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魚類甲殼動物病及鉤介幼蟲病的防治
淡水魚類甲殼動物病及鉤介幼蟲病的防治淡水魚類甲殼動物病是由甲殼動物寄生引起的淡水魚類疾病。甲殼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異律分節,分頭、胸、腹三部分(有些種類的頭、胸部融合),具有幾丁質的外骨骼,有2對觸肢,附肢有關節,開管式的循環系統。
-
黃顙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有利尿消腫的好處,5種人工養殖方法!
黃顙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有利尿消腫的好處,5種人工養殖方法!黃顙魚是一種雜食性的魚類,它也被叫做黃骨魚,主要是吃一些小動物,比如說小魚小蝦以及水生的小昆蟲,和一些浮遊的生物。黃顙魚是一種溫水性的魚類,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主要分布於我國的長江,黃河,珠江,以及黑龍江和遼寧地區的一些河流流域。但是由於野生黃魚不好捕捉,數量也少,不能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人工養殖越來越多。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就是關於黃顙魚的五種人工養殖方法。1、首先要講的就是在池塘中養殖黃顙魚,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養殖模式,許多魚類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養殖。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十九——臺灣白甲魚
↑↑↑點擊上方的「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專輯進入查看。臺灣白甲魚,在本地山溪中、上遊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七——高體鰟鮍
高體鰟鮍是曾經在粵東本土廣泛分布的魚類,將近十年前,我還曾多次在許多不同的溪流記錄過,可惜現在也是越來越少了,而且在某些溪流中已經絕跡。第一次認識高體鰟鮍,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了。家門口就是小溪,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從上遊倒農藥(毒魚是違法行為,請勿模仿!),下遊一群群的魚浮上來。
-
南京地理所在小型雜食性魚類對湖泊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魚類在維持湖泊食物網結構與功能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雜食性魚類是指同時以植物性餌料和動物性餌料為食的魚類,可至少從兩個營養級中獲取食物來源。例如,鯉可攝食搖蚊幼蟲、水蚯蚓和植物碎屑;鰱、鱅可攝食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因此,雜食性魚類可通過多種途徑(多個營養級)影響湖泊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
根據肉食性魚類,種類及特點配餌料
肉食性魚類很多,肉食性魚類的配方有青魚、虹鱒魚、甲魚(不是魚類)、鰻魚、繪魚、石斑魚、鱸魚、月鮑等配方。這幾種魚在野生環境中均食小魚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所以它們的食性偏動物性,當然在極端飢餓的情況下,就會自相殘殺,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這種現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
中國淡水魚類圖鑑(二)
淡水魚廣義的說,指能生活在鹽度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魚類就可稱為淡水魚。狹義的說,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其一生都在淡水域中渡過的魚類。
-
寵物魚的常用飼料有哪些?魚類喜歡吃的有什麼你們知道嗎?
魚類喜歡吃的食物有很多,趕快學習一下吧!觀賞魚種類多,食性也比較蕪雜,根據它們對食物的喜好程度可將觀賞魚 的食性分為植食性、肉食性和雜食性,每一大類觀賞魚中不同的魚種對三種食 性又有所偏好。錦鯉屬雜食性魚類,無論對動物性餌料如蚯蚓、蠶蛹、 蝦、蟹等,還是植物性餌料如麥麩、豆餅、玉米面、青菜、水果等都能利用; 絕大多數熱帶魚是肉食性,喜歡吃動物性餌料;有些熱帶魚是雜食性,動物性 和植物性餌料都攝食;只吃活餌料或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熱帶魚只佔很少數。原蟲又稱為原生動物,是單細胞動物。個體由單個細胞組成。
-
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約3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
-
中國淡水魚類圖鑑(一)
狹義的說,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其一生都在淡水域中渡過的魚類。它們是居住於湖泊、溪流、河川等淡水環境的魚類。地球的淡水面積少,淡水魚種類卻異常豐富,佔魚類物種數的約 41% 。在中國淡水魚種類約1000種。
-
可以學習養殖澳洲淡水大龍蝦
以施用有機肥料為的肥,宜秋施,它具有生長快,易飼養,病害少,飼料成本低等特點,適宜水溫10-38℃,幼蝦經5個月左右養殖,當年個體可達100g左右,即可上市銷售,養第二年可達g左右,淡水小龍蝦為腐屑雜食性,池底腐屑類,底棲昆蟲類及水生植物的根,葉均喜好,沒有嘗試的機會,但她一旦遇到了合適的機會。澳洲淡水龍蝦經過5個多月飼養,當成蝦規格達到75克/只以上時可逐步上市。
-
這種雜食性魚類,適應性強,市場上比較罕見,價格賣十幾塊一斤!
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的發展,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各種珍稀的魚類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盤中餐,而且市場價格和營養價值都非常高,人們吃得也放心,現在就有這樣一種淡水魚,人們把它叫做攀鱸,體呈卵圓形,魚肉鮮美無比,經常食用能夠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適宜男女老少食用,喜歡生長在淡水中
-
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河馬
河馬一種兩棲動物,同時也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它們長得很大塊,身長約4米,體重3噸左右,有著大大的腦袋,小小的眼睛和小小的耳朵,肥碩的身軀配上4條小粗腿看上去很是笨拙,尾巴比較小,典型的特徵就是它們的嘴巴很大,食物主要是水草,大多分布在非洲。
-
肉食性魚類也能改吃素?麥院士通過對飼料蛋白高效利用調控機制研究...
在每年600萬噸魚粉中,其中68%用於製作水產飼料,在中國的比例會低一些,因為中國基本上是以理科魚類為主,雜食性魚類為主,所以中國用於水產養殖的魚粉大概佔55%。水產養殖的快速發展,從數據上顯示,我們用2,900萬噸的魚卻養出了7,000萬噸的水產品,投入產出比非常可觀。而在中國這個數據更好,用的成本更低,投入產出比大概是1:3到1:4之間,即投入1噸的小雜魚能產出3~4噸的魚。
-
熱門淡水品種赤眼鱒魚,到底應該怎麼飼養?
赤眼鱒魚屬鯉科,雅羅魚亞科,俗稱紅眼魚、赤眼鯪魚、參魚,是江河中主要優質經濟魚類之一。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該魚具有養殖成本低、商品魚售價高、食性雜、生長快的特點,體形酷似一齡草魚等優點,是當前淡水養殖的熱門品種。養殖赤眼鱒魚對養殖池塘也是有要求的。
-
淡水鯊魚養起來很容易餌料係數低 混養羅非魚長得快
、虎頭鯊、巴丁魚,屬巴沙魚家族中的一員,與深海中兇狠的鯊魚並無親緣關係。屬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浮遊動植物為餌,也攝食人工飼料,成魚則攝食水生植物和人工飼料。    海南省文昌市勤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海明告訴記者,淡水鯊魚生長迅速,適應能力和抗病力都很強,河流、湖泊、池塘、網箱均可養殖。每年四五月份投苗,2-3cm的幼苗經過2個月的飼養,就能長到20-30cm,體重1斤左右,當年魚苗即可長到3-4斤。
-
人工養殖的淡水鯊魚是不是感覺很新奇?一起來看看吧
要說鯊魚可是海洋裡名副其實的掠食者,他們兇殘血腥,有著海中狼的稱號。淡水鯊魚到底什麼樣呢?點頭長尾巴,大腦袋就是在淡水裡。可是鯊魚都是生活在大海裡的。那麼這生活在淡水中的鯊魚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呢?記者決定前去打探一番,上鉤,師傅,你幫我一下,咱這是什麼雨,我們都叫它淡水鯊魚,什麼?鯊魚。
-
淡水鱸魚的養殖技術,掌握養殖技術至關重要
從鱸魚的生活習性中,我們可以得知,鱸魚既可以生活在海水裡,也可以生活在淡水裡,所以就有了淡水鱸魚稱呼。而淡水養殖鱸魚的重點也是養殖技術,所以掌握養殖技術至關重要的。3、每天投飼兩次,主要飼料為攪碎的魚糜和浮性顆粒飼料,飼料中要添加維生素B、C,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4、每月還要將土黴毒、紅黴素、維生素藥物拌餌投餵2 次,每次連服3 天。5、同時定期用 0.4ppm 強氯精或20ppm福馬林對池塘全池潑灑消毒。
-
草食性魚類愛吃的草餌分析,感興趣的釣友可以看看
草食性魚類,或稱素食性魚類,它們吃素不吃葷,只有在食物缺乏時有少數幾種草食性魚類吃葷,如冬春寒冷季節,草魚、鯿魚也吃蚯蚓。鯿(長春鯿)魚、魴(團頭魴、海魴)魚肉味鮮美,脂肪豐富,是上等食用魚類,它們是我國南北方淡水養殖的主要魚類。 草食性魚類愛吃草餌,這是毫無疑義的。 但是,雜食性魚類中,也有些魚類如鯽魚、鯉魚,它們是典型的食性很雜的魚種,動物質餌、植物質餌甚至連一般家禽家畜都不吃的東西,如豬糞、牛糞和有機碎屑,它們都攝食。
-
疫情防控期間技術指導手冊-大宗淡水魚類養殖技術
一、魚苗生產 1.魚類親本培育 為保障魚苗生產的質量,在選好親本魚類的同時,春季應強化好魚類培育工作。應該根據不同品種的親本營養需求,投餵相應的飼料,適當增加維生素E、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