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脈搏=心率,但是,脈搏和心率並不是一回事,當出現心血管病變的時候,脈搏≠心率。
一、舉個例子
有一天值班的時候,我剛好路過一個病房,聽到裡面的一個心電監護在報警。我趕緊進去看了下,心率到了135次/分。這時候,我摸了下脈搏,是摸不到的。
後來做心電圖一查——房顫。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脈搏≠心率。
二、心率
心率指的是心臟單位時間內,跳動的次數。心臟每跳動一次,左胸口就會搏動一次。我們自己測心率的時候,只需要拿著手機,打開秒表,摸著左胸口。計時到60秒的時候,默數一下,左胸口搏動了多少次就可以了。
三、脈搏
脈搏是怎麼來的呢?
它和心臟的搏動有著密切的聯繫。心臟就是一個泵,它沒跳動一次,就把血壓從心臟中泵出去。血液才有最初始的動力,流動到我們全身各處。
當血液流動我們橈動脈處,引起動脈的搏動,這時候單位時間的搏動,就叫脈搏。
我們自己測脈搏也很簡單,用一隻後摸著另外一隻手,靠近腕橫紋上兩寸。靠大拇指的那一側,也就是橈側。然後,同樣打開秒表,心中默數橈動脈,搏動的次數就可以。
四、心率和脈搏的關係
正常情況下,心臟每跳動一次,泵出去的血液,也剛好可以讓橈動脈搏動一次。因此,它倆一般情況下,心率=脈搏。
但是呢,當出現心血管病變的時候,它倆就不能劃等號了。就像我開頭舉的例子一樣,當出現較嚴重房顫的時候,心臟跳動加快,每一次收縮的完成度很差。這時候,心臟跳動的次數雖然多,但是它所泵出的血液卻很少。血流量減少,自燃就很難讓橈動脈搏動,我們也就很難摸到脈搏。
總的來說,心率反應的是心臟搏動,脈搏反應的是橈動脈搏動。一般情況下,它倆可以劃等號,但它倆卻並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