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可以使天空隨時都能下雨嗎?

2020-10-18 科學船塢

降雨不僅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在旱情嚴重的時候,一場雨貴如油,在炎熱的天氣裡,雨水可以增加人們的舒適度。然而,有時候天氣就會作怪,一連一兩個月都不降水,這時候,人們就期望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來降水。

可是人工增雨作業是有前提的,沒有這個前提,即便作業也是無效果的。首先,天空中要有雲彩,雲彩中要有足夠的水汽,符合降水條件才可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如果再細分的話,還分為暖雲增雨作業與冷雲增雨作業,這兩種情況還是不一樣的。

增雨作業

暖雲是指零攝氏度以上的雲層,此時增雨作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暖雲層中需要有足夠數量的雲滴,也就是小水滴,此時,人工增雨作業需要將吸溼劑打上天空就行了,吸溼劑大部分使用食鹽,鹽顆粒被打上天空時,會吸周圍的水汽,凝結成大水滴,從而形成降雨。

冷雲是指零攝氏度以下的雲層,此時增雨作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冷雲層中需要有足夠數量的冰晶核,此時,人工增雨作業需要將人工冰晶核打上天空即可,大部分使用的是碘化銀,將碘化銀焰彈裝入炮彈中,打上天空,在不斷上升的時候,碘化銀焰彈不斷燃燒,從而將碘化銀燃燒產生的晶核均勻地分布在天空中。每次增雨作業時,碘化銀的用量都是極少的,一發高炮炮彈中僅裝有1克的碘化銀,而即便是使用飛機進行廣範圍作業時,使用的劑量也只是在200-300克之間。所以,使用碘化銀進行增雨作業,並不會汙染環境。

增雨作業

1克的碘化銀可以產生幾百億甚至更多個冰晶核。除了碘化銀這個方法之外,還有投冷凍劑這個方法,比如投乾冰,乾冰在雲層中會使周圍的溫度降低,形成大量的冰晶胚胎,數目與碘化銀差不多,所以這兩種方法在冷雲增雨作業中均有使用。

而你所看到的燃燒「煙條」,它很可能是碘化銀焰彈。在進行冷雲增雨作業時,發射的碘化銀焰彈。

有人還會問其它的問題,例如人工增雨作業會破壞氣候嗎?是不是這邊增雨了,那邊就會少雨了呢?

增雨作業

這個問題你完全可以放心,既然人工增雨作業能夠在世界範圍上被廣泛利用,說明其增雨作業是合理的、無害的。人工增雨所影響的天氣系統只是區域性的,是局部的,不會影響氣候。再者,人工增雨不會出現這邊增雨那邊減雨的情況,因為雲層在運動的時候,它所積攢的水汽大部分來自於它運動的過程中,途徑的一些地區地表蒸發上來的水汽,所以,即便在「上遊」增雨了,「下遊」也不會減雨。

增雨作業

通常來說,人工降雨這個稱呼是不準確的,使用人力是無法讓天空隨時都能下雨的,它需要很嚴苛的條件,如果條件不滿足,即便進行再多次的增雨作業,也無法降雨,所以,叫它人工增雨更為的合適一些。在面臨旱情的時候,由於天氣特別晴朗無雲,所以越旱就越無法進行增雨作業,因為沒雲彩啊,所以改善地面的灌溉設施以及事先準備好應對旱情的措施,這比等待人工增雨更有效果。

文/科學船塢

相關焦點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錢報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昨天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  錢報記者兵分多路,全程記錄人工增雨全過程。昨天下午,餘杭區氣象局計劃在百丈進行人工增雨。  12點58分,錢報記者隨餘杭氣象局一行來到百丈。在石竹園村魚石嶺隧道口一處山坡高地,工作人員開始做準備工作。  14點17分,原本晴熱的天空,突然開始陰沉,竹林燥熱的空氣中,吹來徐徐涼風。但工作人員還是說,雲層條件還達不到人工增雨的作業需要。一般,人工增雨的雲層要求,需要一定厚度和水汽含量,高度也不能太高。
  • 記者採訪氣象部門 揭開人工增雨的秘密
    市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多次進行人工增雨,對緩解氣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險起到一定作用。那麼,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工作人員又是如何作業的?昨日記者採訪了市氣象臺,對人工增雨進行「揭秘」。 所謂人工增雨,是指人為地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雲層進行影響,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雲中潛在的降雨資源,增加這個地區的降水量。想要讓不下雨的雲降水,最重要的是人工增加足夠數量的冰晶,在雲中散布大量冰晶後,空氣中的水便會自動蒸發並凝集到冰晶上去,如果冰晶不斷變大,増大到空氣的浮力託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到地面成為雨或者雪。
  • 11枚火箭彈射進雲層 記者親歷餘杭臨安人工增雨
    這將是臨安歷史上第二次人工增雨。第一次是在今年4月,湍口一帶因為撲滅森林火災實施過一次人工增雨。 等到兩點多,山頂的天空裡雲積得越來越多,漸漸遮擋住了小半個天空,隱隱還有雷聲傳來,雨滴也開始飄下來。夏建林下令準備發射。載著火箭彈的皮卡車調整好位置,把火箭彈筒對準那朵可以下雨的雲。這種火箭彈最遠的射程是十公裡,最高可以射到高空9000米左右。
  • 人工增雨工作原理
    火箭人工增雨現場人工增雨是採用人為方法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雲層施加影響一個地區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這並不是說當天經過這個地區上空的雲中只凝結了這麼多水分,利用儀器對雲中含水量進行探測的結果表明,雲中凝結的水分比實際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為雲中某些條件不具備,更多的水分才沒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雲中凝結的水分約有20%~80%轉變成降水,具體依雲的類型而定。
  • 台州一地將啟動火箭人工增雨
    2020年10月30日小知識很多市民會疑惑:「為什麼天氣乾燥不用人工降雨的方式降雨,有的時候下雨了還要再增雨?」其實,人工影響天氣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在乾燥晴天,打再多的碘化銀飛彈,天空都是下不了一滴雨的。
  • 樂清再次人工增雨!你那裡下雨了嗎?
    11月22日上午,市氣象局及市人影辦工作人員前往淡溪水庫上遊珠璋村人影作業點,開展第二次人工增雨。同時,龍西葉山煙爐增雨點也開展了煙爐增雨作業。網友「芷凝」 攝煙爐增雨作業指通過燃燒碘化銀煙條,形成迎風坡上升氣流進入雲層達到增雨目的,具有作業成本低、可遠程控制、指揮環節少、不受空域限制、可全天候作業等優點,但效果不如人工增雨。
  • 什麼是人工增雨,一次增雨需要花費多少錢?
    都說人工降雨,其實不應該叫做人工降雨,而應該說是「人工增雨」,人還無法使用科技進行「無中生雨」,只能說在有富含水汽的雲層的前提下,改變雨量的大小,使得原本雨量偏小的雨變得雨量大一些,從中雨變成大雨、暴雨,從小雨變成中雨、大雨這樣子的情況。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14點44分:臨時調換人工增雨作業點經過對現場氣候天條的分析,剛剛氣象部門決定臨時調換人工增雨的位置,現在趕往下一個備選地點,再看看是否進行人工增雨作業。14:40分:準備工作就緒人工增雨的地點具體在臨安島石鎮的半山腰上,海拔700米,室外溫度是38度。記者看了看,天空中有些雲彩。但現場臨時氣象臺的項臺長說,目前的雲層還不適合人工增雨。臨安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裝載藍色的模擬彈。
  • 人工增雨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人工增雨不是「無中生有」,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雲水條件。此時,如果人工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藉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但不是所有的雲都可以用來「播雨」的,一般說低雲族中的雨層雲和層積雲,或中雲族中的高層雲較為適宜;晴天或天上的雲很薄就不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
  • 濟寧市民盼雨心切,什麼條件下可以人工增雨呢?
    25日,嘉祥一位網友在濟寧問政濟寧平臺諮詢,23號濟寧東邊都下了一場大雨,而往西基本上沒大下,只是下了幾滴雨,實在是不能完全緩解旱情,既然下雨,那麼有沒有條件進行人工降雨啊?緩解一下我市的旱情。濟寧市氣象局表示,7月22日至23日的降雨局地性強,系統移動快,不適合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需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只有當雲系發展到一定厚度(一般是大於2公裡),雲裡有一定的過冷水(低於0度而不結冰的水)含量,且雲中要有上升氣流,才可以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通過地面的火箭、高炮等裝備將催化劑攜帶到雲中的有效部位,才能形成有效降水,起到緩解旱情的作用。
  • 湖南進行今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雨 湘西等地區普降小到中雨
    早上7點20分,增雨飛機進行第一個架次起飛,沿長沙-漵浦-麻陽-吉首-保靖-瀘溪-永順-沅陵-張家界-嶽陽縣-汨羅-長沙的航線飛行,沿途進行人工增雨作業,行程1200多公裡,飛行方式從「S形」到「耕地形」(即飛行五公裡時進行180度轉彎,從南往北推進),總裡程2200多公裡。
  • 紹興多地擬人工降雨清潔空氣 什麼時候人工增雨?
    今天早上紹興市區上空一連四天,天空都是灰濛濛的許多市民期望來一場雨,「清洗」一下空氣。慶幸的是,受暖溼氣流和低層切變系統影響,從昨天夜裡開始到周六,都會有雨。不僅如此,諸暨、新昌等地還發布公告,準備從1月3日、4日開始到春節期間,擇機人工增雨。而新昌在公告中稱,人工增雨是為了改善空氣品質。雨水對改善空氣品質有多大效果?什麼時候可以人工增雨?我們來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 今晚將人工增雨
    為緩解我市入秋以來降水匱乏的不利局面,今晚,市人影辦準備利用有雨雲經過的好時機,到餘姚山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緩解旱情、增加水庫蓄水和淨化空氣,市人影辦計劃今晚到隔壁的餘姚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今晚冷暖氣流交匯形成降水,是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的一個必要條件。
  • 天氣這麼幹燥為何不人工增雨?空中缺朵雨做的雲
    壓箱底的秋褲翻出來穿了嗎?  南京人的秋天:秋褲穿了脫,脫了穿  9日早晨,猝不及防的降溫,讓不少人穿上了閒置很久的秋褲。  「雙十一」要來了,是不是要買床厚被子?熱水袋?羽絨服?秋褲?感覺購物車都要塞不下了。
  • 平橋區氣象局,深夜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據平橋微宣消息,信陽市平橋區氣象局深夜在五裡店七橋村進行火箭炮人工增雨作業。其實真說起,這場人工增雨也算是一場及時雨,咱們信陽的冬天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乾燥時間長。大家如果注意的話,可以發現,在入冬之後,信陽幾乎很少下雨,空氣顯得異常乾燥,因為信陽特殊的秋冬乾燥氣候,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感冒與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醫院的就診患者也會大大增多。回顧過去的一個月,12月份基本上沒有下什麼雨,雖偶有變天現象,也只是一陣寒風吹散漫天黃沙罷了,雨水少的可憐。
  • 廣東今年人工增雨137次
    時報訊 (記者凌慧珊通訊員楊綺薇)針對我省目前旱情迅速蔓延的嚴峻局面,廣東省氣象部門目前正全程跟蹤天氣變化,做好乾旱的天氣監測和高火險等級預報,隨時準備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省氣象局有關人士透露,今年3月25日~9月22日,全省人工增雨作業137次,耗彈量370枚,增水量13.92億立方米。
  • 國產新舟60+北鬥導航:人工增雨性能強悍
    這個季節,雨水格外重要,但光靠老天爺下雨遠遠不夠,人工增雨是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有效手段。去年年底,一架印有「中國氣象」的「新舟」60增雨飛機落戶長春,這是國內首架高性能增雨飛機,添載了最全面的催化劑裝載設備和先進的探測設備。昨天它正式「上崗」,實現首飛,與其他兩架增雨飛機聯機作戰,圓滿完成了人工增雨任務。
  • 人工增雨過程揭秘:一發炮彈可催生十億雨滴
    隨後,一場噼裡啪啦的大雨從天而降,錫城不少地方降雨量都超過了30毫米。隨著這次成功的人工增雨,人們想知道人工增雨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有趣過程呢?昨日,無錫氣象臺的專家向記者講述了人工增雨背後的故事。  不是「人工降雨」,是增雨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利用人為因素讓老天爺下雨被稱為「人工降雨」,但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錫氣象臺法規處朱主任說,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準確來說應該是「人工增雨」。
  • 【省氣象局】「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程實錄
    「下雨了!太好了!」昨日,海東市農民何先生興奮地在微博上發布這樣一條好消息。青海省氣象部門介紹,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成功完成一次人工增雨作業,為我省東部農業區、黃南、果洛等地區春耕生產送上的及時雨,緩解入春以來的旱情。4月25日,得到「增雨條件成熟、飛機即將起飛」的消息,記者立即趕赴機場,體驗「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過程。
  • 人工增雨作業來「解渴」
    「嗖嗖嗖」隨著6枚火箭彈衝入烏雲密布的天空,隨後大雨傾盆而下,昨日14點,縣氣象局在鳳川街道肖嶺水庫(桐廬10號作業點)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8月以來,我縣多晴熱高溫天氣,降水偏少,累計面雨量降雨量僅14.2毫米。用水量特別大,而蓄水不足,預計晴熱高溫少雨天氣仍將持續,縣抗旱形勢較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