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疊加「價格戰」,國際油價短中長期走勢推演

2021-01-15 騰訊網

沙特採取的競爭性策略,更像是疫情恐慌下的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市場緊繃的神經。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引發全球恐慌。然而,沙特發動「價格戰」對油價的影響已大不如前,只是在新冠疫情的助攻下,「價格戰」才會對油價產生巨大衝擊。

劉冬/文

2020年3月6日,因俄羅斯拒絕深度減產,第八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未能達成聯合減產協議。隨後,沙特宣布大幅降低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國外的市場的原油價格,並宣布立即將國內產量增產至1000萬桶/日以上。

沙特發動「價格戰」的消息傳出後,石油市場迅速做出反應,3月9日,布倫特現貨和WTI現貨價格均都創下1991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盤中最大跌幅分別達到34.3%和31.3%,而WTI油價則是連續擊破兩個支撐價位,由上一個交易日41.53美元,最低降至 27.30美元。而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引發了全球恐慌,國際油價未來走勢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然而,從供求角度來看,沙特發動「價格戰」對油價的影響已大不如前,只是在新冠疫情的助攻下,「價格戰」才會對油價產生巨大衝擊。而在中長期,石油供求基本面仍將是主導國際油價走勢的決定因素。

短期:新冠疫情助攻「價格戰」,誘發國際油價超跌

石油供給均都缺乏彈性,石油供需的略微變動都會影響,這也是歷史上,沙特或歐佩克每次發動價格戰,都能引發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1985年年末,沙特發動價格戰之後,在短短3個月內,將WTI油價由1985年年末的25美元/桶,拉低至10美元/桶左右,總體跌幅超過60%。因此,當前市場對於沙特發出的「死亡威脅」反應如此劇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1. 20101~20201月沙特、俄羅斯月度石油產量變化(單位:千桶/日)

其實,包括沙特在內,產油國影響油價的唯一手段就是剩餘產能,1985年末,沙特發動「價格戰」時,掌握的剩餘產能超過400萬桶,科威特、阿聯、利比亞等主要產油國的產能利用率都在50%左右,擁有巨大的增產空間。

而時至今日,包括沙特在內,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剩餘產能已十分有限,根據歐佩克數據,2020年1月,沙特石油產量為973萬桶/日,而沙特歷史最高產量是2018年11月創下的1102萬桶/日,以此衡量,產能利用率高達88%,即使能夠產能全開,增產幅度也僅有129桶/日,而包括另一位帶頭大哥俄羅斯在內,2020年年初,參與聯合減產的很多國家產能利用率甚至超過95%。因此,單純從供給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助攻,沙特發起的「價格戰」很難會對國際油價造成如此衝擊。而沙特採取的競爭性策略,更像是疫情恐慌下的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市場緊繃的神經。

中期:頁巖油產量調整對油價形成支撐,油價在45美元/桶找回平衡

市場參與者如今普遍認為美國頁巖油是沙特、俄羅斯等傳統石油大國的敵人,但是,資源國如若能控制好財政支出規模,由衰減率極高的頁巖油作為市場邊際供給,本該對這些國家維持高油價均衡更為有利。50美元/桶的油價高不高?現在很多認為是低油價,然而,按照2018年美元價格計算,令市場極為驚恐的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石油禁運」,也僅僅是將油價推高至55美元/桶左右的油價水平。

頁巖油開採是不是新科技,很多人認為頁巖油是新東西,然而,頁巖油的商業開發卻可以追述到1835年的法國洛倫,而20世紀70年代55美元/桶的油價水平也曾催生了當時的頁巖油開發熱潮,這波熱潮隨同油價攀升在20世紀80年代初達到頂峰,當時,美國、蘇聯都制定了規模龐大的頁巖油開發計劃,而在1981年舉行的聯合國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也正式確立了頁巖油在新能源中的合法身份。然而,頁巖油開發的第一次熱潮卻因為1985年「價格戰」的爆發以及長期低迷的油價而銷聲匿跡。

2.201410~201712月,WTI及美國石油產量走勢圖

頁巖油之所以對市場壟斷力量維持高油價有利,是因為頁巖油生產的停業點明顯高於常規油田。常規油田的停業點並非是包含勘探、開發、採油支出在內的綜合成本,而僅是油田的採油成本(把石油從地下採出的成本),即便油田綜合成本在100美元/桶,但如果採油成本只有20美元/桶,只要油價不低於20美元/桶,油田便不會停產。這也是為何沙特在1985年底發動的「價格戰」,僅擠出少量非歐佩克產量的重要原因,例如,挪威當時被認為是高成本產油國,然而,「價格戰」不但沒有將挪威石油擠出市場,1986年挪威石油產量同比反而增長了10.2%。

然而,與1985年不同的是,當前石油市場的邊際油田已經不再是常規油田,而是美國頁巖油。1985年「價格戰」爆發時,頁巖油開發才剛剛興起,產量有限,而在今天,頁巖油已在美國石油產量中佔有很高比例。頁巖油井衰減率非常高,頁巖油井一般在完井後的第二個月產量達到峰值,半年內產量會衰減一半,2年後會失去經濟價值。而高衰減率意味著頁巖油的停業點是其綜合成本,頁巖油的產量也對國際油價高度敏感。

儘管市場關於美國頁巖油生產成本的估測眾說紛紜,但若認真分析美國石油產量與WTI油價波動的關係,卻仍能發現一些端倪。從2014年第三季度國際油價下跌與美國石油產量走勢的關係來看,45美元/桶大概就是美國頁巖油的停業點,如圖2所示,2014年第三季度的油價暴跌最初並未對美國石油產量帶來太大影響,直到2015年11月,油價跌至45美元/桶以下,美國石油產量才開始下滑,此後2016年9月,油價站穩在45美元/桶以上之後,美國石油產量才開始止跌回升。如果借用2015~2016年發生的情況作為判斷油價未來的走勢。油價在經歷當前的超跌之後,也將會重回45美元/桶左右,而這也是美國頁巖油投資所決定的石油市場邊際油田的停業點。

長期:石油供求陷入結構性產能過剩,持續高油價將難重現

從國際油價波動的歷史來看,世界經濟持續高於或低於預期增長,往往會帶來高油價均衡與低油價均衡的交替。因此,國際油價未來長期變化,仍是取決於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勢。而對比近10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以及世界經濟實際增長的變動,可以發現,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實際增長持續低於預期的發展階段。例如,201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6年世界、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分別為4.9%、2.7%和6.7%,而其2016年的實際增長率卻分別僅為3.3%、1.7%和4.4%,遠遠低於當時的預測值,而這一現象至今仍在持續,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0%、1.9%和5.3%,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9年10月發布的報告中,將其分別校正為3.5%,1.7%和4.7%,仍要低於5年前的預測。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世界經濟增長預測

資料來源:IMF,World Econimic Outlook Report,2011-2019.

數據說明:5年前的預測是當年向前推5年的預測。

世界經濟增長持續對於預期,特別是石油收入彈性最高的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低於預期,意味著石油市場參與者在高油價均衡下,基於高增長需求做出的投資決策已經帶來石油市場上結構性產能過剩,而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也將會推動國際油價長周期波動向由邊際油田停業點決定的低油價均衡過度,這一進程儘管受到美國對委內瑞拉、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歐佩克非歐佩克聯合減產的阻撓。然而,新冠疫情的爆發,特別是首先在石油收入彈性依然很高的中國爆發,卻加速了這一進程的到來。而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市場上,產油國供給中斷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也將如同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所引發的「第三次石油危機」那樣,具有「快起速落」。

按2018年美元價格計算,1973年「石油禁運」後,國際油價的平均水平(1974~2018年)是61.4美元/桶,除非世界經濟出現超預期持續上漲,在低油價均衡的市場環境下,長期來看,國際油價將會很難持續站在61.4美元/桶的均值水平之上。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經濟室副主任;編輯王延春

相關焦點

  • 國際疫情發酵原油需求堪憂 沙美俄之間談判牽動市場
    之前預估的二季度美國消費帶動的去庫情形也將因疫情的擴散而轉弱。後期原油走勢更多是交易層面的超跌反彈,但總體趨勢難改弱勢。而後半年油價的企穩取決於需求端真正的好轉。OPEC+會議談崩後,原油市場連續兩周大幅下挫,上周三國際原油再度上演一天10美金的下跌態勢,疊加國際疫情發酵,全球股市聯動暴跌,美國股市兩周內已經四次觸及熔斷,國內外市場一片哀嚎後,原油是否會繼續下跌?後期空間還有多大?最關鍵的因素是看看幾個主導國的談判變數。
  • 以色列衛生部長及其妻子確診 金銀油午後全線上漲 油價大漲超...
    周四(4月2日)亞市午後,金銀油全線上漲,油價漲超10%;國際現貨黃金價格短線上揚逾5美元,現報1590.69美元/盎司;  今日現貨黃金價格走勢圖  現貨白銀日內漲超2%,現報14.202美元/盎司。
  • 從美國頁巖油成本看油價走勢
    眾所周知,沙特主導的OPEC對全球原油市場價格走勢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它能通過改變全球原油市場的供求態勢對原油市場施加顯著影響。然而,在此輪市場競爭中,面對美國石油企業強勢侵襲,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國家放棄了限產保價的策略,而選擇增加原油供給以搶奪市場份額,意圖通過價格手段出清美國頁巖油企業,實現市場「擠出戰略」,這就顯著加劇了當前供應過剩態勢。
  • 原油價格戰突現「三國殺」,沙特俄羅斯合剿美國頁巖油?
    受疫情擴大打壓市場需求及沙特加入市場價格戰等消息影響,國際油價本周一跌至四年低點。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4.6%,報31.13美元/桶,倫敦洲際交易所5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1.3%,報35.58美元/桶,均錄得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 深度|疫情擠壓需求,產油大國4月1日不再限產,國際油價向何處去
    這一水平可能會使全球石油存儲能力在幾周內癱瘓,也會讓較年初「腰斬」的國際油價進一步墮入深淵。膠著自2016年11月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一直在減產問題上保持合作,執行每日210萬桶的減產協議,讓油價維持在每桶50—70美元的中高區間運行。
  • 油價斷崖式下跌對石油上遊市場的影響分析總結
    今年三月,沙特率先打響「石油價格戰」,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世界石油市場反應強烈。油價下跌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新冠肺炎疫情是「因」,石油需求增長減緩引發的資源國對石油市場的爭奪是「果」。該事件對世界石油供給格局、我國石油勘探開發產生深遠影響。
  • 國際油價大跌,美國的頁巖油企業還能撐多久
    文/寂寞的紅酒近日,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石油大戰愈演愈烈,國際油價被拉低到30美元/桶以下。油價的暴跌導致世界股市遭到重創,很多行業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其中受打擊最嚴重的可能就要數美國的頁巖油企業。在低油價的衝擊下,美國頁巖油企業處境日益艱難,不少企業甚至瀕臨破產。很多人不禁要問,國際油價大跌,美國的頁巖油企業還能撐多久?我們先來說一下美國的頁巖油。頁巖油是指以頁巖為主的頁巖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近年來,由於頁巖油技術的日益成熟,頁巖油在國際原油市場異軍突起。
  • 華創宏觀張瑜:沙俄油價戰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全球原油或將供...
    第二個維度是中期供需角度,在判定油價的均衡區間(高價位均衡或低價位均衡)後,油價在區間內的走勢主要由供需基本面決定。在這一維度中我們提示投資者注意兩點——美國管輸產能的提升會累積庫存、中國工業名義增速對油價具有的領先性。
  • 史詩級雪崩:國際油價跌至4年最低,日跌幅創29年來最大紀錄
    沙特計劃增產導火索與此前恐慌情緒的積累等多種因素的疊加下,國際油價繼上周五重挫之後,再迎黑色周一。9日晚間,美盤,美國WTI原油開盤34.78美元/桶,在經歷了亞盤史詩級下跌之後雖努力復甦油價,但受美國股市,華爾街期貨及美國國債收益率下滑的影響繼續拖累油價。
  • 頁巖油或將左右油價走勢
    在美國,如何尋找新「甜點」,以及低成本開發非「甜點」區域,是頁巖油未來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主力井和加密井之間的井間幹擾等技術問題也有待於破解與優化;國際油價的回暖和頁巖油開發活動在各個頁巖區的擴散導致工程技術服務成本預期上漲,或將給頁巖油的開發效益帶來不利衝擊。
  • 沙特與俄羅斯如何達成妥協,使油價企穩?
    全球疫情擴散,疊加原油價格戰引發的通縮預期,即便在美聯儲及時採取降息與QE政策後,市場並沒有隨即反彈,原油價格一度下跌超6%,日經225、韓國綜合、恒生指數紛紛飄綠,美10年期國債利率下行、黃金下跌的背後,暗示著預期通脹率的下跌,傳統貨幣政策的失效,市場反應暗含了經濟衰退的危機就在眼前。
  • NYMEX原油承壓持續回落,因疫情衝擊疊加OPEC會議同步來襲;① NYMEX...
    NYMEX原油承壓持續回落,因疫情衝擊疊加OPEC會議同步來襲;① NYMEX原油價格在周五小幅承壓,持於45美元/桶下方,最低觸及44.55美元。隔夜以來在歐美方面的消息進一步顯示疫情狀況嚴峻,可能衝擊此後的節日消費需求之後,原油價格的表現是首當其衝,雖然美元指數走勢同樣弱勢對以美元計價的油價仍有支撐作用,但卻難以抵消市場情緒惡化所帶來的衝擊;② 在此背景下,NYMEX油價短線在跌破44.67美元處的5日均線切入位後,即意味著本周初以來油價快速上行的勢頭已經被扭轉,令油價進入新的調整周期。
  • 價格戰「劍指」頁巖油 三方聯合減產或是大勢所趨
    價格戰「劍指」頁巖油國際原油市場承受著供需雙重壓力,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戰仍將持續,對於這場史詩級博弈的結果,高盛的原油研究主管認為,或將是沙特、俄羅斯和美國頁巖油三方聯合減產1000萬桶。如果說原先OPEC+減產是為了對衝美國原油自給能力的上升,以及美國對國際原油供給需求的減少;那現在沙特和俄羅斯再繼續減產,就是給美國頁巖油企業送市場份額。美國在2018年一舉超越了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國。所以,此次沙特和俄羅斯石油價格戰,劍指美國頁巖油企業。
  • 低油價傷到美國頁巖油了嗎?
    然而,油價回升並不足以構成重啟生產的唯一理由。歷經艱難卻恰逢一線曙光的美國頁巖行業將如何重啟生產?未來前景又將如何?01境況艱難頁巖油遠景區二疊紀盆地,一度吸引了眾多國際石油巨頭爭相投入巨資。似乎一夜之間,壓裂礦場就遍布四周。
  • 沙俄打響石油價格戰的背後:擊垮美國頁巖油?中國將獲得3大利好
    本來全球擔心疫情會造成原油供應過剩,而受這一消息的衝擊,國際油價更是出現「史詩級」暴跌,一度下跌近30%,創下1991年以來最大跌幅。而這僅是開始,3月10日,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又宣布,要在1200萬桶/日的基礎上,再增產30萬桶/日,這擺明沙特要拼盡全力爭搶市場。
  • 頁巖油供應成油價走勢關鍵變數
    自2017年年中以來,國際指標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累計上漲逾50%。1月份亞洲現貨原油均價也突破每桶70美元。  不過一些交易員正在發出警告,作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區域的亞洲正顯現油價即將向下修正的跡象。「可能將出現良性(價格)修正」,期貨經紀公司Oanda駐新加坡的亞太交易主管史蒂芬說。  交易員稱,其中一個原因是成品油供應仍然充足。
  • 12.19今日原油價格走勢分析 國際油價今天一桶多少錢
    【消息面】1.國際油價收盤價:周三(18日),WTI1月原油期貨收跌0.01美元,跌幅0.02%,報60.93美元/桶;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收漲0.07美元,漲幅0.11%,報66.17美元/桶。2.北京時間23:30,美國EIA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當周美國除卻戰略儲備的商業原油庫存意外減少。
  • 中金公司:從相關性看國際油價對國內資產的影響
    國際原油價格重返「3字頭」國際原油價格年初以來最大跌幅逾50%,先後受到國內疫情蔓延、海外疫情升級以及OPEC+會議談判失敗的影響。國際油價年初以來開啟單邊下跌走勢,從影響因素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先是因新冠疫情在國內的蔓延引發對總需求的擔心,布倫特原油價格從年初68.9美元/桶降至2月10日的53.3美元/桶,跌幅23%,之後略有企穩;(2)從2月20日開始,隨著海外疫情的升級,油價再度下跌至2月底,跌幅為15%,之後在50美元/桶暫時企穩;(3)3月6日OPEC+會議減產談判失敗,談判破裂後,沙特還計劃增產,觸髮油價大幅回調
  • 油價暴跌:沙俄的囚徒困境為何走向了集體最劣解?
    全球公共衛生事件擴散之下,國際原油市場剛剛度過了其至暗時刻。其實從上個月底開始,國際油價已經開始跌跌不休,但直到3月9日才達到極致——單日最大下跌幅度超過30%,創出了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的最大跌幅。不過此次的下跌並非來自真刀實槍的戰爭,而是兩個石油大國之間的博弈和困境——即使知道合作是最好的選擇,但雙方仍堅定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