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得看老天「臉色」萬事俱備只欠「天氣條件」

2020-11-30 浙江在線

  對著35℃、36℃的天氣大喊「涼快」,這就是2013年的夏天。經歷了上周「登峰造極」的熱,我們可算等來了氣溫走下坡路。但是,我市遭遇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高溫熱浪少雨天氣,這已經成為事實。即便高溫不走極端了,可晴熱天氣仍然不肯「收手」,抗旱形勢依舊嚴峻,所以我們嘉興也要利用高科技,向老天爺要水「解渴」了。

  昨天,嘉興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向市民告知了作業的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等。從今天開始到本月31日,只要天氣條件允許了,嘉興歷史上人工增雨的第一炮就將打響。

  借著昨天下午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們在發射架前進行培訓的好機會,記者也趁機「偷師」,學到了一些和人工增雨有關的知識。安裝火箭彈前應該做哪些檢查?發射架的角度調整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太過專業的我們不說,先來解答一些市民最關心的問題。

  1.要等怎樣的時機?

  看著杭州、寧波等地陸續實施人工增雨,嘉興市民已經「眼紅」了很久——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們?什麼時候才算時機成熟?

  首先,有個概念要糾正一下。人們常說「人工降雨」,其實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人工增雨」。因為人工增雨並不產生雨,它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說白了,人工增雨就是採用人為的方法,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雲層施加影響,開發雲中潛在的降水資源,使降水量增加。

  既然是向老天爺「借水」,那看它的「臉色」行事是必須的。用我們人類的力量去影響天氣,必須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

  第一,天上的雲系要發展到一定的厚度,一般是大於2公裡;第二,雲裡邊要有一定的過冷水(低於0℃而不結冰的水)含量,而且雲中要有上升氣流。滿足這些條件後,我們把催化劑送到雲中的有效部位,才能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

  簡單來說,有雲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雲都有降水潛力,只有那些有降水潛力和開發利用可能的雲才可催化致雨。

  回顧一下嘉興前段時間的天氣,「兢兢業業」的副熱帶高壓那麼強勢,不給我們一絲喘息的機會。雲彩稀稀拉拉不成氣候,空氣又形成不了對流。而這周,副高終於「累」了,逐漸東退,給了我們「借雨」的希望。

  2.選址有沒有「偏心」?

  嘉興此次人工增雨的作業地點分別是海鹽縣百步鎮德勝村附近、桐鄉市大麻鎮黎明村附近、桐鄉市濮院鎮雲家橋附近、海寧市黃灣鎮安江路附近。看到公告裡的地址,嘉善、平湖和嘉興市區的小夥伴們急了。

  但其實,人工增雨的第一原則是空曠,所以市區是肯定不行的。另外,如果選址在我市天氣系統的下遊,那麼雨很有可能就下到嘉興以外的其他地方了,所以也是行不通的。如果選在海邊,那麼,就會影響到海上去了,對陸地上的影響就比較小。

  而上述選定的這些地方恰恰滿足了空曠、上遊、不臨海的條件,而且整個嘉興的範圍並不大,所以在這些點實施增雨作業,基本上能夠影響全市,這樣增雨的效果就比較好。

  3.使用什麼設備?

  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高射炮、火箭、氣球、飛機播撒催化劑法,此次我市將採用的是利用火箭向高空發射炮彈,目前,火箭彈已經按照規定安放在嘉興人武部。

  嘉興共採購了三套火箭發射架,均是由江西一家軍工廠生產的。每套發射架由移動平臺、定向器、高低機及方位機等組成,具有操作簡便、結構合理、機動性強、易維護保養等特點,它既適合固定炮位作業,又適合野外移動作業。每一套發射架可以同時放置4枚火箭彈,發射時可以打到7公裡高空,釋放催化劑。

  這次人工增雨將使用BL-1A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BL系列防雹增雨火箭彈採用的是最近研製的碘化銀焰劑配方,其成冰性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它由戰鬥部、安全裝置(自毀裝置)、發動機及整體尾翼組成,其中催化劑就是裝在戰鬥部裡面的,也就是火箭彈的尖端。

  火箭彈發射升空後,內置的延期點火器同時工作,按規定的時間點燃催化劑,使之在飛行過程中連續進行播撒作業。再經過一段時間後,自毀裝置工作,火箭彈的殘骸在不低於3000米的空中自毀。

  4.會帶來什麼影響?

  火箭人工增雨作業的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無關人員禁止進入作業區域。作業期間,火箭彈發射時伴有巨響,請勿驚慌。

  很多市民會擔心,火箭彈的殘骸如果從空中掉落,會不會砸到人或者花花草草?根據火箭彈系統的設計原理,在催化作用結束後,安全裝置裡的延期管會點燃煙火劑炸藥,在彈的頭、中、尾部實現三炸自毀,使火箭彈戰鬥部、尾噴管及燃燒室殘骸撕裂成碎片,成鬆散纖維團飄落,碎片邊緣呈須狀,以緩慢的速度散落到地面,確保地面安全。

  作業完成後,市民如果發現增雨火箭彈殘體或故障彈,請立即向當地派出所或嘉興市氣象局(0573-82531771)報告,不可擅自靠近、拆除、搬動或儲藏。

  萬眾期待的第一次

  根據氣象資料,1986年,桐廬縣遭受了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應桐廬縣政府要求,杭州市氣象局成立了人工增雨作業技術組。同年8月,進行了杭州歷史上首次人工增雨作業,給桐廬帶來了50多毫米的降雨,效果非常明顯。2003年至2005年,全省乾旱嚴重,省政府多次組織飛機人工增雨。2005年以來,杭州每年均開展2到3次人工增雨作業。

  但是對於嘉興而言,由於河網密集,歷來只怕澇不怕旱,這次人工增雨是嘉興歷史上的第一次,所以備受關注。

  目前,火箭發射架、增雨火箭彈、通信指揮系統等人工增雨設備都已經到位,嘉興人工增雨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另外,嘉興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成員,都是從市本級及五縣(市)氣象部門抽調出來的專業人士,自領導小組成立以來,他們一直都在高溫下接受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培訓,以確保人工增雨的順利進行。

  在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前,市氣象部門也將提前告知作業點附近的居民做好安全準備,確保人工增雨的絕對安全。

相關焦點

  • 一枚火箭彈價值數千元 人工增雨投入產出1:30
    7月31日下午2時10分,正當人們被高溫「蒸煮」難熬時,隨著3枚人工增雨火箭彈射向天空,南京終於迎來一場透雨,讓整個古城瞬間涼快許多。    7月份南京高溫累計達19天,其中從23日-31日連續9天高溫。
  • 今天下午開始下的雨,可能來自他們!杭州多地要人工增雨
    可能有人問了,為什麼選擇今天開始人工增雨,而不是前段高溫霸屏的時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增雨不是降雨。」浙江省人影(人工影響天氣)專家詹平華說,連續晴熱高溫天氣,農業乾旱、森林火險等級高的情況下,氣象部門會考慮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但增雨要具備一定自然條件。人工增雨要取得良好效果,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比如好的作業目標雲,最佳作業時間,達到最適合的作業播撒量等。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昨天下午,餘杭區氣象局計劃在百丈進行人工增雨。  12點58分,錢報記者隨餘杭氣象局一行來到百丈。在石竹園村魚石嶺隧道口一處山坡高地,工作人員開始做準備工作。  14點17分,原本晴熱的天空,突然開始陰沉,竹林燥熱的空氣中,吹來徐徐涼風。但工作人員還是說,雲層條件還達不到人工增雨的作業需要。一般,人工增雨的雲層要求,需要一定厚度和水汽含量,高度也不能太高。
  • 人工增雨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人工增雨不是「無中生有」,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雲水條件。一般自然降水的產生,不僅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還需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比如:0℃以上的暖雲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雲中要有冰晶,沒有這個條件,天氣形勢再好,雲層條件再好,也不會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況下,這種微物理條件有時不具備;有時雖然具備但又不夠充分。前者根本不會產生降水;後者則降雨很少。
  • 木裡火災:已做好人工增雨準備,10日可能出現作業天氣條件
    「我們已經做好裝備、人員、催化劑等方面的充分準備,目前正在密切監測當地天氣變化,抓住機會適時開展飛機、地面人工增雨作業。」4月8日,四川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少朋友疑惑,既然已經準備就緒,為什麼不立即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因為,人工增雨不是想做就能做。
  • 天氣這麼幹燥為何不人工增雨?空中缺朵雨做的雲
    據中國天氣網,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9日、10日兩天夜間最低氣溫普遍在8℃-12℃,而華南南部一帶,周末兩天夜間最低氣溫將會在15℃上下,部分地方甚至超過20℃。這樣的溫度下搶單,急得冒汗也是有可能的。  未來一段時間,南京依舊是晴天當道,雨水難覓,享受陽光的同時,也會感受秋燥。未來幾天,氣溫緩緩回升,最高氣溫重新爬到22℃~24℃附近。
  • 合肥實施人工增雨抗旱 前夜昨晨出現降雨天氣過程
    前天夜裡到昨天上午,我市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過程。記者昨日從氣象部門獲悉,近期降雨偏少,我市旱象露頭,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抗旱所致。  據了解,7月下旬到8月下旬,我市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加之氣溫持續偏高,蒸發量大,我市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現象。
  • 什麼是人工增雨,一次增雨需要花費多少錢?
    都說人工降雨,其實不應該叫做人工降雨,而應該說是「人工增雨」,人還無法使用科技進行「無中生雨」,只能說在有富含水汽的雲層的前提下,改變雨量的大小,使得原本雨量偏小的雨變得雨量大一些,從中雨變成大雨、暴雨,從小雨變成中雨、大雨這樣子的情況。
  • 濟寧市民盼雨心切,什麼條件下可以人工增雨呢?
    25日,嘉祥一位網友在濟寧問政濟寧平臺諮詢,23號濟寧東邊都下了一場大雨,而往西基本上沒大下,只是下了幾滴雨,實在是不能完全緩解旱情,既然下雨,那麼有沒有條件進行人工降雨啊?緩解一下我市的旱情。濟寧市氣象局表示,7月22日至23日的降雨局地性強,系統移動快,不適合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需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只有當雲系發展到一定厚度(一般是大於2公裡),雲裡有一定的過冷水(低於0度而不結冰的水)含量,且雲中要有上升氣流,才可以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通過地面的火箭、高炮等裝備將催化劑攜帶到雲中的有效部位,才能形成有效降水,起到緩解旱情的作用。
  • 人工增雨9小時 本月再無增雨條件(圖)
    昨日下午,在瀋陽桃仙機場,執行人工增雨作業的飛機從跑道上起飛。網友供圖  錦州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網友供圖  昨日,全省進行了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本報記者親歷一次飛機增雨作業過程,增雨半小時後會掉落第一滴雨。整個增雨過程起到了緩解省內旱情的作用。
  • 如何進行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可以使天空隨時都能下雨嗎?
    降雨不僅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在旱情嚴重的時候,一場雨貴如油,在炎熱的天氣裡,雨水可以增加人們的舒適度。然而,有時候天氣就會作怪,一連一兩個月都不降水,這時候,人們就期望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來降水。可是人工增雨作業是有前提的,沒有這個前提,即便作業也是無效果的。首先,天空中要有雲彩,雲彩中要有足夠的水汽,符合降水條件才可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 廣東研判29號颱風「巴蓬」 將依條件人工增雨
    中新網廣州12月27日電 (王堅 粵應宣)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27日組織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廣東省氣象局、廣東省水文局等部門舉行降雨防禦、蓄水保水會商會研判,預計今年29號颱風「巴蓬」將於28日前後在南海中部海域逐漸減弱消失,廣東將在粵北、粵西和粵東將依據條件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今晚將人工增雨
    為緩解我市入秋以來降水匱乏的不利局面,今晚,市人影辦準備利用有雨雲經過的好時機,到餘姚山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緩解旱情、增加水庫蓄水和淨化空氣,市人影辦計劃今晚到隔壁的餘姚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今晚冷暖氣流交匯形成降水,是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的一個必要條件。
  • 只有符合氣象科學條件 人工增雨作業才能有效
    留言板 為什麼有時很旱,你們不增雨?!顧潤源 網友您好,感謝您的建議。在氣象科學上,人工影響天氣是在滿足必要氣象條件的基礎上,採取一些科學手段才可以實現的。以降雨過程為例,在該過程中,首先需要有向上抬升的大氣運動,把雲中的水汽推向高處,氣壓和溫度會隨之降低,水汽飽和,這時如果雲裡還有足夠的凝結核,水汽就會凝結在一起,變成雨落下。而人工增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 ,向條件適合的雲裡播撒更多的凝結核。因此,只有符合氣象科學條件,人工增雨作業才可能有效。
  • 人工增雨原來是這樣的
    什麼是人工影響天氣? 「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
  • 記者採訪氣象部門 揭開人工增雨的秘密
    市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多次進行人工增雨,對緩解氣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險起到一定作用。那麼,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工作人員又是如何作業的?昨日記者採訪了市氣象臺,對人工增雨進行「揭秘」。 這兩次人工增雨作業對緩解氣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險起到一定作用。 具備一定天氣條件 才能實現人工增雨 那麼,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呢?
  • 11枚火箭彈射進雲層 記者親歷餘杭臨安人工增雨
    最後,根據實際的天氣條件,人工增雨的時間定在昨天下午。 昨天中午12點多,本報一路記者趕到時,臨安市氣象局副局長、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夏建林,臨安市氣象臺臺長孫小平,正頭碰頭趴在氣象臺預報室電腦前研究氣象雲圖。孫小平說,原本計劃下午在龍崗、島石一帶實施人工增雨,但云不夠多,所以決定改到臨安和安吉交界的市嶺實施人工增雨。
  • 人工增雨工作原理
    火箭人工增雨現場人工增雨是採用人為方法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雲層施加影響一個地區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這並不是說當天經過這個地區上空的雲中只凝結了這麼多水分,利用儀器對雲中含水量進行探測的結果表明,雲中凝結的水分比實際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為雲中某些條件不具備,更多的水分才沒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雲中凝結的水分約有20%~80%轉變成降水,具體依雲的類型而定。
  • 今天起,台州範圍人工增雨作業
    這幾天的天氣,還滿意嗎?雖然中午時分,還有點小熱,但總體還是比較舒適。今天開始,晴好天氣暫停,雨水上線。「局部」還會有暴雨,出門上班上學,雨具帶好。為改善生態環境,全市範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作業點附近的市民,請多關注氣象部門的公告,注意安全。
  • 揭秘雲南飛機人工增雨:"煙條"播撒 雲層化雨(圖)
    機組人員說,在飛機必須穿過對流雲層播撒碘化銀時,氣象專家就坐在這排簡易椅子上,只靠雙手扣住椅子的下緣。  「扣不住也要扣。」昆明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負責人馬衛國坦率地告訴記者,從4月9日起,他已經隨機飛行了4次。「這個飛機確實不好坐!每個人下來臉都是綠的。但是,越是顛簸的時候,越是人工增雨作業效果好的時候,所以這種苦不得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