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的成語是手不釋卷,談笑自若。
手不釋卷
這句成語是說手中不肯放下書籍。形容勤奮好學或讀書入迷。
三國時期,東吳有位十分善於領兵作戰的人,名叫呂蒙。這個呂蒙家境貧困,十幾歲就從軍打仗,而且十分勇敢,屢立戰功。所以很快升為偏將軍,成為孫權手下鎮守一方的重要將領。由於呂蒙從小沒有機會讀書,缺乏文化,所以當了鎮守一方的將軍以後,每次向孫權匯報地方上的大事,奏章都要靠別人寫.
有一次,孫權勸告呂蒙說:「你現在擔任著重要職務,掌管軍事,應該好好讀書,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呂蒙為難地說:「軍營裡的事務太繁忙,恐怕沒有工夫再讀書了。」
孫權聽後很不高興,批評他說:「你這話不對,時間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間,攻讀史書、兵書,收穫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兵打仗很緊張,可是仍然手不離書本。你為什麼不刻苦讀書呢?」
孫權的勸勉,使呂蒙受到很大激勵。從此,他花時間閱讀各類古書。一有空閒,他總是拿著一本書,聚精會神地閱讀,從前人的著作中汲取知識,受到教益。後來,他達到了博覽群書的地步,見識大大長進。
當時另一名將魯肅,奉孫權之命到陸口去上任,路過呂蒙的駐軍之地。魯肅因為呂蒙不大讀書,有點看不起他,也不想去看他。有人勸魯肅說:「呂將軍的名聲和官位一天比一天顯赫,不能用老眼光來看待,應該前去看望。」於是,魯肅就去拜訪呂蒙。
呂蒙設宴招待魯肅。兩人喝得有幾分醉意,呂蒙問魯肅道:「您受國家的重託,肩負重任。對於相鄰的蜀將關羽,準備用什麼計謀、策略來對付他呢?」
魯肅沒有好好考慮,隨口間答說:「到時根據情況採取應變措施吧。」
呂蒙又說:「現在吳、蜀雖為一家,但關羽確實是熊虎之將,對付他的計謀、策略怎麼可以不事先考慮好呢?"接著,他給魯肅講了好幾條對付關羽的辦法。
魯肅聽了之後,又是驚詫,又是感動。他覺得呂蒙跟以前大不一樣,並且有不少比自己高明得多的見解,就離開自己的座位,走到呂蒙身旁,拍著呂蒙的肩膀,笑著說:「我本來以為老弟不過有點軍事方面的謀略罷了。今天同你談了話,才知道你的學識淵博,才略出眾,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阿蒙了。」
呂蒙也笑起來:「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士別三日,就應該刮目相看嘛」
談笑自若
這句成語是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有說有笑,同平常一樣。自若:跟平常一樣。
三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將領,名叫甘寧。甘寧是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早年,他依附劉表,後來投靠了東吳的孫權。
甘寧打仗非常勇猛,他曾跟隨大將周瑜,擊敗曹操,進攻曹仁;跟隨呂蒙抗拒關羽。因為有戰功,他被孫權任命為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向江陵撤退。孫權和劉備組成的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南郡。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抓住聯軍疲憊的弱點,擊敗了先頭部隊,致使曹操順利地跑掉了。
周瑜得知這一情況後大怒,準備調兵遣將,與曹仁一決雌雄。他叫道;「我非親自殺了曹仁不可!」
這時,甘寧上前勸道:「南郡與夷陵互為椅角,我看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後再進攻南郡。請大都督三思。」
周瑜想了想,認為甘寧的建議有理,於是命他領兵攻取夷陵。
很快,甘寧便率軍一直打到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了二十幾個回合,曹洪敗走,領兵往南郡退逃。
甘寧命今部下弓孔使奪取了夷陵城下,甘寧手下兵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後立即招兵,也不過千人。
當天黃昏,曹仁派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五千多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了,曹軍架設雲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久攻不下的曹軍構築高樓,然後士兵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頓時箭如雨下,射死射傷不少吳軍士兵。
吳軍士兵見勢不好,急忙去報告甘寧。許多將領聞訊後,都有些害怕,唯獨甘寧有說有笑,同往常一樣,毫不緊張。他命人立刻去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支箭。
吳軍士兵見勢不好,急忙去報告甘寧。許多將領聞訊後,都有些害怕,唯獨甘寧有說有笑,同往常一樣,毫不緊張。他命人立刻去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支箭。
箭被收集來後,廿寧吩咐部將說:「快去挑選優秀射手,與魏軍對射!」
由於甘寧率軍沉著頑強地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後來,周瑜派來救兵,配合甘寧擊退了魏軍。周瑜為甘寧解圍後,親自慰勞守城的將士,並給甘寧記了一功。甘寧臨危不懼,鎮定自若,談笑風生,在軍中傳為美談。
今天的成語典故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