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尼科爾,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沒有印象。作為編劇,他撰寫過《楚門的世界》;作為導演,他執導過《戰爭之王》。不過2011年他編劇與執導的《時間規劃局》(英文名In Time),才是本文要借用的橋段。
該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貨幣就是時間,購買任何東西,都需要用時間來支付——購買者亮出手腕上類似數字螢光器一樣的東西,與賣方的機器一接觸,所需的價格就直接從他的生命中減去。
看起來很酷,但是卻有一種難言的殘忍。富人可以得到永生,窮人則必須不斷地工作,為自己的生命充值,入不敷出就意味著立刻死亡。每個人手腕上的那個植入的晶片,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時又讓我充滿恐懼。
再一次帶給我類似感受的,是去年底應卡巴斯基之邀,在馬來西亞參加「卡巴斯基亞太地區網絡安全首腦會議」時,看著Regina Wang和她的老闆坐在那裡,帶著幾分微笑,由專業人員將米粒大小的晶片植入他們的手上。
不知是什麼居心,Regina勸我也嘗試一下。我自然是一連串的「No」,遠遠地躲避開了他們。這一躲就是半年,在這段時間裡,關於人體晶片植入,我著實學習了很多,也很高興地看到Regina並沒有性情大變,這讓我覺得似乎可以聊聊這個話題。
Regina他們植入的,是卡巴斯基與瑞典一家生物公司的合作產品,用於探討「身體聯網」的安全問題。關於人體晶片取代銀行卡、會員卡等,人類已經設想了許多年。隨著智能設備的蓬勃發展,一切似乎觸手可及。
可是,有人考慮過安全問題嗎?譬如,以前我們遺失了銀行卡,忘記了密碼,可以去掛失和重新設定。那萬一記錄我們信息的晶片被克隆或是被篡改,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我恐怕都不願意去設想——因為現實終歸比想像中更糟糕一些。
Regina被植入的,是一枚極小的微型裝置,最多可存儲880位元組的內容,它能夠與周邊任何具有電子鎖、密碼的設備進行互動,所有的交互過程均採用無線技術,觸摸即可啟動。不過目前這些功能並沒有被enable,儘管如此,它還是令Regina成為第一個植入電子晶片的中國人,也是我眼中不折不扣的生化人。
假如卡巴斯基與業界諸多企業,能夠為我們解決人體晶片的安全問題及各種其他問題,藉由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技術和手段,我們無疑會比以往更加強大,工作與生活也會更加便利。
譬如,我們再也不用帶一大堆的卡片,包括信用卡、工卡、門卡、ID卡,以及車鑰匙、公司鑰匙、家庭鑰匙,植入的晶片令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自己權限下的一切,揮揮手就可以控制門鎖、進行購物或者訪問計算機系統,沒有任何的羈絆。
再如,每年猝死於睡夢中的人數,可能遠遠多於一場戰爭。假如有植入晶片,病症發作之初就會及時得到專業醫療機構的緊急救助,避免無數的不幸。
想想不久前夢中猝死的湖南14歲童工小攀,假如有植入晶片,或許他就不會有這樣的遭遇,或許他就根本不會去打工,而是繼續在學校裡讀書,靜靜地等待長大……
Too far away!再說回來。其實,人體植入晶片的用途沒有天花板,以上所說的,只是距離我們更近的虛擬應用場景,它們已經觸及了實用的邊緣,或許在某個時刻之後就會大面積鋪展開來。
當前對人體植入晶片的最大挑戰,其實還不是人們對於安全的顧慮,而是源於人們的傳統觀念——無論中西,概莫能外。不同的是,我們東方人或許是篤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很多西方人則是在心底抗拒科技的綁架。
實際上電子晶片植入技術,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此前是一些病人考慮接受植入,而今則是更多科技極客和科技粉絲們在不斷地加入這個行列。他們相信:與其等候美好未來,不如提前做點什麼。
不過,客觀的問題是目前植入式晶片的技術並未完全成熟,關於科技與倫理之間也仍存在著分歧與爭議。然而發展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各種掣肘障礙不斷被清除出去。相信在未來,我們身邊的生化人一定也會越來越多,包括你我也可能最終被吸納進去。
順道提一句:《時間規劃局》的故事設定很酷,完全有可能成為一部五星級大片,結果卻被編/導成了三星級。就像某些人,明明對人體晶片植入一知半解,還嘮嘮叨叨了半天,於是我知趣地就此打住。
點按☝圖識別關注!名稱:胖頭陀
ID:it-observer
QQ:112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