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股市場「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002477.SZ)近日修正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2018年度業績從三季度預披露的虧損17億至15億調整至虧損29億至33億元,虧損額近乎翻番。公司給出的原因竟是買不起豬飼料,生豬被餓死。
對於「養豬餓死事件」,1月31日傍晚,雛鷹農牧回復第一財經稱,剛得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要經過溝通後統一回復,在此之前,還不能對外披露。
事實上,雛鷹農牧在2018年8月中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之前,就已在資本市場爆出債務問題,而疫情的爆發以及豬價的持續下滑,讓其經營業績雪上加霜。
如果將視線拉長,從2015年,在生豬養殖行業利潤豐厚之際,養殖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在東北大舉擴張生豬產能,如今在產能持續釋放、疊加非洲豬瘟的黑天鵝事件,豬價下降,養殖企業虧損嚴重,產能擴張的後遺症已經開始凸顯。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9年,對於養豬行業來說,挑戰就是看非洲豬瘟疫情的形勢。考慮到2018年,行業虧損嚴重,開始逐漸去產能,豬價進入上漲階段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就是時間早晚而已。
行業曾有「大豬吃小豬」亂象
根據雛鷹農牧公告顯示,業績修正有三個原因:一是經營業績下滑,減少利潤3.91億元;二是商譽減值準備,減少利潤約0.9億元;三是資產減值準備,共減少利潤7.3億元。
在這三個原因背後都離不開非洲豬瘟。公告將虧損的原因,大部分歸咎於該疫情。
比如,針對業績下滑,公告有提到,「第四季度生豬市場受非洲豬瘟影響,銷售價格低於預期。」尤其是資產減值準備中,都有提到「2018年末公司生豬養殖成本高於生豬銷售價格」,「2018年生豬市場受非洲豬瘟影響,盈利能力及融資能力均受到一定影響」。
尤為讓市場關注的是,公告還特意提到,「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致使生豬養殖成本及管理費用高於預期。」
外界對此戲稱:因為沒錢買飼料,豬被餓死。
馮永輝稱,在上一輪豬周期中,因為豬價處於低谷階段,有養殖企業確實出現過因為沒錢給豬買飼料,導致「大豬吃小豬」的亂象。但對於雛鷹農牧來說,其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資本市場債務問題。前些年的盲目擴張,在資本市場借貸,各種透支,債務問題突出。「如果單純是因為豬價虧損的話,頂多是虧損幾個億。」
他說,在8月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之前,雛鷹農牧就有過4個月的虧損期,本來就資金不充足,再疊加上疫情,導致虧損時間長、程度深,可謂是雪上加霜。
產能擴張後遺症凸顯
2018年,國內生豬養殖集團普遍出現現金流緊張的局面,特別是主營收入中生豬產業佔比大的企業。而三四年前產能擴張的後遺症,在此次非洲豬瘟的黑天鵝事件中,也開始加倍凸顯。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過去三年,我國生豬產能擴張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華北及西北地區也有一定產能增加。非洲豬瘟爆發後,這些地區豬價一直處於低位,產能擴張的企業遭遇了巨大虧損。
他解釋稱,2015-2016年,生豬養殖行業利潤豐厚,加上市場普遍看好,企業有很多的渠道融資,包括增發股票、發行企業債和專項債等。於是,在企業盈利的背景下,通過發債等渠道,獲得大量現金,用於產能擴張。部分養殖集團在過去三年時間產能擴張超過了五倍。後來,由於環保及土地因素,豬場的投資成本顯著增加,年出欄10萬頭肉豬,在第一批肉豬出欄之前,需要投資3億元。如果配套飼料加工及種豬繁育的話,資金需求量會更高。
這一波擴張的生豬產能,到了2017年四季度,開始持續釋放。然而,部分養殖集團在2017年仍在加快產能布局,生豬供應量增加,豬價持續下跌。
特別是進入到2018年以後,豬價快速下跌,3月份豬價跌破了行業平均成本,國內豬價持續三個月處於成本線下方,行業虧損嚴重。新建豬場由於固定資產攤分及資金成本要高於前期建設的豬場,其虧損情況更為嚴重。
在養殖行業虧損之際,到了8月份,非洲豬瘟疫情爆發,農業農村部採取應急措施,嚴禁區域生豬調運。於是,華北、東北地區豬價長時間低於全國均價。從10月中旬到12月份,東北地區豬價長時間處於4元/斤,甚至跌破4元/斤。
林國發稱,長時間的調運不順,導致東北地區出現較大比例的被動壓欄豬,壓欄豬體重超過300斤,而壓欄豬價格普遍低於4元/斤,低於適中體重豬的價格10-15%。而超過300斤的豬,肉料比又顯著增加,單位養殖成本普遍超過6.2元/斤,進一步加重養殖虧損。
今年豬價上漲「板上釘釘」
非洲豬瘟疫情,加重了2018年生豬產業的虧損。一方面,過去三年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大幅擴張的企業,由於調運停滯,東北、內蒙古地區豬價下跌,虧損嚴重;另一方面,大量的生豬由于禁運問題導致被動壓欄,推高了生豬單位養殖成本,加大虧損,且壓欄導致仔豬補欄不順,豬場的利用率下降,增加了單頭生豬固定資產攤分成本;第三方面,禁運導致大豬無法順利出售變現,且需要持續餵養,加重的企業的現金流壓力。
另外,部分養殖集團的繁育場及育肥場分離,禁運導致大量仔豬無法調運到育肥場,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補欄。
林國發稱,非洲豬瘟已經影響了生豬產業的政策生產節奏,加重產業的虧損幅度。他分析稱,當前行業面臨問題的核心在於,非洲豬瘟疫情仍呈現偶發性及不確定性。生豬養殖企業當前需要面臨的問題在於如何做好防疫、消毒,減少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另外,還需要面臨生豬出欄不順、虧損嚴重等問題。如何獲得新的融資,緩解企業的現金流,也是當前企業需要直面的重要問題。
馮永輝稱,2019年,養豬行業最大的挑戰仍然是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控。不過,從整個市場的角度來看,由於2018年養殖企業虧損嚴重,開始大量的去產能,後續市場是非常確定的,豬周期肯定是向上走,市場缺少生豬,豬價上漲是板上釘釘,就是時間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