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會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

2020-12-01 騰訊網

廢水排放對海洋環境影響程度取決於所排放放射性核素的種類、濃度、總量,以及特定放射性核素與沉積物、海洋生物等海洋環境關鍵要素相互作用等情況。福島大量廢水排入海洋後,必將導致放射性核素在排放點附近海域的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生物中富集,部分核素將隨洋流等向北太平洋遷移、擴散,最終影響我國等日本周邊國家、北太平洋沿岸國家。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新聞較真合伙人計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事故處理所產生的大量廢水該如何處理,一直是個大難題。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已確定將積存的廢水排入海洋的方針。但由於引發全球的擔憂和反對,日本不得不推遲決定是否排海。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在10月23日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目前還不能宣布『如何處理核汙水』的具體時間」。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核廢水儲存罐。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堆已停止運轉,廢水是從哪裡來的?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有過先例嗎?對核廢水科學處理方式是什麼?對此,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華。

處理後廢水中氚等核素活度濃度超排放限值

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核反應堆停止運轉距今已有9年時間了。劉新華說,福島核電站產生的大量放射性廢水,主要來源於事故後為持續冷卻堆芯而注入的水、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以及雨水等。

「福島事故後,東京電力公司設置了事故放射性廢水淨化處理裝置,其中包括鍶銫吸附裝置、反滲透膜除鹽裝置以及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等,用來去除事故放射性廢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並設置了大量貯罐,用來貯存經處理淨化後的廢水。」劉新華說。

日本政府擬在近期決定向海洋排放的福島核電站廢水,是經處理後的廢水而不是核洩漏出來的廢水。劉新華說,這些廢水中主要含有氚以及鍶、銫、碘等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

據了解,雖然廢水已經通過事故放射性廢水淨化處理裝置進行了處理,但是由於上述裝置無法去除氚,導致處理後廢水中氚的平均活度濃度仍然達到7.3×105Bq/L(Bq,放射性活度的單位),超出了6×104Bq/L的排放活度濃度限值,該限值是日本相關法規中規定的。

廢水中還含有銫-137、銫-134、鍶-90、鈷-60、碘-129、釕-106等放射性核素。劉新華說,雖然經淨化處理後,放射性核素含量已大幅降低,多數核素低於上述規定中的排放限值,但仍有部分貯罐中碘-129、鍶-90等核素高於限值。日本需要對這些貯罐中的廢水進行再處理。

沒有大量核事故處理後廢水排海先例

目前,日本貯存的廢水在排海前需要經過哪些處理?能否消除廢水排放帶來的海洋環境汙染?劉新華解釋說,目前,日本政府尚未公布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在排放前要進行哪些處理的方案。

但是鑑於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總量大、氚濃度高,部分核素超標,劉新華建議,日本政府應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包括增加廢水貯罐,避免倉促排放,為處理後廢水排放準備工作預留充足時間;採用去汙因子高的廢水處理技術和裝置,對超標核素進一步淨化處理,儘可能降低處理後廢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研究氚的處理技術,並及時公開研究進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術應立即用於廢水中氚的處理;採取合適的排放方案,選用最佳排放設計,嚴格限制排放速率和年排放量,嚴格排放監測和排放控制管理,確保達標排放;加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監測,進一步降低廢水排放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據報導,截至2020年8月底,福島第一核電站不但累計貯存了超過120萬立方米處理後的廢水,而且處理後廢水的貯存容量,即137萬立方米,將於2022年夏天耗盡。持續產生的廢水佔據了大量貯存空間,阻礙了福島第一核電站4臺機組退役工程的實施以及現場其他消除安全風險措施的實施。特別是放射性核素不可能在短期內衰變完畢,在貯罐中貯存並非是解決處理後廢水問題的合適出路。福島核電站貯存的百萬立方米處理後廢水是重大安全風險源,存在地震、海嘯等因素可能導致的巨大風險,因此,日本政府越來越迫切想解決處理後廢水的處置問題。

劉新華表示,歷史上發生的核事故,如車諾比和三哩島核事故,都是大氣釋放,沒有發生過類似福島核事故產生大量廢水的核事故,因此,沒有大量核事故處理後廢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

「目前,不存在由國際第三方機構對處理後核廢水進行檢驗再排海的規定,也沒有相關的檢驗程序和標準,但日本政府可考慮邀請國際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監測,並公開信息。」劉新華說。

應日本政府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組織專家組開展了四次針對「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退役中長期路線圖」的國際同行評議,完成了ALPS淨化水處理小組委員會發布的日本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處置方案評估報告的評價,該委員會是日本政府下設的。

2012年3月11日,核洩漏事故一周年後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三號反應堆。

「IAEA是核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組織,應該在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排放評估及相關事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劉新華強調,日本廢水排放涉及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國利益。我國將密切關注該廢水的排放進展,積極參與IAEA關於廢水排放的相關活動,推動IAEA組織各利益相關方參與排放方案評估、排放見證、放射性監測及影響評價等活動。

「日方應主動、公開、透明、及時地向國際社會通報排放方案和排放影響評估結果,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做出決策,並及時通報監測數據、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等相關信息。」劉新華說。

大量廢水排海處置方式仍需進一步研究

公眾非常關心廢水排放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劉新華認為,廢水排放對海洋環境影響程度取決於所排放放射性核素的種類、濃度、總量,以及特定放射性核素與沉積物、海洋生物等海洋環境關鍵要素相互作用等情況。福島大量廢水排入海洋後,必將導致放射性核素在排放點附近海域的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生物中富集,部分核素將隨洋流等向北太平洋遷移、擴散,最終影響我國等日本周邊國家、北太平洋沿岸國家。

「加強對廢水的淨化處理,減少放射性核素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將有助於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劉新華說。

其實,廢水除排入太平洋外,還有其他辦法。自2013年以來,日本政府對地層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釋放、氫氣釋放和地下掩埋五種處理後廢水處置方案進行評估,考察了每種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限制,比如監管要求、技術可行性、持續時間、費用、規模、二次廢物、工作人員所受輻射照射等。2020年2月,ALPS淨化水處理小組委員會發布的日本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處置方案評估報告結論認為,排入海洋與蒸汽釋放都是可行的方案,其中排入海洋操作更為便捷,其他處置方案從經濟性、技術成熟性或時間方面考慮較差。

「大量核事故處理後廢水的處置沒有先例,處置方式仍需進一步研究。」劉新華強調。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瞭望智庫

編輯:劉義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不排都影響深遠
    ,這段時間一直都備受各界矚目,很多國家也都聯合反對,前段時間,韓國民眾還自發聚集在日本大使館的門外,抗議日本向海洋中排放福島合核廢水。因為根據研究顯示,日本福島的核廢水一旦入海,只需要200多天的時間,被汙染的海水就會抵達濟州島,而在1年後,將會徹底汙染韓國的西海岸。同時,研究者也指出,日本福島的核廢水對於人類來說,已經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排放還是不排放,都影響深遠。
  • 福島核廢水到底會不會放流入海?
    而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發生後,日本政府下了一個決心:就是要用30年左右的時間,把整座核電站全部拆除,最終在核電站原址建造一座綠地海濱公園,不給後世留下隱患。可以說,日本在實施人類應對核洩漏的一次挑戰。從技術上來說,清除核燃料,拆除整個核電站,日本沒有什麼大問題。
  • 日本福島核廢水 排與不排都是「定時炸彈」
    截至2020年8月底,福島第一核電站累計貯存了超過120萬立方米處理後的廢水,並將於2022年夏天達到現有儲罐貯存容量的極限。持續產生的廢水佔據了大量貯存空間,阻礙了福島第一核電站4臺機組退役工程的實施。
  • 讓福島核廢水公然排放,日本究竟是怎樣一個知小禮而無大義的國家
    中國政府承諾爭取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其實是一件很艱巨的任務。但既然我們做出承諾,那一定會是歷史性的壯舉,而另一件事,即日本要將福島核電站洩露的廢水公然排放到海洋,而且按照日方說法,聲稱氚排入海中對人類健康影響相對較小。儘管國內有人洗白福島核洩漏只有海水稀釋這一條路,並且危害不大。
  • 日本憑什麼把130萬噸核廢水往海裡倒?究竟為什麼會產生核廢水?
    前段時間,日本宣布將福島核電站的130萬噸核廢水排進大海稀釋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核電站會產生真麼多核廢水?要弄清楚事情,首先要了解以下問題。一、核廢水是什麼東西核電站廢水主要包括主設備和輔助設備排空水、反應堆排放水、第二迴路廢水、清洗廢液、離子交換裝置再生廢水和專用洗滌水等,主要為中低放射性廢水。
  • 如果日本把 123 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 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
    福島核電站「3.11 大地震」洩漏事故發生後,核反應堆損壞發生熔毀,為了給它們降溫,日本採用了水冷卻的辦法,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核廢水。言外之意就是,核電站正常運行產生的核廢水和治理核洩漏產生的核廢水裡都有氚,前者產生的廢水處理達標後也可以排放,我們處理過的(核廢水/處理水)也達標了,不應該區別對待。東電今年 3 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存儲在儲水罐裡的核廢水氚總含量約為 860 萬億貝可。
  • 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廢水該如何排放?
    ◎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日本福島核電站核事故處理所產生的大量廢水該如何處理,一直是個大難題。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已確定將積存的廢水排入海洋的方針。但由於引發全球的擔憂和反對,日本不得不推遲決定是否排海。
  • 如果日本把 123 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
    福島核電站「3.11 大地震」洩漏事故發生後,核反應堆損壞發生熔毀,為了給它們降溫,日本採用了水冷卻的辦法,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核廢水。圖片來自:南方能源觀察微信公眾號截止到文章發表時,國家核安全局等相關部門,暫未對日本政府的核廢水標準、處置方式、排放時長等細節事項發表官方評價。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外交部迅速做出反應,敦促日本政府深入評估福島核汙水處理方案可能帶來的影響,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作出決策。
  • 如果日本把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
    福島核電站「3.11 大地震」洩漏事故發生後,核反應堆損壞發生熔毀,為了給它們降溫,日本採用了水冷卻的辦法,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核廢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公開食用福島農副產品,其飲用福島縣牛奶的新聞也引起了很多人關注。據南方周末報導,全球已有 27 個國家完全放開進口限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印度等。日本核廢水裡到底有什麼?在東京電力公司官方網站上,我們找到了最新的核廢水二次處理後數據,他們稱之為「處理水」。
  •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放到大海!整個太平洋恐被核汙染
    他們當時表達了對這事的無奈,核廢水自事故發生後一直儲存在核電站廠區巨大的圓柱形儲蓄水桶裡,裝滿了上千個水桶,但是因為廢水仍以每日170噸的速度產生,這個儲蓄系統的容量將在2022年夏天耗盡。
  • 福島傾倒百萬噸核廢水入海,恐致海鮮變異,人患癌
    導語:福島,核去核從!近日,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擬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排放量高達100多萬噸。這個方案預計需要2年的準備時間,100多萬噸核廢水全部處理完並排放入海需耗時約30年。
  • 如果日本把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會怎樣?
    之所以要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日本表示是「被逼無奈」的選擇。福島核電站「3.11 大地震」洩漏事故發生後,核反應堆損壞發生熔毀,為了給它們降溫,日本採用了水冷卻的辦法,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核廢水。萬萬沒想到的是,一種更難以面對和處理的災難已經發生,那就是核洩漏 —— 位於日本福島工業區的核電站受地震和海嘯影響,洩漏到反應堆的氫氣和空氣發生反應產生爆炸,導致放射性物質洩漏到核電站外部。
  • 綠色和平組織警告:福島核廢水恐損害人類基因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6日報導,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份報告說,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廢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達到了在該報告發布之際,日本政府正在考慮是否繼續執行將「處理過的」液體排放入海的計劃。報導指出,福島核電站仍有100多萬噸廢水,日本政府多年來一直在爭論如何對其進行處理。漁業組織和環保主義者對排放放射性廢水表示擔憂,但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對該地區造成的風險很低。這些廢水最早將於明年開始從福島核電站進入海洋,在排放前將進行進一步稀釋,並在30年的時間裡排放入海。
  • 福島青少年患甲狀腺癌提升118倍,核廢水無處排
    最近,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核電站廢水排入大海,令全世界震驚,事實上,國際上對此反對的聲音很大,因為從長期來看,這種排放所帶來的後果是致命的和災難性的。在這些國家中,韓國是海上鄰國,是最大的受害國之一。日前,韓國媒體又一次對日本福島地區進行深度採訪,該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
  • 科普|核廢水的前世今生
    前段時間,日本官方發布一則消息,計劃將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排放時間長達30年之久。(123萬噸是什麼概念?打個比方,如果把這些核廢水都裝進香飄飄奶茶杯裡,能裝滿250億瓶,可以繞地球75圈。)消息一出,引起世界一片譁然。各國紛紛發聲,譴責日本這一決定。中方也發布聲明:若汙水入海,輻射57天會蔓延至半個太平洋,更有環保組織警告,汙水中的輻射物可能會影響人類DNA。
  • 韓官員:核廢水管理是影響全球海洋環境的嚴重國際問題
    【環球時報記者 嶽光 任重 郭偉民】據日本共同社等多家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淨化後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處理水以排放入太平洋的方式來處理。最快本月內將舉行相關閣僚參加的會議最終敲定。該消息一出就引發外界對於日本福島核廢水排入海中風險的高度關注。福島核電站廢水真的只有排入太平洋這樣一種處理方式嗎?
  • 日本要把福島核汙水排入大海?福島核洩漏的真相是啥?
    壹 在經歷了長達9年的欲蓋彌彰後,日本政府終於撕下其虛偽的面孔,宣稱計劃將130多萬噸的福島核電站核廢水,傾倒在大海中。 當時的中國,媒體上充斥著兩大類的文章: 一種是對日本發生如此大的災難表示同情、感同身受,呼籲中國對日本進行援助的; 另一種是對日本在事故發生後的反應讚不絕口的,「日本民族精神」、「負責人」是任何一篇報導都會出現的關鍵詞。
  • 日本沿海出現「變異章魚」?福島核輻射威力仍在,會影響我們嗎?
    當我們提起核洩漏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到車諾比,4號核反應堆的爆炸,直接導致如今的車諾比成了一座無人問津的鬼城。現在很少有人會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日本爆發了一場大地震,而當時核島福電站受到地震與海嘯的原因,導致了一場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 日本計劃排放核汙水,或將損害人類DNA
    簡單來說,這座核電站的持有者——東京電力公司會首先把廢水抽出來,經過多道水處理系統,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可以被過濾掉。但是,放射性同位素氚(音chuān)卻無法去除。據了解,氚不同於一般的放射性物質,它能完全溶解於水中,能改變水分子的結構,所有常規的過濾系統很難將其分離。不過,只有大量的氚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經過重重過濾的核廢水含氚並不高。
  • 日本悄悄排放的近130萬噸核廢水,離我們到底有多近?
    由於儲水設備即將裝滿,日本計劃,逐步向太平洋排放這近130萬噸核廢水……123萬噸,是什麼概念?可以裝滿500多個奧運會標準遊泳池(50mX25mX1.8m)。難以想像,100多萬噸核廢水進入了太平洋循環,會產生怎樣更可怕的後果……可能有人會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可是想告訴大家的是,這些放射性物質和普通的工業廢水不一樣,即使在海洋裡擴散稀釋,它們的半衰期依然有幾十年、甚至幾百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