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將增雨火箭彈發射架裝上車。
圖 /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張海強
11 月 17 日,淅淅瀝瀝的小雨從白天下到了晚上。18 時許,在西山森林公園一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附近,鹿泉區氣象局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進行著增雨火箭彈的發射準備。在此之前,按照石家莊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發布的三級作業指令,作業人員已經完成了作業裝備維護及進駐作業點等工作。
△工作人員來到存放增雨火箭彈的倉庫,準備打開大型保險柜取出增雨火箭彈。
△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密切關注雷達雲圖,尋找最佳發射時機。
石家莊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發布一級作業指令後,工作人員首先雙手觸地,將身上可能存在的靜電通過地面釋放,隨後,作業人員打開一個木箱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四枚墨綠色的增雨火箭彈。火箭彈檢查,作業仰角、方位角調試,隨著天色逐漸變黑,作業人員揭開增雨火箭彈中部的引信裝置後,輕輕地填裝進全自動固定火箭發射器內。
△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指北針校準發射角度。
△工作人員在接觸增雨火箭彈前,雙手觸地釋放身體上的靜電。
" 空域申請已批覆,可以作業。""5、4、3、2、1,發射!" 19 時 17 分,隨著一聲令下,增雨火箭彈噴著火焰射向高空。大概半個小時之後,豆大的雨點急促地落了下來,多枚增雨火箭彈均成功完成了使命。
△打開火箭彈上的保險。
△將增雨火箭彈安裝到發射架上。
作業人員介紹,人工增雨作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方式的一種,其原理就像是把一條溼毛巾用力擰出水來一樣,將裝有碘化銀催化劑的增雨火箭彈發射到雲中,隨後通過燃燒碘化銀來增加雲中的凝結核促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而在進行增雨作業之前,工作人員會通過都卜勒雷達、衛星雲圖等大量氣象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尋找最適合進行人工增雨的雲層及作業時機。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四枚增雨火箭彈依次順利發射。
據了解,11 月 17 日 18 時至 21 時,石家莊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先後指揮靈壽、平山、無極、鹿泉、晉州、元氏、高邑七個縣市局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增雨火箭彈 34 枚。同時,省人影辦增雨飛機在石家莊市南部區域開展增雨作業,作業時間為當天 14 時至 18 時。
△環衛師傅們正在加班加點清理道路上的積水。
石家莊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天氣系統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石家莊市出現了中雨天氣,截至 11 月 18 日 15 時,石家莊市平均降水量為 23.1 毫米,市主城區降雨量為 28.0 毫米。負責人表示,此次作業,緩解了石家莊市近兩個月沒有規模性降雨帶來的旱情,同時,人工增雨對補充地下水,增加水庫蓄水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雨中趕路的市民。
編輯:力洪
責編:寧寧
【來源:ZAKER石家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