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彈8枚、炮彈240發,直擊禹州人工增雨

2020-12-04 禹州市電視臺

但是你知道嗎?

這場雨的來臨

與市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開開眼

先來段視頻小夥伴們感受一下

本次增雨用的雙三七高炮

本次作業用的中兵火箭彈

市氣象局:本次作業共發射ZBZ-HJ-7型高效增雨防雹火箭彈8枚、三七增雨防雹炮彈240發。每個作業點覆蓋面積為10公裡。我市本次所啟動作業站點基本對本區域進行了全覆蓋。ZBZ-HJ-7型高效增雨防雹火箭彈播撒距離為6.5KM,三七高炮最遠炸點距離為14.7KM。

【雨量與天氣信息】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業的共同作用下,截止28日16時雨量(單位:毫米):觀測站32.9、淺井麻地川38.0、古城36.6、禹州鈞臺辦34.4、朱閣馬墳33.8、文殊33.4、朱閣鄭灣33.2、山貨33.2、方山莊溝32.2、淺井32.1、古城小靳莊31.8、郭連31.3、鳩山魏井31.1、方山彭溝村30.6,、萇莊函嶺村30.5、磨街馬垌30.1,其餘站點均在17-30之間。今天夜裡陰天轉多雲,明天白天多雲到晴天,偏西風3級,最低氣溫22度,最高氣溫34度。空氣汙染氣象條件二級,較有利於空氣汙染物的稀釋、擴散和清除。6月30日到7月3日晴天多雲。

市氣象局提醒: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無關人員禁止進入作業區域;如果發現人工影響天氣火箭彈殘體或故障彈,不可擅自靠近、拆除、搬動或儲藏,應立即報告當地派出所和市氣象局,避免危險事故發生。

編輯:菊霞

相關焦點

  • 蒼南人工增雨,連發8枚火箭彈
    蒼南氣象 11月20日凌晨3點,在蒼南2號人影作業點即橋墩水庫邊,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響聲,八枚人工影響增雨火箭彈先後騰空而起 據縣氣象臺預測,受低層切變線東移南壓影響,19日夜裡至20日將有一次明顯降水過程,適宜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 滄州人工增雨一天兩夜,747枚炮彈打上天,現場圖震撼
    「可該下場透雨了,這回終於能耩上地了。」5日下午開始,我市下起了久違的大雨。全市平均降雨56.5毫米,其中最大降雨量出現在黃驊市官莊鄉,達128.0毫米。為了這場大雨,我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奮戰了一天兩夜,發射增雨炮彈和火箭彈747枚,進行人工增雨。
  • 視頻│記者直擊人工降雨!16枚火箭彈升空,緩解土壤墒情
    視頻│記者直擊人工降雨!16枚火箭彈升空,緩解土壤墒情大眾日報記者 趙念東2020-11-18 21:56:23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由於長時間乾旱少雨天氣,巨野縣部分鎮區出現旱情。11月17日,縣氣象局工作人員經過周密部署,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全縣降雨量明顯增加,有效緩解旱情。在現場,經過調試、裝彈、接線等寄幾道流程的準備,巨野縣氣象局工作人員申請空域指示後,在當天19時,增雨操作人員按下手中發射器點火,人工增雨火箭彈瞬間竄向高空雲層。本次作業共發射了16枚人工增雨火箭彈。
  • 11枚火箭彈射進雲層 記者親歷餘杭臨安人工增雨
    後來據臨安市氣象臺統計,發射4枚人工增雨火箭彈後,市嶺共出現2.2毫米,安吉的大溪、羅村、上墅、天荒坪分別出現3-8毫米的陣雨。 發射增雨火箭彈前,已經有些下雨了,為什麼還要人工增雨? 餘杭氣象局的程建新局長說,餘杭共有8個人工增雨作業點,都選擇相對山區(火箭彈會有彈殼降落,可能會傷到人,居民密集區不適合)、車子能開到(便於運送火箭彈)、海拔較高,並且靠近水庫(下雨後容易蓄水)的地方。 跟空管確認後,最後發射時間為下午3點半。時間一到,「砰、砰、砰、砰」四聲響,四枚火箭彈陸續射向天空。
  • 陝西發射82枚火箭彈人工增雨
    為有效預防春季森林草原火災,緩解旱情對春耕春種的影響,3月26日22時,由省應急廳、省氣象局、省林業局聯合指揮的森林防滅火人工増雨專項行動正式開展。3月27日,華商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本次森林防滅火人工增雨專項行動共組織飛機開展夜航增雨作業3架次,累計作業飛行時間8小時45分鐘,影響區域覆蓋寶雞東部、鹹陽南部、渭南西部,漢中市、西安市、商洛市大部分地區。
  • 山西人工增雨162次!高炮彈430發、火箭彈905枚
    4月10日08時至11日08時山西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也就是說降雨低溫還將持續人工增雨162次黃河電視臺融媒體記者向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了解到, 2019年4月8~9日,受低渦切變線天氣系統影響,全省出現較大範圍降水雲系,具有較好的增雨潛力。
  • 冷空氣+火箭彈 溫州四個區縣人工增雨
    溫州網訊 前天,甌海、洞頭、永嘉、文成四地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緩解四地農業用水問題。  17日冷空氣到訪,24小時裡,將我市氣溫拉低了8℃左右。今日降溫還在持續中。除了降溫之外,冷空氣還為我市帶來了降水,同時給我市製造了人工降雨條件。
  • 長沙人工增雨初顯成,昨天上午共發射火箭炮彈54發
    本報長沙訊 10月12日,長沙迎來久違降雨,事實上這是人工增雨作業的效果。10月12日凌晨2點到上午09時,全市14個炮點先後作業20次共發射火箭炮彈54發,各地均出現了小雨到中雨、局地大雨等不同強度降水。
  • 人工增雨過程揭秘:一發炮彈可催生十億雨滴
    前天傍晚6點半左右,在無錫太湖邊上,兩發裝載有碘化銀的人工增雨炮彈,被打上了8000米的高空。  據朱主任介紹,所謂「人工增雨」,是指在本來就要下雨的氣候條件下,用火箭炮將含有催化劑的炮彈射入高空,然後在高空釋放催化劑,達到讓本來就要落下的雨水量變多的效果。曾有專家統計過,一般來說,每一炮可以催生十億雨滴。  「並非任何時候,都能進行人工增雨。」
  • 德州市德城區首次使用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舉報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11月18日上午,德州市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抓住有利天氣形勢
  • 一枚火箭彈價值數千元 人工增雨投入產出1:30
    7月31日下午2時10分,正當人們被高溫「蒸煮」難熬時,隨著3枚人工增雨火箭彈射向天空,南京終於迎來一場透雨,讓整個古城瞬間涼快許多。    7月份南京高溫累計達19天,其中從23日-31日連續9天高溫。
  • 菏澤發射80枚火箭彈人工增雨(雪)!明後天氣溫或創新低!
    昨天菏澤人盼望的雨雪天氣終於如約而至昨晚21時21分到21時30分菏澤還發射80枚火箭彈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附現場照片)實測氣象資料統計截止到29日8時全市普降小到中雪局部大雪平均降水量4.1mm最大降水量6.3mm出現在成武南魯集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15點37分:臨安作業點周邊降雨量情況15點20分:臨安人工增雨成功火箭彈發射5分鐘左右,現場已經瓢潑大雨了。對於久未下雨的我們來說,這雨真的很大很大,現場的記者很激動很激動。15:13分:第一枚炮彈上天先後發射了兩枚人工增雨彈,效果馬上就來啦15點00:工作組到達臨安市人工影響天氣10號作業點
  • 看,連發8枚火箭彈!衢州「向天要雨」,接下來天氣……
    衢州又人工降雨了嗎?「衢馬」期間天氣如何?……跟著小布一起來看看。連發8枚火箭彈你造嗎?昨天衢州連發8枚火箭彈點擊播放 GIF 0.4M下雨天數為10天比常年同期(15.4天)偏少5.4天導致部分地區農村供水、農業生產等受影響為此,昨天上午11時32分天氣形勢具備人工增雨條件下
  • 直擊菏澤人工降雨!42枚火箭彈直衝雲霄,原來「呼風喚雨」是這樣...
    昨天上午大眾網菏澤發布引起網友廣泛關注紛紛在文中留言為這一舉措點讚當然,「雨」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於昨天17時左右抵達了菏澤城區衝散了最近幾日悶熱的天氣話說回來在昨天的推文中小編除了跟大家預報晚上將實施人工降雨以外
  • 滁州市發射20枚火箭彈 成功實施人工降雨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滁州水氣象局消息,11月24、25日, 滁州市人影作業隊伍搶抓時機發射20枚火箭彈,成功實施人工降雨。11月24日上午,滁州市人影作業隊伍提前入駐作業點,進入待命狀態。當日19-21時,滁州市人影作業隊伍分別在滁城城郊、全椒襄河、鳳陽總鋪、明光蘇巷作業點成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4次,共發射增雨火箭彈10枚。
  • 煙臺人工降雨 73枚火箭彈沖天轟下豪雨(圖)
    水母網3月13日訊 (YMG記者衣文萍 凌雲鵬攝影報導)從昨天上午8點半到下午4點半,煙臺氣象局人工影響辦公室共發射火箭彈73枚,還有「外援」支持了一次飛機作業,今年首次人工增雨才順利完成,也催下了今年入春最大的一場雨。
  • 5部火箭發射架,50枚炮彈!荊州人工增雨現場曝光……
    記者今天從市氣象局獲悉,26日,市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出動5部火箭發射架,在荊州區、公安、石首、松滋等地分別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後我市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區中到大雨,有效緩解了當前持續的旱情。8月26日氣溫初降,我市出現有利於人工降雨的作業條件,該局抓住時機,26日下午布置了全市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作。當日下午,市氣象局出動5部火箭發射架,開展了6次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BL-1A型炮彈50枚,增加雨量20mm;作業影響面積為38000多公頃。
  • 什麼是人工增雨,一次增雨需要花費多少錢?
    都說人工降雨,其實不應該叫做人工降雨,而應該說是「人工增雨」,人還無法使用科技進行「無中生雨」,只能說在有富含水汽的雲層的前提下,改變雨量的大小,使得原本雨量偏小的雨變得雨量大一些,從中雨變成大雨、暴雨,從小雨變成中雨、大雨這樣子的情況。
  • 用炮彈打?人工增雨到底會不會汙染空氣?
    科學的人工影響天氣是在美國朗格繆爾指導下,於20世紀40年代末在實驗室的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水資源非常短缺,但空中雲水資源極為豐富。1958年8月8日,我國在吉林省首次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開啟了我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