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典故英文翻譯(1)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翻譯考試中遇到中國成語典故恐怕是考生都比較頭疼的事情,在平時的準備中多積累一些,考試時就不會那麼被動了。我們接下來會陸續推出一些中國成語的英語對照表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Once bitten, twice shy.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一見鍾情
to 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一箭雙鵰/一舉兩得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寸光陰一寸金
Time is money.

一失足成千古恨
The error committed on impulse may turn out to be the sorrow of a whole life.

一將功名萬古枯
What millions died that Caesar might be great.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Plan your year in spring and your day at dawn.

一人難稱百人意
You cannot please everyone.

一氣呵成
Never make two bites of a cherry.

九死一生
to have a hair-breadth escape

九牛一毛
a drop in the bucket

人生如夢
Life is but a dream.

人生自古誰無死
Death comes to all men.

人不可貌相
Appearances are often deceptive./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人山人海
a sea of faces: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tadium? Believe it or not, a sea of faces.

人云亦云
echo others' words

人面獸心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人言可畏
Opinion rules the world

十年風水輪流轉
Every dog has its day.

十全十美
leave nothing to be desired

十拿九穩
win something in the bag.

(來源:考試資料網,編輯 Helen)

相關焦點

  • 沉魚落雁、毛遂自薦、燈紅酒綠……這些成語翻譯的技巧你會嗎?
    做翻譯的小夥伴們都清楚地記得:那些年的記者會上,張璐成功翻譯了總理引用的詩句,受到高度讚揚。如此純熟地進行古文翻譯,絕非一日之功。實際上,在中譯英的學習中,除了古詩文翻譯,成語翻譯也是一大挑戰,需要有志從事翻譯的人認真對待。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慣使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語。有些成語可從字面上理解,而有些成語必須知道其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思。
  • 乾貨:用幾十個例子,教你把成語譯成「如花似玉」的英文表達!
    在這裡我們為大家總結「成語翻譯五步法」,用於實操當中:1. 精簡結構還原完全還原為現代漢語表達,同時(如需要)找出背後的典故2.判斷成語中典故是否需要翻譯解釋4. 查字典成語,漢英詞典往往會給出若干翻譯參考,如何使用我們下面會講到5.
  • 這些稀奇古怪的成語,英文說法你一定不知道
    說起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基本都是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已經形成了固定格式。你把成語說出來,大家都能知道它的出處和典故,並且還覺得你引經據典,有文化有內涵。小編還特地邀請了CHN Stories的大咖專家斯明誠老師,盤點之餘再和大家介紹一下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地道英文應該怎麼說~斯明誠 David Symington英國人,博雅教育專家,戲劇表演專家,資深電視媒體人;牛津大學古典學學士、碩士,復旦大學中國哲學碩士;致力於博雅教育實踐,在戲劇表演、西方文學、歷史、哲學等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 《戰國策》成語英譯
    我們現在常用的不少成語都出自古書,比如《戰國策》、《左傳》以及《孫子兵法》等。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幾個來自於《戰國策》(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的成語不同的英文譯法。
  • 大名成語典故——自弱於人
    大名成語典故——自弱於人 2020-05-11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
  • 譯經:源自古書的成語英譯
    「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我們常用的不少成語都出自《戰國策》和《左傳》這樣的古書,在做口譯的時候,遇到這樣的成語該怎麼翻譯?除了現場理解和發揮,日常學習中的積累也必不可少。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學習這些成語的英譯方式。
  • 臥冰求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臥冰求魚,臥冰求鯉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臥冰求鯉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臥冰求鯉(wò bīng qiú lǐ)成語釋義:臥在冰上以求得鯉魚。指忍苦孝親成語出處:晉·幹寶《搜神記》第11卷:「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 中文為何比英文美麗?美在哪裡?雅在哪裡?動聽在哪裡?
    為了對比中英文在文字上的不同,我們再把它用更中國化的文字翻譯出來。雅譯:青春非止韶華,更是心境;非止桃面、丹唇、柔膝,更是凌雲之志,不羈之思,熾熱之情;青春是命運深處奔湧不息之清泉!(第二句不太好翻譯,看過很多版本,與原意相去甚遠,所以我多加了幾個字把作者意思表達完整,雖然不字字對應,但絕對是意思最準確的翻譯)雅譯:青春應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有此銳氣,花甲老朽,可勝弱冠。年歲有加,並非垂老,志向迷失,方墮暮年。
  • 中文諺語的奇葩翻譯 How to say these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中文有成語和俗語英文有諺語當中文的成語和俗語被翻譯成英文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What happens when Chinese idioms ar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01有些中國成語有現成的英文諺語來對應There are some Chinese idioms similar to the ready-made English proverbs.比如Such as愛屋及烏= Love me,love my dog.
  • 成語典故中的長度單位
    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成語典故,去探尋幾個古代的長度單位。「毫釐絲忽」成語出自明代,明時尺度營造尺1尺約合32釐米,推算下來1釐=1/1000尺=0.032釐米,1毫=1/10000尺=0.0032釐米,1絲=1/100000=0.00032釐米,1忽=1/1000000尺=0.000032釐米。
  • 螞蟻莊園成語洛陽紙貴典故原型是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螞蟻莊園成語洛陽紙貴典故原型是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時間:2020-12-29 12:44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成語洛陽紙貴典故原型是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成語洛陽紙貴用來形容文章廣受歡迎,這個典故的原型是什麼?
  • 牢記 這幾個英文單詞 譯《引狼入室》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從前,有個牧羊人在山谷裡放羊,他遠遠地看見一隻狼總是跟在羊群後面,就提高了警惕。但是,一連幾個月過去了,那隻狼並沒有傷害到羊群,反而因為有狼的存在,其他的野獸都不敢靠近羊群了。看到這種情況,牧羊人心想:「看來狼並不像別人說的那麼狠毒和詭計多端,如果能讓狼來幫我看管我的羊,不就不用擔心其他野獸傷害到它們了嗎?」這樣想著,牧羊人就把這隻狼帶進了羊圈。
  • 成語典故:白龍魚服
    後漢張衡的《東京賦》中,有一句話道:「白龍魚服,見困豫且(白龍化為魚形,被困於豫且)」,就是引用了這個典故。後來的「白龍魚服」這句成語,也就是從這裡來的。舊時人們借用這句成語來比喻貴人微服出行(隱藏身份,化裝到民間去)。
  • ...亥時三刻」咋翻譯?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2007年6月28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 狡兔三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移花接木、掩人耳目,反義詞有:甕中之鱉、坐以待斃,狡兔三窟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狡兔三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成語釋義: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別多;用來躲避災難禍患。現多比喻掩蓋的方法多;隱身的計劃周密。
  • 巴蛇吞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一蛇吞象,反義詞有:知足常樂,巴蛇吞象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巴蛇吞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巴蛇吞象(bā shé tūn xiàng)成語釋義: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
  • 成語典故:紅拂綠綺
    紅拂女 網絡圖「紅拂綠綺」這一成語中的「紅拂」「綠綺」都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紅拂」是一位女子的名字。隋唐的時候,有一位淪落風塵但卻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本姓張,原名張出塵(一說張初塵)。後來,司馬相如以「綠綺」琴挑卓文君的典故廣為流傳,成為我國古代愛情故事的經典。「紅拂綠綺」這一成語,就是指能於流俗中識名士,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的古代奇女子。卓文君深夜逃出家門與司馬相如私奔,使卓王孫大怒,聲稱女兒違反禮教。但卻不忍心傷害她。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成婚,卓王孫連一個銅板也不給女兒。
  • 家徒壁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家徒四壁,反義詞有:家給人足,家徒壁立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家中貧窮。家徒壁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家徒壁立(jiā tú bì lì)成語釋義:徒:只,僅僅。家裡只有四面的牆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 工力悉敵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勢均力敵、不相上下、不分軒輊,反義詞有:天壤之別、截然不同,工力悉敵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指不相上下。工力悉敵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工力悉敵(gōng lì xī dí)成語釋義: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敵:相當。雙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