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路學會 戴強民 方顯華
1 前言
瀝青混合料路面(以下簡稱瀝青路面)使用一定年限後,不能滿足交通的需要,必須進行養護 或大修。在養護、大修重建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舊瀝青混合料,這些物料中的石料和瀝青還 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回收利用,不僅浪費資源、增加道路修建成本,而且還 會汙染環境。因此從降低成本和環保出發,重新利用廢舊瀝青混合料成了公路建設和發展的必 然。
國外20世紀30年代起,瀝青混合料再生技術就開始應用。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瀝 青路面再生技術概念不斷完善,再生設備和工藝都得到了發展。到90年代初,就地熱再生技術發生了 質的飛躍,多種再生機組及技術在美國和加拿大開始應用。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公路交通事業高速發展, 城市道路改擴建任務也日益加大。當時重點是放在建設上,很少關注養護問題,十幾年後的今 天,道路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人們意識到養護的重要性。因為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起步晚,技術力量儲備較少,經濟基礎差,氣候環境複雜,交通車輛 超載嚴重;公路設計、施工、材料等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有的地區把習慣的薄層表面處治、瀝青碎 石路面的施工經驗和結構設計方法不加改造地沿用到高速公路;還有某些交通部門領導急功近利、 盲目搶工期,使相當一部分高速公路瀝青路面使用情況很不理想,甚至發生了通車頭幾年就不得 不面對大規模的維修。因此舊瀝青路面再生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各地紛紛組織人力物力研究 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政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舊瀝青混合料的回收和利用。可以說,推 廣瀝青路面再生技術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瀝青路面再生方式分類
舊瀝青路面的再生方式主要有就地再生和廠拌再生兩類,前者又可分為就地熱再生和就地冷再生 兩種方式。
就地熱再生施工即用一臺綜合式再生重鋪機組,連續實現加熱、耙松、再生劑添加、加熱攪拌、攤鋪等工藝方案。該方案要求公路面層損傷較輕, 而且聯結層和基礎層較完好。舊路面鋪層厚度大於50mm,且路面各種病害損壞深度小於50mm, 舊瀝青針入度超過20(1/10mm),裂縫面積少於40%。
就地熱再生特點是施工周期短,對交通幹擾小,運輸量小,環保性好,但設備系統複雜,技術 水平要求高,一次性投資大。工藝柔性較差,不能利用現有的攤鋪設備和技術。如維特根的 RX4500和芬蘭的KM3000RS,日本格林環保養路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AR2000等。
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藝可對100mm至500mm的破損路面及路基進行再施工,先銑削粉碎並收 集舊路面材料,加入一定數量的石灰、水泥、乳化瀝青或泡沫瀝青等添加劑,攪拌後作為再生後的 基層混合料使用。在此基層上再罩上一層磨耗層和適宜的表面處置作為面層,成型新的道路供使 用。
廠拌再生則是將銑削的舊瀝青路面材料運送到攪拌廠(站),破碎、篩分處理後根據不同的舊材料 以及翻新道路的要求,部分或全部採用舊材料,添加一定的瀝青或再生劑,加熱攪拌後運送到施工現 場,攤鋪、碾壓。廠拌再生又分連續式和間歇式兩種。
廠拌再生過程、質量易於控制,可對不同的舊材料進行再生,適用於生產多種材料的再生,施工 周期長,對交通幹擾大,運輸費用也大,但可利用現有的施工設備,投資小,上項目比較容易。
3 為何要選擇與間歇式攪拌站(廠)來使用瀝青路面再生機
選擇間歇式攪拌站(廠)的瀝青路面再生機,來回收和利用廢舊瀝青混合料的理由是:
(1)在投資成本上,間歇式攪拌站(廠)加配再生機明顯優於其他類型的再生設備。統計資料顯 示,我國用於等級路面施工的瀝青攪拌站98%以上是間歇式,如果在間歇式攪拌站(廠)基礎上加 配再生機,可以避免重複投資,能有效節約成本。 (2)對舊瀝青混合料回收再利用,不是簡單的再加熱和重新攤鋪。為了滿足公路使用性能的要 求,必須通過加入新的集料和瀝青,使之能夠完全達到新攪拌混合料同等的質量。間歇式攪拌站能夠 準確計量新集料和補充新瀝青。舊瀝青路面在銑刨或翻挖過程中,原有的骨料級配已經破壞,如果回 收利用時不對再生料進行篩分和補充新集料和瀝青,就難於保證骨料的級配和油石比,也就不能滿 足公路施工及使用性能的要求。
(3)間歇式攪拌站(廠)採用的是單獨加熱技術,專門為再生料配備一個獨立的滾筒和加熱器,為 準確控制溫度提供了保障。有了這種條件,採用合理的加熱技術,可以有效地防止瀝青進一步老 化。
(4)改性瀝青混合料攪拌溫度要求比較高,攪拌時間比較長,而間歇式攪拌站(廠)在溫度控制上 和攪拌時間調節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它對回收改性瀝青混凝土也具有更強的優勢。
從以上幾點分析,不難發現採用間歇式攪拌站(廠)用配套的瀝青再生機,能夠解決路面的各種 病害。
4 如何實現配套的瀝青路面再生機的技術問題
在間歇式攪拌站(廠)基礎上,如何加配再生機械,這種設備又怎樣才能滿足瀝青混合料的再生要 求,國內不少工程機械製造專家,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結合間歇式攪拌站(廠)的特點,採用 諸多的新工藝、新材料,從實用、高效、經濟、環保等原則出發,研發出符合我們國情的瀝青路面再 生機。根據生產能力分ARM1000、ARM2000和ARM3000等,這些機械較好地解決了以下技術問 題:
4.1如何合理地對片狀和塊狀舊瀝青混凝土進行破碎和篩分問題
瀝青路面翻修時不論是機械銑刨,還是人工開挖,都必須進行破碎和篩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再 生料添加後的級配。破碎的舊瀝青混凝土,既粘又硬,原有的石料還不能進一步破碎。因此選擇反擊 式破碎原理,對傳統破碎機進行改造,達到基本上破壞原有石料粒徑、大塊不卡死,細料不粘結的目的。篩分則根據用戶要求,一般可進行四種不同顆 粒料的分級。
4.2如何解決不同粒徑的再生料配比問題
通過篩分的三種再生料,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後進入加熱滾筒。級配的控制是採用高精度 皮帶稱來準確控制冷料供給,通過變頻器及時改變不同規格料的供給量和比例。稱重終端儀表顯示累 計量和正在進行中的每小時的供給量。
4.3如何合理地對再生料進行加熱問題
為防止附著在石料上的瀝青在加熱過程中進一步老化,採用氣流加熱方式加熱,熱氣流對再生骨 料的加熱是一種長時間溫和的加熱方式。
防止瀝青老化的另一種方式,是將3cm以下的瀝青砂不通過乾燥滾筒而直接進入到攪拌鍋,通過 骨料對其進行加熱。
4.4如何防止再生料在輸送過程中的粘結問題
再生料在輸送過程中會因含有瀝青而到處粘結,造成堵塞。為防止輸送過程中粘結問題,首先 採用熱氣流對再生料的通道進行加熱,再採用電加熱方式對料倉和稱量鬥進行恆溫加熱。在結構上採 用獨特的放料門結構,在開門放料的過程中利用汽缸動力來破拱,確保放料暢通。
4.5如何合理準確地控制再生料和骨料之間的配比問題
間歇式攪拌站(廠)優勢在於可準確控制不同規格材料的比例,保證成品料的級配。而所配的瀝青再生機對再生料有獨立的稱重系統,不影響原有攪拌站的稱重系統。採用PLC採集原有攪拌站(廠)的 稱重、放料、故障反饋等信號,使再生料稱重系統和原攪拌站(廠)之間工作協調,為確保計量準確,採 用二次補償原理來提高每一批次的稱量精度。
瀝青再生機與原來攪拌站(廠)要合理匹配,做到能隨意調節再生料和新骨料之間的比例和溫 度,不使用再生料時不影響攪拌站(廠)正常生產;路面等級要求不高時啟動攪拌站(廠)的攪拌缸、 瀝青供給系統、引風系統全部採用再生料加瀝青攪拌,也能滿足道路施工的要求。總之,要使瀝 青再生機攪拌站(廠)與配套,必須要自動控制元件靈敏而有效,各種指示、報警系統及時而準確, 不僅自動化程度要高,而且操作方便快捷,才能便於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