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雲南飛機人工增雨:"煙條"播撒 雲層化雨(圖)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對於許多昆明人來說,可能沒有哪一年像今年這樣如此迫切地需要人工增雨;更沒有哪年像今年一樣,需要請「外援」來實施飛機人工增雨。

  去年9月份旱情開始以後,人工增雨成為我省在雨季來臨前緩解旱情的最有效手段。於是全省氣象部門工作人員24小時待命,時刻準備著向天上發射增雨炮彈;省外的人工增雨飛機也到雲南來支援作業,這在雲南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昨日,記者幾經曲折,辦理了各種手續,終於得以走入空軍陸良機場,一窺成都軍區空軍人工增雨飛機的真實面目,以及飛機人工增雨的全過程。

  增雨全靠10根大「煙條」

  要說人工增雨飛機和普通飛機的區別,那還真不明顯。那架停在機場跑道上的小飛機並不起眼,唯一與眾不同的就是機身兩側分別掛著一個巨型的「子彈」,「子彈」的肚子裡分別塞著5條「大香菸」,人工增雨作業靠的就是這個。可以說,飛機是通過飛行將碘化銀播撒到雲層中。

  10根貌似大香菸的東西被業內人士稱為「煙條」,它長約半米,有一條手臂粗,每條含125克碘化銀。飛機人工增雨就是通過飛機在雲層中的飛行過程,將藏在「大香菸」裡的碘化銀慢慢播撒到雲層裡,使得更大面積可以受到碘化銀的作用而促進降雨。

  成都軍區派來駕駛這架軍用運輸機的機組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飛行3小時,能播撒覆蓋7000平方公裡,這與地面發射增雨炮彈一次只能影響3平方公裡的範圍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小鐵匣控制「煙條」播撒

  機艙內,除了布滿密密麻麻儀錶盤的駕駛艙外,整個機艙幾乎可以用空空如也來形容。只見一排簡易條凳上,放著一個20多釐米見方的小鐵匣子,掛在機身外的「煙條」什麼時候開始播撒碘化銀就是靠這個小匣子來控制的。每根「煙條」播撒碘化銀的時間大約為25分鐘,播撒完後,指示燈就會熄滅,工作人員就要操作選擇另一個「煙條」開始播撒。

  每次使用的「煙條」數量要根據當天的天氣和雲層狀況來決定,所以最長的飛行時間可能需要三四個小時。

  走進機艙

  沒安全帶沒拉手

  僅有兩排摺疊椅

  每次飛機人工增雨需要5名機組工作人員:機長、副機長、領航員、機械師、通訊員兼安全員。這些人員全都坐在駕駛艙裡,身上繫著安全帶。氣象專家則坐在貨艙裡。

  機艙裡,只有兩排可摺疊的簡易椅子,坐著有些晃動。椅子上沒有安全帶,沒有拉手。機組人員說,在飛機必須穿過對流雲層播撒碘化銀時,氣象專家就坐在這排簡易椅子上,只靠雙手扣住椅子的下緣。

  「扣不住也要扣。」昆明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負責人馬衛國坦率地告訴記者,從4月9日起,他已經隨機飛行了4次。「這個飛機確實不好坐!每個人下來臉都是綠的。但是,越是顛簸的時候,越是人工增雨作業效果好的時候,所以這種苦不得不吃。」

  背後故事

  半夜起床 累 增雨成功 樂

  「基本上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從4月9日成都軍區派出8架人工增雨飛機支援雲南開始,雲南省、昆明市、各縣市區都安排了工作人員到飛機所在地跟隨飛機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因為早晨的作業條件比較好,所以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在凌晨三四點起床,先到陸良縣氣象局看是否具備人工增雨作業的衛星雲圖,如果作業條件好,工作人員就要到機場去繼續觀察,隨時待命,無論是否能順利進行作業,一般要到中午12點以後才能離開機場返回酒店。

  其實,成都軍區空軍機組人員的工作也很苦。「我都快崩潰了。」機長半開玩笑地形容現在的生活,每天無論白天晚上,電話響個不停,因為隨時可能出發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所以覺也睡不安穩。

  「4月22日那天的作業效果好啊。」雖然等待的時間很難熬,但是想起到雲南後最有效的一次人工增雨作業,機長王玉寶還是欣慰的。他告訴記者,那天飛行條件和作業條件都好,他們4點半就起床了,6點起飛的時候,天還黑著。起飛後,他們在曲靖、富源、宣威、昭通、會澤、昆明等地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8點50分就返回機場了。

  據介紹,成都軍區對雲南的支援將持續到旱情解除後,預計會持續到今年6月10日。而最近幾天,雲南仍然具有較好的作業條件,空軍機組人員和氣象部門工作人員仍將24小時待命,隨時為雲南增加雨水。

  最大遺憾

  「天公」不作美

  兩次取消作業

  能不能跟著飛行一次,親眼看看飛機人工增雨的過程?這是昨日記者不斷努力爭取的目標。但是因為情況不允許,昨天的3次人工增雨計劃都被迫取消了。

  中午1點,記者到達陸良縣時,已經錯過了早上的人工增雨作業時間。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主任劉剛告訴記者,早上6點,氣象部門的人員已經趕到機場把「煙條」掛好,做好起飛準備,但由於空軍陸良機場只能向南起飛,所以增雨作業取消了。

  原定下午3點30分再進行一次人工增雨作業。誰知,昆明空軍指揮所提醒,當時昆明、安寧、玉溪等地區出現了雷暴天氣,不適合飛機飛行,作業計劃再次取消。

  第三次作業計劃起初被安排在下午5點30分。可機場周圍的雷雨天氣使第三次作業計劃宣告取消。

  就這樣,雖有非常好的作業條件,卻因為飛行條件不允許,3次人工增雨計劃被迫取消作業。

  知識普及

  人工增雨,是指在適當條件下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向目標雲播撒適量的催化劑,以影響雲物理過程,從而實現增加地面降水的活動。人工增雨是比較合適的抗旱辦法之一,只要有適合的條件就可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常用的方法有:地面高炮增雨作業、地面火箭增雨作業、飛機增雨作業等。地面人工增雨是指從地面向高空發射炮彈,將炮彈中含有的碘化銀播撒到雲層中。飛機人工增雨則是通過飛機飛行將碘化銀播撒到具有水汽條件的雲層裡,促使降雨增大。(春城晚報 記者 陳潔)

相關焦點

  • 【省氣象局】「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程實錄
    青海省氣象部門介紹,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成功完成一次人工增雨作業,為我省東部農業區、黃南、果洛等地區春耕生產送上的及時雨,緩解入春以來的旱情。4月25日,得到「增雨條件成熟、飛機即將起飛」的消息,記者立即趕赴機場,體驗「空中國王350」人工增雨全過程。
  • 湖南進行今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雨 湘西等地區普降小到中雨
    華聲在線長沙訊 為了能有場暢快雨,昨天上午,西部戰區空軍某部、湖南省氣象局實行了湖南今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運-7飛機滿載10根碘化銀焰條,從長沙大託鋪機場起飛,兩千多公裡追逐雨做的雲,途經漵浦、麻陽、吉首、保靖等地後回長沙降落。昨日下午4點多開始,作業地區普降小到中雨,常德、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局部地區雨量較為充沛。
  • 什麼是人工增雨,一次增雨需要花費多少錢?
    都說人工降雨,其實不應該叫做人工降雨,而應該說是「人工增雨」,人還無法使用科技進行「無中生雨」,只能說在有富含水汽的雲層的前提下,改變雨量的大小,使得原本雨量偏小的雨變得雨量大一些,從中雨變成大雨、暴雨,從小雨變成中雨、大雨這樣子的情況。
  • 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作業方式
    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用「觸發機制」四個字來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過程的基礎上,人工觸發自然降雨機制。其缺點是雖已有車載火箭裝備,可在一定範圍內移動,但相對於飛機機動性仍差,適合於在固定目標區(如為水庫增水)作業,特別是對飛機飛行安全有威脅的強大對流雲進行的催化作業。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作業系統是目前經國家人影辦唯一認定的火箭作業系統。它採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BR-91-Y型高效碘化銀焰劑,產生含AgI的複合冰核氣溶膠,具有很高的成核率,其性能指標高於美國和獨立國協的同關產品。
  • 人工增雨到底會不會汙染空氣?
    科學的人工影響天氣是在美國朗格繆爾指導下,於20世紀40年代末在實驗室的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水資源非常短缺,但空中雲水資源極為豐富。1958年8月8日,我國在吉林省首次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開啟了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的新紀元。
  • 國產新舟60+北鬥導航:人工增雨性能強悍
    這個季節,雨水格外重要,但光靠老天爺下雨遠遠不夠,人工增雨是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有效手段。去年年底,一架印有「中國氣象」的「新舟」60增雨飛機落戶長春,這是國內首架高性能增雨飛機,添載了最全面的催化劑裝載設備和先進的探測設備。昨天它正式「上崗」,實現首飛,與其他兩架增雨飛機聯機作戰,圓滿完成了人工增雨任務。
  • 【訪談】氣象專家解讀人工增雨條件與作業形式
    此時,如果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藉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所以說,人工增雨不是「無中生有」,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雲水條件。  記者:那什麼樣的雲才可以用來增雨呢?人工增雨具體的條件有哪些?
  • 人工增雨(雪)的科學原理
    現代人工增雨(雪)的科學原理是基於自然雲和降水的形成過程建立的,通過飛機、火箭等運載工具向雲中播撒催化劑促進雲水向降水的轉化過程和提高降水效率,如播撒碘化銀催化劑,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進雲中過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
  • 人工增雨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人工增雨不是「無中生有」,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雲水條件。此時,如果人工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藉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但不是所有的雲都可以用來「播雨」的,一般說低雲族中的雨層雲和層積雲,或中雲族中的高層雲較為適宜;晴天或天上的雲很薄就不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
  • 人工增雨9小時 本月再無增雨條件(圖)
    網友供圖  錦州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氣象局供圖  葫蘆島氣象部門正在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網友供圖  昨日,全省進行了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本報記者親歷一次飛機增雨作業過程,增雨半小時後會掉落第一滴雨。整個增雨過程起到了緩解省內旱情的作用。
  • 人工增雨過程揭秘:一發炮彈可催生十億雨滴
    隨著這次成功的人工增雨,人們想知道人工增雨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有趣過程呢?昨日,無錫氣象臺的專家向記者講述了人工增雨背後的故事。  不是「人工降雨」,是增雨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利用人為因素讓老天爺下雨被稱為「人工降雨」,但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錫氣象臺法規處朱主任說,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準確來說應該是「人工增雨」。
  • 如何進行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可以使天空隨時都能下雨嗎?
    降雨不僅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在旱情嚴重的時候,一場雨貴如油,在炎熱的天氣裡,雨水可以增加人們的舒適度。然而,有時候天氣就會作怪,一連一兩個月都不降水,這時候,人們就期望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來降水。可是人工增雨作業是有前提的,沒有這個前提,即便作業也是無效果的。首先,天空中要有雲彩,雲彩中要有足夠的水汽,符合降水條件才可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 山西人工增雨162次!高炮彈430發、火箭彈905枚
    162次黃河電視臺融媒體記者向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了解到, 2019年4月8~9日,受低渦切變線天氣系統影響,全省出現較大範圍降水雲系,具有較好的增雨潛力。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把握有利天氣時機,組織太原、臨汾、大同三架飛機在全省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實施人工增雨作業7架次,其中在山西長治沁源、潞城火場上空增雨作業3架次,支援陝西渭南滅火1架次。累計作業飛行18小時59分鐘,播撒AgI 9500克,累計影響面積15.8萬平方公裡。
  • 我國人工增雨(雪)作業覆蓋面積達500萬平方公裡
    人民視覺1958年8月8日,我國在吉林省首次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開啟了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事業。60年來,隨著作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不斷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在防災減災、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水資源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著日益明顯的趨利避害作用。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烏雲密集,雨水將至。
  • 揭秘:我們為什麼能耕雲播雨?
    對冷型雲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劑和結晶劑,增加雲中冰晶濃度,彌補雲中凝結核的不足,達到降雨目的。對暖型雲的人工增雨,通常向雲中播撒吸溼劑和水霧,促使雲滴增大從而降下水來。人影作業的那些爆款裝備想要影響高空的天氣,沒有高科技裝備怎麼行!人們創造或利用了各具特點的人工影響天氣裝備。
  • 揭秘人工增雨全過程_麻辣探_騰訊·大渝網
    28日晚,市氣象局在合川區南津街街道花園村友緣山莊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實施了火箭炮人工增雨。人工增雨火箭炮到底怎麼發射的?採用的是什麼原理增雨?增雨後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大渝網將為您揭秘。在人工增雨點,兩臺發射器已經到位,工作人員操控著配套的兩個控制系統,火箭彈已經安裝好,等待發射。    「據市人工影響天氣辦辦公室王中副主任介紹,火箭炮人工增雨的主要原理,是每一枚火箭炮裡面都裝有10g碘化銀催化劑。通過發射裝置,把火箭炮送入到7—8千米的高空,而僅僅是在15—20秒之後,碘化銀催化劑就能在空中迅速開始擴散。
  • 陝西發射82枚火箭彈人工增雨
    為有效預防春季森林草原火災,緩解旱情對春耕春種的影響,3月26日22時,由省應急廳、省氣象局、省林業局聯合指揮的森林防滅火人工増雨專項行動正式開展。3月27日,華商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本次森林防滅火人工增雨專項行動共組織飛機開展夜航增雨作業3架次,累計作業飛行時間8小時45分鐘,影響區域覆蓋寶雞東部、鹹陽南部、渭南西部,漢中市、西安市、商洛市大部分地區。
  • 人工增雨工作原理
    火箭人工增雨現場人工增雨是採用人為方法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雲層施加影響有人把雲中的水比喻為一座水庫中的水,閘門開啟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小,人工增雨就是向雲中播撒適量的催化劑,使「小水庫」的閘門開大一點,以便讓水多流出來一些,增大雲的降水效率。此外,雲中的水汽變成水或冰時伴隨著巨大的能量轉換,1g水汽凝結成水約釋放出600cal(1J=4.18cal,下同)熱量,1g水凍結成冰約釋放出80cal熱量。
  • 【抗旱,記者和您在一起】揭開人工增雨作業背後的秘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旱情持續,引發大眾對人工增雨的關注。合肥市氣象局辦公室最近接到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詢問氣象部門為何不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能否說幹就幹?人工增雨作業要動用小火箭,它的安全性能否保證?針對增雨作業,相信有不少讀者渴望了解的問題。
  • 樂清再次人工增雨!你那裡下雨了嗎?
    11月22日上午,市氣象局及市人影辦工作人員前往淡溪水庫上遊珠璋村人影作業點,開展第二次人工增雨。同時,龍西葉山煙爐增雨點也開展了煙爐增雨作業。網友「芷凝」 攝煙爐增雨作業指通過燃燒碘化銀煙條,形成迎風坡上升氣流進入雲層達到增雨目的,具有作業成本低、可遠程控制、指揮環節少、不受空域限制、可全天候作業等優點,但效果不如人工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