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34;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會上,西南交通大學蒲黔輝教授主持的&34;從400多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年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蒲黔輝教授接受頒獎(右二)
蒲黔輝教授及嚴猛博士接受頒獎
獲獎獎盃及證書
該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有西南交通大學、四川交大工程檢測諮詢有限公司、浙江寧波甬臺溫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交三公局橋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有蒲黔輝、楊永清、莊衛林、李曉斌、勾紅葉、嚴猛、王劍琳、夏招廣、餘取、劉一鳴、何苗苗、王雙其、俸祝、伍星、楊波。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成立於1982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全國性行業協會之一。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與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等屬於同一級別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表彰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科技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34;是蒲黔輝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多年科研攻堅,產學研沉澱的成果。針對傳統橋梁加固方法中存在的耐久性差、養護時間長、中斷交通、施工環境條件要求嚴格等不足,通過長期的理論研究、性能試驗、實際工程項目驗證,提出了超強高韌性樹脂鋼絲網混凝土的新型複合材料(HTRCS)快速加固方法。創新研發了超強高韌性樹脂混凝土鋼絲網新型複合材料,提出了高強鋼(鐵)絲網對樹脂混凝土基材進行增韌的方法,建立了採用超強高韌性樹脂鋼絲網混凝土加固的理論計算方法,核心關鍵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浙江省甬臺溫高速括蒼坑大橋、四川成都青龍場立交橋、四川廣元老鷹嘴及蜀門大橋和京昆高速嘉陵江特大橋等二十餘座橋梁加固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工程案例表明採用該方法加固後不僅實現了低交通/不中斷交通加固,橋跨結構整體剛度有較大提高,並有效抑制了橋跨結構裂縫的增長,對未來橋梁加固維修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34;作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34;&34;&34;&34;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一直以來,西南交通大學肩負著交通強國的偉大使命,在科研領域取得碩果纍纍。
學校建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36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軌道交通領域最完備的學科體系、人才體系和科研體系。學校圍繞高速鐵路、重載鐵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軌、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領域大力開展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構建了以世界公認的&34;和&34;為標誌的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基礎研究體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選&34;,在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的國家科技獎勵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第一,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尤其是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國家首批&34;、211高校——西南交通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網,西南交通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