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氣象局】「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程實錄

2020-11-30 青海省人民政府

  「下雨了!太好了!」昨日,海東市農民何先生興奮地在微博上發布這樣一條好消息。青海省氣象部門介紹,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成功完成一次人工增雨作業,為我省東部農業區、黃南、果洛等地區春耕生產送上的及時雨,緩解入春以來的旱情。4月25日,得到「增雨條件成熟、飛機即將起飛」的消息,記者立即趕赴機場,體驗「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過程。

  起飛前48根「煙條」整裝待發

  17時,機場空曠陰冷,借著車燈和機場應急燈,工作人員正在為「空中國王350」飛機安裝類似火箭筒的實心管狀物。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作業試驗科副科長郭三剛介紹,安裝物被稱為「煙條」,是在雲層中播撒的增雨催化劑。此外,機艙內還安裝了一個20立方釐米的鐵匣子,用來控制播撒過程。使用的48根「煙條」要根據云層水汽、溫度、溼度來決定。

  「今年2月份起,我們就駐紮在機場,等待有利的氣象條件,準備人工增雨。」一名地飛機安裝的增雨煙條。勤工作人員說。

  起飛後飛行高度達八千米

  「左右發動機?」「好!」「電壓?」「好!」「客艙門?」「好!」……18時,機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做起飛前的工作。

  18時22分,各項數據顯示飛機性能良好,適合起飛。伴隨著隆隆的響聲,飛機螺旋槳加速旋轉,漸漸離開跑道,飛入雲層。此次飛行是青海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應省氣象部門要求,執行地區人工增雨任務。飛行路線為西寧—海東—瑪沁—河南—貴德—同仁—尖扎—澤庫—西寧。

  飛機一路在雲層中穿梭,當飛行高度達到8222米時,飛機開始顛簸,機艙內光線也隨之減弱。這時,郭三剛下令:「開始實施人工降雨。」按動播撒器控制儀上的按鈕。在強對流的雲層中,飛機穿行而過。在對流過強的時候,飛機會衝出雲層,但過不了幾分鐘,又衝進雲層重新「戰鬥」。

  「哪裡有雲就往哪裡飛」。話音剛落,飛機已經飛到雲層上空,對窗外雲層觀察後,郭三剛再次果斷命令同時點燃增雨煙彈。「這裡的雲層具備非常完好的作業條件,我們要抓緊機會,最大可能地人工增雨!」郭三剛說。記者探身從機窗往外看,只見機翼下方點燃的煙條,噴射出紅色的火焰,像火箭升空時的尾巴。

  「空中國王350」性能優越

  不斷的顛簸中,機艙響起了「砰砰」聲,讓記者緊懸的心更加緊張起來。

  擔任此次航班的機長王明介紹,飛機在雲層中顛簸屬於正常現象,但是,機身結冰是飛行的大敵,我省今年首次使用「空中國王350」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原因在於這種飛機適合高海拔地區飛行,在機身兩側安裝有除冰裝置,裝置啟動後,機身上的冰塊很快被融化,大大增強了飛機的安全性。另外,飛機機艙是密封增壓的,身在其中的乘客猶如坐在民航飛機之中,不會持續耳鳴,更不會存在高原反應。

  據了解,與其他小型飛機不同,這種飛機計算機定位極其精準。在天上航行時需要按照空管部門特批的航點行進,只要將航點輸入到計算機中,路線便立即形成了。飛機駕駛員只要控制好起落,其餘便是飛機自己巡航「定速」。

  增雨人隨時待命

  3月4日,青海省大部地區出現了降雪天氣,有效改善了空氣品質,增加了土壤墒情,對農牧業生產非常有利。提前待命的「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飛機完成了2017年首次作業。「空中國王」歷時兩個多小時,在青海省平安-共和-湟源-貴德-互助-尖扎-民和-循化-平安沿線實施了播撒作業,進一步增加了降水量。

  「基本上每天很早要從基地出發。」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每天要觀察人工增雨作業的衛星雲圖,如果作業條件好,我們就要到機場去繼續觀察,隨時待命。

  機長半開玩笑地形容現在的生活,每天無論白天晚上,電話響個不停,因為隨時可能出發。今年青海省首次使用「空中國王350」飛機參與人工增雨作業,全年在東部農業區、環青海湖和三江源地區開展以抗旱、增蓄及生態保護為主要目的的增雨作業。

  21時,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的人工增雨結束了,伴隨著飛機馬達的轟鳴聲,「空中國王350」順利降落在曹家堡機場,當天飛行航程達700多公裡。有著二十年飛行經驗的機長王明是山東青島人,他說:「對於我們來說,人工增雨就是作戰任務。從2月份開始,我們就在24小時待命。任務來了,就一定要完成好!」經過短暫休息後,他和他的機組成員將再次起飛,繼續實施人工增雨。(祁曉軍)

 

相關焦點

  • 廣東今年人工增雨137次
    時報訊 (記者凌慧珊通訊員楊綺薇)針對我省目前旱情迅速蔓延的嚴峻局面,廣東省氣象部門目前正全程跟蹤天氣變化,做好乾旱的天氣監測和高火險等級預報,隨時準備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省氣象局有關人士透露,今年3月25日~9月22日,全省人工增雨作業137次,耗彈量370枚,增水量13.92億立方米。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錢報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昨天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  錢報記者兵分多路,全程記錄人工增雨全過程。昨天下午,餘杭區氣象局計劃在百丈進行人工增雨。  12點58分,錢報記者隨餘杭氣象局一行來到百丈。在石竹園村魚石嶺隧道口一處山坡高地,工作人員開始做準備工作。  14點17分,原本晴熱的天空,突然開始陰沉,竹林燥熱的空氣中,吹來徐徐涼風。但工作人員還是說,雲層條件還達不到人工增雨的作業需要。一般,人工增雨的雲層要求,需要一定厚度和水汽含量,高度也不能太高。
  • 德事隆航空向楚天通航交付一架比奇350i空中國王飛機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德事隆航空近日宣布向湖北楚天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楚天通航」)成功交付一架比奇350i空中國王飛機。此次全新交付的350i將用於人工影響天氣、短途客貨運輸等作業,助力楚天通航進一步發展公司業務。德事隆航空是德事隆集團(紐交所代碼:TXT)的子公司。
  • 人工增雨作業現場 是這樣子的!
    缺水,會影響經濟社會多領域的運作與發展,除了要「節流」不斷探索水資源管理方式加以應對外,開發利用來自雲端的「活水」——空中雲水資源,是有效的「開源」出路之一。人工影響天氣手段是獲取雲水資源直接有效、投入成本低的有效手段。
  • 人工增雪用碘化銀危害健康?省氣象局回應:謠言!
    第三雪融化後的三四天內是碘化銀漂浮物最多的時候,一定要出門帶口罩……」對此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人工增雪到底危害不危害人體健康呢?採訪中,省氣象局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總工程師、中國氣象局二級研究員李培仁解答了這一疑惑。李培仁說,首先人工增雪確實會用到碘化銀,通常的人工增雨(雪)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在雲霧厚度比較大的中低雲系中播散催化劑(碘化銀)從而達到增雨、增雪目的。能增加雲中的凝結核數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並增大。同時,碘化銀能改變雲中的溫度,有利擾動並產生對流。
  • 人工增雨(雪)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剛剛,濟南市氣象局回應了!
    人工增雨(雪)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剛剛,濟南市氣象局通過官方微博「濟南氣象服務」回應了!具體內容如下:前一段時間我們(濟南氣象局)做了大量人工增雨、增雪的工作,大家擔心是否會帶來一些負面的作用,比如說催雨(雪)劑中的碘化銀是否會造成對土壤、水源的汙染?這個問題是大家非常關心的,特別是在我國,對於抗旱、防災減災,人工增雨(雪)都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
  • 平橋區氣象局,深夜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據平橋微宣消息,信陽市平橋區氣象局深夜在五裡店七橋村進行火箭炮人工增雨作業。其實真說起,這場人工增雨也算是一場及時雨,咱們信陽的冬天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乾燥時間長。回顧過去的一個月,12月份基本上沒有下什麼雨,雖偶有變天現象,也只是一陣寒風吹散漫天黃沙罷了,雨水少的可憐。再看未來半個月時間,以晴和多云為主,雨雪也就集中在昨天晚上和今天,也就是說如果錯過這場人工增雨,未來半個月將再也沒有如此好的時機。不過,因為時值冬日,這場人工增雨也引來了一些網友的吐槽,認為應該往後推遲幾天,這樣的雨雪天氣不利於接送孩子。
  • 人工增雨9小時 本月再無增雨條件(圖)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查金輝 攝  昨日下午,在桃仙機場,省人影辦工作人員為人工增雨作業飛機安裝焰條。網友供圖  錦州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氣象局供圖  葫蘆島氣象部門正在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 記者採訪氣象部門 揭開人工增雨的秘密
    市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多次進行人工增雨,對緩解氣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險起到一定作用。那麼,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工作人員又是如何作業的?昨日記者採訪了市氣象臺,對人工增雨進行「揭秘」。記者 吳志明 兩次集中增雨作業 有效緩解氣象旱情 記者從氣象臺了解到,12月4日夜間至12月6日受冷暖氣流交匯影響,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市氣象局組織5支作業隊伍,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8次,發射火箭彈60枚。此次,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安溪、南安局部大雨,130個鄉鎮出現10毫米以上降水。
  • 人工增雨怎麼來的?看磐安縣氣象局人員現場作業
    為緩解連日來的旱情,11月23日下午,磐安縣氣象局組織人員到白雲山
  • 福建:開展人工增雨及反恐應急演練
    11月25日,福建省氣象部門2020年人工增雨及反恐應急演練在龍巖市舉行。此次演練旨在進一步加強省市縣三級應急聯動,提升人工增雨指揮作業、快速響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 只有符合氣象科學條件 人工增雨作業才能有效
    留言板 為什麼有時很旱,你們不增雨?!顧潤源 網友您好,感謝您的建議。在氣象科學上,人工影響天氣是在滿足必要氣象條件的基礎上,採取一些科學手段才可以實現的。以降雨過程為例,在該過程中,首先需要有向上抬升的大氣運動,把雲中的水汽推向高處,氣壓和溫度會隨之降低,水汽飽和,這時如果雲裡還有足夠的凝結核,水汽就會凝結在一起,變成雨落下。而人工增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 ,向條件適合的雲裡播撒更多的凝結核。因此,只有符合氣象科學條件,人工增雨作業才可能有效。
  • 陝西發射82枚火箭彈人工增雨
    為有效預防春季森林草原火災,緩解旱情對春耕春種的影響,3月26日22時,由省應急廳、省氣象局、省林業局聯合指揮的森林防滅火人工増雨專項行動正式開展。3月27日,華商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本次森林防滅火人工增雨專項行動共組織飛機開展夜航增雨作業3架次,累計作業飛行時間8小時45分鐘,影響區域覆蓋寶雞東部、鹹陽南部、渭南西部,漢中市、西安市、商洛市大部分地區。
  • 樂清再次人工增雨!你那裡下雨了嗎?
    11月22日上午,市氣象局及市人影辦工作人員前往淡溪水庫上遊珠璋村人影作業點,開展第二次人工增雨。同時,龍西葉山煙爐增雨點也開展了煙爐增雨作業。網友「芷凝」 攝「空等一回,是我們增雨作業常有的事,工作人員往往在深山中白熬一夜也找不到機會發射。」 市氣象局局長朱景說,增雨作業差不多有一半在凌晨進行,只有一半機會有成效,箇中苦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樂清人工增雨隊伍,已經是全省人工增雨經驗最為豐富的一支。
  • 甘肅:河西地區開展抗旱人工增雨作業
    中國氣象報記者於仕琪 通訊員龐朝雲報導 6月30日,甘肅省河西地區出現有利人工增雨天氣條件,省氣象局組織河西地區氣象部門開展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近百點次,覆蓋河西5市的13個縣區。
  • 陝西全省範圍開展人工增雨 今日集中陝北陝南
    朱榮增表示,省人影辦將全方位開展人工增雨作業(資料圖片)西部網訊(記者 秦振 通訊員 鄭綏翔)近段時間,陝西多地乾旱嚴重,為此陝西省氣象局決定於8月5-11日前後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過程中全省大部分地區都有望出現降水,整體溫度將會下降3-6℃。
  • 廣東再度加強人工增雨抗擊當前旱情
    中新社廣州十月二十一日電(陳建楊綺薇)記者今天從廣東省氣象局獲悉,針對目前旱情迅速蔓延的嚴峻局面,廣東省已經再度加強人工增雨的工作,向天取水成為今年影響社會民生的重要主題。  目前,廣東省氣象局局長餘勇已經要求全省氣象部門全程跟蹤天氣變化,做好乾旱的天氣監測和高火險等級預報,認真做好人工增雨作業的一切準備工作,此外,要針對今冬明春有可能出現的旱情,做好飛機增雨的各項規劃和準備工作。另外,廣東省氣象局最近派出專家組到重旱的韶關地區,了解當地旱情和寒害,指導當地抗擊乾旱和寒露風的危害。
  • 我市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今天,我市抓住有利的天氣形勢,實施今年入春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人工增雨作業,市氣象局先後發射人工增雨火箭20枚,以緩解旱情助力春播,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緩解森林防火形勢。
  • 空中國王350i飛機落地荊州
    楚天都市報9月27日訊(記者高偉 通訊員彭子琪)「空中國王350i是湖北通用航空企業引進的第一架高性能飛機,能有效促進地方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湖北體育產業集團將積極支持通用航空企業發展,促進荊州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湖北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易三平說。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根據杭州市氣象局的最新消息,杭州境內的各氣象局已經做好人工增雨作業的前期準備工作,今天下午,將在餘杭、富陽、桐廬、淳安、建德、臨安等地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城區、蕭山除外)。錢江晚報的記者已經趕到了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