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詩與星空
2000多年後,一家A股的上市公司繼承了秦始皇的遺志,成為長生不老概念股,當然了,它本身是不太情願的。
金達威發布公告,稱被投資者追捧的神藥DRB並未對該產品的實際效用進行過明確承諾,且已明確提示不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公司對DRB推出的NMN新產品市場前景並不確定,且未來可實現的銷售規模亦不確定,目前不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一、健身蛋白粉的巨頭,金達威
作為馬拉松愛好者,不跑步的日子,表哥會去健身房練一下核心,有助於提高馬拉松成績,偶爾也會在肌友的建議下吃點蛋白粉。
其中,有個叫做海德力的美國牌子很受推崇,吃一嘴香草奶粉味,推槓鈴的時候,感覺好像有點效果。
2017年,金達威宣布其全資子公司Kingdomway America, LLC(美國),以每股100美元價格,認購PSupps公司發行的7.5萬股優先股,總價約合5000萬人民幣。交易完成後,金達威將持有後者14.71%股份。
好奇的表哥查了查,發現全球很多知名的國際營養品牌,都是「假」洋鬼子。
金達威投資或者併購Doctor’s Best Holdings、Vitatech、Labrada等海外極具競爭力的保健品公司,還與日本舞昆成立合資公司… …
為了滿足國人的洋品牌的信任感,優質民族品牌不得不採用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來培育自有品牌。
數據來源:iFind,製圖:詩與星空
隨著併購的進展,金達威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張,營收衝上了30億。不過,由於步子邁得有點大,難免會摔一跤。2019年,公司因為商譽減值等,導致資產減值損失3.2億,營收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有所下滑。
當然了,如果併購的品牌問題不大,這種洗澡式的業績下滑也有可能成為「黃金坑」。
現金流量表顯示,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不降反增,創史上新高,說明公司還是實打實賺錢的。
二、長生不老藥的來龍去脈
在抵制轉基因的時候,某知名前播音員這麼評價:你看他們給豬吃了就說人能吃。
在吹捧長生不老藥的時候,你看小白鼠有效果,人肯定有效果。
好像哪裡不對。
金達威的主營業務是保健品和維生素A,在通過併購進入保健品行業之前,主要是做維生素A。
金達威的維生素A,主要是餵豬的。
哎,你怎麼又罵人呢。
數據來源:iFind,製圖:詩與星空
NMN,全稱為煙醯胺單核苷酸,是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前體物質。基於小白鼠動物實驗中顯示,提高動物體內的NAD+含量水平,確實有延緩實驗動物衰老的效果。
但是,人不是小白鼠,對吧。
支持NMN的科學家首推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大衛·辛克萊爾,他聲稱他每天都在服用NMN,雖然年齡50多歲,但身體各項指標和20多歲的年輕人差不多。
表哥特意找了下他的照片,感覺很面熟。
當年林志穎代言某款膠原蛋白翻車的時候,也用的類似角度的照片。
而且林志穎也快50歲了,明顯比大衛·辛克萊爾還要嫩的多,難道膠原蛋白更有用嗎?
說起大衛·辛克萊爾,不得不提到他的黑歷史。
在NMN之前,他聲稱紅酒的一種成分—白藜蘆醇有助於延緩衰老,在2004年還成立了一家公司研究。
後來忽悠葛蘭素史克斥資7.2億美元收購了他的公司,但2008年,葛蘭素史克停止了相關研究。
這次的NMN看起來,又是類似的套路。也許,他買了金達威的股票?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大開眼界,原來這個世界頭號強國,還有這麼多讓人難以理解的智障人群。
一些別有用心的科學家或者政客一忽悠,就有無數人蜂擁而至。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特點。
所以在中國人吃冬蟲夏草各種養生的時候,美國人在大把吃藥。美國的保健藥五花八門,懂不懂的通通吃下去,不比中國人大棗配枸杞差多少。
比較揪心的是,隨著海外養生方式的普及,國人有一邊吃大棗枸杞一邊吃保健藥的傾向。
但是對於市場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金達威的NMN,以Doctor’s Best Holdings原裝美國進口的名義銷售,每瓶售價1699元,價格不菲。
三、NMN的前景
作為能夠延緩衰老的「神藥」,NMN並不是第一款。最著名的當屬矽谷大佬們推崇的二甲雙胍(遵醫囑)。
這是一款治療糖尿病的常見藥,不僅僅經過了小白鼠實驗,甚至經過了一部分糖尿病人和普通病人的對照實驗。2015年,該藥已經進入了FDA的臨床試驗階段。
英國每日電訊曾經發布消息:世界上第一種讓人類活到120歲的抗衰老藥物。
也就是說,作為「長生不老藥」,二甲雙胍要遠比NMN更有資格,但為什麼二甲雙胍名氣不大呢?
價格。
和1699元的NMN相比,二甲雙胍的價格太便宜了,貴的才一塊錢一片,便宜的不到2毛。
生產廠家數不勝數,價格低廉,資本無利可圖。
先不管療效真假,NMN就是一種完美的概念產品,2016年前,只有日本MIRAI LABORATORY獨家壟斷,目前全球的產量主要在三家公司手中,另外兩家是香港的基因港和美國的Herbalmax。
Herbalmax這個牌子在2015年收到了FDA的警告,全文還掛在FDA網站上,大致意思是你一個賣輔食的,怎麼可以宣稱有藥物效果。
這個警告其實並不嚴重,和國內一些保健品宣傳藥用效果被警告一個道理,屬於常規警告。但有好事者發現,FDA警告這家公司的收件人,竟然是兩名華人。
基因港的背景也很有意思,哈佛大學醫學院2013年發現NMN的療效後, 2016年基因港試產成功,隨即聲稱成為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供應商。
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大衛·辛克萊爾似乎有話要說,他在推特上炮轟的香港公司,十有八九就是基因港。
四、總結
挖到這裡,來龍去脈也差不多搞清楚了。一款還沒有進入臨床階段的保健品,被擅長資本運作的科學家炒上了天,上千塊的小藥片賣到斷貨。
不過,作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當中國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後,超高的溢價將會迅速被擠壓的粉碎,最終成為和餵豬的維生素差不多的價位(你怎麼又罵人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在摩爾金融APP或摩爾金融官方網站moer.cn看到更多個股、盤面走勢分析及投資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上搜索摩爾金融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