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0後女性服用「轉胎丸」的經歷,再次把「轉胎丸」放到了公眾面前。28歲女子楊某因婆婆催生、丈夫出軌等原因,試圖通過服用轉胎藥生男孩,以挽救婚姻與家庭。但沒想到,她在服用數月後依然誕下了一名女嬰,而且產後出現明顯雄性特徵,並伴隨停經等症狀,經醫院診斷為多囊卵巢症候群。
21世紀20年代了,居然還有「轉胎丸」,居然還有人相信胎兒能由女變男,讓人頓生今夕何夕之感。孩子的性別靠什麼決定,是中學生物課本裡的常識題。胎兒在受精的一剎那,就由父母染色體的不同組合決定了是男是女。當胎兒形成後,再更改性別,是根本不可能的。
「轉胎丸」是什麼?其有幾種,有的是維生素,有的是不知配伍的「祖傳配方」,還有的就是雄性激素。如果是維生素,還只是騙人錢財,相比「祖傳配方」和雄性激素,都算是「積德」了。而所謂「祖傳配方」,後果是否嚴重全靠運氣。最好的運氣就是沒有用,而壞運氣壞到什麼程度,則聽天由命,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有的流產、有的畸形,有的腎功能受損,有的罹患腫瘤……還有一種成分明確的「轉胎丸」就是大劑量雄性激素,別說孕期,就算是平常狀態下,補充大劑量激素對身體都有極大傷害。孕期的傷害更是雙倍的——不僅傷害孕婦本體,更傷害了腹中胎兒。
楊某的停經、雄性特徵以及多囊卵巢症候群就是孕婦面臨的後果,但更嚴重的傷害則是由無辜的孩子承受的。明明形同「下毒」,卻可以在網上找到銷售商家。「轉胎丸」既然聲稱是藥,就必須有「藥準字」,要符合藥品銷售的規範。如果不是藥而自稱是藥,那就是虛假宣傳,同樣違法。除了「轉胎丸」,某寶上一些店鋪還打著「鹼性調理」的旗號,宣揚「早生貴子」「喜迎小王子」。「酸鹼體質」之說早就破產了,當年編造這一神話的美國「酸鹼理論」之父羅伯特·歐陽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他也當庭承認這就是一場騙局。「鹼性調理」是偽科學,同樣是虛假宣傳,強調生兒子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嗎?被輿論大力抨擊的「轉胎丸」究竟是怎麼生產、宣傳、銷售、流轉的?造成了這麼多悲劇之後,為什麼只見受害者,而看不到加害者?為什麼只聽得到譴責,看不到懲處?
當然,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對於孩子來說,一生悲劇的始作俑者不是生產銷售轉胎丸的人,恰恰是自己的父母、親人。在某些地區,生下的女孩是不受歡迎的,更糟糕的是,孕婦過度服用雄性激素,可能導致女嬰的生殖器看起來像男性。但在這些父母眼裡,女兒的健康、性別認知、是否有生育能力都不重要,即使她的生理心理都痛苦不堪,也還是會要求她保留根本沒有意義的男性器官。也就是說,在這些父母長輩眼裡,什麼都不如表面上生了兒子重要。如果說重男輕女的本來原因是農業社會對男性勞動力的依賴,以及男性繼承香火的傳統要求,那麼,這樣的家庭到底在乎什麼?他們分明既不在乎男性勞動力,也不在乎「香火」。他們只在乎自己,孩子就是工具,是他們用以炫耀,以及對抗外界壓力的砝碼。
雖然孕婦具有受害者和傷害孩子的實施者的雙重身份,但她們的遭遇讓人不忍心責備。在這種家庭中,孕婦處於底層,她們面臨長輩的壓力、丈夫的怨懟、周遭的指指點點,生活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中,她的性別在娘家是一種「罪過」,在婆家也找不到支援,她即使知道「轉胎丸」是引鴆止渴,也很可能無能為力。讓人感慨的是,今天的年輕媽媽已經是90後了,她們大多受過教育,也有不少人有工作能自食其力,卻仍面臨這樣的困境。個體抗爭固然很難,但還是期待年輕的女性群體能為自己、為孩子爭取一點空間。更期待,輿論不僅要抨擊「轉胎丸」,更要給予每一個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中掙扎的個體以鼓舞和幫助,就如同幫助那些反抗家庭暴力的女性一樣。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