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一件新聞了,在今年6月20日,雅詩蘭黛集團正式成為最新一家支持反對動物測試運動#BeCrueltyFree的美妝企業。
而從2012年開始,中國就有這麼一項規定:所有進口美妝個護品牌必須對產品進行動物測試。同時,這一規定讓不少反對動物測試的品牌不得不放棄了中國這塊巨大的蛋糕。
事實上,近幾年中國政府已經逐漸放寬了對於進口美妝個護產品的限制,使許多反對進行動物測試的品牌得以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了中國市場。
雅詩蘭黛此次的行為,則讓美妝品牌們開動了新的思考。
品牌口碑源自產品,更源自價值觀
打造品牌IP,是如今備受關注的事情。而一個優質的品牌IP的誕生,離不開其價值觀的塑造。
如果一個品牌的價值觀不被消費者認同,那麼其產品品質再好,也可能慘遭唾棄。品牌價值觀的塑造,理應作為品牌規劃中的關鍵措施。
當下很多國內外的大中小品牌,也都已經把品牌價值觀的塑造置於重要的日程當中,「扶貧助學」、「大眾健康」、「綠色環保」等等公益事業在很多美妝品牌的名下熠熠生輝。
如2010年卡姿蘭參與幫助西部貧困乾旱地區婦女及家庭解決飲水問題的「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公益項目;2013年,溫碧泉發起「藍色天使助學行動」,水密碼攜手《中國夢想秀》幫普通人圓夢;2015年美膚寶發起關愛邊遠山區留守兒童的「陽光計劃」公益基金項目;自然堂捐款1000萬元發起「自然堂關愛留守兒童」項目等。
加碼公益事業,不僅傳播了正能量,將愛心傳遞到了更多需要的人手裡,也讓品牌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與認可,從而間接拓寬了產品的銷路。
如果把話說得更實在些,加碼公益事業也是一個非常可行的營銷模式。這種營銷模式以「公益」的形式展開,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將品牌對受眾的影響,轉化為銷售數據。
就像自然堂的「喜馬拉雅公益活動」,推出了20萬瓶限量公益版冰肌水,消費者每購一瓶,就等於向喜馬拉雅環保公益基金捐贈5元錢,從而在喜馬拉雅種下3平方米的綠麥草。
公益營銷不但推動了品牌產品的銷售,而且也向消費者展示了品牌的價值觀,從而塑造了優質的品牌IP。世界和自己都因此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品牌有何理由拒絕?