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說
學習目標
1、識記本單元出現的重點詞語和文學文化常識;
2、掌握三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3、了解小說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從分析小說的情節、環境、人物三要素入手,學習鑑賞小說的方法,重點掌握鑑賞小說人物、環境的方法、步驟、規範;
4、學習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
知識積累
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曹雪芹與《紅樓夢》
曹雪芹(具體生卒年不確定),清代小說家,著名文學家。名沾(音zhān),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常以阮籍自比。貢生。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後因家庭的衰敗而飽嘗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十年創作了《紅樓夢》並專心致志地做著修訂工作,死後遺留《紅樓夢》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廢藝齋集稿》。故裡有四,河北豐潤,遼寧遼陽、鐵嶺與江西武陽,尚無確切定論。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說,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其原名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前80回曹雪芹著,後40回高鶚續(一說是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族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魯迅與《彷徨》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採超人哲學和託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彷徨》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集,寫作於「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陣營分化的時期。原來參加過新文化運動的人,「有的退隱,有的高升,有的前進」,魯迅當時像布不成陣的遊勇那樣「孤獨」和「彷徨」。《彷徨》表現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徵途上探索的心情。後來在《題〈彷徨〉》一詩中說:「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 ,荷戟獨彷徨。」這便是題名《彷徨》的來由。他在《彷徨》書扉頁上引用《離騷》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彷徨》中收1924年至1925年間創作的小說11篇,分別為《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弟兄》《離婚》。
海明威與《老人與海》
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憑藉《老人與海》獲得1953年普立茲獎及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講述了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在海上把他的小船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最終被他殺死綁在了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小船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老人與海》再次向人們證實了海明威作為20世紀美國傑出小說家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績。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立茲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及其三要素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
情節和具體的環境
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敘事性文學體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是小說的基本特徵,被稱為小說三要素。
人物形象:小說主要通過人物形象表現主題和作者的思想傾向。欣賞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環境與人物的關係,注意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作者刻畫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常常運用語言、行動、心理、外貌、服飾、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多種描寫方法。言為心聲,其中人物語言描寫對於塑造人物形象至關重要。
情節:情節的曲折生動和巧妙設計是所有優秀小說具備的特點。要善於從線索入手來品析小說情節的技巧,把握故
事發生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四個環節,並能概括各部分的要義,為提煉主題思想做準備。同時,我們還須從情節的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為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來,離開了情節,就不知道人物怎樣做事,也就無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小說的情節常用的藝術手法有鋪墊伏筆、設置懸念、呼應轉合、跌宕起伏、跳躍與切入等。
環境:要首先明確環境的作用,其中自然環境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
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等。社會環境的作用主要為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社會關係、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等。
字詞彙總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雕梁畫棟:指房屋和華麗的彩繪裝飾,也指有這樣的裝飾的房屋。
不經之談:荒誕的,沒有證據的話。
斂聲屏氣:不敢出聲,不敢喘氣。形容恭謹畏懼的樣子。
放誕:行為放縱,不守規矩。
懵懂:糊塗,不明事理。
潦倒:頹喪,失意。
乖張:偏執,不馴順,與眾不同。
誹謗: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
杜撰:沒有根據的編造虛構。
忖度:揣測推測。
百無聊賴:生活或感情上沒有寄託。
不更事:經歷世事不多,即缺乏社會經驗,不懂世故人情。更,經歷。
儼然:十分莊重的樣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聲喧囂雜亂。沸反,像沸水一樣翻騰。盈,滿。
詭秘:詭詐神秘,使人難以捉摸。
窈陷:深陷。窈,幽深。
悚然:恐懼的樣子。
鄙薄:輕視,嫌惡,看不起。
蠶噬:像蠶吃桑葉一樣,比喻一步步的侵佔。
蹂躪:踐踏,踩;比喻用暴力侵害、欺凌弱者。
榫頭:竹、木、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
皮開肉綻:皮肉都裂開了。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殘酷拷打。
課文精要
理清結構
《林黛玉進賈府》
課文以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情節,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開端,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這部分著重描寫環境。
第二部分(2-14): 發展,通過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介紹賈府的環境和府中的眾多人物。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2-4)林黛玉拜見賈母與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二層(5-6)林黛玉見王熙風。
第三層(7-11)林黛玉見賈赦、賈政,王夫人介紹賈寶玉。
第四層(12-14)林黛玉初次見到賈寶玉。
第三部分(15-16)結尾,為林黛玉安排住處。
《祝福》
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故事情節大體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部分組成,本文還有還有序幕和尾聲。
序幕:魯鎮祝福的氣象和魯四老爺(1-2段)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段)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34-53段)
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段)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66-111段)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112段)
《老人與海》
根據老人與鯊魚的搏鬥情節,可分為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後來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第一次與一頭鯊魚的搏鬥。
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約四十磅」至「他連一隻鳥兒也看不見」),寫老人殺死一條鯊魚之後的心理活動。
第三部分(「他已經在海裡走了兩個鐘頭」至「也許結果會很好的」),寫老人與兩條星鯊的搏鬥。
第四部分(「下一個來到的鯊魚是一條犁頭鯊」至「鯊魚才又向他撲來」),與犁頭鯊的戰鬥。
第五部分(「老頭兒看見兩個褐色的鰭」至「即使現在也能行」),老人又與另兩條星鯊搏鬥。
第六部分(「他不願再朝那條死魚看一眼」至「我多麼希望我不必再跟它們鬥呀」),寫筋疲力盡的老人的心理活動。
第七部分(「可是到了半夜時候」至「沒有其重無比的東西在旁邊拖累它了」),與群鯊的搏鬥。
第八部分(「船還是好好的」至結尾),與鯊魚搏鬥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裡。
把握重點
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由於母喪,不得已寄居外婆家,過去常聽她母親說,「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儘管賈母念及亡女憐愛她,但她自知寄人籬下,反表現出孤高自尊。她謹慎從事,冷靜細心地觀察周圍的一切,應對有度,舉止有禮。這表現在她辭謝邢夫人留飯,在賈母和王夫人處擇座,反映出她聰慧而又有良好的教養;賈母問她讀什麼書和後來賈寶玉問她讀什麼書她不同的回答,反映出她的小心謹慎。在眾人眼裡,她「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她美貌多情,體弱多病。「顰顰」二字,準確地勾畫出她的神情。
賈寶玉形象
賈寶玉的形象特點要結合《西江月》二詞加以體會。賈寶玉「銜玉」而生,「通靈寶玉」是賈寶玉的「命根子」,而賈寶玉則是賈母的心尖兒寶貝,王夫人的唯一兒子,賈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們的命根子。然而賈寶玉並不看重「通靈寶玉」,罵之為「勞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願順從封建家長的意志,抗拒他們強加給自己的枷鎖。
黛玉早聽說過這位銜玉而生的表兄「頑劣異常,極惡讀書」,王夫人則認為自己這個兒子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課文還借「後人」(按:「後人」應是作者的託辭)寫的兩首《西江月》詞對賈寶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當的概括。這兩首詞似貶實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觀念批判賈寶玉,而實際上卻是賈寶玉叛逆性格的寫照:賈寶玉不願受封建正統思想束縛,怕讀聖賢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祿,「不通世務」,儘管受到「世人誹謗」,卻我行我素。他不順從封建統治者對他的要求,也不安於他們所規定的本分,對於這樣一個人,從封建統治階級來看,當然是「於國於家無望」的不肖子孫!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對賈寶玉的讚頌。
王熙鳳形象
王熙鳳是個精明能幹、慣用權術的人。賈母介紹她叫「鳳辣子」。這種戲謔的稱謂,既表明賈母對她的寵愛,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徵。她的出場與眾不同,課文有極其精彩的描寫:一開始是人未到笑聲先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使在場的人未見其人先聞其場,使初來的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黛玉的「納罕」反襯出王熙鳳在賈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著用濃墨重彩描繪了王熙鳳的肖像:猛一見「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項上的飾物放著珠光寶氣,全身上下衣裙華貴而絢麗。這透出她佔有財富的欲望。再仔細一瞧,那「丹鳳三角眼」、「柳葉吊梢眉」,苗條的身量,「風騷」的體格,不露的威風,使人感覺這位貴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實則可畏。
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愛的外孫女,便格外親暱,著意恭維:「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這通身的氣派,……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她想到老祖宗見到黛玉會因女兒亡故而傷心,「便用帕拭淚」。可是聽到老祖宗笑著阻止,「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她察言觀色,機巧善變,投合賈母心意,這正顯出她邀寵取幸的本領。此外,從她囑咐黛玉「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從她應對王夫人的問話,表明了她在榮國府中的地位、權勢以及管家的才幹。她不僅深得賈母的歡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讚許。
《祝福》
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做人的起碼權利,反而成為一個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甚至於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對於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她進行過不間斷地掙扎與抗爭: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時,她掙扎她抗爭;面對人們的嘲弄、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言的抗議;對靈魂的有無,她表現了懷疑。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個很頑強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雙重打擊和人們的冷嘲熱諷中,她不但連起碼的做人的資格都沒有爭到,反而被吞噬被毀滅了。
祥林嫂的掙扎與抗爭,完全出於自發,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為了反對再嫁,她進行了「出格」的反抗,是為了保持自己的「貞節」;為了贖「罪」,她去土地廟裡捐了門檻。她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進行掙扎進行反抗的。這決定了她不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劇的苦海,而且最終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淵。從某種意義上說,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悲劇性。她臨終時對「靈魂」的懷疑,包含著反抗命運的意義,她希望死後能見到兒子,這是對命運的反抗;她又希望沒有地獄,死後不被鋸成兩半,這也是對命運的反抗。不過,她對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劇的真正原因。
桑地亞哥
桑地亞哥是一個「獨自在灣流裡的一隻小船上打魚的老頭兒」。生活和歲月給老人的折磨,令他「後頸上凝聚了深刻的皺紋,顯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了,可是他的那雙眼睛「跟海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八十四,整整八十四天,他連一條魚都沒有捉到,這對一個以打魚為生的漁夫來說,那真是再倒黴不過了。就連跟他在一起很長時間的一個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八十四天離開了他。
但是老人並沒有放棄,而是憑著堅韌的毅力同大自然搏鬥,捕獲了「一條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馬林魚」,可是在返航的途中,這條大馬林魚卻被鯊魚吃光了,桑地亞哥只拖回了一副魚的骨架。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很強的象徵意蘊,他用馬林魚象徵人生的理想,用鯊魚象徵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徵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為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蹟的象徵,桑地亞哥則是人類中的勇於與強大勢力搏鬥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徵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
知識遷移
一、(2014 課標全國I)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古渡頭
葉紫
太陽漸漸地隱沒到樹林中去了,晚霞散射著一片凌亂的光輝,映到茫無際涯的淡綠的湖上,現出各種各樣的色彩來。微風波動著皺紋似的浪頭,輕輕地吻著沙岸。
破爛不堪的老渡船,橫在枯楊的下面。渡夫戴著一頂尖頭的鬥笠,彎著腰,在那裡洗刷一葉斷片的船篷。
我輕輕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頭來,帶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著我大聲說道:「過湖嗎,小夥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麼,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彎腰做事去了。
「為什麼呢?」我茫然地,「我多給你些錢不能嗎?」
「錢?你有多少錢呢?」他的聲音來得更加響亮了,教訓似的。他重新站起來,拋掉破篷子,把鬥笠脫在手中,立時現出了白雪般的頭髮,「年紀輕輕,開口就是『錢』,有錢就命都不要了嗎?」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驚。
他從艙裡拿出一根煙管,學科網飽飽地吸足了一口,接著說:「看你的樣子也不是一個老出門的。哪裡來的呀?」
「從軍隊裡回來。」
「軍隊裡?……」他又停了一停,「是當兵的吧,為什麼又跑開來呢?」「我是請長假的。我媽病了。」
「唔!······」」
兩個人都沉默了一會兒,他把煙管在船頭上磕了兩磕,接著又燃第二口。
夜色蒼茫地侵襲著我們的周圍,浪頭蕩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嘯。我的心裡偷偷地發急,不知道這老頭子到底要玩什麼花頭。於是,我說:
「既然不開船,老人家,就讓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頭子用鼻子哼著,學科網「年輕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還不同過湖一樣的危險嗎?到連頭鎮去還要退回七裡路。唉!年輕人……就在我這船中過一宵吧。」
他擦著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後頭,給了我一個兩尺多寬的地方。好在天氣和暖,還不至於十分受凍。
當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時候,他的聲音已經和緩多了。我躺著,一面細細地聽著孤雁唳過寂靜的長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談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門人的秘訣。
「……就算你有錢吧,小夥子,你也不應當說出來的。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歡喜你這樣的孝順孩子。是的,你的媽媽一定比我還歡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見你這樣遠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個桂兒。你知道嗎?我的桂兒,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認識他吧?外鄉人……那個時候,我們爺兒倆同駕著這條船。我給他收了個媳婦……」「他們呢?」
「他們?那一年,北佬來,你知道了嗎?北佬打了敗仗,從我們這裡過,我的桂兒給北佬兵拉著,要他做佚子。桂兒,他不肯,臉上一拳!我,我不肯,臉上一拳!……小夥子,你做過這些個喪天良的事情嗎?……
「小夥子!你看,我等了一年,學科網我又等了兩年,三年……我的兒媳婦改嫁給賣肉的朱鬍子了,我的孫子長大了。可是,我看不見我的桂兒,我的孫子他們不肯給我……他們說:『等你有了錢,我們一定將孫子給你送回來。』可是,小夥子,我得有錢呀!
「結冰,落雪,我得過湖;颳風,落雨,我得過湖……
「年成荒,捐重,湖裡的匪多,過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錢……
「小夥子,你是有爹媽的人,你將來也得做爹媽的。我歡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處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這湖中。我沒有錢,我尋不到我的桂兒,我的孫子不認識我,沒有人替我做墳,沒有人給我燒紙錢……我說,我沒有喪過天良,可是天老爺他不向我睜開眼睛……」
他逐漸地說得悲哀起來,終於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響;他的腳在船艙邊下力地蹬著。可是,我尋不出來一句能夠勸慰他的話,心頭像給什麼東西塞得緊緊的。
外面風浪漸漸地大了起來,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他也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風,細雨。太陽還沒有出來,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臉上絲毫看不出一點異樣的表情來,好像昨夜間的事情,全都忘記了。
我目不轉睛的瞧著他。
「有什麼好瞧呢?小夥子!過了湖,你還要趕你的路程呀!」
離開渡口,因為是走順風,他就搭上櫓,扯起破碎風篷來。他獨自坐在船艘上,毫無表情地捋著雪白的鬍子,任情地高聲朗唱著:
我住在這古渡前頭六十年。 學科網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憑良心吃飯,我靠氣力賺錢!
有錢的人我不愛,無錢的人我不憐!
…… (有刪改)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敘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靈世界,反映了動蕩不安的現實,表達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B.渡夫不願馬上開船送我過湖,還教訓我:「年紀輕輕,開口就是『錢」,有錢就命都不要了嗎?」這讓我暗自吃驚,因為我擔心他謀財害命。
C.渡夫沒有讓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讓我在他船裡過一宵,因為他看我太年輕,怕我遇到不測,想告訴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門在外的經驗。
D.渡夫在船裡把他兒子桂兒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訴我,這一方面表達他對我孝順母親的讚賞和羨慕之情,一方面表達他失子之後的孤獨和憂慮。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來之後,目不轉睛地瞧著他,發現他的臉上沒有什麼異樣的表情,想知道他為什麼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記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3、作品是怎樣敘述渡夫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4、作品為什麼以渡夫的任情高歌學科網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答A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答C、E不給分。
【解析】B項「這讓我暗自吃驚,因為我擔心他謀財害命」分析不當,更多的是「我」為渡夫說出那樣的話而震驚。C項「想告訴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門在外的經驗」錯誤。E項「目不轉睛地瞧著他,發現他的臉上沒什麼異樣的表情,想知道他為什麼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記了」錯誤。渡夫並沒忘記昨夜的事情,作者看他主要是被「他」灑脫淡定的表情而打動。
2、①熱情坦誠,樂於助人,喜歡孝順父母的子女;
②剛強不屈,不畏身心勞苦,靠自己的氣力賺錢;
③堅忍不拔,不向命運低頭,堅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解析】首先從渡夫與「我」之間直率的對話,並主動留「我」在船上住一宿,可看出他的坦誠熱情和樂於助人;他也直接表達了「歡喜你這樣的孝順孩子」。其次從他不願給北佬兵當苦力以及在風霜雨雪中堅持渡船等可以看出,他堅強不屈、不畏辛苦、自食其力的性格特徵。再次從他儘管抱怨老天不公,但始終沒有向命運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堅忍不拔的品質,從他唱的歌聲中可以看出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3、①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
②以「錢」為話題,引入渡夫的故事,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③多用對話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經歷,使敘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寫與渡夫講述相結合,賦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傷的詩意美。
【解析】小說對渡夫故事的敘述主要從與「我」的對話、「錢」話題的引入以及他自身的敘述等角度來展開。「我」的介入,使得渡夫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我」與渡夫之間「錢」話題的引入,引起了讀者興趣;對話加自述的形式使得渡夫的故事簡練而集中。
4、①藝術結構上,通過突轉產生戲劇性效果,最後以歌聲結尾,餘韻悠長,耐人尋味;②情感表現上,以渡夫的無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訴苦,強化了表現苦難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現了渡夫的灑脫豪放,也反襯他的現實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豐滿;
④思想內容上,從批判社會現實的黑暗到表現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解析】小說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結尾,主要從小說的情節結構、人物形象、小說主題等角度進行分析。以歌聲作結,在結構上引發了讀者的無限想像;使得小說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豐滿,充分體現了他灑脫的一面;在小說主題上來看,表達了渡夫對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