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氣象部門 揭開人工增雨的秘密

2020-11-30 騰訊網

工作人員調試發射設備 (市氣象局 供圖)

根據氣象條件發射火箭彈 (黃園園 攝)

今年8月至12月初,我市持續無明顯降水,出現全市性氣象乾旱。市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多次進行人工增雨,對緩解氣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險起到一定作用。那麼,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工作人員又是如何作業的?昨日記者採訪了市氣象臺,對人工增雨進行「揭秘」。記者 吳志明

兩次集中增雨作業 有效緩解氣象旱情

記者從氣象臺了解到,12月4日夜間至12月6日受冷暖氣流交匯影響,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市氣象局組織5支作業隊伍,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8次,發射火箭彈60枚。此次,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安溪、南安局部大雨,130個鄉鎮出現10毫米以上降水。

根據市氣象乾旱綜合指數監測顯示,截至12月28日,我市德化、永春、安溪、惠安等地達到氣象輕旱標準。12月29日受冷暖氣流交匯影響,我市再次迎來一次降雨過程,市氣象局立即啟動人工影響天氣應急響應,迅速組織5支作業隊伍,在惠安菱溪水庫、南安山美水庫、安溪藍田水庫、永春五一水庫、德化彭村水庫等地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4次,共發射火箭彈50枚。據區域自動氣象站監測數據顯示,29日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共104個鄉鎮出現10毫米以上降水,其中51個鄉鎮降水超過25毫米,10個鄉鎮超過50毫米。

這兩次人工增雨作業對緩解氣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險起到一定作用。

具備一定天氣條件 才能實現人工增雨

那麼,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呢?

所謂人工增雨,是指人為地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雲層進行影響,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雲中潛在的降雨資源,增加這個地區的降水量。想要讓不下雨的雲降水,最重要的是人工增加足夠數量的冰晶,在雲中散布大量冰晶後,空氣中的水便會自動蒸發並凝集到冰晶上去,如果冰晶不斷變大,増大到空氣的浮力託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到地面成為雨或者雪。其實我們可以把雲看作是一座座移動水庫,如果水庫閘門開得小,那麼落下來的水就少,這時用人為方法向雲中散播催化劑,就可以將水庫的閘門開大,流出來的水也就變大了。

具體人工增雨的方法,可以細分為地面和空中兩種:地面作業主要是利用火箭、高射炮等工具,發射填裝有催化劑的火箭彈和炮彈;空中作業則是直接利用飛機向雲層散播催化劑。「並不是在任何時候向天空中散播催化劑都可以形成降水,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才能成功」,比如在晴天或者雲層很薄的時候就不具備人增雨的條件,只有在天空中的雲系發展到一定厚度,而且雲裡邊要有一定的低於0℃且不結冰的水,雲中還要有上升的氣流。在這樣的條件下,地面發射的火箭彈將催化劑散播到雲中的有效部位,使催化劑均勻地散布在雲中,最大限度地凝結水滴,才能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

經常在半夜作業 雨淋是家常便飯

人工增雨是如何作業的?市氣象局業務科技科科長林中鵬表示,他們通過天氣趨勢分析,結合天氣條件綜合制定作業預案,包括作業條件、作業區域、作業時段、作業站點、作業目的和作業方式等,並進行作業空域申請、作業公告發布、增雨彈藥調撥等工作。市氣象臺會實時監測天氣發展,一旦發現有利作業條件,就會安排作業隊伍前往現場準備,作業隊伍一般由五六個人組成,車上裝載著增雨火箭彈和發射架。作業現場一般都是在野外,水庫邊上,「有時候天氣條件不穩定,在現場等三五個小時也是經常的事情。有時候等了幾個小時條件還是不成熟,就只能無功而返,等待有利天氣條件再前往。」因為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都是在有降雨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因此作業人員被雨淋也是家常便飯。

「人工增雨作業最關鍵的一環是作業機會的捕捉,特別是在秋冬季雨水偏少時。空域條件申請也不容易,因為周邊航線密集的原因,人工增雨作業經常都在半夜實施,同時安全作業區域要求在以作業點為中心、半徑10千米的圓形區域內不能有密集居民區,因此可選擇的發射角度不多。」林中鵬表示。

相關焦點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旱情持續,引發大眾對人工增雨的關注。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旱情持續,引發大眾對人工增雨的關注。合肥市氣象局辦公室最近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氣象部門為何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能否說幹就幹?人工增雨作業要動用小火箭,它的安全性能否保證?針對增雨作業,相信有不少讀者渴望了解的問題。
  • 陝西氣象部門大範圍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中國氣象報記者秦振 通訊員曹永民報導    4月23日,陝西省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了大範圍的人工增雨作業,為目前陝西省關中糧食主產區及陝南大部分地區的旱情增添雨水。  4月23日,陝西省氣象部門抓住有利的天氣形勢,寶雞、鹹陽、銅川、西安、渭南、漢中、安康等市人影辦分別在各自區域開展了不同程度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力爭緩解陝西當前旱情。
  • 宿松:氣象部門解讀人工增雨必要條件與作業流程
    近期,持續晴朗天氣導致我縣旱情進一步發展,群眾對氣象部門為什麼沒有開展人工增雨有所質疑
  • 【訪談】氣象專家解讀人工增雨條件與作業形式
    每年乾旱的時候,人們都希望氣象部門能夠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然而,有時候明明旱的很厲害,為何沒有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呢?人工增雨是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呢?近期有很多網友通過微博微信和中國氣象局網站公眾留言欄目提出類似問題,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姚展予研究員,請他為大家解疑釋惑。
  • 人工增雨9小時 本月再無增雨條件(圖)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查金輝 攝  昨日下午,在桃仙機場,省人影辦工作人員為人工增雨作業飛機安裝焰條。氣象局供圖  葫蘆島氣象部門正在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網友供圖  昨日,全省進行了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本報記者親歷一次飛機增雨作業過程,增雨半小時後會掉落第一滴雨。整個增雨過程起到了緩解省內旱情的作用。
  • 11枚火箭彈射進雲層 記者親歷餘杭臨安人工增雨
    省政府昨天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防禦高溫抗旱和部署人工增雨等相關舉措。省委省政府要求氣象部門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省人工降雨辦公室負責人說,7月28日-29日,上虞、奉化、寧海、餘姚等地已開展10場次的增雨作業,共發射火箭彈88枚。目前,全省各地40支人工增雨作業隊伍、380名有資質技術人員準備就緒,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適時開展火箭人工增雨作業。
  • 人工增雨作業現場 是這樣子的!
    只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和適合的雲物理條件,科學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可在自然降水基礎上增加10%至20%。 (我省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在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浙江在線8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晟 施雯 方力 通訊員 王小萍)接下來,杭州的陣雨或雷雨天氣將會增多,連續高溫趨於緩和。錢報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昨天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
  • 紹興多地擬人工降雨清潔空氣 什麼時候人工增雨?
    許多市民期望來一場雨,「清洗」一下空氣。慶幸的是,受暖溼氣流和低層切變系統影響,從昨天夜裡開始到周六,都會有雨。不僅如此,諸暨、新昌等地還發布公告,準備從1月3日、4日開始到春節期間,擇機人工增雨。而新昌在公告中稱,人工增雨是為了改善空氣品質。雨水對改善空氣品質有多大效果?什麼時候可以人工增雨?我們來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 河南:開展人工增雨有效緩和旱情
    中國氣象報記者周愛春 通訊員卜曉娜報導  6月8日至9日,河南省氣象部門抓住有利的天氣條件,組織開展大範圍人工增雨作業,全省普降喜雨。  當前河南正值夏播夏種,但5月以來河南持續高溫少雨,氣象乾旱發展迅速,對農業生產等造成一定影響。河南省氣象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前準確預報此次天氣過程,要求各地積極做好增雨作業各項準備工作,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作業。從8日夜間到9日夜間,各地氣象部門作業人員搶抓時機連續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我市開展史上最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
    溫商網訊(記者 董吉妮)今年我市降水量偏少,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旱情,昨天終於下雨了,不過這場雨卻是人工增雨作業的結果。11月19日23時至20日8時,溫州市氣象部門抓住有利作業時機,通宵連續作業,在全市範圍開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工增雨作業,緩解當前旱情。據悉,此次總共發射60枚增雨火箭彈。
  • 溫州市開展史上最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
    商報訊(記者 董吉妮)今年我市降水量偏少,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旱情,昨天終於下雨了,不過這場雨卻是人工增雨作業的結果。
  • 甘肅:河西地區開展抗旱人工增雨作業
    中國氣象報記者於仕琪 通訊員龐朝雲報導 6月30日,甘肅省河西地區出現有利人工增雨天氣條件,省氣象局組織河西地區氣象部門開展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近百點次,覆蓋河西5市的13個縣區。
  • 多圖|這次中雨 可不都是「老天爺」下的 人工增雨緩解旱情
    △工作人員將增雨火箭彈發射架裝上車。圖 /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張海強11 月 17 日,淅淅瀝瀝的小雨從白天下到了晚上。△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密切關注雷達雲圖,尋找最佳發射時機。石家莊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發布一級作業指令後,工作人員首先雙手觸地,將身上可能存在的靜電通過地面釋放,隨後,作業人員打開一個木箱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四枚墨綠色的增雨火箭彈。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一邊等颱風來拯救高溫缺水的我們,一邊氣象部門也謀劃人工增雨。今天(7月28日),杭州市氣象臺要在多個區縣進行人工增雨!根據杭州市氣象局的最新消息,杭州境內的各氣象局已經做好人工增雨作業的前期準備工作,今天下午,將在餘杭、富陽、桐廬、淳安、建德、臨安等地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城區、蕭山除外)。錢江晚報的記者已經趕到了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
  • 廣東今年人工增雨137次
    時報訊 (記者凌慧珊通訊員楊綺薇)針對我省目前旱情迅速蔓延的嚴峻局面,廣東省氣象部門目前正全程跟蹤天氣變化,做好乾旱的天氣監測和高火險等級預報,隨時準備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省氣象局有關人士透露,今年3月25日~9月22日,全省人工增雨作業137次,耗彈量370枚,增水量13.92億立方米。
  • 梧州: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宇翔報導 8月5日下午,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氣象局和岑溪市氣象局聯合在岑溪市大隆鎮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增雨有效緩解了旱情。  6月下旬以來,梧州市中南部持續高溫少雨,特別到了7月中下旬夏季雙搶農忙期,梧州市大部分地區氣象乾旱加速發展,中小河流及水庫水位嚴重下降,作物生長和種植受到影響。
  • 保障人工增雨作業飛行24架次,懷化圓滿完成保障人工增雨任務
    9月21日上午,當增雨作業的運(Y-7)飛機從懷化芷江機場轉場起飛,標誌著懷化機場圓滿完成2020年人工增雨飛行保障任務。懷化機場作為湖南省飛機人工增雨的第二基地,飛機飛行的增雨作業影響範圍廣,此次作業有效解決了湘西部、湘南部局部地區的旱情,帶來了有效降雨,消除霧霾,淨化了當地的空氣,對於湖南省內重點乾旱地區及乾旱時段、高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時段、洞庭湖溼地生態保護區枯水季節和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起了重要作用。
  • 【省氣象局】「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程實錄
    青海省氣象部門介紹,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成功完成一次人工增雨作業,為我省東部農業區、黃南、果洛等地區春耕生產送上的及時雨,緩解入春以來的旱情。4月25日,得到「增雨條件成熟、飛機即將起飛」的消息,記者立即趕赴機場,體驗「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