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這麼幹燥為何不人工增雨?空中缺朵雨做的雲

2020-11-24 中國氣象局

  昨天早上挺冷,早晨最低氣溫已經下降10℃,只有8.1℃。刷新南京入秋以來的日最低氣溫的最低值。壓箱底的秋褲翻出來穿了嗎?

  南京人的秋天:秋褲穿了脫,脫了穿

  9日早晨,猝不及防的降溫,讓不少人穿上了閒置很久的秋褲。

  「雙十一」要來了,是不是要買床厚被子?熱水袋?羽絨服?秋褲?感覺購物車都要塞不下了。

  據中國天氣網,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9日、10日兩天夜間最低氣溫普遍在8℃-12℃,而華南南部一帶,周末兩天夜間最低氣溫將會在15℃上下,部分地方甚至超過20℃。這樣的溫度下搶單,急得冒汗也是有可能的。

  未來一段時間,南京依舊是晴天當道,雨水難覓,享受陽光的同時,也會感受秋燥。未來幾天,氣溫緩緩回升,最高氣溫重新爬到22℃~24℃附近。這樣的氣溫,又可以脫下秋褲了。

  下周中期(13日)開始,會迎來新一波冷空氣,氣溫下降,14日-15日最低氣溫向6℃靠近,屆時又得穿上秋褲了。不過冷空氣還是不會帶來明顯降水,乾燥的天氣格局依舊不會被打破。

  專家解釋:氣象部門為什麼不人工增雨?

  9月中旬以來,南京累計雨量不足10毫米,南京已經出現中到重度氣象乾旱。天氣乾燥,大地、樹木植被、莊稼,還有我們,都渴望來一場降水。

  還有不少讀者問,為什麼氣象部門不進行人工降雨呢?

  南京市氣象臺臺長姜有山告訴紫金山新聞,氣象上,沒有「人工降雨」的概念,只有「人工增雨」「人工消雨」,「我們從9月以來就一直準備著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但天氣系統太不給力了。」

  人工增雨是在有降水的基礎上,增加降水量。舉個例子,本來可能降10毫米的降水量,通過打火箭彈,增加了3毫米的降水量。

  進行人工增雨作業,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空氣中必須要有富含水汽的降水雲團,這是人工增雨的基本條件。我們知道,冷氣團、暖氣團相遇,它倆「打架」,才會下雨;第二,合適的空域條件。江蘇地區人工增雨作業使用的是火箭彈,火箭彈發射距離是4至6公裡。不過,這樣的高度會影響空中飛行器的飛行安全; 第三,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工增雨需求。

  可南京這段時間,條件二、三都滿足了,就缺「富含水汽的雲團」了。並非所有的雲,都可以化成雨水。晴空萬裡,天上飄著的絲絲縷縷輕薄白雲,便是無法經人工影響而化作雨水的雲。只有當雲團中富含水汽時,在冷暖空氣交匯的背景下,火箭彈中的碘化銀散發到空中後,才能聚合周圍的水汽,變成一個大的水滴,這個大大的水滴掉下來了,這就叫人工增雨。

(作者:翟羽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省氣象局】「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程實錄
    青海省氣象部門介紹,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成功完成一次人工增雨作業,為我省東部農業區、黃南、果洛等地區春耕生產送上的及時雨,緩解入春以來的旱情。4月25日,得到「增雨條件成熟、飛機即將起飛」的消息,記者立即趕赴機場,體驗「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過程。
  • 人工增雨得看老天「臉色」萬事俱備只欠「天氣條件」
    昨天,嘉興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向市民告知了作業的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等。從今天開始到本月31日,只要天氣條件允許了,嘉興歷史上人工增雨的第一炮就將打響。  借著昨天下午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們在發射架前進行培訓的好機會,記者也趁機「偷師」,學到了一些和人工增雨有關的知識。安裝火箭彈前應該做哪些檢查?
  • 廣東今年人工增雨137次
    時報訊 (記者凌慧珊通訊員楊綺薇)針對我省目前旱情迅速蔓延的嚴峻局面,廣東省氣象部門目前正全程跟蹤天氣變化,做好乾旱的天氣監測和高火險等級預報,隨時準備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省氣象局有關人士透露,今年3月25日~9月22日,全省人工增雨作業137次,耗彈量370枚,增水量13.92億立方米。
  • 人工增雨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人工增雨不是「無中生有」,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雲水條件。此時,如果人工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藉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但不是所有的雲都可以用來「播雨」的,一般說低雲族中的雨層雲和層積雲,或中雲族中的高層雲較為適宜;晴天或天上的雲很薄就不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
  • 人工增雨作業現場 是這樣子的!
    缺水,會影響經濟社會多領域的運作與發展,除了要「節流」不斷探索水資源管理方式加以應對外,開發利用來自雲端的「活水」——空中雲水資源,是有效的「開源」出路之一。人工影響天氣手段是獲取雲水資源直接有效、投入成本低的有效手段。
  • 今晚將人工增雨
    為緩解我市入秋以來降水匱乏的不利局面,今晚,市人影辦準備利用有雨雲經過的好時機,到餘姚山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緩解旱情、增加水庫蓄水和淨化空氣,市人影辦計劃今晚到隔壁的餘姚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今晚冷暖氣流交匯形成降水,是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的一個必要條件。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浙江在線8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晟 施雯 方力 通訊員 王小萍)接下來,杭州的陣雨或雷雨天氣將會增多,連續高溫趨於緩和。錢報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昨天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
  • 台州一地將啟動火箭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要來啦!2020年10月30日小知識很多市民會疑惑:「為什麼天氣乾燥不用人工降雨的方式降雨,有的時候下雨了還要再增雨?」其實,人工影響天氣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在乾燥晴天,打再多的碘化銀飛彈,天空都是下不了一滴雨的。
  • 今天下午開始下的雨,可能來自他們!杭州多地要人工增雨
    可能有人問了,為什麼選擇今天開始人工增雨,而不是前段高溫霸屏的時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增雨不是降雨。」浙江省人影(人工影響天氣)專家詹平華說,連續晴熱高溫天氣,農業乾旱、森林火險等級高的情況下,氣象部門會考慮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但增雨要具備一定自然條件。人工增雨要取得良好效果,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比如好的作業目標雲,最佳作業時間,達到最適合的作業播撒量等。
  • 記者採訪氣象部門 揭開人工增雨的秘密
    市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多次進行人工增雨,對緩解氣象旱情和降低森林火險起到一定作用。那麼,人工增雨基本原理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工作人員又是如何作業的?昨日記者採訪了市氣象臺,對人工增雨進行「揭秘」。 所謂人工增雨,是指人為地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雲層進行影響,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雲中潛在的降雨資源,增加這個地區的降水量。想要讓不下雨的雲降水,最重要的是人工增加足夠數量的冰晶,在雲中散布大量冰晶後,空氣中的水便會自動蒸發並凝集到冰晶上去,如果冰晶不斷變大,増大到空氣的浮力託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到地面成為雨或者雪。
  • 氣象專家呼籲:加強研究,科學開發「雨做的雲」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毓荃等氣象專家最近表示,加強對人工增雨等科學技術的研究,更好地開發利用「空中水庫」雲水資源,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6年全國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累計增加降水約2860億立方米  在空中,山西、陝西、青海、重慶等4省(市)開展飛機增雨作業14架次; 在地面,河北、江蘇、安徽、河南、陝西、寧夏等15省(區、市),地面增雨作業達450餘次,高炮、火箭、煙爐等裝備齊上陣……  2月26日至28日,我國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各地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進行空地聯合人工增雨作業
  • 什麼是人工增雨,一次增雨需要花費多少錢?
    都說人工降雨,其實不應該叫做人工降雨,而應該說是「人工增雨」,人還無法使用科技進行「無中生雨」,只能說在有富含水汽的雲層的前提下,改變雨量的大小,使得原本雨量偏小的雨變得雨量大一些,從中雨變成大雨、暴雨,從小雨變成中雨、大雨這樣子的情況。
  • 如何進行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可以使天空隨時都能下雨嗎?
    降雨不僅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在旱情嚴重的時候,一場雨貴如油,在炎熱的天氣裡,雨水可以增加人們的舒適度。然而,有時候天氣就會作怪,一連一兩個月都不降水,這時候,人們就期望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來降水。可是人工增雨作業是有前提的,沒有這個前提,即便作業也是無效果的。首先,天空中要有雲彩,雲彩中要有足夠的水汽,符合降水條件才可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 合肥實施人工增雨抗旱 前夜昨晨出現降雨天氣過程
    前天夜裡到昨天上午,我市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過程。記者昨日從氣象部門獲悉,近期降雨偏少,我市旱象露頭,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抗旱所致。  據了解,7月下旬到8月下旬,我市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加之氣溫持續偏高,蒸發量大,我市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現象。
  • 人工增雨到底會不會汙染空氣?
    那麼,人工為何可以耕雲播雨?人影作業中使用的催化劑會不會造成大氣汙染?科學的人工影響天氣是在美國朗格繆爾指導下,於20世紀40年代末在實驗室的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水資源非常短缺,但空中雲水資源極為豐富。1958年8月8日,我國在吉林省首次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開啟了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的新紀元。
  • 湖南進行今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雨 湘西等地區普降小到中雨
    華聲在線長沙訊 為了能有場暢快雨,昨天上午,西部戰區空軍某部、湖南省氣象局實行了湖南今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運-7飛機滿載10根碘化銀焰條,從長沙大託鋪機場起飛,兩千多公裡追逐雨做的雲,途經漵浦、麻陽、吉首、保靖等地後回長沙降落。昨日下午4點多開始,作業地區普降小到中雨,常德、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局部地區雨量較為充沛。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旱情持續,引發大眾對人工增雨的關注。合肥市氣象局辦公室最近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氣象部門為何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能否說幹就幹?人工增雨作業要動用小火箭,它的安全性能否保證?針對增雨作業,相信有不少讀者渴望了解的問題。
  • 人工增雨工作原理
    火箭人工增雨現場人工增雨是採用人為方法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雲層施加影響一個地區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這並不是說當天經過這個地區上空的雲中只凝結了這麼多水分,利用儀器對雲中含水量進行探測的結果表明,雲中凝結的水分比實際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為雲中某些條件不具備,更多的水分才沒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雲中凝結的水分約有20%~80%轉變成降水,具體依雲的類型而定。
  • 11枚火箭彈射進雲層 記者親歷餘杭臨安人工增雨
    最後,根據實際的天氣條件,人工增雨的時間定在昨天下午。 昨天中午12點多,本報一路記者趕到時,臨安市氣象局副局長、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夏建林,臨安市氣象臺臺長孫小平,正頭碰頭趴在氣象臺預報室電腦前研究氣象雲圖。孫小平說,原本計劃下午在龍崗、島石一帶實施人工增雨,但云不夠多,所以決定改到臨安和安吉交界的市嶺實施人工增雨。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旱情持續,引發大眾對人工增雨的關注。合肥市氣象局辦公室最近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氣象部門為何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能否說幹就幹?人工增雨作業要動用小火箭,它的安全性能否保證?針對增雨作業,相信有不少讀者渴望了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