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真有「克卜勒」星人?

2021-01-18 環球網

原標題: 我們身邊真有「克卜勒」星人?

日前,一篇《NASA(美國宇航局)再被洩猛料:很多高智地球人可能就是「克卜勒」星人》的文章在微信圈裡瘋傳,點擊量超過了微信能顯示的最高數,許多網友大呼終於為自己的「笨」找到了理由,原來與學霸們並不是一個星球的產物。

這消息是真的嗎?其實,具有一定科學素養的人很容易發現這個消息屬於無中生有。但為何還會讓這麼多人信以為真呢?

世界上哪有不透風的牆

即使沒有向NASA官方的人求證過,天文學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卞毓麟已經能完全肯定這篇報導屬於無中生有,「因為裡面有很多說法都站不住腳。」文章提到,人工信息流在天文學業內早已不是秘密,只是之前不知道這些信息來自何方。相信聽到這一說法,各國花天價製造的射電望遠鏡都「要哭了」。卞毓麟表示,這些年來,世界上有不少大型射電望遠鏡都在探尋來自地外智慧生命的信息,如果真的像文章宣稱的有大量的人工信息流,發表的論文早已鋪天蓋地,怎麼可能做到秘而不宣?

另一個「破綻」是文章抬出了美國宇航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作者用他來增加文章的「權威性」,然而這在一個比地球人聰明3億年、已經接近神的生物面前哪裡有什麼權威可言。「莫非他本人也是克卜勒星人?」卞毓麟說。

在卞毓麟看來,這幾乎可以看成網際網路傳播的科學流言的荒誕樣本——緊貼一個熱點話題,看似「科學」的表述,抓人眼球的標題。不過,如果想讓這篇報導看上去更真實,還應該豐富細節,卞毓麟開起了謠言的「玩笑」——比如,既然科學家已經知道了那是外星人的人工信息流,那麼為什麼不告訴我們裡面究竟隱藏了什麼信息?謠言編到如此「真實」,即便我們有足夠的科學素養,也不容易中招。

技術進步伴隨外星人熱

有關外星人的話題總能引發強烈關注,深諳此道的NASA經常會預告「一些令人震驚的重大發現」,當人們猜測是與外星人有關時,卻發現不過是一些射線或行星。

事實上,有關外星人的研究確實比以往更熱。不久前,俄羅斯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在倫敦皇家科學學會上宣布,將斥資1億美元資助一項為期10年的項目,提供迄今為止對外星生命最全面的搜尋。這得到了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支持,「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一定存在其他生命,現在沒有比這更大的問題了。」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尋找地外生命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比如30年前我們還無法發現像克卜勒-452b這樣的行星。」卞毓麟說,不過探索地外生命和文明確實是個很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一定要嚴肅對待。

微博NASA中文沒有轉發有關「克卜勒」星人的報導,不過它也及時地轉發了一則《外星人都去哪兒了》的小視頻,視頻中提到,對於一個只存在了25萬年、一個世紀以前才掌握了遠距離通訊技術的智慧生命來說,用我們的通訊方式搜索外星人是極其低效的。

儘管如此,關於星辰大海的探索並不會止步。「僅僅知道外星人存在,也會使人類社會發生巨大變化。」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這樣描述道。

相關焦點

  • 克卜勒星人作客地球,會是何種場景?
    原標題:克卜勒星人作客地球,會是何種場景? 近日,NASA舉辦媒體會議宣布:通過克卜勒望遠鏡,他們首次在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發現迄今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 452b」。這一成果曝光,帶給人無限遐想。
  • NASA再被洩猛料:高智地球人可能是克卜勒星人!
    註:呃,我們身邊那些高智商「怪人」,會不會找到「祖先」了⋯⋯路透社7月28日報導NASA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於昨日不慎洩露了有關「第二個地球」克卜勒452b的更驚人消息,那就是已從這個星球上偵測和獲取到了很多人工信息流⋯
  • 克卜勒望遠鏡向我們證明,宇宙離我們並不遙遠,一起尋找未來吧
    2009年3月6日,天文學界迎來了一件大事,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克卜勒空間天文望遠鏡發射升空,這架望遠鏡攜帶者人類智慧的精華,裝備精良的他目的很直接,就是為了專門尋找系外行星設計的,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在等待著克卜勒望遠鏡給我們帶來激動人心的消息
  • 克卜勒發現K2-315b行星高速繞星運行
    克卜勒發現外星僅需要3.14天能繞星運行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地球大小的外星球,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次。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與行星科學系的研究生,研究主要作者普拉伊瓦爾·尼拉拉在一份聲明中說:「行星運動像發條一樣。」
  • 仰望星空的人,伽利略與克卜勒
    我們可以理解他語氣中帶著理所應當的自豪:「我們可以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早從如此近的距離如此精確地觀測到天體的人。」這一發現發布於同年3月12日出版的《星際信使》,這是伽利略的第一部偉大著作。他將木星的衛星命名為美第奇星,它們的存在立刻動搖了「地心說」的根基。他將會也應該為哥白尼的體系得到廣泛接受打通道路。因此伽利略馬上把自己的新作寄給了克卜勒,詢問他的看法。
  • 再見克卜勒 感謝你告訴我們不孤獨
    我們已經知道系外行星確實是存在的,但到底有多少恆星有行星環繞?這些行星裡有像我們的地球一樣的行星嗎?甚至,會有哪個行星上有生命居住嗎?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克卜勒
    17歲那年,克卜勒進人連蒂賓根大學學習,攻讀神學,1591年他獲得了神學碩士學位。但因父親負債纍纍,使他不得不中途退學。由於他體弱多病,他的父母認為他只適合做一名牧師,因為這個職業輕鬆一些。可是克卜勒的數學才華非常出眾,當他了解到一些有關哥白尼的理論之後,就把當牧師的想法拋得一乾二淨,終於在奧地利的一所大學裡教起了自然科學。
  • 從克卜勒三大定律到大數據分析
    「星之城堡」天文臺在第谷的天文臺上,安裝了很多他發明的大型天文觀測儀器。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類:大型渾儀、象限儀和紀限儀。大型渾儀用於測量星體的坐標。關於大數據,很難有一個嚴格的統一的定義。不過,從克卜勒三大定律的例子中,可以用一句簡單直白的話來理解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數據,從數據中找出規律,這些規律為我們所用,從而產生價值。4.1 大數據分析的基本流程我們也可以很直觀地理解大數據的基本流程,包括數據採集、數據管理、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價值)。
  • 科學家如何判定克卜勒452b是否宜居?而事實上就是個大忽悠!
    因此無論是克卜勒還是TESS望遠鏡,唯一要做的工作就不斷拍照拍照拍照……TESS望遠鏡發現有光變的恆星,當然只是初步篩選,如果要獲得證實,那麼需要反覆觀測,直至確認凌星,這是一個繁瑣而已無聊的工作,幸虧克卜勒和TESS不會抱怨!
  • 像克卜勒22b這麼大的超級地球能住人嗎
    但該行星距離地球600光年,對於克卜勒22b的很多物理參數,人類還無法確認,更不要說去談上面能不能住人了。目前對於克卜勒22b,還沒有太住準確的數據,只是大致知道,該行星可能是由巖石組成,處在該行星的宜居帶內,表面溫度和地球相當,也許有液態水存在。這些參數也許只是適合生命存在的萬分之一的條件,即使和地球的一些參數有99.99%的相似,也不意味著就能夠住人。
  • 晚安,克卜勒!NASA 向克卜勒探測器發出最後指令
    「作為NASA的第一個行星搜尋任務,克卜勒探測器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並且為我們在太陽系內外尋找生命鋪平了道路,」NASA科學任務委員會副主管託馬斯·祖伯臣(Thomas Zurbuchen)說,「它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可能存在著多少顆行星,而且啟發了一整個全新而活躍的研究領域。這個領域在科學界引起了轟動。」
  • 「第二地球」現身,克服克卜勒452b的缺點,人類多久能上去?
    人們發往外太空的探測器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因為宇宙浩瀚,我們只有發射了這麼多的探測器,才有可能發現宇宙背後的奧秘;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人類想要找尋「第二星球」。這些年,我們發往外太空,特別是月球和火星的探測器數量只增不減。國際空間站的建立,也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有付出,自然就會有收穫。近年來,人類發現的類地行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其中,最為吸引人的要數距離地球42光年外的克卜勒452b行星,這顆星球被很多科學家稱為地球的「表哥」。為什麼呢?
  • 被NASA看好的克卜勒星球,與地球高度相似,或早有生命存在
    天鵝座中發現了類似於戴森球的結構,讓很多人都懷疑那裡存在著一個恆星文明。而克卜勒186f的發現,它要比其它發現的超級地球更靠譜,公轉周期大約為130天。不過,也有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克卜勒186f說圍繞運轉的恆星是一顆紅矮星,
  • 不要小看人類的實力,如果比鄰星b真有外星人,必定會被我們發現
    試想一下,比鄰星形成於48.5億年前,這與太陽的年齡相差不多,假如比鄰星b上真的存在生命,那麼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這些生命也可能會像我們地球一樣演化出了高等智慧生物(外星人)。現在問題就來了,如果比鄰星b真有外星人,以人類的實力能發現他們嗎?
  • 克卜勒用了25年的時間研究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的成功,多虧有第谷這位觀測界的名師。克卜勒由於身體不好,自己沒做多少實際觀測工作,可是,第谷留給他20年的觀測記錄,成為他研究的立足點。科學研究的第二階段,就是從實驗和實際觀測的結果,總結出理論,否則,就是有多少實驗和實際觀測記錄,也不能揭示出隱藏在自然界裡的真理的秘密。必須把零亂的觀測記錄整理歸納成一條規律,這就是理論。
  • 令人驚嘆 克卜勒望遠鏡的宇宙「第一瞥」(圖)
    克卜勒望遠鏡宇宙「第一瞥」美國宇航局最近公布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從銀河系邊緣拍攝的照片。克卜勒對太空的「第一瞥」,初步描繪了在今後三年半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它所要觀測的範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於3 月初發射升空,是世界上首個專門用於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太空飛行器。4 月16 日,美國航天局在網站上公布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首批照片,這套以「曙光」命名的圖片,初步描繪了今後三年半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所要觀測的範圍。預計在5 月初,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將正式開始執行任務,探尋與地球生態環境類似的可居住行星。
  • 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正式退役!
    太空渡劫在軌服役約四年後,克卜勒遇到了麻煩,其兩個反應輪於2013年5月15日出現故障,任務被迫暫停。問題來了,克卜勒遠在1.2億千米外,派人去修是不可能的!打開一片新天地克卜勒為人類認識宇宙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將大量系外行星呈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有意思的是,35年前,在NASA構想克卜勒任務之際,人類甚至還尚未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
  • 克卜勒天文望遠鏡對太空的10大發現!
    第一批行星克卜勒於10年前就發現了5顆系外行星,編號為克卜勒4b、5b、6b、7b和8b。它們被發現在不同的恆星周圍,這些行星也被稱為「熱木星」,因為它們的質量與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質量相同,並且距離母星非常近環繞母星一周不超過5天。雖然天文學家可能無法在此期間發現地球生命,但克卜勒計劃有一個成功的開始。
  • 同為天鵝座的天津四和克卜勒-452,它們之間有多遠?
    正因為天津四本身非常明亮,所以儘管它距離我們相對較遠(大部分肉眼可見的恆星離我們都沒有超過1000光年),但仍然在夜空中看起來比較明亮。還有一顆肉眼不可見——克卜勒-452。但天文學家在其周圍發現了一顆被冠以「地球2.0」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 B,所以這個行星系統備受關注。
  • 天文學家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可能有季節變化
    天文學家近期發表新論文發現,認為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62f的較穩定轉軸傾角使得這兩顆系外行星或者擁有常規性的季節變化以及穩定的氣候,這使得這兩顆此前被發現的宜居星球更有可能成為生命棲息地。克卜勒186f該研究聚焦於傾斜軸角的研究,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聯合進行的研究採用了數據和模擬模型,研究了目前為止的動態轉軸情況與地球最類似的系外行星,研究者發現這兩顆系外行星都具有穩定的轉軸傾角,研究首席作者李公潔(Gongjie Li):「這兩顆系外行星似乎與地球和火星的情況並不相同,它們都與鄰近行星有弱互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