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車市開年遇冷,會像SARS之後迎來「報復性消費」嗎?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3日電 (張旭)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給汽車行業帶來巨大衝擊。有觀點認為,此次疫情和2003年的SARS非常相似,疫情結束後汽車市場將出現「報復性消費」, 因此對2020年的車市充滿信心。

2020年車市的機會在哪裡,「報復性消費」會再次上演嗎?

資料圖:2019年,上海車展開幕首日的現場。張亨偉 攝

疫情突襲,1月份汽車銷量降幅擴大

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銷量下跌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車市下行態勢變得更加明顯。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69.9萬臺,同比2019年1月下降21.5%,這是自2005年乘聯會零售統計以來最低增速。1月零售數據環比2019年12月下降20.8%,降幅為歷年最大。

大環境遇冷,車企幾乎難以倖免。從發布的數據來看,日產、長城、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主要車企1月業績相比去年同期均出現了超過10%的下滑。

新能源車影響尤其顯著。乘聯會數據顯示,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4.3萬臺,同比下降53.6%,環比12月下降69%。其中插電混動銷量1.0萬臺,同比下降38%;純電動車批發銷量3.5萬臺,同比下降52%。

2020年乘用車市場零售開局不強。圖片來自乘聯會

作為國內新能源車企代表的比亞迪,1月新能源車銷量僅為7133輛,同比大跌75.12%;北汽新能源1月銷量為2006輛,同比大跌55.54%;造車新勢力蔚來公布的數據顯示,其1月共交付1598輛,銷量同比下降11.5%。

對車市影響將超過非典,全年銷量不容樂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預計,2月汽車產銷降幅將比1月更為顯著。

目前,有觀點認為,汽車消費不但會在疫情結束後走高,甚至會重現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後汽車消費「報復性增長」的情況。

「如果4月底可以完全控制疫情,按照慣例五一黃金周汽車銷量會迎來一個小高峰」,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汽車專家張翔表示,但像2003年非典過後的銷量爆發,基本不太可能出現。

張翔認為有三點原因:一是2003年時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汽車保有量低,汽車消費基本供不應求,而近兩年汽車行業情況是產能過剩;二是現在人們出行方式更加多元,不一定依靠私家車;三是人們的消費趨於理性,不會那麼衝動購買。

圖為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逐步復工復產。 謝力 攝

數據顯示,2002年末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不到20輛。2003年雖然遭遇非典,但中國汽車銷量439.08萬輛,同比增長34.21%。經過十幾年的增長期後,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僅增長3%,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負增長,降幅分別為2.8%、8.2%。

「業內此前的估計是今年銷量會減少2%左右,考慮到疫情影響,幅度還會擴大,我認為會在7%-10%左右。」張翔表示。

中汽協稱,疫情對汽車行業第一季度的運行情況影響巨大,汽車產銷量將會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在疫情結束後,伴隨部分車企的全線復工,會迎來一波消費高峰,但汽車行業的全年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

產業鏈受損,促汽車消費政策醞釀出臺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稱,整車廠有一級、二級、三級等多個級別供應商,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車生產節奏。疫情比較嚴重的湖北、廣東、浙江等省份,恰恰是零部件配套企業眾多,這造成汽車行業全產業鏈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從抗風險的角度來說,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比整車企業要脆弱一些,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傳統零部件企業可能受影響會比較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青表示。

除了產業鏈受阻,疫情還導致企業延遲開工。中汽協對超過300家整車、零部件企業的調查統計表明,延遲復工導致企業較往年平均少開工7-11天。

2月10日,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正式復工復產,成為中國最早一批覆工的車企之一。(航拍圖片) 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為減少損失,不少車企積極應對,面向經銷商制定了線上直播賣車、不設月度銷量目標、提升購車優惠力度等政策,面向生產端採取了先期復工部分生產線的方式,但銷售數據下滑幅度仍非常明顯。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顯示,全國82家汽車經銷商集團共4950家4S店,截至2月25日16時,員工復工率48.9%,銷售效率15.3%,售後效率18.5%,綜合復工效率僅為23.28%。

「為減輕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2月20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在發布會中表示,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等舉措。

佛山率先成為2020年首個推出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的城市。2月17日,佛山市發布相關通知明確,佛山號牌車主憑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消費者購買新車,每輛給予2000元補助。該政策3月1日起正式實施。

佛山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措施。

隨後,廣東發布的《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出臺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

汽車行業協會組織也在推動更多提振汽車消費的措施出臺。為緩解汽車廠商壓力,進一步釋放終端購車需求,中汽協表示,向相關部門提交了推遲全國範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建議。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促進汽車消費可以採取多種措施,包括購置稅減半、電動車下鄉、限購城市多放號等。

他認為,「雖然疫情衝擊當下車市,但危中有機,中國家庭的私家車消費基數低,推動首購群體購車的熱情進一步提升,進而推動汽車銷量在2020年出現前低後高的走勢,還是有機會的。」(完)

相關焦點

  • 期待汽車「報復性消費」,要先明白什麼是「報復性消費」
    隨著疫情形勢的緩解,行業內也開始頻繁出現一種觀點,也就是——報復性消費。財經作家吳曉波也在其演講中提到,「2020年下半年,我們會看到的分別是貨幣寬鬆政策、產業大規模投資、民眾報復性消費。」如此嚴峻的汽車市場,讓眾多廠商苦不堪言,目前,有很多網站和媒體人都覺得疫情結束後,車市會迎來一波「報復性」的消費行為。那麼,疫情後會迎來購車熱嗎?衣食住行,仔細想想,這個排次其實是最妥帖的。衣服、食物,再是住房,最後是關於行走的一切。基礎的衣服,不是體面,而是為了防止不體面。基礎的食物,不是為了吃得好,而是為了活下去。
  • 什麼是「報復性消費」?下半年報復性消費會來嗎?你願意消費嗎?
    而此次在疫情期間對人們的消費欲望當然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推測下半年國內會出現「報復性消費」的現象也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下半年早已開啟,似乎「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出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報復性消費還會不會來呢?總體來說,整個社會的消費品零售額在復工之後還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這主要和大部分人的消費欲望低下有一定的關係。
  • 觀潮| 「報復性消費」來了?也許就是「薛丁格的貓」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近日在媒體刊文指出,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約1.5萬億元,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結束後逐步釋放,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  財經作家吳曉波也在其演講中提到,「2020年下半年,我們會看到的分別是貨幣寬鬆政策、產業大規模投資、民眾報復性消費。」  一系列近期公布的市場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論斷。
  • 是什麼阻止了報復性消費?3樣東西「偷偷漲價」,你察覺到了嗎?
    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尾聲,現在絕大部分企業和商家都已經恢復營業,但是兩個月的消費疲軟讓所有商家都無法接受,很多商家也在期盼著報復性消費的到來,之前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復工的時候就有人猜測,已經結束之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事實表明,其實並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
  • 餐飲店老闆:報復性消費就是鬼扯
    老闆們紛紛表示「報復性消費是鬼扯,目前不虧已是萬幸。」如果只看外賣平臺的喜報,你會以為吃貨們對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早就來了:口碑餓了麼在4月10日發布數據稱,在持續了半個月的「318 城市生活周」 期間,餓了麼平臺上有大量商戶已恢復到了疫情前的訂單水平,火鍋訂單增長十倍,燒烤訂單增長近七倍,奶茶訂單翻兩倍,其中,8萬家火鍋店訂單數量超過了疫情前。
  • 中信證券明明:「報復性」存款會轉化為消費嗎?
    與居民存款大量增加相反,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卻下降了19%,那麼當疫情衝擊逐漸減弱時,天量居民存款會不會帶來報復性消費?影響消費的三大要素:流動性約束、預防性儲蓄以及消費習慣。①居民受到流動性約束。居民短期消費性貸款在社零總額中的佔比很小(最多不超過5.5%),且我國超前消費的意識也並不強,因此利用消費性貸款平滑跨期消費實際上並不普遍。
  • 新冠疫情出現好轉跡象 多國不敢奢望「報復性消費」
    目前各國老百姓消費意願如何?各地經濟能否快速恢復?《環球時報》駐外記者進行了調查。紐約像一座空城當地時間25日,《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看到,紐約街頭基本沒什麼人,仿佛成為空城,街頭餐廳和百貨商店基本都已經關門。
  • 2020年中國車市會回暖嗎?看到專家們的預測,車企估計要哭!
    剛剛過去的2019年讓各行各業似乎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汽車市場,年初的時候大家都樂觀地認為,2018年開始的「車市寒冬」將在2019年結束,到今天為止,2019年已經結束,但「車市寒冬」沒有絲毫要結束的跡象,這場「寒冬」到底要持續多久,又成了新的一年大家熱議的話題。
  • 2021年中國車市,誰主沉浮?
    12月數據未出,根據1-11月數據推斷,2020年全年汽車銷量預計同比下滑不到2%,可以實現中汽協年初(未曾考慮到疫情時)的預期——2018、2019年初的預期可都落空了。這一切全靠下半年車市的猛烈復甦。其中,豪華車銷量尤為驚人。在品牌促銷折扣+政府消費補貼的雙重刺激下,根據乘聯會報告,5月以來豪華車零售普遍同比增長30%左右。
  • 4月銀行每天流出266億,「報復性消費」開始了
    2020年因為一場意外,讓眾多居民意識到了儲蓄的重要性,大家都省著不敢花錢,生怕自己的資金不夠償還信用卡、花唄等欠款。一季度銀行每天入帳資金達到百億之多,就連市場一直預期的「報復性消費」,也因為群眾口袋裡沒錢未曾迎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局面又出現了變化。
  • 國六暫緩實行,車市遇冷與庫存堆積或是最大難題?
    2016年年底,國家質檢總局與環保局聯合發布了史上最嚴格排放標準—國六標準。規定重點地區2020年7月1日實施國六標準,其他地區2023年7月1日全面實施國六標準。例如北京地區輕型汽車正式實施"國六"的時間延緩到2020年1月1日,原本在11月初就率先實行柴油車"國六"政策的深圳,也僅僅堅持了一個月就提交了暫緩國六實行的申請,時間將推遲至2019年,天津地區的國六推行時間也同樣推至2019年。由這些接二連三的消息看來,國六的推行的確還存在不少阻礙。
  • 券商喊出這部大片「目標價」 A股電影板塊有望迎來「報復性...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曾定檔2019年7月5日,後於2019年6月25日宣布取消上映暑期檔。有機構人士指出,若今年國慶檔前未有大體量電影參與競爭,且《八佰》獲得較長的上映時間的話,其票房有望超過20億元。有券商認為,後續影視板塊有望迎來遲到的「報復性消費」。A股方面,建議重點關注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芒果超媒、中國電影、萬達電影和橫店影視。
  • 2020年車市的正能量現象,幾乎都與中國品牌有關
    2020年,是負能量爆滿的一年,新冠、洪澇、美股熔斷、原油崩盤……有網友調侃道,2020年最幸運的是體溫正常,最大的收穫就是還活著。然而,當你能健健康康活到現在,再回望過去這一年,便會發現,事情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糟糕。比如在汽車行業,就出現了許多正能量現象。
  • 億元消費券有用嗎?準備好報復性消費了嗎?專家這樣說!
    所以在此次疫情結束之後,可能還需要3-6個月,消費才能逐步恢復至正常增長區間。  付一夫:疫情給消費市場增長帶來壓力。不過,社零總額負增長並不代表居民消費疲軟,很多人的消費需求只是延後,並沒有消失。  2003年非典之後,社會消費迎來明顯且迅速的反彈。
  • 報復性消費來了?鄭州人民2天「團」了10467份外賣燴麵!
    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來沒來?春江水暖「吃貨」先知,近日,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雖然部分門店「死」在春天之前,掛上了「轉讓」的牌子,但絕大部分餐廳恢復堂食後,已漸漸恢復往昔熱鬧。尤其值得注意,自己動手做飯2個月後,報復性反彈在外賣領域格外明顯:剛剛過去的周末,鄭州人民2天「團」了10467份外賣燴麵,11372份胡辣湯,與2月份相比,翻了10倍還多。
  • 疫情下北京商圈走訪|奢侈品受疫情影響縮影:SKP遇冷,日營業額超10...
    來源:華夏時報(2020年2月的SKP最大的奢侈品或許是「客流」 本文圖片攝影:何青漢)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何青漢 北京報導位於北京朝陽區西大望路上的SKP商場內濃濃的香氣仍在,不同的是往日的人氣已經暫時消失。
  • 【遠見】汽車消費 穿越「非常態」時期
    本期話題:4月全國汽車產銷數據出爐;環比上漲超40%,結束21個月下跌趨勢;這是否意味著行業「報復性」消費和復甦的到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雲賣車」等嘗試不斷,這將對傳統銷售模式和「汽車人」帶來哪些影響?賣車模式是否會被重塑?汽車金融發展如火如荼,各地「融資租賃」糾紛引發關注。「以租代購」是怎樣的模式,如何在汽車產業運轉中發揮作用?
  • 2020年魔幻開年,人類真的要迎來生存危機?
    有人說,人類其實是與地球共存亡的,不過這句話並不對,因為人類出現之前,地球就已經發生過多次的物種大滅絕,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會永遠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而地球則會按照自己的生命軌跡延續下去,一直到未來太陽走到生命末期的那一天。人類告別了2019年,迎來了2020年,不過,魔幻開年卻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 峰底收官 車市大考勉強過線
    中汽協預測,今年國內車市銷量將超2600萬輛,同比增長4%。守住2%負增長底線2019年,國內車市銷量同比下滑8.2%。面對中國車市進入「存量」緩增新常態,去年中汽協給出2%負增長的預判。然而,去年初突發疫情,一季度車市銷量按下「暫停鍵」,中汽協一度將全年預測調至同比下滑20%。不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及消費需求釋放,國內車市回暖速度遠超行業預期。
  • 對未來車市的猜想,你也許可以在CR-V身上找到答案
    摘要:2020年的中國車市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一波三折,但北京車展、廣州車展的如期舉行,展現了中國車市在經歷風雨之後,可惜的增長趨勢。這其中部分車企和部分車型,表現尤為突出。... 2020年的中國車市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一波三折,但北京車展、廣州車展的如期舉行,展現了中國車市在經歷風雨之後,可惜的增長趨勢。這其中部分車企和部分車型,表現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