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或不再是夢 |
新方法利用光可使大尺寸物體懸浮及移動 |
科技日報華盛頓3月19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8日在《自然·光子學》期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在物體表面創建特定的納米結構,設計出一種使用光即可使物體懸浮並推其移動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稱,這一理論方法將有很多實際用途,甚至可用於新一代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的開發。
光是操縱物質的有力工具。30多年前,光學鑷子的出現使科學家能夠用雷射束的輻射壓力移動和操縱微小物體,被許多人認為是光學鑷子之父的亞瑟·阿什金也因在該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學鑷子只能在小範圍內操縱非常小的物體,對於大尺寸物體則無能為力。而加州理工學院設計的這一新方法,則可以用光束操縱小至微米級、大至米級的多種不同形狀和尺寸的物體,不僅可以使物體懸浮空中,還可推其循光束行進方向移動。
該方法的關鍵是在物體表面創建特定的納米級結構。這種結構會與光相互作用,通過控制沿物體表面光散射的各向異性,實現對毫米級、釐米級甚至米級尺度物體的自穩定光學操縱。物體在受到擾動時可以自行調整,產生恢復扭矩以使其保持在光束行進路線中。
研究論文指出,這一新方法並不要求高度聚焦的雷射束,也不會過分限制物體形狀、尺寸和材料組成,從理論上講具有多種實際用途,既可用於非接觸式晶圓的製造和組裝,也可用於輕型太空飛行器的軌跡控制。
論文作者之一、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與材料科學系的哈裡·阿特沃特稱,這種技術甚至可用於未來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的開發。從理論上講,這樣的太空飛行器不需要攜帶燃料,可利用納米級結構構建的雷射推進光帆,通過雷射加速,其速度甚至可接近光速。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