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汽車價格戰VS產能過剩 中國車市前景何在?

2020-12-04 蓋世汽車資訊

 

蓋世汽車訊 隨著多家外資車企在中國市場實施「車價官降」,海外媒體究竟是如何看待?蓋世汽車網編譯了路透社最新相關文章,具體如下。

跨國汽車製造商紛紛在中國降價,作為對車市需求降溫的對策,這或將威脅到汽車行業豐厚的利潤率。

緊跟在大眾汽車上月提高部分暢銷車型折扣之後,上周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下調了中國車型的官方售價。

通用汽車中國總裁錢惠康告訴路透社:「價格調整是我們日常所需完成的任務之一。市場較過去有所疲軟。」

分析人士表示,高達20%的反常大幅減價可能從長期角度構成挑戰,中國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花費兩三倍於歐美市場的價格去購車。

與此同時,汽車製造商又紛紛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增設產能,儘管銷量的增速已經大為放緩。

通用汽車降價正逢其4月在華銷量同比微跌。上個月,通用與其在華合資企業銷量同比小幅下降0.4%。

IHS Automotive公司汽車諮詢部門總監趙英智指出:「價格下行是持久的趨勢,抬頭跡象寥寥。」

上周,通用汽車下調了40款車型售價,其中一款車型雪佛蘭科帕奇削減了人民幣53,900元,調整後價格為209,900元,降幅20%。通用汽車稱,降價的原因是科帕奇已經老化,有待更新,售價較日產等競爭對手的相應車型明顯為高。

Automotive Foresight總經理張豫則表示,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和美國及其他市場的消費者相比,並未獲得公平的汽車售價。」

福特上周五下調將福特探險者SUV價格削減了人民幣40,000元,超過8%幅度。今年4月份,大眾與上汽、一汽開始為大眾品牌車型提供折扣、免息貸款,以及其他優惠條件,以期促進大眾品牌車型銷量增長。

錢惠康表示,通用汽車希望將營業利潤率維持在9%至10%(編者註:根據通用汽車財報看,此處利潤率應指中國業務),甚至在中國市場趨於成熟之後仍可保持該水平,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整體銷量中SUV和豪華車所佔比例在提升。

「期望每個季度都能實現兩位數比例增長,我認為這不是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其解釋道。

趙英智則強調,銷量趨緩可能導致產能與需求之間的失衡進一步惡化,「汽車製造商的產能擴張當前和未來數年將接踵而至,而市場卻顯示出疲弱勢頭。這些都是堪憂的。」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網

相關焦點

  • 產能過剩、市場空間被擠壓 鉛酸蓄電池行業前景幾何?
    產能過剩、市場空間被擠壓 鉛酸蓄電池行業前景幾何?> 本就產能過剩
  • 中國政府正在排查新能源汽車是否存在產能過剩
    全文1339字,訂閱讀者尊享  【財新網】(見習記者 肖瑩)中國政府正在著手排查新能源汽車產能,以確認是否存在過剩。10月17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宣貫會上發言時提及上述信息,她未透露如果確實存在產能過剩將採取何種措施。  中國政府從2009年開始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並從2010年開始提供財政補貼,在補貼及配套政策推動下,截至2016年末,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超過100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 多個產能過剩行業再遇「紅燈」
    20日,國務院印發《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以下簡稱《目錄》),其中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再念「緊箍咒」。   此次修訂《目錄》是繼2013年、2014年兩次修訂後,國務院第三次作出修訂。
  • 車市進入穩定期 年產能峰值或觸及五千萬
    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7月13日報導 7月5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1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即《2011年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在京發布。
  • 產能是否過剩看能源、環境和交通承受力
    在「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長陳斌在發言時稱,中國汽車產能已經出現過剩。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則表示,發改委不必為產能過剩問題擔心,並稱發改委近年來的這種擔心每次都落空了。
  • 產能過剩進口比重過大,異丙醇行業步入寒冬
    產能增速遠超消費增速是異丙醇價格暴跌的主因。工藝簡單,市場好大家就一哄而上,這讓今年異丙醇的產能一下子由15萬噸擴大到32萬噸,翻了一番還多。加上進口的10萬噸,市場供應量遠遠超出了需求量28萬噸的消化能力。 2011年一年,國內就有6家企業的生產線投產,其中建德建業有機化工3萬噸,德州德田化工1萬噸,浙江新化化工6萬噸,江蘇鹽城蘇普爾6萬噸。
  • 美媒:中國中小城市也有「殭屍企業」需淘汰過剩產能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 美媒稱,即便在中國最偏遠的地區,也存在阻礙中國經濟實現繁榮發展的嚴重生產過剩問題。對於隨州而言,這個城市面臨的是香菇和水泥車的過剩。站在湖北奧馬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的工廠裡,許嵩說,形勢出現了急轉直下。他表示,不知道公司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許嵩以前在這家工廠從事質量控制工作。報導稱,最近幾年裡,除了鋼鐵和房地產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壓力外,中國的農業和製造業遭遇了供應過剩和市場飽和的困境。
  • 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中國市場漸漸轉暖
    目前,疫情在歐美等地仍呈擴散趨勢,中國車市的消費信心正在逐漸恢復,但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汽車產業鏈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對全球汽車產業來說,危機並沒有解除。「疫」外休克:海外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新冠肺炎疫情仿佛一雙無形的手,推倒了全球汽車產業的多米諾骨牌。
  • 喜瑪拉雅葛榮軍:電堆價格戰是好事,但質量才是根本
    關於最近電堆價格戰和電堆產能的問題,葛榮軍認為,電堆價格戰是好事,對整個產業鏈上的燃料電池企業都將產生影響,空壓機、雙極板都將有明確的價格規劃,但在價格的背後有太多工作需要落到實處,比如起訂數量、收款方式以及質保等,還是要扎紮實實地做。如果電堆做不好,裝車後的維護費用將是很大的數字,因此質量上一定要可靠。
  • 銷量下滑/產能過剩 現代汽車考慮暫停北京第一工廠生產
    蓋世汽車訊 當地時間3月6日,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公司表示,隨著該公司在中國(其最大單一市場)銷量大幅下滑、產能嚴重過剩,正考慮暫停其在華一家最老工廠的生產計劃。現代汽車在北京擁有三家製造廠。
  • 工信部公布產能過剩行業:光伏和風電被移出
    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工信部公布工業行業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一直重點提及,而光伏和風電被移出產能過剩行業。2)去產能的歷史過程。第一階段:2006年至2009年,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期。第二階段:2009年至2012年,進一步加大力度淘汰落後產能時期。
  • 2021年中國車市,誰主沉浮?
    我比較看好國內頭部新勢力們的前景。股價的強勁,代表市場的預期在發生逆轉,目前基本上各家頭部新勢力都擁有400億左右的資金儲備,股價強勁對它們的後續融資很有幫助。當然,它們眼前一定是困難的,規模還很小,隨著產能增加,後續的需求能否跟上?2020年有的新勢力人員暴漲了100%,明年可能還要繼續暴漲,背後存在巨大的運營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帶來麻煩。
  • 工信部:對產能過剩行業不以任何名義備案新增產能項目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喬雪峰)3月22日-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在論壇上表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一個十分複雜的艱巨工程。 蘇波表示,積極推進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一是將化解產能過剩和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後產能相結合,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今後幾年不以任何名義備案新增的產能項目,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構建良性機制,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建設實施等量或者減量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實施減量置換,強調環保、節能、安全生產等產業準入標準,加強運用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經濟手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磨料磨具行業新鮮事:汽車市場未來4個月或迎價格戰
    新聞熱點 ●車市未來4個月或迎價格大促 ●工程機械行業外需波動風險仍需警惕●寶馬推出「免維護」金剛石塗層摩託車鏈條 車市未來4個月或迎價格大促 9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舉辦了疫情後首次線下月度形勢分析會。
  • 工信部辛仁周:以強有力舉措化解產能過剩
    中央把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貫徹落實這一決策部署,對於防治大氣汙染、防範系統性經濟風險、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化解產能過剩任務艱巨,面臨問題多,而且容易出現反覆。為取得實效,必須採取強有力的舉措持續推進。
  • 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超過去年水平?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前景預測
    中商情報網訊:得益於疫情後的車市反彈和財政補貼期限的延長,預計2021-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大幅增長;2023年以後隨著補貼退坡,市場將回落到較為平穩的增長水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在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表示,「今年汽車產業形勢跌宕起伏,歷經將近四個月大幅下降。但總體來看,中國汽車產業基本保持相對穩定。今年汽車產銷有望達到去年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達到甚至超過去年水平。」
  • 部分過剩產能行業企業家心態:急盼「造血」政策
    記者近日對國內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家採訪發現,這一企業家群體心態普遍比較焦慮,為生存絞盡腦汁,他們期盼政府在出臺減稅、財政支持安置下崗工人等「輸血」政策後,還能儘快出臺一些立竿見影的「造血」政策,使他們能熬過當前行業不景氣的「冬天」。
  • 工信部發布產能過剩行業 產能置換實施辦法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工信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做好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以及《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目的就是明確相關標準、程序和要求,將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落實到位,堅決遏制盲目擴張。
  • 疫情疊加「價格戰」,國際油價短中長期走勢推演
    ,1985年末,沙特發動「價格戰」時,掌握的剩餘產能超過400萬桶,科威特、阿聯、利比亞等主要產油國的產能利用率都在50%左右,擁有巨大的增產空間。長期:石油供求陷入結構性產能過剩,持續高油價將難重現從國際油價波動的歷史來看,世界經濟持續高於或低於預期增長,往往會帶來高油價均衡與低油價均衡的交替。因此,國際油價未來長期變化,仍是取決於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勢。而對比近10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以及世界經濟實際增長的變動,可以發現,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實際增長持續低於預期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