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為一場意外,讓眾多居民意識到了儲蓄的重要性,大家都省著不敢花錢,生怕自己的資金不夠償還信用卡、花唄等欠款。一季度銀行每天入帳資金達到百億之多,就連市場一直預期的「報復性消費」,也因為群眾口袋裡沒錢未曾迎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局面又出現了變化。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逐漸得到了釋放,這一變化通過4月銀行存款數據可以看出。從央行在5月11日公布的數據來看,住戶存款由一季度每天入帳700億元,變成了每天流出266億元。
除此之外個人消費以及購房貸款的數據也呈現出增長的態勢,由此可見居民的消費熱情有所提高。數據顯示4月住戶存款減少了7996億元,簡單點來說住戶存款已經從每天流入銀行,變為4月每天流出銀行。難道是「報復性消費」來了?
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既有季節性的原因在其中,也和今年的特殊性有關。由於疫情防控逐漸放寬,群眾個人需求也得到了釋放,因此居民在存款這方面出現了下降的情況。當然這並不影響中國儲蓄率,因為中國儲蓄率在國際市場依舊排在前列,這一利好也是國人能夠應對疫情衝擊最好的保障。
至於一季度住戶貸款減少超6000億元,主要也是因為群眾無法出門,暫時擱置了買房的計劃。不過在3月的時候,個人消費貸款已經從下降的局面轉變為上升了,這樣一來也能夠帶動消費需求的釋放。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群眾之所以在消費這方面的熱情顯著提高,與各地發放消費券也是有關的。原本由於疫情,不少家庭縮減了各方面開支,努力存下更多的錢,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各地發放消費券引導消費,可以看出對於提振消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少城市居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用消費券了沒」,似乎在不知不覺中這已經成為了新的問候語。從發放消費券的城市來看,杭州、南京、武漢、青島以及溫州等超70個城市都面向居民發放了消費券,金額達到200億元之高。
而武漢在4月19日首次發放3000萬元的消費券,居然在45秒內就結束,由此可見居民對於消費券還是十分歡迎的。而溫州成為了發放消費券金額最大的城市,金額達到18億元之高。對於發放消費券的目的,其實非常簡單,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刺激居民消費,恢復群眾「買買買」的熱情。
其實不管是家庭還是個人,為了保證現有資產不貶值,還是要儘量降低自己負債,消費要適度。不要因為有消費券就盲目消費,對於自己的資金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在遇到特殊情況時,你才能更好的應對。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新京報《開始花錢了?4月住戶存款每天從銀行「湧出」26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