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常見及危害比較大的寄生蟲有哪些?寄生蟲病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對養豬生產的影響是否不同?
危害比較大的寄生蟲主要有三類九種。第一類是線蟲,主要是豬蛔蟲、毛首線蟲、食道口線蟲。豬蛔蟲是寄生於豬小腸中最大的一種線蟲。毛首線蟲又稱鞭蟲,寄生於盲腸內。食道口線蟲寄生於豬的結腸。第二類是原蟲,分別是弓形蟲、球蟲和小袋蟲。弓形蟲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危害極大。豬球蟲,包括艾美耳球蟲和等孢球蟲,後者容易引起仔豬腹瀉。小袋蟲,寄生於豬的結腸。體外寄生蟲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是疥蟎,此外還有蚊、蠅等。
這三類寄生蟲在地域分布方面類似,差異不大。這三類蟲體都不需要中間宿主來傳播,即其分布不受中間宿主的限制。但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規模化豬場中,年齡大、飼養期較長的豬感染寄生蟲種類較多,感染強度較大,是豬寄生蟲病的主要感染來源,是豬場控制寄生蟲感染的重點。
寄生蟲病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寄生蟲病對養豬業造成的損失主要體現在使豬場經濟效益降低。無論體內寄生蟲還是體外寄生蟲,其致病過程都是漸進的、緩慢的,一般不會像細菌性病毒性疾病那樣來的猛烈、突然。由於寄生蟲病一般不會造成豬的大量死亡,症狀不明顯,造成人們忽視驅蟲工作,但是,只有控制好寄生蟲病才能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很多寄生蟲造成的危害都是共通的。一是寄生蟲在其生長、生存和繁殖過程中,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宿主的食物消化產物和組織中獲取營養。二是影響豬的休息與進食。尤其是體外寄生蟲如疥蟎和蚊子,幹擾豬的正常休息。人們都希望豬能夠吃了就睡,其吃進去的食物沒有消耗在活動上,儘量用在長身體上。但如果豬休息不好,活動量增大,則飼料轉化率相對降低。三是寄生蟲可作為媒介傳播其他病原。例如,蚊子可攜帶乙腦病毒,蒼蠅傳播流行性腹瀉等,它們導致繼發感染產生的危害更大
夏季到了,豬場蚊、蠅開始變多,應該如何科學的驅蚊滅蠅?
目前豬場所採取的措施大多是針對蚊子、蒼蠅的成蟲階段,而成蚊、成蠅的活動性強,活動範圍大,驅除難度大,殺滅程度有限。加上蚊、蠅繁殖孳生速度快,所以針對成蟲來進行的驅殺是被動的做法。蚊子主要在積水中產卵和孵出幼蟲,然後發育成蛹;蠅主要在糞便或有機物腐敗物上產卵和孵化幼蟲,然後發育成蛹。幼蟲階段是蚊蠅最脆弱的環節,針對這些階段來用藥,能提高驅蚊滅蠅效率。所以,針對糞便中的蒼蠅幼蟲可在豬飼料中添加環丙胺嗪,這些藥物80%不被腸道吸收,隨糞便排出,在糞便中令蒼蠅幼蟲不能脫皮而抑制其發育。同樣,針對水裡的蚊幼蟲,可使用蘇雲金桿菌。該菌能進入蚊幼蟲體內寄生和繁殖,從而殺滅蚊幼蟲。針對蚊子蒼蠅的幼蟲階段來進行殺滅是比較科學和主動的驅蚊滅蠅的方案。
當前豬場規模化程度提高,是否可以消滅寄生蟲病?目前豬場採用的驅蟲方案有哪些?各有什麼優缺點?「四加一」驅蟲模式的科學性、具體操作方法及效果如何?
消滅寄生蟲的難度是很大,能夠真正被消滅的寄生蟲種類很少。由於寄生蟲存在免疫逃避現象,所以難以徹底清除,只能控制低感染度,降低寄生蟲對動物的危害。不同寄生蟲的逃避程度不一樣,但相對於細菌病毒來說,寄生蟲在免疫逃避及宿主適應的機理會相對強很多,這是因為寄生蟲的繁育周期比較長,在長期的進化中跟宿主互相適應,危害宿主的方式較溫和,宿主對其產生的免疫應答亦不會太強。寄生蟲採取的免疫逃避方法很多,如組織的隔離、偽裝、形成包囊來保護自己等。但是寄生蟲的某些階段比較脆弱,如弓形蟲在進入宿主體內細胞之前,它完全暴露在體液裡,宿主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對它有一定殺滅作用。
很多豬場採用一年兩次的驅蟲方案或者分階段驅蟲方案。一年兩次全場驅蟲方案主要做法是:春夏(4月)、秋冬(10月)各進行一次全場存欄豬的驅蟲,這是大部分養豬場的做法。這種驅蟲方案操作簡便,易於執行實施,因而較多豬場採用。但由於兩次驅蟲的時間間隔太長,很多寄生蟲都已經發育到成蟲,大量排出後代蟲卵汙染環境,容易導致重複感染,寄生蟲控制效果較差。分階段驅蟲方案是針對豬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驅蟲,如為了避免種豬將寄生蟲傳染給豬仔,一般在進產房之前即分娩前15天前進行驅蟲。這種驅蟲方案控制肉豬階段的寄生蟲感染的效果較一年兩次全場驅蟲要好。但缺點是用藥時間非常分散,操作執行較為不便。
「四加一」驅蟲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是:種豬一年驅蟲四次,幼豬在60天齡左右驅蟲一次,產房階段的豬仔驅球蟲一次。「四加一」驅蟲模式與傳統的一年兩次全場驅蟲方案相比,雖然種豬的驅蟲一年增加了兩次,但由於種豬數量在集約化豬場中所佔比例不高,而且「四加一」驅蟲模式中肉豬的中、大豬階段不用驅蟲,因此,所需驅蟲藥費並不比一年兩次全場驅蟲高,而控制寄生蟲感染的效果卻大大提高。但「四加一」驅蟲模式對藥物選擇的要求較高,一是藥物安全性要好,不能引起母豬的流產或死胎;二是驅蟲譜要廣,能對應集約化豬場存在的各種體內外寄生蟲,並且要徹底驅淨幼蟲;三是投藥方便,對豬應激少,最好是通過拌料給藥。
驅蟲藥的給藥應注意哪些方面?
豬場在給藥前最好要檢測該豬場的寄生蟲感染情況,這樣可以有對應性的用藥。但是現在使用廣譜藥物驅蟲,基本可以防控大部分寄生蟲病。
目前一般有以下幾種給藥途徑:拌料口服、肌肉或皮下注射、澆潑(透皮吸收)。現在首選的還是拌料口服,通過口服藥物,首先殺滅腸道寄生蟲,再通過吸收殺滅庎蟎。假如是通過注射給藥,藥物通過血液吸收,對於殺滅庎蟎有利,但是對腸道寄生蟲則效果較差。打針注射還存在應激的弊端。對於庎蟎、蚊蠅這類寄生蟲,還可通過外用噴霧型藥物進行噴殺。
球蟲病現在在豬場是否很普遍?球蟲病引起的腹瀉與病毒病引起的腹瀉有哪些不同?
現在大部分豬場都存在球蟲感染,差別在於感染的嚴重程度不同。危害較大的豬球蟲包括艾美耳球蟲和等孢子球蟲兩類。艾美耳球蟲類基本上不會引起豬的發病死亡,容易被忽視。而等孢子球蟲會引起10~15天齡仔豬下痢,嚴重時可致死亡,豬場較為重視。
由球蟲引起的腹瀉與傳染性腹瀉有所差異。從傳染病學角度分析發現,傳染性腹瀉易傳播感染,因此整群豬都可能發病。而球蟲病一般是以窩為單位傳染,傳染性沒有病毒病強,傳播速度慢。球蟲病可通過實驗室糞便浮卵檢測迅速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