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利用光可使大尺寸物體懸浮及移動—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或不再是夢
新方法利用光可使大尺寸物體懸浮及移動

 

科技日報華盛頓3月19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8日在《自然·光子學》期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在物體表面創建特定的納米結構,設計出一種使用光即可使物體懸浮並推其移動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稱,這一理論方法將有很多實際用途,甚至可用於新一代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的開發。

光是操縱物質的有力工具。30多年前,光學鑷子的出現使科學家能夠用雷射束的輻射壓力移動和操縱微小物體,被許多人認為是光學鑷子之父的亞瑟·阿什金也因在該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學鑷子只能在小範圍內操縱非常小的物體,對於大尺寸物體則無能為力。而加州理工學院設計的這一新方法,則可以用光束操縱小至微米級、大至米級的多種不同形狀和尺寸的物體,不僅可以使物體懸浮空中,還可推其循光束行進方向移動。

該方法的關鍵是在物體表面創建特定的納米級結構。這種結構會與光相互作用,通過控制沿物體表面光散射的各向異性,實現對毫米級、釐米級甚至米級尺度物體的自穩定光學操縱。物體在受到擾動時可以自行調整,產生恢復扭矩以使其保持在光束行進路線中。

研究論文指出,這一新方法並不要求高度聚焦的雷射束,也不會過分限制物體形狀、尺寸和材料組成,從理論上講具有多種實際用途,既可用於非接觸式晶圓的製造和組裝,也可用於輕型太空飛行器的軌跡控制。

論文作者之一、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與材料科學系的哈裡·阿特沃特稱,這種技術甚至可用於未來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的開發。從理論上講,這樣的太空飛行器不需要攜帶燃料,可利用納米級結構構建的雷射推進光帆,通過雷射加速,其速度甚至可接近光速。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新方法利用光可使大尺寸物體懸浮及移動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8日在《自然·光子學》期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在物體表面創建特定的納米結構,設計出一種使用光即可使物體懸浮並推其移動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稱,這一理論方法將有很多實際用途,甚至可用於新一代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的開發。  光是操縱物質的有力工具。
  • 科學家利用聲懸浮成功控制物體三維移動
    【PConline 3D列印資訊】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已經掌握了使事物在聲懸浮空間中移動的能力,而這個不可思議的「空中通道」應該是人類利用聲波來實現如此壯舉的第一個實例。聲懸浮的研究已非新概念,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在空氣中利用聲波控制水滴上下升降並且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但也只是在一個固定軸心水平移動粒子,而且僅能上升或下降。
  • 聲波將用來懸浮和移動物體
    聲波將用來懸浮和移動物體 史上第一次,科學家們成功使用聲波來懸浮和移動物體,這些科學家來自瑞士聯邦技術研究所,他們用新發現的 「神奇力量」 來操縱咖啡和水滴,成功在半空中碰撞出速溶咖啡。
  •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使物體懸浮空中
    科學家們在新的一年裡依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如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者就為我們呈現了這個超酷的物體懸浮演示:細小的水珠浮在空中,然後以完美的形狀環繞滑行;
  •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發功使物體懸浮空中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發功  使物體懸浮空中  本報訊 (任 文)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在新的一年裡依然帶來了許多驚喜,如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者就呈現了這個超酷的物體懸浮演示:細小的水珠浮在空中,然後以完美的形狀環繞滑行;一根鐵螺絲在空中旋轉;塑料片、火柴頭等都克服了地球引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精確的超聲波應用
  • 科學家利用聲波實現物體浮空移動
    據國外媒體消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機器,利用聲波可以讓物體在空氣中飄浮,甚至四處移動,並且可以一次性搬運多個對象。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一般磁力被用於懸浮物體。雖然已知聲波也可以對抗地心引力,但由於物體不能被搬來搬去,而一直沒有投入實際應用。
  • 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應用前景廣
    原標題: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能像鳥兒一樣在空中翱翔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一大夢想。很多魔術大師也都曾表演過令我們既驚訝又羨慕的空中懸浮術。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也許會讓我們的飛天夢想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 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原標題: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原標題: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凱波):能像鳥兒一樣在空中翱翔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一大夢想。很多魔術大師也都曾表演過令我們既驚訝又羨慕的空中懸浮術。
  • 貓夥呆:用聲波懸浮移動物體?
    (有興趣趕緊訂閱持續關注)  今天《貓夥呆》第一期,我來介紹一種「空間聲波控制物體懸浮和移動的」【隔空移物】技術!貓哥和小夥伴們都驚呆啦!  上面這玩意兒是由日本東京大學的三個研究懸浮控制技術的屌絲研究員設計出來的。
  • 超聲波懸浮物體
    超聲波懸浮物體
  • 中子束首次拍攝出大體積物體全息圖—新聞—科學網
  • 科技之謎:人能懸浮在空中嗎?
    懸浮有兩種形式:利用空氣向下噴氣產生懸浮的方法叫氣懸浮,用這種方式人們已經製造出了直升飛機和氣墊船;利用磁性材料的相斥性和相吸性進行懸浮的方法叫磁懸浮。各種懸浮方法的目的是一樣的,即產生一個可以平衡地球重力的力,使物體懸浮起來。只是各種懸浮方法所採用的物理原理不一樣,從其名稱可以看出,分別採用了聲輻射力、磁場力、靜電場力、氣動力、電磁感應力、光輻射力等等。
  • 科學家開發萃取光學純胺基酸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黃昊飛、特聘教授王鳴等報導了一種液—液兩相手性萃取拆分製備光學純胺基酸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懸浮汽車取得重大突破,發動機居然是靠聲音驅動
    可懸浮的星際迷航已經向更接近現實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利用旋轉聲場的力量來做這件事。直到現在,這已經證明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旋轉的聲場將一些旋轉運動轉移到物體上,使得它們越來越快地運動,變得不穩定。
  • 基於菌群大數據搜索的新疾病檢測方法開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發明了基於菌群大數據搜索的疾病檢測方法,為此共性問題提供了原創解決方案。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刊》。 微生物組與人體、環境的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同時,菌群檢測具有非侵入性、可量化、可預警等優勢。
  • 操控懸浮粒子,空中三維成像,能聽能摸!裸眼3D新可能
    新的研究採用了一種多模態聲阱顯示器(Multimodal acoustic trap display,MATD):利用超聲波揚聲器引導微小的粒子,可以同時傳送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種內容,並形成一個可以在空中改變形態的懸浮顯示器。
  • 英科學家用聲波讓物體懸浮並移動
    @看看新聞 消息,隔空移物是科幻或武俠小說中的常見場景,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卻通過操控聲波將其實現。他們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新一期上的論文顯示,該校科學家設計了一種聲波旋渦,其結構類似龍捲風。再利用這一技術和頻率為40千赫的超聲波,成功讓一個直徑2釐米的聚苯乙烯小球懸浮起來。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將應用在遙控進入人體藥物膠囊或微型手術設備等。隨著技術不斷完善,未來有望藉助聲波牽引讓人類懸在空中。原標題:不再是天方夜譚!
  • [視頻]想不想試試用聲波懸浮推動物體?3D印表機就能製作牽引裝置
    (原標題:[視頻]想不想試試用聲波懸浮推動物體?雖然利用聲波使物體懸浮、移動並不是什麼新概念,但這項新科技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僅僅能用聲波推動物體,還能拉動物體,包括小珠子和昆蟲等等。
  • 超聲懸浮技術重大進步!可讓聲音拐彎
    10月15日報導,近日,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發出能使聲波繞過障礙物並將物體懸浮在障礙物上方的技術。該技術克服了以往超聲懸浮裝置的兩個關鍵限制,它既能產生類似複雜的聲場,也能繞過傳感器和懸浮物體之間的障礙。 蘇塞克斯大學新界面與互動專業的講師Memoli博士說道:「這是超聲懸浮技術的重大進步,因為它克服了阻礙該領域發展的一個重大缺陷。我們實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動態和響應式控制,因此實時操控近在咫尺了。」
  • 測量納米世界有了新「觸角」—新聞—科學網
    第一個利用氦離子注入製造的納米球探針的工藝流程 近日,界面研究期刊《蘭格繆爾》刊發了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研究員胡歡團隊,聯合美國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東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彭倚天團隊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