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武漢重點企業以最短時間復工復產,產能衝刺紛紛達到歷史峰值

2020-12-06 武漢發布

爬坡過坎、滾石上山,武漢企業攻堅克難,全力以「復」。

1~5月,我市重點企業滿產達效,25戶5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中,21戶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95%以上,好於同期正常水平。

記者6月27日走訪其中5家重點企業,他們表示,將加快產能恢復,開足馬力,向著年度目標衝刺,全力逆勢而上。

關鍵詞【快速復產】

聯想武漢產業基地:最短時間復工復產,創造武漢速度

6月19日,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帶領著聯想高管來到武漢,他說,武漢工廠在最短時間實現復工復產,創造了聯想的武漢速度!了不起的武漢人為聯想的復工復產做出了表率。

12天接回7000名員工

4月初,聯想武漢即已恢復滿產。這與通過政府「聯想點對點員工返崗專用車」等方式接回員工密不可分。

高峰時容納1萬餘人的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復產之初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保證員工安全有序返崗。「萬名幹部聯繫服務企業」工作方案裡聯繫聯想的幹部,以及東湖高新區相關部門領導走訪聯想時,現場幫助企業解決人員返崗難點,高新區成立24小時線上工作專班,聯想成為東湖高新區首批採用「點對點包車方案」成功接回員工的企業,12天裡接回了近7000員工。

聯想武漢工廠產線。

全球最先進工廠更加智能化生產

疫情期間加緊自主設計、創新開發「量子線」項目,本月剛投入使用。在這條線上,標準化模塊設備將實現互聯互通,人機可靈活互換,從而合理擴大工位間距。運用5G等技術實現自動化、數位化的智能生產,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可以降低200%的員工密度。同時,生產效率將提高20%。

據了解,武漢產業基地是聯想目前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自2015年以來,聯想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連續五年保持了產值第一和出口第一,出口額連續五年全省第一。近幾年來在智能化轉型升級上持續投入超過億元。

關鍵詞【開足馬力】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3家工廠「火力全開」,5月銷售超越去年同期

「目前,東風本田產能已完全恢復,銷售也超過去年同期水平。5月公司銷售量更是達到去年同期的117%。」東風本田相關負責人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

日造汽車3000輛以上,達產能峰值

東風本田是湖北規模最大的單體工業企業,去年汽車產量達到80萬輛。自復工復產以來,該公司在武漢的3家工廠火力全開,已恢復到滿產狀態,達到每日3000輛以上的峰值產能。

東風本田。長江日報記者記者康鵬攝

在東本三廠,記者看到,一輛輛整車在流水線上移動,工人們正在有序生產。平均每50.1秒,就能下線一輛汽車。

今年新開15家4S店

除了生產恢復,該公司的銷售網絡也在逆勢擴張。6月6日,東風本田錦鴻錦佳特約銷售服務店開業。這是東風本田今年開業的第15家特約店。截至目前,全國已有557家東風Honda特約銷售服務店開業。

在東風本田友芝友4S店,雖然最近天氣炎熱,但看車的顧客依舊絡繹不絕,熱情高漲。「5月武漢市政府購車補貼政策出臺後,4S店客流提升38%,5月訂單環比提升14%。」東風本田汽車友芝友4S店銷售副總監劉凱表示。

5月,這一家店銷量就突破200臺,目前每天客流量達8.5批次,周六周日接近32.2批次,客流量較之前上漲了近一半,宜昌、襄陽等周邊城市顧客也來店諮詢看車。

東風本田生產車間。長江日報記者記者任勇 攝

新款車7月份量產

產銷兩旺之下,東風本田還在不斷推出新產品。

6月5日,東風本田全新UR-V上市。6月20日,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東風本田首次對外發布CIVIC Hatchback(思域兩廂版車型)概念車,並將於今年7月底正式推出量產車。

「我們將進一步加快生產,滿足市場的需求和客戶的期待,並做好防疫工作,助力武漢經濟加快復甦。」東風本田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趁勢而上】

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計劃建光谷研發總部,更多新項目落地武漢

「目前,我們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遠大醫藥光谷研發總部,建設原料藥研發、多肽組學、高端製劑等多個特色研發平臺,研發線上現有20多個創新產品。同時,我們計劃在光谷生物城建立多肽類藥物中試基地、製劑廠房及生產線。」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正綜合自身優勢,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業務拓展。近期謀劃了一系列動作,加快企業發展。

遠大天天明研發場景。長江日報記者記者康鵬攝

疫情中8款藥品被用於新冠肺炎救治

遠大醫藥成立於1939年,原為武漢製藥廠,是一家集各類製劑、醫療器械和化學原料藥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醫藥企業,聚焦領域包括心腦血管急救、介入治療、呼吸、大五官科、罕見病以及生物健康,擁有48家成員企業。2019年銷售規模突破80億元。

在疫情中,遠大醫藥積極生產抗疫急需的呼吸類、急救類等藥品,保證一線用藥要求。其桉檸蒎、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多巴胺、甲氧明、抗病毒口服液等8款藥品被用於新冠肺炎救治。

高端醫藥產品製造供應中心將落地武漢

相關負責人介紹,遠大醫藥計劃將香港上市公司管理總部遷移至武漢,對全球企業行使投資控股、運營結算、營銷推廣、研發、財務管理等職能,未來打造橫跨內地、香港、美國三地的國際化上市公司。

2018年,遠大醫藥聯合鼎輝投資,斥資100億收購Sirtex公司,獲得了抗腫瘤重大創新藥品——「釔【90Y】樹脂微球」。目前正在辦理國內資質,未來,這一項目也將落地武漢,形成產值超40億的高端醫藥產品製造供應中心。

5月31日,遠大醫藥與比利時的eTheRNA Immunotherapies NV公司訂立股權投資協議,引進信使核糖核酸(mRNA)生產技術,在腫瘤免疫與感染性疾病預防等領域進行研發、生產。

「我們將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機會,有力促進產業創新孵化、科技人才引進等,為湖北武漢復甦貢獻力量。」公司負責人表示。

關鍵【逆勢增長】

格力電器(武漢)有限公司:增人增產增量,滿負荷生產仍供不應求

「5月份我們工廠滿負荷生產家用空調50多萬套,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6月27日,格力電器武漢公司生產部部長卜秉彥介紹,目前,武漢格力一方面招聘新員工增加人手,另一方面內部挖潛,成立黨員突擊隊支援生產一線,更新智能化生產設備、優化工序,通過增人、增產、增量多種方式提升產能。

武漢格力總裝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開足馬力。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 攝

快速復產後產能達歷史峰值

武漢格力是武漢市重點製造業企業。2019年,武漢格力生產家用空調582萬套,實現產值110億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武漢格力停產兩個月,導致部分訂單積壓。3月14日,武漢格力連同在漢54家核心供應商一併獲批覆工。復工後,武漢格力千方百計提升產能。

「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卜秉彥介紹,復工10天,武漢格力產能已恢復60%。到3月底,供應鏈產能已恢復73%。4月5日起,武漢格力工廠機器24小時不停,5000多名員工全員上崗,並恢復雙班生產,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100%,但仍不能滿足市場訂單需求。

5月6日,武漢格力出臺了增產計劃,今年5月和6月產能計劃增產20%,家用空調日產量從1.7萬套增至2萬套,月產量達52萬套,公司產能達到歷史峰值。

黨員突擊隊衝鋒支援生產一線

每年4月至9月,是家用空調產銷的傳統旺季。在剛剛過去的「6·18」活動中,格力集團通過網絡直播銷售,創下當天線上銷售破百億的紀錄。作為格力全國重要的家用空調生產基地,來自「6·18」的線上訂單,給武漢格力工廠產能提出新的挑戰。

關鍵時刻,武漢格力黨委決定成立黨員突擊隊,號召黨員帶頭上陣,衝鋒在前,支援生產一線。6月22日,來自武漢格力11個部門的首批22名黨員骨幹集結完畢,加入到工廠的總裝、質檢等生產一線。

幾乎每天都在招聘新員工

與此同時,武漢格力也在招聘新員工入職,通過增加人手來提升產能。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武漢格力的官網上看到,官網上幾乎每天都刊載招聘信息,有裝配工、操作工、質檢員、叉車司機、焊工等多個職位,轉正後的普工每月綜合收入在5000元以上,關鍵崗位則在6000元以上。

關鍵詞【衝刺目標】

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二期年內有望投產,G6工廠滿產後年產值將逾170億元

6月27日,位於光谷智能製造產業園的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G6工廠內,建築面積約40多萬平方米的白色巨大廠房看上去人不多,一半擺滿了生產線的各種大型智能設備,閃爍的綠燈在提示著生產線的忙碌;另一半留給該項目的二期,關鍵設備完成搬入,年內有望投產,明年達產。

瞄準年內二期全面投產不放鬆

天馬是國內最早布局低溫多晶矽、柔性顯示的中小尺寸顯示領域領先企業。天馬2015年開工建設投資約120億元的G6生產線,也是全球第一條同時點亮剛性和柔性顯示屏的第6代AMOLED生產線,可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產品,VR、AR等新興市場產品,以及智能穿戴、可摺疊設備等提供高品質的AMOLED平面、曲面顯示器。目前,武漢天馬剛性屏和柔性屏均已向品牌客戶量產出貨,出貨量還在進一步提升。

天馬武漢產業基地。姚顯紅 攝

2018年,天馬新增145億元投資建設G6生產線二期項目,瞄準柔性屏,將光谷打造成為天馬OLED總部基地。目前,二期關鍵設備已完成搬入,年內有望投產,明年達產。

將創造逾170億元年產值

柔性已不簡單是「把手機掰彎了用」,除摺疊手機、摺疊電腦、曲面電視外,越來越多終端採用柔性顯示面板,如貼膚的智能穿戴設備、環繞屏音箱、VR遊戲機。未來,生活中的衣服、鞋子、桌布、皮革都可以被顯示、被傳感、被連接起來。

「柔性屏第一階段為曲面形態,第二階段為可摺疊,第三階段則是全柔性形態。」天馬武漢產業基地G6柔性產線高級技術經理繆勝向記者介紹,武漢天馬G6產線正在實現全柔性升級,一、二期項目全面投產後,G6工廠總產能將達到3.75萬張/月柔性OLED顯示面板,可年產中小尺寸AMOLED顯示模組5000萬塊,將創造逾170億元的年產值,推動武漢加速成為全球重要的顯示面板產業基地。(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康鵬張智 通訊員申超 劉昕 史哲魏豔榮 稿件統籌:馬振華)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夏俊俊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武漢三大家電巨頭產能快速恢復 美的下月衝擊月產百萬臺峰值
    3月2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美的武漢工廠。  「目前,我們的產能正在快速恢復中,本月底,可以恢復到平時80%水平。下個月將向月產100萬臺的歷史峰值衝擊。」美的武漢工廠管理部部長賈志剛表示。  武漢開發區一組數據顯示,美的武漢工廠自兩周前批准復產以來,產能不斷爬坡:3月23日,產空調5400套;3月24日,產空調12000套;3月25日至下午6時,產空調14000套。  「疫情過後,空調市場需求將迎來一波報復性增長。當前訂單充足,交貨上量需求迫切。今天產量有望達到20000臺,我們是力爭早日把失去的2個月產量補回來。」
  • 東風本田恢復峰值產能,供不應求訂單排產已到4月底
    生產節拍提升到50.1秒的峰值水平,徹底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產能。」4月7日,記者在東風本田第一工廠總裝車間探訪時,該公司生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家湖北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企業,自3月11日復工以來,推動產能迅速爬升,日夜不停地生產,要把過去兩個月損失的產量補回來。同時也拉動了一大批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復工復產。
  • 中國汽車產能峰值遠未達到
    當時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做出了一個判斷,即到2015年的時候,中國的汽車產銷量會達到1500萬輛,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會場上一片譁然,大家感覺到這個不大現實。然而現在看來,這樣的估計不僅沒錯,甚至還有些保守,中國汽車工業確實在創造奇蹟,在全球發展過程中,所佔的位置是非常重要,而且以後會更加重要。當時的大膽的預測者就包括劉世錦。
  • 東風本田每50.1秒下線一臺新車 恢復峰值產能 訂單排產已到4月底
    東風本田近日產能恢復已達滿產長江日報記者任勇攝「目前,我們已從單班生產,恢復到雙班生產模式。生產節拍提升到50.1秒的峰值水平,徹底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產能。」7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東風本田第一工廠總裝車間探訪時,該公司生產相關負責人介紹。
  • 一億隻口罩產能說明啥(觀象臺)
    企業跨界轉產防疫物資的背後,是我國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充足優質的勞動力和制度政策等優勢在提供支撐石化企業生產熔噴布,汽車企業生產口罩機,建材企業生產測溫儀……近來,不少企業紛紛跨界生產防疫物資,成為復工復產中的一抹亮色。
  • 安慶石化、活塞環等重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安慶日報消息 連日來,安慶市各地工業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推動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兩促進、兩不誤。在疫情期間,安慶石化為保障後勤供應,一直保持生產狀態。在總調度室,安慶石化生產計劃處副處長趙雲怒介紹,安慶石化已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建立領導幹部包保制度、組建黨員突擊隊,抓好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現在他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一方面多產適銷對路產品,另一方面千方百計增產化工輕油滿足武漢地區企業原料需求。安慶帝伯格茨活塞環有限公司於2月10日復工生產。
  • 全市復工復產工業企業累計達到1511家
    昨日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了解到,截至3月31日,全市復工復產工業企業累計1511家。其中,全市符合復工復產條件的469家規上工業企業和604家園區工業企業全部均已復工復產。 作為產值10億元以上的規上企業,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復工復產後開足馬力、恢復產能、擴大產出,生產經營迅速步入正軌,努力把疫情耽誤的時間和效益「搶」回來。
  • 東莞橋頭精準施策 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從出臺復工復產扶持政策到成立復工復產專業服務檢查組,再到派專車集中接送企業員工返崗……東莞市橋頭鎮嚴抓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多措並舉,積極創造條件推進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據了解,截至2月23日,橋頭鎮已有1941家企業復工,返崗員工52425人,其中,規上企業326家,規上企業復工員工比例達61%。
  • 「上遊有訂單,下遊有貨源」,穗漢新機制助推復工復產
    據悉,隨著國內疫情日漸向好以及武漢「解封」,該聯合助企新機制正逐步拓展到其他如日用品製造、五金製造、電商服務等各行各業逾千家企業,促進恢復「上遊有訂單,下遊有貨源」的產業生態,為兩地企業復工復產和穩定經濟運行賦能添力。
  • 劉世錦:房地產等終端需求已達到歷史需求峰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資料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7日訊(記者 馬常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最新出版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指出,我國房地產等終端需求和鋼鐵、煤炭等重要工業品相繼出現歷史需求峰值
  • 各地婦聯積極協調幫助企業生產防疫物資,同心協力推動復工復產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轉,企業復工營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圍繞解決企業用工、生產線改造、原材料供應等需求,各地婦聯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發揮組織優勢,積極協調,貢獻巾幗力量,為提高企業復工復產效率打下堅實基礎。
  • 【科技戰疫】李濤:字節跳動多措並舉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之下,我們的生活受到影響,不少實體企業和創業公司都遭受重創。在國內疫情平穩的當下,復工復產,可以說是戰「疫」的另一個戰場。
  • 以精準監督護航復工復產
    按照黨中央、中央紀委和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要求,連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緊緊圍繞當前市場供應、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等強化監督檢查,督促推動疫情防控與民生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
  • 煉化企業紛紛上馬的PBAT項目究竟是什麼?
    在替代品新風口下,PLA、PBAT、PHA等,可降解塑料材料備註關注,因此在9月份,國內多家煉化企業紛紛上馬PBAT項目,一時間到底是什麼PBAT?它怎樣的前景引得這麼多煉化企業要參與其中?PBAT作為一種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目前被廣泛應用於超市購物袋,外賣餐盒,農用地膜等農工商醫等領域。
  • 襄陽新增一家重點外資企業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市商務局走訪調研我市重點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疫情發生以來,航宇嘉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公司為復工復產做了充分的準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做好各項消殺工作的同時,在公司門口設崗逐一登記進入人員,檢測體溫,發放《襄陽市工業企業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指南》小冊子,在公司內顯著位置擺放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宣傳板。
  • 全球乙二醇利潤向歷史峰值靠攏
    美國析邁化學品公司(CMAI)近日分析指出,受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對PET工程塑料和聚酯纖維需求增加的影響,2010年全球乙二醇需求增長12.1%,達到1950萬噸,未來5年還將以年均5.4%的速度增長。當前全球三個主要消費區域的乙二醇市場走向明顯不同:亞洲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歐洲增速最慢,北美居中。
  • 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為復工復產注入金融活水
    把專項再貸款用在「刀刃」上,精準支持重點保供企業   1月31日,人民銀行宣布,將向9家主要全國性銀行和10個重點省市的地方法人銀行,提供3000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向重要醫用、生活物資生產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如今,這一政策的出臺已滿月,專項再貸款落地跑出了「加速度」。
  • 西青醫院疫情期間上門體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6月12日上午,一家在津企業(藍月亮有限公司)的代表為西青醫院送來一面錦旗及一封感謝信,對西青醫院疫情期間進廠為其員工進行健康體檢證辦理健康證表示衷心感謝。自2020年初開始,新冠疫情的爆發為各界工作和學習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 玉溪紅塔工業園區復工復產幹在實處
    玉溪紅塔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牟瑩瑩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園區企業復工復產達到90%以上,27戶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復工復產。 在復工復產工作中,紅塔工業園區貫徹中央、省、市統籌協調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落實省、市、區加大投資加快發展會議精神,真抓實幹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發展攻堅戰。 復工復產之初,園區企業面臨著防疫物資匱乏、防控力量不足等問題。
  • 陰極銅產能衝刺百萬噸,大冶有色躋身銅行業第一梯隊;連日來,在黃石...
    陰極銅產能衝刺百萬噸,大冶有色躋身銅行業第一梯隊;連日來,在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40萬噸高純陰極銅清潔生產項目」,該項目是央企72個籤約項目之一,總投資達60億元;「項目計劃2021年底全線投產,我們爭分奪秒完成工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