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總複習歷史-學霸必學知識-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羅馬法知識講解

2021-01-09 昌鴻老師

高考總複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羅馬法

考綱解讀

考點提示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羅馬法

複習建議

古代希臘留給我們的是她的燦爛的思想文化。這種思想文化不僅表現在梭倫身上,還表現在智者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身上。希臘的民主政治是希臘人文精神的土壤,也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在學習的時候,要認真體會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

古代羅馬留給我們最豐厚的財富是它的法律。羅馬法的來源強調了公正與平等,成為近代社會立法的源頭。

民主、法治意識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學習古代西方民主與法治的起源就非常重要。本單元內容與我們的生活相差很大,同學們要關注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

知識清單

考點聚焦

考點一、希臘的精神文明

(一)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內涵

1.把關注的重點從認識自然、神靈轉移到認識人類社會;

2.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

3.強調人的價值、人的尊嚴。

(二)智者學派

1.背景

公元前5世紀,一些希臘城邦的民主政治發展至頂峰,人們越來越多地參與政治生活,人的作用凸現出來。

在當時的希臘,很多思想家關注自然,大部分民眾信奉神靈。

2.主要觀點

關注人,強調人的價值,而非關注神和自然。

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為的產物,對此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應該強求一律,從而忽視制度、法律和道德的規範作用。

代表人物及名言: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3.評價

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了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社會人生的作用,樹立了人的尊嚴。

過分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忽視人們認識的共同性,認為沒有是非之別,這樣的思想方法給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

(三)蘇格拉底

雅典民主政體的弊端日益暴露。

智者學派忽視道德。

雅典公民需要重建道德價值觀。只有人人都具備普遍而正確的道德觀,才能避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美德即知識」,美德來自知識,作惡源於無知。

美德是不可傳授的,它藏在人們內心深處。所以人們要「認識你自己」,目的是把人們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發掘出來。

教育只是起「助產術」的作用,幫助人們認識自己固有的美德。

蘇格拉底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方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他崇尚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對後世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4.蘇格拉底與智者學派的比較

二者相同點:

(1)都關注人,而非自然和神靈,要求以人的眼光來衡量一切,標誌著西方人文精神的覺醒。

(2)都用理性的態度來思考人與自然、神靈以及道德的關係。這種理性的態度為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所繼承與發展,也為後世資產階級新思想萌發播下了種子。

二者不同點:

(1)智者學派關注人的辯論、修辭技巧,蘇格拉底關注人內在的美德。

(2)智者學派強調道德標準的相對性,蘇格拉底認為道德是普遍而正確的。

5.蘇格拉底與孔子思想的比較

孔子和蘇格拉底都被喻為人類歷史上的明星,他們對人類步入文明、思想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有著巨大的作用和幫助。作為各在東西遙距萬裡,並且相隔近一個世紀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們有著相似的背景、作用,這不得不讓人驚嘆歷史的神奇。

相同點:

①他們倆出生和生活的時代很接近,孔子(前551-前479)、蘇格拉底(前469-前399);

②他們的理論皆散見於學生的著作中,但都重道德;

③他們都是偉大教師的典型,教育思想上有許多共同點。

不同點:

都關注人,人與社會,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義色彩。但是,目標上,孔子從君主統治出發,根本上是壓制了人的個性發展。而蘇格拉底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權利、責任,有利於個性發展。

(四)柏拉圖

1.生平

師從蘇格拉底;在外遊學;對雅典民主政體有偏見;建立阿卡德米學園。

2.主要思想

代表作:《理想國》

哲學思想:世界分為兩部分:由理念構成的理性世界,由個別事物構成的感覺世界。二者對立。

教育思想:理念先於物質存在,學習的過程就是回憶,教育的方式就是對話。

政治思想:把人分幾等,各盡其責,由富有的「賢哲」做統治者,武士們保衛國家,農民和手工業者負責生產。三者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國家就和諧。

著名哲學家;他的觀點儘管有許多錯誤,但是他鼓勵讓人們獨立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基礎。

(五)亞里斯多德

師從柏拉圖;教授亞歷山大;建立呂克昂學園。

哲學思想:承認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而且是人的認識來源;事物是由形式和質料組成;三段論;人在自然界中最高級。

人生哲學:中庸之道。

生物學:分類,解剖。

政治思想:奴隸制天然合理。

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典型例題】

1、古希臘哲學家對歐洲和伊斯蘭教的文化傳統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直到17世紀,絕大多數的歐洲哲學家仍然把希臘人看作是思想的權威。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羅馬法學家西塞羅很受蘇氏哲學的影響,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地上,帶到了家庭中和市場上,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論蘇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困擾柏拉圖的是他不能獲得令其滿意的知識來控制世界。……在尋找這一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柏拉圖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不是一個唯一的世界……實際上,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而只是表象或者理念世界的不完全反應。……只有那些在追求智慧的過程中運用自己推理才幹的哲學家才能知曉這個世界的秘密。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儘管是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最後不再相信柏拉圖的表象和理念的理論,他認為這一理論對理解世界是不必要的。……他的著作表達了對世界全面而連貫的理解,以至於他後來的學生,中世紀的基督教學者稱其為「知識之父」。

請回答:

(1)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西塞羅這一觀點的理解。

(2)據材料二歸納柏拉圖的哲學思想,並指出「哲學家」在柏拉圖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據材料三與所學知識,概括亞里斯多德對待柏拉圖的態度,並分析他被稱為「知識之父」的理由。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古希臘思想家核心觀點的理解。

第一問:實際上考查的是對蘇格拉底思想影響的理解:天上的是神,地上的就應該是人,因此蘇格拉底在思想上的傑出貢獻是:使希臘哲學由對神的關注變為關注現實人生。

第二問:考查的是對柏拉圖哲學思想的理解:其核心觀點是:理念論;哲學家的地位應該是國家的統治者。

第三問:考查的是亞里斯多德的思想貢獻:態度可以用「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概括。亞里斯多德對於科學的貢獻可以從邏輯學、生物學領、物理學領域概括。

答案:

(1)理解: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2)理念論。地位: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主張由哲學家擔任國家的統治者。

(3)態度: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理由:其哲學思想成為中世紀天主教神學家的重要理論來源;他創立的邏輯學至今仍被學術界奉為權威;在生物學領域提出的方法曾受推崇;物理學領域提出的觀點曾長期佔據統治地位。

2、(2015 浙江嘉興高考模擬)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鮮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國主張在人的德性基礎上建立禮樂社會;西方主張判斷萬物存在與否全在於人的感覺。下列各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  )

A.孟子 蘇格拉底

B.孟子 普羅塔戈拉

C.墨子 芝諾

D.韓非子 塞內卡

解析:依據材料「西方主張判斷萬物存在與否全在於人的感覺」可以判斷是智者學派的代表普羅塔哥拉的思想,「中國主張在人的德性基礎上建立禮樂社會」,這屬於儒家學派孟子的觀點,所以B項正確。蘇格拉底主張知識即美德,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韓非子是法家代表,所以A、C、D錯誤。

答案:B

3、古代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如果做鞋或評判鞋的好壞要請教具有專門知識的鞋匠,為什麼治理國家和評判政治的好壞卻不去請教具有專門政治知識的人,而去請教只具有製鞋、做馬具等手藝的人,甚至並無任何專門知識可言的人呢?」這表明蘇格拉底( )

A.反對直接的民主

B.反對手工藝人參與國家政治

C.反對問政於民

D.反對當時評判政治好壞的標準

解析:雅典民主是一種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適用於小國寡民的城邦,抽籤選舉意味著不同素養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極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材料中蘇格拉底就意識到這一點,表明他反對直接民主。

答案:A

考點二、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

(一)形成過程

圖示:

1.習慣法

早期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貴族壟斷立法權;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2.成文法

誕生標誌:公元前5世紀中期制定的《十二銅表法》。

主要內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彙編;它明文規定維護私有財產和奴隸主貴族的權益;按律量刑、貴族不能任意解釋法律;同態復仇,保留了一些野蠻習俗。

適用範圍: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法律的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被稱為「公民法」。

歷史意義:平民利益得到保護,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較野蠻的習慣法,具有明顯的狹隘性。

3.萬民法

範圍擴展:在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公民法逐漸演變為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範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變化原因:公元3世紀初,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之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開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與萬民法之間的區別失去了實際意義。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不同民族間的矛盾顯現,得不到公民法保護的被徵服者不滿羅馬統治;政治經濟活動中產生的新問題、新矛盾也促使羅馬法做出調整。

重要內容: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認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債權的規定和解釋。滲透著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正義等。

4.法律彙編

公元3世紀末至4世紀初,法學家編纂了一系列法典,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彙編,即《民法大全》,標誌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二)特點、實質

1.特點:

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是一個系統的法律體系。

核心內容是調整財產關係,規定奴隸制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保護自由民的權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滲透自然法思想。

2.實質:不管公民法還是萬民法都是維護羅馬統治者的利益,保護奴隸以外的自由民的權利,屬於奴隸製法律體系。

(三)地位和作用

1、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系統的法典。

2、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於調整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糾紛,緩解社會矛盾;維繫和穩定了帝國的統治,保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3、對近代歐美國家立法和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近代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武器。

下面列表說明羅馬法對現世的影響:

1、 (2015 新課標全國Ⅰ卷)下圖為古羅馬正義女神像。它體現了羅馬法的諸多原則,如高擎的秤體現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劍體現的是法律的強制力。據此,雙眼蒙布所體現的原則是,法官審案應(  )

A.主要依據道德良知

B.側重聽取證人證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實真相

D.排除一切幹擾遵從民眾意願

解析:雙眼蒙布所體現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則。法官審案主要依據法律判斷,而非道德良知,故A項錯誤;法官審案側重聽取證人證言,並不能保證司法公正,故B項錯誤;正義女神雙眼蒙布體現出,法官在審案時要抵禦各種利益或情感的誘惑,以洞察事實真相,來作出公正的判決,故C項正確;法官審案遵從民眾意願,也不能保證司法公正,故D項錯誤。

答案:C

2、(2015 重慶高考)426年,羅馬帝國頒布《引證法》規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定時,則依照五大法學家(生活於二三世紀之交)的法律著述來解決——若他們的著述觀點有分歧,則以多數為準;如不能形成多數,則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學家之一)的觀點為準;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見表示,則由執法者自行選擇。這則材料說明在當時羅馬帝國司法裁判中(  )

A.執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權

B.五大法學家的意志可凌駕於法律之上

C.貴族意志等同於法律條文

D.五大法學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解析:由材料可看出羅馬法在司法實踐之中首先強調明文法律,再者就是以法學家的司法主張,最後才是司法實踐者的個人意志作為司法裁判的依據,故A項錯誤,D項正確。「凡在法律上遇到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定時,則依照五大法學家的法律著述來解決」說明五大法學家的法律著述是羅馬帝國司法裁判的依據,並不等於他們的意志凌駕於法律之上,故B項錯誤;貴族意志材料中無從體現,故C項錯誤。

答案:D

3、羅馬法是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下列司法理念中,明顯違背羅馬法原則的是( )

A.被告在被確認犯罪之前是無罪的 B.被告有權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對質

C.主要按照以往的習慣和判例進行判決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學家解釋進行判決

解析:羅馬法是古代羅馬人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從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羅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協約自由原則」等司法理念。C項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

相關焦點

  • 高中總複習政治-學霸必學-哲學核心知識及其運用知識講解
    如設問是請用哲學有關的觀點回答上題,需要調動的主要知識範圍相當大,此時一方面要注意調動知識範圍相當大時,所需回答知識就一定對設問材料要求相當高,可理解為答案就在材料當中。另一方面同學應按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快速過主幹知識方能答好。
  • 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人類認識、改造自身和社會的經驗總結)化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成果,它蘊含於人的內心世界,見之於人的行為動作及其結果。人文精神的載體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善行。
  • 高中總複習語文-學霸必學-小說知識講解
    知識積累文學常識作者簡介曹雪芹與《紅樓夢》曹雪芹(具體生卒年不確定),清代小說家,著名文學家。1904年初,入仙臺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 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知識總結,班上考100分的學霸,都在用它複習!
    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知識總結,班上考100分的學霸,都在用它複習!很多高中階段的同學反映,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以後,物理學科是最難的一門學科,每次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記憶掌握一些最為基礎的知識考點,還會涉及到很多複雜的計算實驗問題,這門學科成了理科三門中最差的一門學科,如何解決?其實這是同學們進入高中階段學習以後的一個常態,那麼對於物理學科的學習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呢?
  • 西方人文精神傳統與近代科學思維
    對於「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關係,人們多用「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來加以形容,認為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種提法對於矯正忽視「人文精神」的做法,提高人文學科的地位,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它也給人們造成了「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雙峰並立的印象。從歷史過程看,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在近代以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本為一而二、二而一不分彼此的同胞體。
  • 高中學霸「情書」火了,老師看後表示知識沒白學,學渣卻看不懂?
    不得不說學生們各個都是人才,老師看後也表示知識沒白學,不過學渣可能就看不懂了。 高中學霸「情書」火了,老師看後表示知識沒白學,學渣卻看不懂? 生物學霸:老師表示知識沒有白學 學生們在高中之後會進一步接觸生物的知識,而能夠寫下這封「情書」的學生,看來就是生物學霸無疑了。用你在我心裡的位置作為比如,表示你在左鎖骨中間第五肋間隙內側,也就是在「心尖」上。
  • 期末總複習:高中生物必修一重點知識梳理,列印吃透,輕鬆95+!
    期末總複習:高中生物必修一重點知識梳理,列印吃透,輕鬆95+!生物在初中階段就有初步的學習,然而在初中階段由於生物不參加中考,一周就那麼幾節課,非常被大家忽視,許多同學都沒有認真去學習,以至於很多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熟練。
  • 134頁高中物理學霸筆記,必修+選修知識大全,把知識變成自己的
    再好的記性也總有忘記的時候,就連學霸都有筆記的好吧!那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做好筆記呢,高中的物理系統性很強,概念性也強,規律密集,敘述簡練而又嚴謹,每一個關鍵詞都隱藏著豐富的含義,都需要理解它裡面的意思,每次理解過後,可能總會忘記它,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關鍵詞,關鍵的一句話,劃下來,在旁邊註解一下什麼意思。
  •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科學精神的起源及百年科技的歷史回顧
    中國人心目中的科學就是技術,中國人時刻秉持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態度,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沒有獨立地位,讀書就是為了升官發財,沒有對知識本身的獨立認同,「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沒有肯定知識的獨立價值,使得我們看科學容易引向功利主義。(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獨立的人格,不屑與君主為友,可惜鳳毛麟角,被大眾排擠,不過現在許多孩子認識到國內教育的弊端,有條件也有意願去國外遊學,還是非常好的事情。)
  • 吳國盛:科學精神的起源(之一)-清華大學新聞網
    科學精神的起源(之一)吳國盛  吳國盛生於1964年,先後獲北京大學理學學士、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
  • 高中地理「必修一」學霸筆記,看看學霸如何學地理
    高中教育將地理歸納於文科之中,很多學生認為地理是一門只需要背,記的學科,用學習歷史,政治等學科的方法學習地理,效果並不理想.要想學好地理,必須弄清楚地理學科的特點.高中地理內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以及支撐地理學科的地圖,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專門的學科知識.地理既不同於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區別於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學生只有掌握科學的學習地理的方法,才能學好地理.
  •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立足當代人類實踐,貫通古今,融匯中西,回到原典,致力創新,加速分化,促進綜合,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共建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促進人類精神的健康發展,這正是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歷史責任。 提出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有其針對性:第一,在實踐中人文發展與科技進步的分化、對立甚至衝突;第二,在思想上對人文科學與科學精神的理解的偏執與片面。
  • 高中生物,狀元筆記,知識全梳理。學霸「0」扣分的秘訣!
    高中生物因為其學科特殊性,既需要有解題能力、實踐能力,又需要記憶大量的知識點,是具備文理科雙重特性的科目。生物的學科筆記不像是物理化學知識點較少,物理化學更注重的是對知識的運用和學科思維能力,錯題筆記比筆記在高三衝刺複習時顯得更重要。
  • 福建省出臺高中9門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總複習教學的總體建議  (1)加強《考試大綱》的研究,把握複習方向  (2)重視知識內容的整體性,完善高中化學知識結構  複習教學應立足於培育學生化學學科認知素養,認識不同模塊知識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完善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
  •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填空題歸納,包涵必修一二三的全部內容,收藏
    現階段,高考生物考察重點逐漸從知識轉移為能力檢測。 所以,生物學科已經不是光靠「死記硬背」知識要點,就能學好的了。我們還要重視生物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一些開放性實驗,就算翻遍課本也可能找不到答案。因此,我們一定要摒棄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生物的理念,而是運用更科學的方法,培養自身生物學習能力,以此才能學好高中生物。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
    在常識考試中,人文知識是考試的常客,從先秦文學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至近現代文學,可考的點非常之多。上期結束了中國文學講解,今天咱們繼續總結西方文學中的常見考點。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因為但丁在文學上的成就,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被譽為三大文學巨匠。
  • 高一期末複習: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清單!附學霸手寫三年生物筆記
    高中的童鞋們好哇,你們有沒有覺得2020年過得特別快在學姐的記憶裡,這一年我只過了四月份,九月份,然後就到了現在,不知道時間過的快是件好事還是壞事但是學姐心態特別好,也有點佛系,怎樣都好(當然前提是自己已經努力過)學姐的期末考試已經告一段落,你們應該還在準備吧
  • 科技創新的人文精神要義
    美國科學史家薩頓也認為,沒有同人文科學對立的自然科學,科學或知識的每一個分支一旦形成都既是自然的也同樣是人的。科學研究具有人文向度,「不論科學變得多麼抽象,它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本質上都是同人道有關的。每一項科學成果都是博愛的成果,都是人類德性的證據」。在科技與人文的有機互動中,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認識與改造自我的實踐活動不斷向前推進,人類文明不斷發展。
  • 狀元經驗分享之如何學好高中化學?你的高考加油站!
    高中化學學不好,根本原因在於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雖然不像文科類知識那樣偏重於記憶,但是對於化學的一些基本知識系統,也還是要記住的。試想,連最簡單的一個化學反應的方程式都記不住,又怎麼會提高成績?所以說,學好高中化學需要打牢基礎。
  • 學霸筆記:高中數學知識框架的整理
    但其實作為面向全部高中生的高中數學,其內容並不艱深,學習數學也是有法可循的。只要掌握高中數學的基本思路,並輔以適當的練習,拿高分並不是難事。一、思路為楣梁,建立高中數學思維高中數學的總體思路即為對變量的研究,與初中數學偏重對定量研究不同,這就要求同學們對變量的研究方法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