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山脈抬升背後的原因

2020-06-15 技術力量


科學家找到山脈抬升背後的原因

科學家找到山脈抬升背後的原因

山脈在不斷抬升,雖然這是一個耗時數十億年的過程,但山脈確實在生長。究竟是什麼因素控制了這種生長,一直是科學家之間爭論不休的話題。現在,我們可能終於有了明確的答案。

德國波茨坦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阿明·迪爾費爾德和昂諾·昂肯,明斯特大學地質與古生物學研究所科學家拉爾夫·赫策爾研究發現,山體下方的構造力,而不是山體頂部的任何風化和侵蝕控制著山體能長多大。因此,對於靠近構造板塊碰撞區的山脈來說,山脈的最大高度主要是由地殼深處的力量平衡決定的。

當構造板塊相互移動和移位時,其中一個板塊就會被迫向下進入地球的地幔。隨著板塊的彎曲和摺疊,地表隨後出現山脈。最大的問題是,這是否是山峰高度背後的主要驅動力,還是與氣候有關的磨損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還有第三個因素在起作用,稱為等靜力,這一過程使山脈 &34;在炎熱而柔軟的地幔之上,但人們認為這並不那麼重要,部分是由其他兩個因素驅動的。

科學家們分析了特定板塊邊界的強度,並模擬了作用在構造板塊上的各種力量,其中一部分是利用地表附近的熱流測量作為發揮作用的潛在摩擦能量的代表。

將這些模型與喜馬拉雅山、安第斯山脈、蘇門答臘和日本的山脈高度進行比較,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在仍在積極生長的山脈中,高度和重量與下面巨大的地下力量保持平衡。如果下面的摩擦和壓力發生變化,山體高度也會發生變化。

研究人員在他們新發表的論文中寫道:「正如氣候-構造相互作用的概念和數字模型所揭示的那樣,侵蝕過程可以調節山體地形並引發活躍的斷層。然而,我們的研究成果表明,侵蝕沒有能力超越使收斂邊緣接近力平衡的構造和等靜力過程,因為上層板塊實際上很弱。」

研究人員將其比喻為把雙手放在桌布下,然後一起移動,中間升起的布褶就是山體,而布在手上慢慢移動的摩擦力就是構造活動。

不靠近俯衝帶的山是否也是如此,一個構造板塊在另一個構造板塊下滑動,還有待觀察,在這種情況下,山的高度還是有可能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比如雪線的位置。

研究人員認為,山體高度的時間變化反映了力量平衡的長期變化,但並不表明氣候對山體海拔的直接控制。

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焚風: 山脈背後的乾熱使者
    「焚風」 現象形成示意圖在5月18日至20日的高溫過程中,太行山脈以東的石家莊、邢臺一帶出現了焚風現象,加劇了晴熱的天氣形勢為什麼焚風經常造訪這片太行山脈背後的土地呢?焚風這個名詞來自拉丁語中的favonius,即溫暖的西風。焚風的出現是由於溼空氣翻越山脈時,被迫抬升失去水分,在背風坡下沉時溫度升高,每下降1000米,溫度平均升高6.5℃,形成又幹又熱的氣團 ,所經之地溼度明顯下降,氣溫迅速抬升。在冬天,焚風可以讓寒冷的天氣突然變得溫暖,在夏天則會加劇炎熱。焚風離不開山地。
  • 科學家找到根本原因
    現在科學家找到根本原因了。6月11日,據外媒報導,德國的科學家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侵蝕和風化並不是決定山體高度根本原因,而是地殼中的力平衡。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或安第斯山脈),都是褶皺山脈,是由於大陸邊緣受到擠壓或大陸板塊互相碰撞而形成的,是沿著會聚的板塊邊界形成的。
  • 科學家發現喜馬拉雅山竟是「無根之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比較高大的山脈一般都有一部分埋於地下,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山本身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高大的山脈都比較重,會受重力影響往地心下墜。但是科學家們卻發現,我國最高的山脈喜瑪拉雅山,也是世界最高山脈,它竟然沒有山根,真的是非常奇怪
  • 美國約643公裡山脈上升,地下板塊在變大
    在地球上,科學對於山脈的增長問題,最多的理解就是板塊運動擠壓造成的。在地球板塊形成的最初時期,大陸板塊不斷的運動變化,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外貌,目前的狀況就是板塊運動速度達到了一個平穩的狀態,保持了地球幾乎不變的外貌形態。但是部分的山脈還是存在上升的趨勢。
  • 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它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安第斯山脈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許多山頂終年積雪且礦產資源豐富。
  • 地球花數千年才造的山脈,月球只花了幾分鐘,原因為何?
    引言:地球上存在著很多高聳入雲的山脈,而這些山脈能夠有現在的高度是需要經過數千年的不斷累計的。而月球上同樣存在著和地球一樣的山脈,而且它們比地球上的山脈還要高,但是卻只需要花幾分鐘就可以形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地球是靠內部力量形成山脈的,而月球靠的是外部力量。
  •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也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
    由於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在南北美洲西側區域發生了強烈的碰撞擠壓,從而使得美洲板塊一側發生強烈的抬升隆起,這一過程大約始於中生代後期,一直持續到第三級時期。在板塊的強烈碰撞擠壓下,最終形成了長約1.5萬千米的巨大褶皺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是年輕的山系,不僅規模巨大,而且地勢十分高大陡峻。
  • 科學家證明了降雨真的可以移動山脈
    該研究的發現主要集中在喜馬拉雅山脈這一最雄偉的山脈上,這也為預測氣候變化對地貌的可能影響,進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鋪平了道路。主持研究的科學家告訴我們,降雨的影響看起來似乎很直觀,更多的雨水會讓河流更快地切割成巖石,從而塑造山脈的形狀。
  • 我國科學家已找到...
    青藏高原如何抬升到現有高度,許多演化細節仍不清楚。我科學家最近發現的蔣浪植物化石群,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的認知——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 喜馬拉雅山脈沒有山根,是如何支持巨大山體,至今都能維持平衡?
    沒有山根,就類似於空中樓閣,當時很多的科學家,就組織起來,參加了國家的「八五」攀登計劃,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研究,當時專家們就發現了, 地球上最高的陸地,青藏高原地區,很多的高山都沒有山根。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好奇,這個山根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指的是因為這個山脈很巨大,然後地球是有重力作用,就是這個重力,所以山脈就會穿過地殼,融入到地球熔巖之中,構成了地幔。
  • 科學家發現喜馬拉雅山是「無根之山」?山底下到底有什麼?
    地球上的高山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因為板塊擠壓造成的,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地質斷層形成的。比較高大的山脈一般都有一部分埋於地下,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山本身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高大的山脈都比較重,會受重力影響往地心下墜。
  • 喜馬拉雅一喀喇崑崙山脈:中國最大的山脈,在世界排第二
    喜馬拉雅一喀喇崑崙山脈脈是中國最大的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聳立於青藏高原西北側,連接著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及唐古拉山。  喀喇崑崙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 川。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 中國西南最雄偉的山脈,橫斷山脈究竟有多神奇?
    世界上沒有比橫斷山脈更令人驚嘆的山脈了,作為中國西北最雄偉的山脈,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來這裡體驗一下這個世界的壯麗。橫斷山脈也是由地球上最劇烈的板塊運動造成的,2億多年前,橫斷山脈所在的地區仍然是一個大海洋,隨著板塊的劇烈運動,青藏高原抬升,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和擠壓,最終形成了像橫斷山脈一樣的巨大褶皺山地系統。
  • 科學家分析50年或找到原因,可能是新俯衝帶引發的
    作者:文/風揚對於地球來說,板塊運動我們並不會感到奇怪,因為地震的發生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根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突破性的問題,那就是在構造板塊可能已經脫離,這個發現可能可以解釋「大西洋縮小」。
  • 我國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也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__^*)大家好,每天一個地理小知識環球地理解析——我國的高的山脈NO.27-最高的山脈作者:大衛山脈,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
  • 歷史今日:科學家發現喜馬拉雅山竟是「無根之山」
    1994年4月10日,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竟類似空中樓閣,沒有一般山脈所應有的巨大山根,這成為青藏高原山脈研究的未解之謎。據參加國家「八五」攀登計劃「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環境變遷與生態系統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們實地考察發現,地球上最高的陸地、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的幾條巨大山脈,幾乎具有同樣的缺少山根的特點。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世傑介紹,「山根」是指巨大山脈因重力作用而穿透地殼深入地球溶巖,也就是地幔的構造部分。
  • Nature:匯聚板塊邊緣逆衝剪切力控制著山脈高度
    Nature:匯聚板塊邊緣逆衝剪切力控制著山脈高度 山脈作為地球上主要的地貌之一,構成了世界地形的「骨架」。它們通常受到構造擠壓作用而形成,因此重要山脈大多發育在板塊匯聚帶。但是,控制山脈高度的因素很多且存在爭議,幾十年來一直困擾著地球科學家。
  • 冥王星的山脈被積雪覆蓋,但原因與地球不同
    2015年,新地平線號太空探測器在冥王星上發現了壯觀的白雪覆蓋的山脈,這些山脈與地球上的山脈驚人地相似。這樣的景象以前從未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被觀測到。我們星球上的大氣溫度在海拔降低,冥王星上的大氣溫度卻在海拔升高,這是太陽輻射的結果。那麼這些冰是從哪裡來的呢?由CNRS科學家1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進行了這次探索。
  • 世界最大山脈,比我國東西長度還長3900公裡,卻只是此山系一部分
    山脈是地球上的常見地形,表現為具有一定長度的連綿起伏的高山,比如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天山、太行山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山,那麼全世界哪座山脈最長呢?很多朋友都知道是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西側,從南到北橫貫了整個南美洲西部,總長度達到了8900公裡,以我國從東到西的長度還多了3900公裡,超過了地球表面所有單一山脈的長度。如果將安第斯山脈的一端放在我國的北京市,另一端向西延伸,那麼其中點將直達大西洋中,如果是另一端向南延伸,將可到達澳大利亞中部,有此可體會安第斯山脈有多長。
  • 落基山脈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
    在一個區域的地形分布中,山地地形通常是區域地形單元分布的骨架,以我們人體為例,山脈就像是人體的骨骼,而其他地形單元比如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就像是人體的肌肉、器官和內臟。由於這些山脈的規模大小各不相同,有些特別高大規模大的山脈就會被稱為某一區域的「脊梁骨」,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北美洲的落基山脈,它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