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人工增雨一天兩夜,747枚炮彈打上天,現場圖震撼

2020-11-30 今日滄州

「這雨終於下透了,地裡的莊稼可好了,收成有保障了。」「可該下場透雨了,這回終於能耩上地了。」5日下午開始,我市下起了久違的大雨。全市平均降雨56.5毫米,其中最大降雨量出現在黃驊市官莊鄉,達128.0毫米。

為了這場大雨,我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奮戰了一天兩夜,發射增雨炮彈和火箭彈747枚,進行人工增雨。

66個作業點、168人等待「那些雨做的雲」

4日,市氣象臺預報,5日夜間至6日,我市有雷陣雨轉中雨。今年太旱了,收了麥子以後,獅城幾乎就沒有有效降雨。對於這次「雨神」來我市做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氣象部門一定要把「雨神」留在我市的時間儘可能長一些,而且還得儘可能下雨多一些。

為了讓甘霖多降獅城,168名氣象作業人員枕戈待旦。南至吳橋縣,北到任丘縣;東起黃驊市,西至肅寧縣,全市34個人工增雨固定作業點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另外,氣象部門還派出32部增雨作業車,它們將追著雲彩打炮彈,一定要把「雨神」留下了。

據市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常志坤介紹,人工增雨就是利用火箭、高炮等工具,把裝有催化劑的火箭彈或炮彈送入雲中,增加雲中凝結核含量,讓水汽和冰晶附著在凝結核上,使水汽變成大水滴,下落成雨。

為了讓雨儘可能多下,還要避免人工增雨作業對飛機造成影響,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值班員既要指揮著現場作業人員,將增雨彈藥打到雲團的「穴道」上,最大程度增加降雨量;又要關注空域情況,保證作業安全。

人工增雨80餘點次 747枚炮彈打上天

5日18時,「雨神」終於進入我市境內。

「降雨回波過來了,河間市作業點、肅寧縣作業點可以準備作業。」5日18時53分,隨著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一聲令下,兩個作業點的工作人員立即行動起來,裝彈、瞄準方向……伴隨著一聲聲巨響,火光劃破長空,一顆顆炮彈相繼飛上天空。不多時,雨越下越大。

5日19時24分,河間市二十里舖作業點作業;19時33分,獻縣梅莊窪作業點作業;19時50分,河間市故仙作業點作業;19時53分,南皮縣潞灌作業點作業;19時55分,滄縣杜林作業點作業;20時35分,獻縣作業點作業……

一輪激烈的「戰鬥」過後,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終於有了歇口氣的時間,買了兩碗米線,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飯還沒吃完,又一波降雨雲團臨近,新的一輪「戰鬥」再次打響。獻縣、南皮縣、黃驊市各作業點又進行人工增雨。

6日零時,伴隨著雨聲,市民已進入沉睡中。南皮縣城區、南皮縣寨子、泊頭市郝村、吳橋縣城區、泊頭市四營等作業點陸續進行了作業。

6日3時30分許,市氣象臺又發現一個雷達降雨回波圖,這很適合作業。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又指揮孟村回族自治縣、鹽山縣等地作業點進行作業。

隨著人工增雨炮彈飛上天空,傾盆大雨降落在獅城大地上。6日一天,雨一直在下,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和各作業點的工作人員繼續「作戰」。一直到條件不再適宜人工增雨,大家才下班。

在這一天兩夜的「戰鬥」中,我市共開展人工增雨作業80餘點次,發射火箭彈397枚、炮彈350發。

大雨普降,乾旱滄州「解渴」

到7月7日7時,我市降水基本結束。全市平均降雨56.5毫米,其中黃驊市官莊鄉最大,達128.0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南皮縣寨子鎮,達45.7毫米/小時。全市有82個鄉鎮降大雨,100個鄉鎮降暴雨,8個鄉鎮降大暴雨,其中大暴雨主要出現在黃驊市、鹽山縣、獻縣的部分地區。

另外,市區平均降雨量達67.7毫米,其中北二環降雨量最大,達101.2毫米。

降雨時,我市有10個縣市出現17米/秒以上的短時大風,渤海新區埕海站附近風速最大,達30.9米/秒(11級大風)。

據介紹,此次降雨有效地增加了土壤墒情,明顯緩解了我市旱情,為農業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降雨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平衡地下水採補。

來源:滄州晚報 通訊員 王晶晶 記者 張倩 魏志廣

相關焦點

  • 人工增雨過程揭秘:一發炮彈可催生十億雨滴
    前天傍晚6點半左右,在無錫太湖邊上,兩發裝載有碘化銀的人工增雨炮彈,被打上了8000米的高空。  據朱主任介紹,所謂「人工增雨」,是指在本來就要下雨的氣候條件下,用火箭炮將含有催化劑的炮彈射入高空,然後在高空釋放催化劑,達到讓本來就要落下的雨水量變多的效果。曾有專家統計過,一般來說,每一炮可以催生十億雨滴。  「並非任何時候,都能進行人工增雨。」
  • 成都昨再次人工降雨 揭秘增雨高炮上天全過程
    這場雨,讓成都市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望眼欲穿」地等了兩個晚上:提前三天開始監測雲層情況,提前一天把炮彈送達各個炮點,提前幾分鐘給空管部門打報告……300多人都在待命。前晚到昨日凌晨,總計3分鐘的時間,彭州等地的9個炮點將81發炮彈送上了天。但這增雨的高炮,想打一發出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 火箭彈8枚、炮彈240發,直擊禹州人工增雨
    這場雨的來臨與市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開開眼先來段視頻小夥伴們感受一下▼本次增雨用的雙三七高炮本次作業用的中兵火箭彈市氣象局:本次作業共發射ZBZ-HJ-7型高效增雨防雹火箭彈8枚、三七增雨防雹炮彈240發。
  • 5部火箭發射架,50枚炮彈!荊州人工增雨現場曝光……
    記者今天從市氣象局獲悉,26日,市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出動5部火箭發射架,在荊州區、公安、石首、松滋等地分別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後我市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區中到大雨,有效緩解了當前持續的旱情。8月26日氣溫初降,我市出現有利於人工降雨的作業條件,該局抓住時機,26日下午布置了全市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作。當日下午,市氣象局出動5部火箭發射架,開展了6次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BL-1A型炮彈50枚,增加雨量20mm;作業影響面積為38000多公頃。
  • 震撼!蒼南人工增雨,連發8枚火箭彈
    蒼南氣象 11月20日凌晨3點,在蒼南2號人影作業點即橋墩水庫邊,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響聲,八枚人工影響增雨火箭彈先後騰空而起 據縣氣象臺預測,受低層切變線東移南壓影響,19日夜裡至20日將有一次明顯降水過程,適宜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15:13分:第一枚炮彈上天先後發射了兩枚人工增雨彈,效果馬上就來啦15點00:工作組到達臨安市人工影響天氣10號作業點這次作業組一共帶了9枚發射彈,其中1枚模擬彈,8枚實彈。模擬彈主要是用來測試發射架的電阻。工作人員正在查看模擬彈每次作業,發射架和火箭彈必須分開裝運,所以每次至少出動兩輛車。這是今天其中一輛車上裝載的8枚實彈。
  • 11枚火箭彈射進雲層 記者親歷餘杭臨安人工增雨
    省政府昨天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防禦高溫抗旱和部署人工增雨等相關舉措。省委省政府要求氣象部門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省人工降雨辦公室負責人說,7月28日-29日,上虞、奉化、寧海、餘姚等地已開展10場次的增雨作業,共發射火箭彈88枚。目前,全省各地40支人工增雨作業隊伍、380名有資質技術人員準備就緒,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適時開展火箭人工增雨作業。
  • 用炮彈打?人工增雨到底會不會汙染空氣?
    科學的人工影響天氣是在美國朗格繆爾指導下,於20世紀40年代末在實驗室的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水資源非常短缺,但空中雲水資源極為豐富。1958年8月8日,我國在吉林省首次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開啟了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的新紀元。
  • 如何進行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可以使天空隨時都能下雨嗎?
    增雨作業暖雲是指零攝氏度以上的雲層,此時增雨作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暖雲層中需要有足夠數量的雲滴,也就是小水滴,此時,人工增雨作業需要將吸溼劑打上天空就行了,吸溼劑大部分使用食鹽冷雲是指零攝氏度以下的雲層,此時增雨作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冷雲層中需要有足夠數量的冰晶核,此時,人工增雨作業需要將人工冰晶核打上天空即可,大部分使用的是碘化銀,將碘化銀焰彈裝入炮彈中,打上天空,在不斷上升的時候,碘化銀焰彈不斷燃燒,從而將碘化銀燃燒產生的晶核均勻地分布在天空中。
  • 長沙人工增雨初顯成,昨天上午共發射火箭炮彈54發
    本報長沙訊 10月12日,長沙迎來久違降雨,事實上這是人工增雨作業的效果。10月12日凌晨2點到上午09時,全市14個炮點先後作業20次共發射火箭炮彈54發,各地均出現了小雨到中雨、局地大雨等不同強度降水。
  • 陝西發射82枚火箭彈人工增雨
    為有效預防春季森林草原火災,緩解旱情對春耕春種的影響,3月26日22時,由省應急廳、省氣象局、省林業局聯合指揮的森林防滅火人工増雨專項行動正式開展。3月27日,華商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本次森林防滅火人工增雨專項行動共組織飛機開展夜航增雨作業3架次,累計作業飛行時間8小時45分鐘,影響區域覆蓋寶雞東部、鹹陽南部、渭南西部,漢中市、西安市、商洛市大部分地區。
  • 湖南進行今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雨 湘西等地區普降小到中雨
    昨日6點30分,太陽緩緩升起,記者跟隨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工作人員(以下簡稱省人影辦)和機組人員到達長沙大託鋪機場。一進飛機坪,便看見一架飛機停在機場跑道上,這就是進行此次人工增雨任務的運-7飛機。 運-7飛機的機身兩側各掛有一枚巨型的「子彈」,即飛機人工增雨的播撒器。隨後,省人影辦工作人員搬來10條約半米長、一隻手臂粗的「大香菸」,往兩枚「子彈」的肚子裡各塞了5根。
  • 什麼是人工增雨,一次增雨需要花費多少錢?
    都說人工降雨,其實不應該叫做人工降雨,而應該說是「人工增雨」,人還無法使用科技進行「無中生雨」,只能說在有富含水汽的雲層的前提下,改變雨量的大小,使得原本雨量偏小的雨變得雨量大一些,從中雨變成大雨、暴雨,從小雨變成中雨、大雨這樣子的情況。
  • 長沙"久旱盼甘露"四猜想 今起最大強度人工增雨
    氣象部門稱,目前的天氣條件非常利於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全省650多個作業點已進入「臨戰」狀態。  飛機再次上天借雨  繼8月11日出動一架「運七」飛機增雨作業後,8月13日,我省再度出動1架次飛機實施人工增雨。  下午5時許,受副熱帶高壓減弱影響,我省南部上空雲層增多變厚,部分地區開始下雨。
  • 人工增雨9小時 本月再無增雨條件(圖)
    昨日下午,在瀋陽桃仙機場,執行人工增雨作業的飛機從跑道上起飛。網友供圖  錦州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網友供圖  昨日,全省進行了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本報記者親歷一次飛機增雨作業過程,增雨半小時後會掉落第一滴雨。整個增雨過程起到了緩解省內旱情的作用。
  • 揭秘雲南飛機人工增雨:"煙條"播撒 雲層化雨(圖)
    對於許多昆明人來說,可能沒有哪一年像今年這樣如此迫切地需要人工增雨;更沒有哪年像今年一樣,需要請「外援」來實施飛機人工增雨。  去年9月份旱情開始以後,人工增雨成為我省在雨季來臨前緩解旱情的最有效手段。
  • 四十二枚炮彈:今天菏澤的人工降雨是這樣做的
    6月11日18時左右,菏澤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到達七裡河溼地公園,檢查裝置線路,並填充增雨火箭彈,測試阻值,調整角度、方位,在所有準備工作完備後,19時左右,工作人員操作九三九四型火箭發射裝置連續發射了4枚人工增雨火箭彈。
  • 高射炮曾被廣泛部署在洛陽各大廠礦 如今成為人工增雨主力軍
    此外,在人工增雨領域,高射炮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類似用高射炮打落飛機的事兒,洛陽籍抗美援朝老兵也幹過高射炮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戰爭史上掀開了防空作戰的新篇章。電影《金剛川》中的高射炮為37毫米口徑的單管半自動高射炮,主要用於對付敵軍戰機,為野戰部隊提供低空掩護,是重要的低空防禦武器之一。
  • 人工增雨得看老天「臉色」萬事俱備只欠「天氣條件」
    看著杭州、寧波等地陸續實施人工增雨,嘉興市民已經「眼紅」了很久——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們?什麼時候才算時機成熟?  首先,有個概念要糾正一下。人們常說「人工降雨」,其實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人工增雨」。因為人工增雨並不產生雨,它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 我市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今天,我市抓住有利的天氣形勢,實施今年入春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人工增雨作業,市氣象局先後發射人工增雨火箭20枚,以緩解旱情助力春播,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緩解森林防火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