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光彈的作用,是用來觀測彈道,發射信號,曳光彈本身也有一定縱火效果,在戰場上有很大的作用。那麼機槍手發射曳光彈,會不會暴露位置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句俚語:「曳光彈幹兩邊的活兒」(Tracers work both ways.)。
用長曝光拍攝的子彈彈道
曳光彈是在子彈的底部,加入一個曳光管,或者直接向子彈銅皮內加入曳光劑。北約彈藥使用的曳光劑通常為鎂、鍶或者鋇等金屬,子彈擊發時火藥燃氣擊穿子彈尾部的墊片,引燃曳光劑發生劇烈燃燒,此時就可以看到子彈拖著一條耀眼的尾巴了。
曳光彈的結構
曳光彈的彈尖通常會塗成紅色與普通彈進行區別。一般機槍每間隔4發普通彈就會放1發曳光彈
在空中完整地劃出了一個彈道,既然能看到落點,那麼自然也可以看到起點。只是戰場上比的是殺戮效率,跟它的收益一比,這個缺點是可以接受的。在遠距離上子彈落點揚起的塵土往往是看不見的,這時候曳光彈是戰場上最便捷,最有效的彈道校正工具,在夜戰中尤其有用。
而且講道理,能暴露機槍手目標的難道只有曳光彈嗎?目前任何一種機槍都無法有效抑制槍口焰,尤其是大口徑機槍。所以即便沒有曳光彈,也很容易暴露。只是曳光彈在為己方指示彈道的同時,也相當於給敵人指示了彈道。
機槍射擊時產生的巨大火焰,在幾百米遠外也看的清楚
不過為了解決曳光彈暴露己方位置的問題,曳光彈也確實做過一些措施,典型的措施就是提高曳光管燃燒的延時時間。比如微亮型曳光彈,可以做到出膛100米後才開始燃燒曳光劑,也就減少了被發現的概率。此外美國也有申請過一種新的曳光彈專利,採用的是非化學反應的曳光管,改用電容供電的發光二極體,由於二極體發光的方向選擇性,這種曳光彈只能在後方才能看到光亮,也就是只有自己人才能看到,所以就可以大大降低暴露的概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