看企業自身的意願。

零部件是最大問題

通過對於整車產品開發、五大總成、汽車電子等企業的調研,藍皮書課題組發現,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比差距十分巨大,幾乎100%的發動機電控以及主動安全、被動安全,ESP、ABS等汽車電子技術都沒有自主技術,處於絕對劣勢。"零部件是我們最大的困擾,如何把汽車零部件做強,是我們行業最大的問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於武坦陳。

付於武特別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未來十年,或更長一段時間,汽車產業期待新一代電池技術的重大突破,如果沒有電池技術的重大突破,電動車的產業化不光是在中國,從國際來看都有問題。之所以對於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將選擇怎樣的電動車技術路線至今沒有定論,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電池技術具有不確定性。   

對於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升中國汽車零部件的競爭力,付於武表示,第一,應當把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上升到產業戰略甚至是國家戰略的層面進行思考,真正給予扶持以及政策引導。第二,需要一種有效的突破核心技術的機制,產學研用聯合,突破核心技術。第三,倡議有作為的企業家、企業進入零部件領域。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劉世錦表示,中國入世十年以來,汽車產業發展得很好,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通過對外開放促進了對內開放。劉世錦預計,在未來大約10年間,中國市場應當成長起基於中國市場的世界級大企業,當世界級的大企業形成以後,品牌應該也是世界級的。"這樣的機會對於現在國內各種類型的企業,包括國內自主品牌、合資企業、外資企業都是有的。"

(責任編輯:黃遠萍)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海拉Jan Hellmich:增長放緩屬正常現象 中國車市未來可期
    然而,2018年車市銷量的突然下滑,對於包括外資在內的汽車相關企業都是不小的衝擊。而2019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據中汽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6.5萬輛和236.7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1%和15.8%。而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19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的負增長幅度會達到5%-10%,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 外媒:汽車價格戰VS產能過剩 中國車市前景何在?
    跨國汽車製造商紛紛在中國降價,作為對車市需求降溫的對策,這或將威脅到汽車行業豐厚的利潤率。緊跟在大眾汽車上月提高部分暢銷車型折扣之後,上周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下調了中國車型的官方售價。通用汽車中國總裁錢惠康告訴路透社:「價格調整是我們日常所需完成的任務之一。市場較過去有所疲軟。」
  • 傳統業務穩定增長,導電膜進入收穫期_公司新聞_深圳萬盟中意科技...
    導電膜產能瓶頸將逐漸打破,四季度開始進入快速收穫期。13年前三季度ITO導電膜業務的營業收入為4722萬,銷售量在20萬平米左右,與公司8萬平米/月的產能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公司為積累客戶,經常將現僅有的一條生產線為潛在客戶打樣,導致生產不連續,產能利用率不高。
  • 峰底收官 車市大考勉強過線
    中汽協預測,今年國內車市銷量將超2600萬輛,同比增長4%。守住2%負增長底線2019年,國內車市銷量同比下滑8.2%。面對中國車市進入「存量」緩增新常態,去年中汽協給出2%負增長的預判。然而,去年初突發疫情,一季度車市銷量按下「暫停鍵」,中汽協一度將全年預測調至同比下滑20%。不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及消費需求釋放,國內車市回暖速度遠超行業預期。
  • 2021年中國車市,誰主沉浮?
    12月數據未出,根據1-11月數據推斷,2020年全年汽車銷量預計同比下滑不到2%,可以實現中汽協年初(未曾考慮到疫情時)的預期——2018、2019年初的預期可都落空了。這一切全靠下半年車市的猛烈復甦。其中,豪華車銷量尤為驚人。在品牌促銷折扣+政府消費補貼的雙重刺激下,根據乘聯會報告,5月以來豪華車零售普遍同比增長30%左右。
  • 「銀十」狂歡繼續,國內汽車產銷同比增幅均超10%,車市駛入冬季旺銷期
    事實上,在「銀十」銷售季,國內車市已收穫滿滿。乘聯會數據顯示,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199.2萬輛,環比增長4.1%,同比增長8.0%。 乘聯會方面認為,11月我國進入乘用車市的冬季旺銷期,其核心推動力是中低價位的自主品牌的持續年末增量。同時,疫情影響下的今年新品上市節奏延到三季度,真正上量要到四季度。
  • 中國汽車產能峰值遠未達到
    2003年的時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汽車行業開過一次研討會。當時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做出了一個判斷,即到2015年的時候,中國的汽車產銷量會達到1500萬輛,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會場上一片譁然,大家感覺到這個不大現實。
  • 港股打新丨網上車市與麥迪衛康
    線上廣告服務,貢獻網上車市的九成收入。 從2017年到2019年,公司的流量分發成績也比較亮眼,無論是自由平臺還是第三方平的日獨立訪客、月獨立訪客,均實現穩定的增長。
  • 2020車市開年遇冷,會像SARS之後迎來「報復性消費」嗎?
    有觀點認為,此次疫情和2003年的SARS非常相似,疫情結束後汽車市場將出現「報復性消費」, 因此對2020年的車市充滿信心。2020年車市的機會在哪裡,「報復性消費」會再次上演嗎?資料圖:2019年,上海車展開幕首日的現場。
  • 科學家稱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科學家稱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中國日報網 2015-07-11 14:12:30 中國日報網7月11日電(信蓮)據英國
  • 生豬產能大概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到供需平衡?豬價高點在何時?
    從10月底開始,豬肉價格在多因素的影響下出現轉折下跌,下跌持續了10幾個交易日,最近有所反彈趨於穩定。年底豬肉需求高峰期馬上要開始了,豬肉大概率還是會漲價的!要想豬肉價格回到正常水平,那就需要恢復產能,把產能恢復到常年正常的水平!農業部提出的口號是「力爭明年年底把產能恢復到常年80%左右水平」。
  • 中國碳排放2023年能否達到峰值
    中國2015年提交給聯合國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是爭取在2030年之前使本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袁家海表示,在2006年至2010年以及2011年至2015年的兩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單位GDP碳強度分別下降了20%和21.8%。
  • 產經|武漢重點企業以最短時間復工復產,產能衝刺紛紛達到歷史峰值
    日造汽車3000輛以上,達產能峰值東風本田是湖北規模最大的單體工業企業,去年汽車產量達到80萬輛。自復工復產以來,該公司在武漢的3家工廠火力全開,已恢復到滿產狀態,達到每日3000輛以上的峰值產能。東風本田。
  • 特斯拉「扇扇翅膀」,中國車市會面臨一場風暴嗎?
    上個周末,汽車圈的最大消息,或許將成為本月、乃至2017年度中國車市最重要的新聞——特斯拉這一次可能真的要在華落地了。「特斯拉獨資建廠落地上海自貿區或成定局!」美國權威媒體《華爾街日報》的重磅消息,猶如一顆炸彈。這篇報導稱,援引自內部人員消息,特斯拉已經和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將在上海自貿區內,建一座特斯拉獨資的工廠,目前雙方還在商議國產時間等公告細節。
  • 2020年車市的正能量現象,幾乎都與中國品牌有關
    02,沒想到中國車市恢復得這麼快麥肯錫去年3月份對全球車市進行過一次預測,受疫情嚴重影響,2020年世界汽車銷量或將減少近三成,其中中國市場全年銷量將下降15%,並且短期內不可恢復。7月份,中汽協也曾預估,若海外疫情沒有減退跡象、持續影響國內車市,2020全年的銷量或將下滑20%!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悲觀。
  • 科學家預言:4年內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科技訊】11月1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英國科學家預言地球將在4年內進入迷你冰河期,隨著太陽表面活動的變化,地震、火山噴發和全球氣溫跳躍式變化將變得更常見。科學家稱,需要經歷長達15年時間太陽活動才會恢復正常,而極端氣候和冰凍氣溫將持續到2035年。
  • 武漢三大家電巨頭產能快速恢復 美的下月衝擊月產百萬臺峰值
    其中,2019年,僅美的武漢工廠就生產空調780萬套,產值120多億元,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空調企業。  時下,疫情防控持續向好,三大家電巨頭加速復產。3月2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美的武漢工廠。  「目前,我們的產能正在快速恢復中,本月底,可以恢復到平時80%水平。下個月將向月產100萬臺的歷史峰值衝擊。」美的武漢工廠管理部部長賈志剛表示。
  • 2030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太陽「休眠期」太陽休眠期是指太陽活動減弱進入「休眠」狀態,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科學家一般認為,太陽活動的周期大概是10-12年。研究發現,進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被列為觀測對象的太陽兩個層面的電磁波變得完全不同步,導致太陽活動劇烈減少。
  • 東風本田恢復峰值產能,供不應求訂單排產已到4月底
    生產節拍提升到50.1秒的峰值水平,徹底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產能。」4月7日,記者在東風本田第一工廠總裝車間探訪時,該公司生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家湖北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企業,自3月11日復工以來,推動產能迅速爬升,日夜不停地生產,要把過去兩個月損失的產量補回來。同時也拉動了一大批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復工復產。
  • 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中國市場漸漸轉暖
    最早在2020年10月或者最晚不遲於2021年3月15日,延期的薪水都將返還給員工,另外還會加上6%的利息。」通用汽車中國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一般來說,一個汽車/卡車組裝製造工廠的運營成本是每天數百萬美元,每關閉一天就會產生一筆巨大損失。」Arun Kumar分析認為,疫情之下的工廠停工將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財務狀況,沒有企業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