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挺冷,早晨最低氣溫已經下降10℃,只有8.1℃。刷新南京入秋以來的日最低氣溫的最低值。壓箱底的秋褲翻出來穿了嗎?
南京人的秋天:秋褲穿了脫,脫了穿
9日早晨,猝不及防的降溫,讓不少人穿上了閒置很久的秋褲。
「雙十一」要來了,是不是要買床厚被子?熱水袋?羽絨服?秋褲?感覺購物車都要塞不下了。
據中國天氣網,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9日、10日兩天夜間最低氣溫普遍在8℃-12℃,而華南南部一帶,周末兩天夜間最低氣溫將會在15℃上下,部分地方甚至超過20℃。這樣的溫度下搶單,急得冒汗也是有可能的。
未來一段時間,南京依舊是晴天當道,雨水難覓,享受陽光的同時,也會感受秋燥。未來幾天,氣溫緩緩回升,最高氣溫重新爬到22℃~24℃附近。這樣的氣溫,又可以脫下秋褲了。
下周中期(13日)開始,會迎來新一波冷空氣,氣溫下降,14日-15日最低氣溫向6℃靠近,屆時又得穿上秋褲了。不過冷空氣還是不會帶來明顯降水,乾燥的天氣格局依舊不會被打破。
專家解釋:氣象部門為什麼不人工增雨?
9月中旬以來,南京累計雨量不足10毫米,南京已經出現中到重度氣象乾旱。天氣乾燥,大地、樹木植被、莊稼,還有我們,都渴望來一場降水。
還有不少讀者問,為什麼氣象部門不進行人工降雨呢?
南京市氣象臺臺長姜有山告訴紫金山新聞,氣象上,沒有「人工降雨」的概念,只有「人工增雨」「人工消雨」,「我們從9月以來就一直準備著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但天氣系統太不給力了。」
人工增雨是在有降水的基礎上,增加降水量。舉個例子,本來可能降10毫米的降水量,通過打火箭彈,增加了3毫米的降水量。
進行人工增雨作業,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空氣中必須要有富含水汽的降水雲團,這是人工增雨的基本條件。我們知道,冷氣團、暖氣團相遇,它倆「打架」,才會下雨;第二,合適的空域條件。江蘇地區人工增雨作業使用的是火箭彈,火箭彈發射距離是4至6公裡。不過,這樣的高度會影響空中飛行器的飛行安全; 第三,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工增雨需求。
可南京這段時間,條件二、三都滿足了,就缺「富含水汽的雲團」了。並非所有的雲,都可以化成雨水。晴空萬裡,天上飄著的絲絲縷縷輕薄白雲,便是無法經人工影響而化作雨水的雲。只有當雲團中富含水汽時,在冷暖空氣交匯的背景下,火箭彈中的碘化銀散發到空中後,才能聚合周圍的水汽,變成一個大的水滴,這個大大的水滴掉下來了,這就叫人工增雨。
(作者:翟羽 責任編輯:蘇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