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領先水平!近日,四川這所高校重要研究項目榮膺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08-27 西南交通大學招生辦

近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34;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會上,西南交通大學蒲黔輝教授主持的&34;從400多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年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蒲黔輝教授接受頒獎(右二)

蒲黔輝教授及嚴猛博士接受頒獎

獲獎獎盃及證書

該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有西南交通大學、四川交大工程檢測諮詢有限公司、浙江寧波甬臺溫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中交三公局橋梁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有蒲黔輝、楊永清、莊衛林、李曉斌、勾紅葉、嚴猛、王劍琳、夏招廣、餘取、劉一鳴、何苗苗、王雙其、俸祝、伍星、楊波。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成立於1982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全國性行業協會之一。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與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等屬於同一級別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表彰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科技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34;是蒲黔輝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多年科研攻堅,產學研沉澱的成果。針對傳統橋梁加固方法中存在的耐久性差、養護時間長、中斷交通、施工環境條件要求嚴格等不足,通過長期的理論研究、性能試驗、實際工程項目驗證,提出了超強高韌性樹脂鋼絲網混凝土的新型複合材料(HTRCS)快速加固方法。創新研發了超強高韌性樹脂混凝土鋼絲網新型複合材料,提出了高強鋼(鐵)絲網對樹脂混凝土基材進行增韌的方法,建立了採用超強高韌性樹脂鋼絲網混凝土加固的理論計算方法,核心關鍵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浙江省甬臺溫高速括蒼坑大橋、四川成都青龍場立交橋、四川廣元老鷹嘴及蜀門大橋和京昆高速嘉陵江特大橋等二十餘座橋梁加固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工程案例表明採用該方法加固後不僅實現了低交通/不中斷交通加固,橋跨結構整體剛度有較大提高,並有效抑制了橋跨結構裂縫的增長,對未來橋梁加固維修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34;作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34;&34;&34;&34;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一直以來,西南交通大學肩負著交通強國的偉大使命,在科研領域取得碩果纍纍。

學校建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36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軌道交通領域最完備的學科體系、人才體系和科研體系。學校圍繞高速鐵路、重載鐵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軌、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領域大力開展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構建了以世界公認的&34;和&34;為標誌的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基礎研究體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選&34;,在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的國家科技獎勵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第一,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尤其是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國家首批&34;、211高校——西南交通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網,西南交通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質量領域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總局提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參與完成的「光電成像系統參數測試與校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太赫茲電脈衝產生與測量技術項目技進步一等獎
    太赫茲電脈衝產生與測量技術項目技進步一等獎本報訊(龔鵬偉記者王惜純)近日,航天科工二院203所「太赫茲電脈衝產生與測量技術」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推動著武器裝備向高精尖方向快速發展。
  • 「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市場監管總局提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該項目在國際上唯一實現兩種獨立原理方法測定玻爾茲曼常數,測量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突破了溫度單位重新定義的技術瓶頸;項目成果被國際計量委員會應用於溫度單位重新定義,為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重新定義作出關鍵性貢獻,使我國在這一計量領域的重大變革中贏得了決策權,確立了我國在國際溫度計量領域的領先地位;項目的創新技術使我國成為計量單位量子化進程中國際領先的溫度量值源頭,為國家重大工程第四代核反應堆堆芯溫度直接測量提供了解決方案
  • 新興一企業的參與項目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記者從溫氏集團了解到,日前由四川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溫氏股份等共同完成的「碳水化合物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調控機制研究與應用」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收到該獎項證書。該項目圍繞母豬不同繁殖生理階段和碳水化合物組分代謝特點,通過碳水化合物營養結構設計改善母豬卵巢發育、促進胚胎存活與胎兒發育、提高泌乳力、改善母豬繁殖效率,經過10年研究與應用,成果整體國際先進
  • 北京這所大學19項成果入選,研究水平世界領先!
    獲獎項目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主持完成的項目10項,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1名與北林為主要合作單位的國際友人——加拿大UBC林學院院長John Innes教授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中原工學院連續四年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魏朋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公布了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原工學院與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120頭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項目榮獲本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該校連續第四年獲得中國紡織行業最高獎一等獎。
  • 泰州靖江籍教授一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仲明供圖   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靖江籍教授邵新宇帶領團隊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雷射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68年出生的邵新宇是靖江市東興鎮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 重磅 | 湖北醫藥學院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日,湖北省科技廳公示了《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名單》。湖北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張勇洪博士團隊《植物抗逆和根系構型的調控機制及其在藥用植物虎杖生產的應用》項目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武漢高校教授完成的科研項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主持完成的&34;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技術屬國內外首創,經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對於提升國產高端紡織裝備水平及國際地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節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該項目在開展中還培養了多名投身一線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科研骨幹教師。
  • 與清華、北大等激烈比拼,湖南這所高校奪下全國一等獎!
    近日,第三屆"全國高校綠色計算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重慶隆重舉行,湘潭大學歐陽建權教授指導的學生團隊(姜柯鑫、宋芳琴)獲開源創新組特等獎,鄒娟教授指導的學生團隊(張爭輝、楊旭、鄧漪凡、陳瑩、郭格)獲代碼標註組一等獎
  • 中石化西北油田超深井超稠油開採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自主創新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學降粘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有效開採超稠油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世界稠油資源佔總油氣資源量的53%,但由於其開採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目前動用有限。隨著油氣需求的日益擴大與技術進步,稠油開採的潛力不斷凸顯,已成為下步資源接替的重要陣地。
  • 歷時近10年,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項目獲一等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王振傑、姬生月、賀凱飛、聶誌喜、吳會勝、白永良、李連偉等完成的項目"海洋地質勘探導航定位關鍵技術與國產裝備研發"獲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 「運動系統組織工程技術」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運動系統組織工程技術」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發布時間:2013-05-13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網站 > 信息報送-各單位 > 浙江省體育局 作者:傅瑋 字體: 大
  • 近日,河南這所「雙一流」高校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青年教師嶽新政副教授和劉仲毅教授課題組在缺陷工程體系電解水產氫和產氧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方向為光催化、電催化、光電催化等。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8篇;授權發明專利7項。作為重要研究者參與到"國家重大項目'111引智'"、"國家重點項目"、"自然科學面上項目"等項目研究中。劉仲毅,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科技創新傑出人才,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在苯選擇性催化加氫制環己烯、綠色增塑劑領域做出了世界領先的成果,具有國際影響力。
  • 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17-01-26 16:49 來源:澎湃新聞
  • 河南這所高校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學院青年教師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團隊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主要研究碳基納米材料的合成技術,光學特性與應用。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站前特別資助、中國博士後面上項目二等資助、鄭州大學拔尖博士啟動基金等多個項目。單崇新,鄭州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石大新聞|一項目獲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王振傑、姬生月、賀凱飛、聶誌喜、吳會勝、白永良、李連偉等完成的項目「海洋地質勘探導航定位關鍵技術與國產裝備研發」獲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成果在海洋高解析度多道地震測量、海上OBC勘探作業等應用過程中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以楊元喜院士為組長的鑑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
  • 北京建築大學「高性能隔震建築系列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項目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9月10日,北京市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北京建築大學副校長李愛群教授帶領團隊申報的「 高性能隔震建築系列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土木建築領域唯一獲得一等獎的項目。
  • 看浙工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團隊如何將維生素綠色規模生產
    」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期間,項目組也遭遇了不少研究瓶頸。譬如,脂溶性維生素難溶於水,對生物催化劑要求苛刻,篩選難度大大增加。針對這一技術難題,汪釗教授團隊首創了一種高靈敏度、高效率、低檢測成本的高轉酯化活性脂肪酶的高通量篩選模型,真正實現了「所篩即所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