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昨再次人工降雨 揭秘增雨高炮上天全過程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消息:昨(23)日凌晨,一場小雨滋潤了成都大地。這場雨,讓成都市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望眼欲穿」地等了兩個晚上:提前三天開始監測雲層情況,提前一天把炮彈送達各個炮點,提前幾分鐘給空管部門打報告……300多人都在待命。前晚到昨日凌晨,總計3分鐘的時間,彭州等地的9個炮點將81發炮彈送上了天。但這增雨的高炮,想打一發出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21日晚-22日凌晨】

白等了一晚雷達反饋「雲不給面子」

「冷空氣要來了,降雨雲可能出現!」市人影辦上周末就開始了對雲層的監測。21日晚上,人影辦燈火通明。工作人員都在注視著雷達反饋回來的降雨雲信息。分布在全市的33門高炮和14部火箭車全部待命,300多名工作人員也在當天下午接到值守通知。

「天氣預報是預測,提供指導性意見。」市人影辦主任徐燦說,「雷達實況才能決定最終的時間。」擁有「決策」地位的這部雷達,覆蓋範圍是一個直徑120公裡的圓。它發射的電磁波,碰到降雨雲就會反射回指揮中心。「雲來了,但如果水汽不足,雷達就不會反射。」降雨雲的路徑、強度、高度、移速,電磁波全部都能「偵破」。

然而,苦等一晚,3月21日晚到22日凌晨,雷達反饋圖上始終沒有出現強度「合適」的降雨雲。凌晨5點40分,市人影辦向各作業點下達指令:進入值班狀態。「幹這個,就是要學會等待。」徐燦說,有的時候,雲非常「不給面子」,讓他們「把月亮都等出來了」。

人工降雨所使用的炮彈

【22日晚-23日凌晨】

分分鐘時間9個炮點81發炮彈打上天

22日晚9點多,成都出現了降雨雲,局部落下雨滴。「來了!」當晚值守的市人影辦副主任韋巍精神一振。他立即向空管部門致電,申請空域作業時間。然而,得到的信息是,暫時不行,半小時以後聯繫。

「習慣了。」韋巍說,「有時飛機多,甚至要等上兩個小時。」會不會錯過合適時間呢?「一般不會,雲雨系統幾十公裡大,飄出成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2個小時之內,韋巍除了命令各作業點待命外,一直在給空管部門打電話。「不知道打了多少通電話。」最後,在

11點多,他得到了好消息:11點35分到11點36分,允許作業。人影辦立即根據云層移動情況算出合適的作業點,並一一通知。

11:35,隨著一聲令下,彭州作業點打出第一炮。隨後,昨日凌晨0:16到0:17,0:34到0:35,又進行了兩次作業。分分鐘時間裡,彭州、蒲江、雙流、新津4個縣的9個炮點,共發射了81發炮彈。

人工降雨所使用的火箭彈

計劃趕不上變化想打一炮不容易

即使做好所有準備,要把一發炮彈送上天,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郫縣清河鎮的高炮點,從事人工增雨作業6年的鐘光彬和其他4名同事都是退伍軍人。炮點是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打開宿舍的窗戶,5米外就是一門軍綠色的65年產雙筒高炮。21日晚上,5名退伍軍人苦等了一晚上。「沒戲了,睡覺!」

22日下午,郫縣氣象局又送來20發炮彈。幾個小時後,他們接到了市人影辦的指令:進入作業狀態。等待,再次開始。23日凌晨零點多,炮點再次接到信息:進入值班狀態。「又沒搞了。」鍾光彬說:「習慣了,計劃趕不上變化。」

■增雨炮這樣打上天

昨日,鍾文彬等5位炮手現場演示起了工作流程。一炮手鍾文彬在炮臺右邊,管方向。二炮手馮志強在炮臺左邊,管炮筒高低和擊發炮彈。炮筒後方,三四炮手文兵和鍾光明負責裝彈壓彈。

只要接到「開始作業」的指令,4個作業人員就會「全神貫注」,將領取的炮彈送上天。找方位、填裝、壓彈、擊發……有時候,作業時間只有半分鐘。「動作要快,一分鐘連發40枚炮彈是沒問題的。」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肖亭

 

相關焦點

  • 合肥實施人工增雨抗旱 前夜昨晨出現降雨天氣過程
    前天夜裡到昨天上午,我市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過程。記者昨日從氣象部門獲悉,近期降雨偏少,我市旱象露頭,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抗旱所致。  據了解,7月下旬到8月下旬,我市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加之氣溫持續偏高,蒸發量大,我市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現象。
  • 揭秘雲南飛機人工增雨:"煙條"播撒 雲層化雨(圖)
    於是全省氣象部門工作人員24小時待命,時刻準備著向天上發射增雨炮彈;省外的人工增雨飛機也到雲南來支援作業,這在雲南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昨日,記者幾經曲折,辦理了各種手續,終於得以走入空軍陸良機場,一窺成都軍區空軍人工增雨飛機的真實面目,以及飛機人工增雨的全過程。
  • 遂平:實施人工增雨,有效緩解旱情
    為增加降水量,緩解當前麥田旱情,消除空氣汙染物,11月16日到18日,遂平縣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在蓮花湖炮點採用增雨火箭系統和高炮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據氣象局負責人介紹,所謂人工增雨,即通過火箭彈等傳輸手段將增雨催化劑送入雲層,促使雲中更多的小水滴變成雨滴降落下來,從而增加降雨量和降雨的範圍的過程。在蓮花湖作業點,氣象局作業人員將增雨火箭發射架調整合適的方位和角度,火箭彈依次上膛。另一邊,氣象局內人員嚴密監視天氣情況,抓緊一切有利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的時機。
  • 長沙"久旱盼甘露"四猜想 今起最大強度人工增雨
    所幸,颱風「尤特」就要來了,受其外圍雲系的影響,長沙各增雨設備待命,將捕捉時機,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 張頤佳 實習生 全超  「衡陽下雨了!還颳起了大風!」  「郴州也變天了!」  「永州正在打雷!」  8月13日下午,飽受酷熱煎熬的三湘大地再次迎來了幸福的雨滴。
  • 滄州人工增雨一天兩夜,747枚炮彈打上天,現場圖震撼
    「可該下場透雨了,這回終於能耩上地了。」5日下午開始,我市下起了久違的大雨。全市平均降雨56.5毫米,其中最大降雨量出現在黃驊市官莊鄉,達128.0毫米。為了這場大雨,我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奮戰了一天兩夜,發射增雨炮彈和火箭彈747枚,進行人工增雨。
  • 山西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今年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山西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今年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今年我省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前6個月增雨總量達20.8億立方米  6月18日至20日,我省大部出現降水,針對此次降水過程,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逐時監視天氣變化,並與省氣象臺保持密切聯繫,20日,時機已成熟,飛機率先升空作業,在全省範圍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5架次,累計飛行時間為
  • 高炮、火箭彈齊上陣 人工增雨來「解渴」
    記者8月20日從湖南省氣象局獲悉,為緩解旱情,湖南氣象部門已做好了充分準備,目前全省204門高炮、203臺火箭發射架已準備到位,截至8月20日,全省已開展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業371次,地面煙爐人工增雨作業11次,累計影響面積約5.35萬平方公裡。
  • 陝西全省範圍開展人工增雨 今日集中陝北陝南
    5日上午增雨作業已經開始 主降水區在陝北陝南「為了做好此次人工增雨作業,我們之前一直積極的聯繫軍、地空管部門,協調飛機增雨和對空射擊空域,確保只要出現適合增雨天氣過程,增雨飛機和地面增雨火箭、高炮馬上可以投入增雨作業,目前來看這次確實是個好機會。」陝西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副主任朱榮增說。
  • 人工增雨雪 過程大揭秘
    人工增雨雪 過程大揭秘【口播】人們常說「天有不測風雲」,其實不然。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天氣變化的探測和預報已達到相當高的準確程度,同時還可以利用人工幹預的手段,使天氣現象朝著人們預定的方向轉化。
  • 如何進行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可以使天空隨時都能下雨嗎?
    降雨不僅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在旱情嚴重的時候,一場雨貴如油,在炎熱的天氣裡,雨水可以增加人們的舒適度。然而,有時候天氣就會作怪,一連一兩個月都不降水,這時候,人們就期望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來降水。可是人工增雨作業是有前提的,沒有這個前提,即便作業也是無效果的。首先,天空中要有雲彩,雲彩中要有足夠的水汽,符合降水條件才可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 人工增雨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人工增雨不是「無中生有」,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雲水條件。前者根本不會產生降水;後者則降雨很少。此時,如果人工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藉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但不是所有的雲都可以用來「播雨」的,一般說低雲族中的雨層雲和層積雲,或中雲族中的高層雲較為適宜;晴天或天上的雲很薄就不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
  • 人工增雨過程揭秘:一發炮彈可催生十億雨滴
    隨著這次成功的人工增雨,人們想知道人工增雨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有趣過程呢?昨日,無錫氣象臺的專家向記者講述了人工增雨背後的故事。  不是「人工降雨」,是增雨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利用人為因素讓老天爺下雨被稱為「人工降雨」,但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錫氣象臺法規處朱主任說,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準確來說應該是「人工增雨」。
  • 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作業方式
    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用「觸發機制」四個字來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過程的基礎上,人工觸發自然降雨機制。 二是以高炮和火箭為主的地面作業。由於增程焰劑炮彈和焰劑火箭的研製成功,將催化劑在合適的時段按需要的劑量輸送到雲的合適部位的問題已基本上獲得解決。其缺點是雖已有車載火箭裝備,可在一定範圍內移動,但相對於飛機機動性仍差,適合於在固定目標區(如為水庫增水)作業,特別是對飛機飛行安全有威脅的強大對流雲進行的催化作業。
  • 四川攀西預計未來十天無人工增雨條件 旱情持續 - 天氣資訊
    中新社成都3月20日電 (徐楊禕)隨著旱情的加劇,四川攀西地區70萬人生活用水出現困難。往日的良田在烈日的曬烤下早已「傷痕累累」,區域內溪流河溝也大多基本斷流。按照四川省「十年九旱」的經驗,人工增雨是及時緩解旱情的有效辦法之一。而自去年入冬遭旱以來,人工增雨這一良策在攀西地區就喪失了作用。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根據杭州市氣象局的最新消息,杭州境內的各氣象局已經做好人工增雨作業的前期準備工作,今天下午,將在餘杭、富陽、桐廬、淳安、建德、臨安等地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城區、蕭山除外)。錢江晚報的記者已經趕到了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
  • 揭秘人工增雨全過程_麻辣探_騰訊·大渝網
    28日晚,市氣象局在合川區南津街街道花園村友緣山莊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實施了火箭炮人工增雨。人工增雨火箭炮到底怎麼發射的?採用的是什麼原理增雨?增雨後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大渝網將為您揭秘。在人工增雨點,兩臺發射器已經到位,工作人員操控著配套的兩個控制系統,火箭彈已經安裝好,等待發射。    「據市人工影響天氣辦辦公室王中副主任介紹,火箭炮人工增雨的主要原理,是每一枚火箭炮裡面都裝有10g碘化銀催化劑。通過發射裝置,把火箭炮送入到7—8千米的高空,而僅僅是在15—20秒之後,碘化銀催化劑就能在空中迅速開始擴散。
  • 濟寧市民盼雨心切,什麼條件下可以人工增雨呢?
    25日,嘉祥一位網友在濟寧問政濟寧平臺諮詢,23號濟寧東邊都下了一場大雨,而往西基本上沒大下,只是下了幾滴雨,實在是不能完全緩解旱情,既然下雨,那麼有沒有條件進行人工降雨啊?緩解一下我市的旱情。濟寧市氣象局表示,7月22日至23日的降雨局地性強,系統移動快,不適合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需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只有當雲系發展到一定厚度(一般是大於2公裡),雲裡有一定的過冷水(低於0度而不結冰的水)含量,且雲中要有上升氣流,才可以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通過地面的火箭、高炮等裝備將催化劑攜帶到雲中的有效部位,才能形成有效降水,起到緩解旱情的作用。
  • 我國人工增雨(雪)作業覆蓋面積達500萬平方公裡
    在發生乾旱、冰雹的時候和關鍵農時季節,我國積極開展人工增雨(雪)和消冰雹作業,人工增雨(雪)作業覆蓋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50萬平方公裡,為糧食生產取得連年豐收做出了貢獻,也為保護農業設施安全、減輕經濟作物災害損失提供了保障。人工影響天氣已經成為農業氣象災害防禦體系的重要一環,成為助力農民脫貧奔小康的重要手段。
  • 菏澤繼續實施人工增雨,降雨過程持續多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德領16日起,菏澤迎來一場大範圍的降雨過程,今天降雨持續,氣溫明顯回落,體感涼意十足,空氣清新。菏澤市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BL1A型火箭彈67枚。氣象專家分析,目前強盛的西南暖溼氣流,向黃淮地區輸送,菏澤市今天白天到夜間,降雨持續,部分縣區雨量偏大,預計,明天降雨逐漸停止轉多雲。19日到22日,受西北氣流影響,天氣晴有時多雲。據菏澤市氣象臺預報,17日白天到夜間,中雨轉小雨,最高溫度20℃,最低溫度18℃,東北風轉北風3~4級。
  • 【訪談】氣象專家解讀人工增雨條件與作業形式
    是不是在乾旱的地區隨時可以進行增雨?  姚展予:人工增雨並不是氣象部門憑空造雨,而是天空中有適合開展作業的雲團,氣象部門通過各種手段把正好過境的降雨雲團留住,讓它多下一些雨。前者根本不會產生降水;後者則降雨很少。此時,如果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雲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藉助水滴的自然碰並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所以說,人工增雨不是「無中生有」,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雲水條件。  記者:那什麼樣的雲才可以用來增雨呢?人工增雨具體的條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