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豬生產性能的應用進展
剛斷奶仔豬由於腸道發育不完全,日糧也從液態母乳轉變為固態飼料,而且斷奶後2周內膽汁分泌不足,沒有足夠的內源乳化劑,因此對日糧脂肪的利用能力弱,而在斷奶 2周後 ,仔豬日糧中使用脂肪可提高生產性能。在普通飼料中添加磷脂產品,可提高日糧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刺激合成代謝,提高體增重和飼料轉化效率(盧智文, 1996)。
大豆磷脂是一種很好的乳化劑(Rydhag, 1981),添加在仔豬日糧中可幫助提高仔豬脂肪消化率,研究通過比較豆油、豬油和磷脂對早期斷奶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得出相對於豆油組和豬油組,磷脂組的仔豬生長速度最快 (陳代文, 2003)。廖志勇等以斷奶後仔豬為研究對象,在日糧中添加卵磷脂,探討大豆磷脂對宮內發育遲緩斷奶後仔豬小腸組織生長發育及黏膜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斷奶後的宮內發育遲緩仔豬的日糧中添加1.5%的大豆卵磷脂可以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並促進仔豬小腸組織生長發育以及對腸道的形態結構損傷的修復,提高仔豬斷奶後腸道二糖酶和消化酶的活性,並且能提高宮內發育遲緩仔豬斷奶後腸道黏膜免疫功能(廖志勇, 2010)。
張兆琴等(張兆琴, 2006)通過在仔豬豆油日糧中添加0.5%的大豆磷脂,發現大豆磷脂顯著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和能量利用率,並且在0-4周仔豬中採食量增加明顯,充分說明大豆磷脂的乳化效果,改善了日糧適口性。
國外的相關研究多以日糧添加0.5-1%大豆磷脂為主。有報導以13.15kg左右的仔豬為研究對象,日糧添加1%大豆卵磷脂,相較於基礎日糧組,增重提高5%,採食量增加2.7%,飼料效率提高7.6%,血液膽固醇含量降低了14.8%,並且在仔豬斷奶前兩周效果最明顯(Todorova, 2011)。
溶血卵磷脂是卵磷脂被磷脂酶A水解後的化合物,Jones等(Jones, 2010)通過日齡為17d的斷奶仔豬試驗證明日糧中1%卵磷脂和溶血卵磷脂均可提高仔豬氮消化率和總能消化率,而且卵磷脂效果較溶血卵磷脂好。而有研究用不加乳清的1.5%磷脂替代4%的脂肪飼餵教槽階段仔豬,發現磷脂組比磷脂+脂肪組獲得更高的平均日增重,這一結果使得磷脂作為一種脂肪替代品成為可能(Van Wormer, 2010)。
在母豬生產性能的應用進展
母豬生產繁殖性能的好壞直接關係養殖戶的收益,因此母豬各個階段日糧能量水平的控制尤其重要,母豬日糧添加大豆磷脂可提高乳脂含量,改善乳脂脂肪酸組成,提高泌乳量,提高仔豬初生重。
目前國內外關於大豆磷脂應用於母豬生產的報導還很少。劉玉芝等在2007年的哺乳母豬試驗探討了卵磷脂在冀合白A系、B系哺乳母豬上的應用效果,日糧處理設3個試驗組,分別為4%豆油,4%卵磷脂,4%卵磷脂+4%豆油,結果顯示各組都顯著提高了仔豬窩重,提高了20日齡母豬泌乳量,其中磷脂+豆油組顯著降低了泌乳期母豬失重,縮短了母豬發情間隔期,且降低了仔豬的死亡率(劉玉芝, 2008)。
王延忠等通過對後備長白*大白母豬卵母細胞質量和相關基因表達的研究表明後備母豬飼餵高能量水平日糧能顯著提高卵母細胞質量,提高卵母細胞成熟的比例(王延忠, 2008),因此如果後備母豬日糧中添加大豆磷脂將可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從而增強母豬繁殖力。但日糧添加大豆磷脂提高母豬生產繁殖性能上的應用還與豬的品種、胎次、帶仔頭數、環境和氣候的影響有關,張金枝等(張金枝, 2002)用卵磷脂活化的脂肪粉飼餵臺灣杜洛克初產母,其對仔豬個體重、窩重和母豬泌乳性能均無顯著影響。
總結
磷脂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其在調控細胞膜功能、脂肪的合成代謝和生理免疫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動物日糧中補充大豆磷脂,可有效改善脂肪消化率和體脂組成,在養豬生產中使用大豆磷脂,幫助仔豬消化高能飼料,提高仔豬採食量、初生重和日增重,降低初生仔豬死亡率,改善生長育肥豬胴體體脂組成,提高母豬泌乳能力。添加大豆磷脂同時也需考慮動物的品種,所處的環境和日糧脂肪水平等因素,在油脂添加水平較高的飼料中添加大豆磷脂相對於低能量飼料來說效果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