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訊 10月12日,長沙迎來久違降雨,事實上這是人工增雨作業的效果。10月12日凌晨2點到上午09時,全市14個炮點先後作業20次共發射火箭炮彈54發,各地均出現了小雨到中雨、局地大雨等不同強度降水。
記者從長沙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年雨季結束後,7月16日08時至10月12日08時:全市平均總降水量95.9mm,比歷年同期(280.4mm)異常偏少,全市各地出現不同程度旱情,森林火險壓力較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布署,長沙市人影辦積極應對,早做準備,按照職責分工,「領導到位、指揮到位、作業人員到位、裝備到位、彈藥到位、安全到位、宣傳到位」七到位,組建11支高炮小分隊,開展了秋冬以來較大規模的人工增雨作業。
10月12日凌晨2點開始,長沙市氣象臺值班預報員發出指令,寧鄉西部出現作業機會,通宵駐守在炮點的作業分隊迅速進入作業狀態。一聲炮響,雨水應聲而落,開啟了此輪人工增雨的序幕。隨著作業機會的不斷出現,截止到12日09時,全市14個炮點先後作業20次共發射火箭炮彈54發,各地均出現了小雨到中雨、局地大雨等不同強度降水。11日20時至12日09時全市平均降水量6.4mm,最大為28.3mm,出現在望城區茶亭鎮慎家橋村。在緩解旱情、改善空氣品質狀況、打贏藍天保衛戰、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截止到目前為止,今年先後共作業40次,發射火箭彈110發,覆蓋全市範圍。
瀟湘晨報記者陳詩嫻 通訊員王向 實習生王開慧 田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