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雪,承包了昨夜今晨濟南人的朋友圈!
看看網友們的曬圖,
↓↓↓
奔跑在上班路上,好嗨喲!
來源:濟南都市頻道微信平臺 @人情冷漠
雪後黑虎泉,美!
大熊貓:下雪天,我想靜靜……
安靜賞雪的大熊貓
視頻↓↓
雪後九如山,如詩如畫,
來源:濟南都市頻道微信平臺 @L&Y
微信傳言人工增雪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是真的嗎?
此次降雪濟南適時進行了人工增雪,不少市民發現,微信中開始轉發所謂的溫馨提醒,稱人工增雪的炮彈是碘化銀危害健康。還指出雪中也會含有碘化銀。請家中有寶寶的一定要注意:第一不要吃雪。第二玩雪後及時洗手防止對皮膚的傷害。第三雪融化後的3-4天內是碘化銀漂浮物最多的時候,出門一定要戴口罩。這些微信群或朋友圈裡的傳言是真的嗎?
人工增雨(雪)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
剛剛,濟南市氣象局通過官方微博
「濟南氣象服務」回應了!
具體內容如下:
前一段時間我們(濟南氣象局)做了大量人工增雨、增雪的工作,大家擔心是否會帶來一些負面的作用,比如說催雨(雪)劑中的碘化銀是否會造成對土壤、水源的汙染?
這個問題是大家非常關心的,特別是在我國,對於抗旱、防災減災,人工增雨(雪)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碘化銀是怎麼回事吧:
問題1:碘化銀為什麼能催雨(雪)?
通常的人工增雨(雪)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在雲霧厚度比較大的中低雲系中播散催化劑(碘化銀)從而達到降雨、降雪目的。
1、增加雲中的凝結核數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並增大;
2、改變雲中的溫度,有利擾動並產生對流。
而雲中的擾動及對流的產生,將更加有利於水汽的碰並增大,當空氣中的上升氣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飄浮時,便產生了降雨、降雪。
問題2:人工增雨(雪)用碘化銀的話不怕汙染農田,造成作物含有重金屬,影響人類?
我們現在所用的催化劑量不會造成對人體和環境有任何危害。經計算碘化銀釋放的催化劑大約每平方公裡只有一克碘化銀。人工增雨(雪)是一個微物理過程,而不是產生新物質的化學變化。雖然碘化銀中的銀離子是重金屬,但碘化銀用量極小,分散在很大的區域裡面,單位面積的含量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綜上所述在人工影響天氣中使用的碘化銀,是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的,所以市民不必擔心其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
濟南市氣象臺副臺長尹承美打了個比方為市民做解釋,她說,針對用碘化銀人工增雪就相當於手機帶的輻射、化妝品含的酒精,離開「量」而單純考慮物品名稱是有偏差的。
此外,還有網友提到了以下兩個問題:
1、增雨火箭彈碎片會傷到人嗎?
按照2002年國務院頒布的《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的規定,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必須在批准的空域和作業時限內,嚴格按照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作業規範和操作規程進行,並接受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的指揮、管理和監督,確保作業安全。
增雨火箭彈的材質十分特殊,它和作戰用的炮彈、火箭彈不同,外殼、彈頭都是非金屬的,而是纖維質的。它在空中自爆後形成的碎片每一塊都小於100克,所以不用擔心會落下傷人。
2、人工增雨/雪中若出現啞彈,該怎麼處理?
氣象部門提醒,假使人工增雨火箭彈發射後存在啞彈(在空中未爆炸直接掉落到地面)的情況,如有市民發現故障增雨彈,請不要靠近,並立即向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當地政府或派出所報告,不可擅自拆除、搬動或儲藏。
看完了官方解釋和闢謠,
市民大可放心了吧!
@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