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思維看宇宙,黑洞可能只是個海洋漩渦

2020-10-14 有顏色的靈魂

宇宙中有一種特殊天體,叫做黑洞,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內,黑洞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體積會縮小,甚至會爆炸,還會噴射物體。

由於黑洞的引力很大,其區域內物質逃逸速度遠大於光速,即便是光進入其內都無法逃離。

簡單一句話描述黑洞引力的恐怖的話,任何靠近它的物質都會被它吸進去。

黑洞就如是遊走在宇宙中的一個霸主,不斷吞噬一切壯大自己,若不出意外,它將永遠維持這種狀態在宇宙中橫掃一切。

甚至極有可能,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也會成為它的獵物。

目前我們僅探索出黑洞的產生過程,但黑洞究竟是「何方神聖」人類尚未知曉。

我們大開腦洞,不妨對未知事物進行無限遐想。

按照大自然生態規則,以溪流推演江河,以一木推演森林,以地球生態體系去推演宇宙生態體系的話。站在整個生態體系內,那宇宙中的黑洞,就可以理解為地球生態中的龍捲風、颶風等物質。

但若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宇宙中的某一部分形態構造的話,那黑洞則極有可能形同地球海洋中的一個漩渦。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就好比是地球海洋中的一條魚。這樣的話,宇宙內就註定還會有「大陸」,只是作為海洋中的魚的人類,永遠都無法探索到海洋外的高級文明。

自人類邁入太空領域以來,對外星文明的探索從未間斷過,我們堅信宇宙內有外星文明存在,雖然截止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接觸過外星文明。

依照地球生態體系設想,很有可能,宇宙就好比一片汪洋大海,星體只是漂浮在宇宙海洋內的一座座島嶼,那黑洞就是大海中的巨大漩渦。

物質進入黑洞,通過漩渦,將有可能進入宇宙海洋深處,甚至從宇宙區域的另一端出現。這裡的另一端,可以理解為地球生態體系內的火山噴發或者泉眼。

當然,目前還沒有任何依據可以證明宇宙中存在與黑洞性質完全相反的特殊天體,只能通過目前我們所接觸了解到的地球生態體系去推斷宇宙生態體系。

不過,從古至今任何物質屬性都可以用「陰陽」「正負」去概括,所以很多事情,可以按照一定的發展規律去推斷它的對立面。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類科技文明不斷升級,我們對宇宙生態體系的認知也會逐步提升到新的高度。

讓我們一起暢想未來,歡迎大家留言發表看法。

註:本文內容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具任何科學依據,部分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刪。

相關焦點

  • 大西洋驚現「海洋漩渦黑洞」 特性酷似宇宙黑洞
    據媒體報導,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縮而形成。黑洞的引力場十分強大,任何物質和輻射都無法逃逸,人們認為黑洞是宇宙太空最具危險性的物質。近期,物理學家在地球上發現類似黑洞的結構,大西洋南部出現「海洋漩渦黑洞」。
  • 大西洋驚現「海洋漩渦黑洞」(圖)
    據媒體報導,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縮而形成。黑洞的引力場十分強大,任何物質和輻射都無法逃逸,人們認為黑洞是宇宙太空最具危險性的物質。近期,物理學家在地球上發現類似黑洞的結構,大西洋南部出現「海洋漩渦黑洞」。
  • 被稱為「海洋黑洞」的海底漩渦,或是百慕達失蹤事件的元兇
    我們都知道宇宙中有一種極為可怕的天體,它就是黑洞,黑洞是目前最困擾人類科學家的一個奇異天體,根據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稱,黑洞強大的吸引力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任何物體只要在黑洞附近都會被吸入進去然後消失的無影無蹤,近期,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報導稱,在地球上甚至也出現了這樣的黑洞結構。
  • 第二十一章 宇宙從漩渦中產生,在漩渦中消亡,黑洞和白洞的循環
    在銀河系的中央,有一個巨大的漩渦中心,姑且認為就是我們理解的黑洞吧。在漩渦中產生黑洞,黑洞產生吸力,連光都無法逃脫。這個黑洞是產生宇宙星體、星系和秩序的基礎。物質和星系進入其中會被分解,然後通過一個喇叭形狀的白洞噴吐出來,進入混沌空間。從而形成黑洞和白洞的循環,從混沌中來到混沌中去,這個也是宇宙的一個循環。可參見前面章節有對混沌的說明。
  • 黑洞是不是宇宙漩渦,和水庫漏水的時候水面形成的漩渦一樣?
    在4維空間中具有的漩渦結構,在三維空間中的投影可以是一個封閉的球體,而黑洞就是這樣的,由高度扭曲的封閉空間圍成的球體。》黑洞很危險嗎?其實這要看大小。在通常意義上,黑洞的結構是一個密度無限大的質點~奇點,和包圍奇點的視界所構成的。
  • 黑洞是一個球形天體,為什麼會認為是漩渦?答案刷新對宇宙的認知
    那麼黑洞作為天體,它總應該是有形狀的,在我們的認知裡,黑洞就像是一個漩渦,而洞內就如同漩渦眼一樣,將所有的東西吸入囊中。但是科學家認為,若以天體的外觀形狀以及表現理解來看,黑洞的天體形狀不是漩渦形狀,而是球形體。黑洞是個什麼樣的天體?
  • 揭秘海洋「黑洞」——渦流
    渦流是一種漩渦型的水漩,又被稱為海洋中的黑洞,因為它們可以像宇宙空間的黑洞吸收光一樣,將周圍的水吞噬。這些巨大的海洋漩渦中心被循環的水路緊緊包圍,任何陷入其中的東西都難以逃脫。渦流是兩股或兩股以上方向、流速、溫度等存在差異的水流相互接觸時互相吸引而纏繞在一起形成的螺旋狀合流。
  • 黑洞是不是宇宙旋渦,和水庫漏水的時候水面形成的漩渦一樣?
    水庫漏水時候形成的漩渦,是一個三維的錐形結構,但是這個3維錐形結構的2維水平投影是封閉的圓。 對於生活在水面上的水黽來說,漩渦是一個只進不出的,具有不可逃逸範圍的2維黑洞。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原標題: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 黑洞、蟲洞、白洞,三個宇宙中神秘的存在,但最奇怪的是白洞
    「黑洞」、「白洞」、「蟲洞」,無論我們在看科幻題材電影或小說,還是科普類雜誌上,總會提到這樣的字眼,雖然在字面上這幾個詞很相近,但是在物理特性上則完全不同。做個形象一點的比喻,愛因斯坦主張我們的宇宙是一個靜態、有限、無界的彎曲封閉體,就像水面與水底的關係一樣,當我們用手用力的攪動水面的水,水面會形成一個漩渦狀,此時你會發現水面與水底離得更近了。
  • 黑洞中有個奇點,宇宙起源也是奇點,那麼黑洞是宇宙的起源嗎?
    計算得出約8.9x10^-26米,也就是比一個質子還要小11個多數量級。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約3000米,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9毫米。由此看來,黑洞質量和史瓦西半徑是可度量的。而宇宙我們目前無法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質量。
  •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所謂多重宇宙理論,也就是說,我們存在的宇宙,可能只是許多宇宙當中的一個普通的個體。當然這些宇宙之間的關係也不一定是「並列」的,有可能是存在「嵌套」關係的層級: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環,有比我們「等級」更低的宇宙,也有比我們等級更高的宇宙,當然也有和我們同一等級的宇宙,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存在的。而根據多重宇宙理論和黑洞宇宙理論的結合,則認為我們的宇宙是比我們等級更高的「母宇宙」當中的一個黑洞;而相應地,我們所在的宇宙空間當中,每一個黑洞都是一個「子宇宙」。
  • 在大西洋上空發現「巨型漩渦」,宛如「黑洞」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規模上「比城市還大」的漩渦在大西洋水域中旋轉,我們知道,黑洞是時空中的一些區域,它們的引力加速度如此之大,以致於光也無法逃脫。但是,它們似乎與海洋中被稱為漩渦的東西沒有太大的不同,漩渦被圓形的水流緊緊地包圍著,捲入其中的任何東西都逃不出漩渦。來自南大西洋的衛星觀測數據顯示,這一現象正發生在地球海洋上。
  • 7個宇宙知識讓你看懂星際穿越:黑洞蟲洞和平行宇宙
    看完這部影片的小夥伴基本有以下兩種不同的反應:1、太TM好看了!我還要再看50遍!2、哭暈在廁所,再看50遍也看不懂!《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對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聽上去就很「高大上」有木有!!
  • 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原標題: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本報記者 常麗君 綜合外電 因為萬有引力學家們普遍認為,時空是不可能變成漩渦的。而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加拿大理論物理學周界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普遍認識可能是錯的。   萬有引力如液體   「從本質上說,如果你能把萬有引力放到一個密閉盒子裡,就可能出現漩渦。」周界研究所的路易斯·勒納解釋了為何萬有引力可以作為一種液體。「物理學中有一個假設——全息假設——認為萬有引力可以描述為一種場論。
  • 這是宇宙超級文明的一次黑洞實驗?100億光年外發現黑洞合併,歐空局發布黑洞合併產生的超強引力波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在100億光年外有兩個處於合併期的黑洞,最新的計算表明,21年內這兩個黑洞會發生合併,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時空漣漪。為了模擬時空漣漪的出現,歐洲空間局近日發布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宇宙時空漣漪的出現,即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的場面,可以揭示宇宙在140億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 現代人必須知道的12個黑洞知識
    到目前為止,這些微小的黑洞是純理論的,被認為是遍布整個宇宙的微小的黑暗漩渦,它們的總質量是太陽的數百倍。恆星黑洞(質量大約相當於20個太陽或更多)是由大質量恆星自身坍縮而產生的。在它們的最後階段,巨大的恆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這樣的爆炸將恆星物質拋向太空,但留下了恆星的核心。當這顆恆星還活著的時候,核聚變產生了一種持續的向外推力,平衡了恆星自身質量產生的引力。
  • 現代人必須知道的12個黑洞知識
    目前的理論認為,微型黑洞(有些甚至只有原子大小)可能在宇宙誕生的最早時刻就形成了。到目前為止,這些微小的黑洞是純理論的,被認為是遍布整個宇宙的微小的黑暗漩渦,它們的總質量是太陽的數百倍。恆星黑洞(質量大約相當於20個太陽或更多)是由大質量恆星自身坍縮而產生的。在它們的最後階段,巨大的恆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
  • 地球海洋中9大奇怪的神秘現象,在大西洋發現了黑洞?
    這種不尋常的色彩是由海藻—微小的海洋植物—在海水中開花或迅速生長造成的,如果你認為那沒什麼大不了的,請三思而後行。在赤潮期間,一加侖海水中可能含有數百萬藻類,這對鳥類、海洋動物,甚至我們人類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藻類會擾亂呼吸,而食用在紅潮中捕獲的魚類和貝類,會導致嚴重的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